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蝉教学方蝉教学方案案第二课第二课时时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结合文本内容和语言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2.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学会用心观察、思考。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鉴赏科学小品文的语言,学习按照合理顺讯来介绍事物。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走近文本一、情境导入,走近文本唐代文学家虞世南有一首咏蝉的诗,诗中写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 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主要写道蝉的叫声,“流响”“声自远”写出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高 亢悠长。也许在燥热的夏天,响亮刺耳的蝉声令你烦躁,但你知道为了这一月有余的鸣唱,蝉要在黑暗的地下做多
2、少年的苦工吗?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熟读文本,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1它产这许多卵,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2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真令人惊讶。3可怜做母亲的对此。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 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让自己牺牲。4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 的翅膀,沐浴在 温暖的阳光中。答:(1)之所以、是因为(2)毫无顾忌(3)一无所知、无动于衷(4)匹敌(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这一部分“蝉的卵”,用简洁的文字梳理这部分的层次
3、。答:第一层次(12),介绍蝉产卵的地点、方式和数量等。第二层次(36),写蝉卵遇到的危险。第三层次(713),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第四层次(1415),概括蝉的生活历程,表达作者的怜爱之情。2.文章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都写了哪些内容?请依据文本加以梳理。答: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 坏情况;最后写蝉对此茫然无知。3.蝉卵孵化为幼虫后,经历哪些环节再到地下?答:蜕皮、悬挂、落地,寻找合适地点掘土穴。三、合作探究,品读文本三、合作探究,品读文本(一)精读文本,分析手法(一)精读文本,分析手法1.下面的文字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4、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一个小孔内 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答:列数字。直观地显示蝉蝉卵数量之多,也为下文写蝉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做铺 垫。2.下面的文字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表达效果?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 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答:抒情和议论。蝉只是顺着本能生存,作者对这小小的生命充满同情。3.赏析下面的文字,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 着答:细节描写。细腻真切地写出蝉的幼虫自如活动的样子,笔调活泼,洋
5、溢着生命的喜 悦。(二)深层探究,体悟美感(二)深层探究,体悟美感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在原文中是怎样表述的?相比较,原文的表述好在哪里?1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肯定能看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答:原文表述是“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 边”。原文用了双重否定句,语意更突出,情感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对这种怪异现象的困惑。2没有哪一种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答:原文表述是“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原文用了反问句,更能突出作者对蝉“四年地下黑暗、一月余阳光中歌唱”生涯的怜爱 情感,也引起读者思考和共鸣,四、
6、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这篇文章之所以成为世界科普名著,就在于作者透过细致入微、长期艰辛的观察,敏锐 地捕捉蝉生活的一个个瞬间,作者灵动地通过生动有趣、饱含感情的语言来为蝉“歌唱”。文章融说明、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于一体,既科学介绍,有情感浓烈,如“四年黑暗中 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寄予蝉怜爱之情,“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突 出对蝉不能改变本能拯救家族的困惑,“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流露出对蚋危 害蝉卵的憎恶之意。认真品读文本,你一定会喜爱上科普文学,增长见识的。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现实生活中的飞禽宠物,你一定会有格外喜爱或憎恶的,试着抓住它一个特点加以介绍,融入你的情感。不超过 200 字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产卵:地点、方式、数量蚋:立刻破坏四年:一月【情感】蝉的卵危 险:蝉:一无所知 幼虫:蜕皮、悬挂、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