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这场战争,中国这个封闭保守的国家被迫开放了;因为这场战争,中国的传统社会发生了急遽的变化。也是因为这场战争,让更多的有识之士终于睁开了惺忪的双眼,似是懵懂、似是清醒地观望着外部的世界,忧思着国家的命运。在这一望一思之中,中国开始了向西方的主动学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大幕也由此拉开。非著名学者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就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向西方学习
2、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国向西方学习与救亡图存密切相连他们处于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寻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种怎样的对外心态?1792年,英国派使者马戈尔尼来华向乾隆皇帝提出通商等请求。乾隆皇帝敕谕:“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上国观念乾隆皇帝17361796天朝上国观念的背后在这种心态的后面,是几千年小农生产所维系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不仅提供了产品,而且也生产和再生产出闭塞。林则徐17851850道光二十年(),英国人已
3、经出兵,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折: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林则徐178518501841年林则徐赴伊犁谪戍途中致友人的信函: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开眼看世界代表人物林则徐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
4、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主要活动:设立译馆,翻译夷书;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仿制西方战舰炮车。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开眼看世界代表人物魏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开眼看世界的背景鸦片战争前01 中国封建统治落后,统治者
5、盲目自大02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扩张鸦片战争惊醒有识之士经世致用的体现、西学东渐的延续如何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思潮?-2-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1-局限于著书立,未付诸实践-2-停留在技术或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积极影响-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3-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维护封建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思潮局限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内忧外患中的警醒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
6、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可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夫所谓道本者,三纲四维是也。”张之洞劝学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统治以中国的伦常名教作为根本中学为体对“师夷长技”思想的实践布新不除旧洋务运动的实践近代工业筹划海防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师夷长技以自强此时清政府的统治阶层,心态已经发生了复杂而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它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清王朝的徐图振兴;另一方面又是在民族战争又一次失败之后,民族的自我图强;同时,“自强”折射出的不甘于向洋人低头的
7、意识又是明晰的。正是这种复杂的心态,使得洋务运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非著名学者如何看待”中体西用“虽说“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欲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因此,“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洋务派内部的“分化”70年代的总理衙门大臣文祥,80年代的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人的政体
8、。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西人“驯至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派中的一些人关注到了西方的政体,产生了早期的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与评价内容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评价积极:是对洋务运动的初步反思,为康梁维新思想的
9、形成奠基。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变的哲学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康梁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康有为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他撰写的新学伪经考,论证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他撰写的新学伪经考,论证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古文”经经典,如周礼都是汉末年刘歆伪造的,从根本上典,如周礼都是汉末年刘歆伪造的,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
10、基础。以孔子改制考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认为以孔子改制考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第一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第一人人,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考,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思想,在书中,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陈旭麓中国近代史陈旭麓中国近代史披着经学的外衣,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帮忙,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
11、,演出历史的新场面。马克思原因1、借孔子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可以减少阻力2、康有为本身为士大夫阶层,其生活经历使其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康梁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康梁维新思想代表人物严复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 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代必进,后胜于今”作为
12、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公仆维新思想的实践活动-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9月21日戊戌政变结束,变法历时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戊戌派)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评价维新思想激发了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1894年,一位与康有为一样来自广东名叫孙文的年轻人在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州)成立了兴中会。是坦途?还是险滩?先进的中国人仍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