1、区县教育局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经研究,就推进“区幼小衔接实验区”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基本原则1.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2.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3.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
2、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4.坚持规范管理。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加大治理力度,纠正和扭转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和小学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二、主要任务(一)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1.不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因地制宜创设良好游戏环境和条件,组织开发丰富适宜的游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2.科学做好入学准备。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3、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中。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二)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1.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2.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帮助儿童在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做好入学适应。要严格执行“零起
4、点”教学,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不得以任何理由压缩课时、加快教学进度。3.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三)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1.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
5、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2.通过家长会、网络媒体或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丰富、有效的幼小衔接宣传活动,了解家长入学准备的困惑或焦虑问题,多种形式各渠道宣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做家长辅导,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幼儿园、小学教育的不同要求,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三、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幼儿园、小学要充分认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制订本园、本校幼小科学衔接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二)幼小协同,促
6、进双向衔接提质提速。各幼儿园和各小学要建立幼小衔接共同体,深度合作,健全联合教研制度,把幼小衔接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定期开展幼小衔接的教学研讨、活动观摩、专题研究、学术论坛等,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区直学校(幼儿园)、各中心校承担区级试点园(校)工作,要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拟设我区第一批的幼小衔接共同体:1.麟峰小学、区第二实验幼儿园2.区第一实验小学、区第一实验幼儿园南郊分园3.区第二实验小学、溪白实验幼儿园4.区第三实验小学、区第一实验幼儿园5.区第四实验小学、区第四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6.黄石中心小学、黄石中心幼儿园7.新溪小学、新溪幼儿
7、园(三)科研引领,确保幼小衔接科学有效。教研室要对儿童的经验和期待进行深入研究。一切从幼儿的生命成长规律出发,注重研教结合,用课题研究引领幼小衔接工作。在小学适应期教育中,注重研教结合,不再把完成课时计划作为首要任务,而是以孩子的终身发展为本,注重成人成才,主动向幼儿园的大班教育靠拢、提升,从校园学习、行为能力、人际交往、生活自理、安全自护五个维度不断强化和提升良好习惯的养成,让每个孩子能够从幼儿园自然地走进小学生活。(四)宣传引导,引导正确舆论方向。各校(园)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消除家长“跟不上”的担忧,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形成教育合力。转变帮助家长、教师指导孩子养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过渡的良好习惯,形成幼小双向衔接的互助发展模式,共同营造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五)督导检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幼小衔接工作纳入教育督导管理范畴。严格落实挂牌责任督学制度,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小学“零起点”教学落实不到位等进行专项治理,及时通报并限时整改。同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杜绝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