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实务(第二版)课件第7章第二节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18099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79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法实务(第二版)课件第7章第二节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税法实务(第二版)课件第7章第二节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税法实务(第二版)课件第7章第二节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税法实务(第二版)课件第7章第二节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税法实务(第二版)课件第7章第二节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 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计算非居民个人四项所得应纳税额计算非居民个人四项所得应纳税额计算经营所得应纳税额计算经营所得应纳税额计算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计算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计算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计算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计算股息利息红利、偶然所得税额计算股息利息红利、偶然所得税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的其他规定应纳税额计算的其他规定PART 01l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确定l预扣预缴税额计算l应纳税额汇算清缴l全年一次性奖金税额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确定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确定居民个人居民个人采用采用定额扣除定额扣除与与

2、附加扣除附加扣除相结合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其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确定其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如下:公式如下:全年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全全年收入额生计费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年收入额生计费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1.1.全年收入额全年收入额(1 1)工资薪金所得全额计入收入额;工资薪金所得全额计入收入额;(2 2)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实际取得收入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实际取得收入80%80%为收入额。为收入额。(3 3)稿酬所得的收入额按实际取得收入稿酬所得的收入额按实际取得收入80%80%的基础上再减按的基础上再减按70%

3、70%计算,即稿酬所得计算,即稿酬所得的收入额为实际取得收入的的收入额为实际取得收入的56%56%。2.2.生计费生计费每年扣除限额为每年扣除限额为6000060000元,即每个月元,即每个月50005000元。元。3.3.专项扣除专项扣除个人按照国家或省级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个人按照国家或省级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三险一金三险一金,允许在个人,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4.4.专项附加

4、扣除专项附加扣除(1 1)子女教育)子女教育要点要点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子女类型子女类型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准予扣除的子准予扣除的子女教育类型女教育类型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年满年满“3 3岁岁”至至小学入学前教育小学入学前教育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教育小学和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大学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扣除标准扣除标准“每个每个”子女子女每月每月10001000元元【注意】两个娃可以扣两

5、份【注意】两个娃可以扣两份扣除方式扣除方式(1 1)父母)父母“分别分别”按扣除标准的按扣除标准的“50%50%”扣除扣除(2 2)经父母)经父母“约定约定”,也可以由,也可以由“其中一方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按扣除标准的“100%100%”扣除扣除【注意】具体扣除方式在【注意】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不得变更(2 2)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要点要点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准予扣除的准予扣除的继续教育类继续教育类型型学历学历(学位学位)教育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大学专科、本科;硕

6、士、博士研究生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包括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包括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扣除标准扣除标准学历学历(学位)(学位)教育教育每月每月400400元元【注意】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注意】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48个月个月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取得取得”相关证书的年度,相关证书的年度,一次性扣除一次性扣除36003600元元扣除方式扣除方式(1 1)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教育可以由其)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教育可以由其“父母父母”按照按照“子女教育子女教育”支出扣除支出扣除(2 2)可以

7、由)可以由“本人本人”按照按照“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支出扣除支出扣除【注意】【注意】不得同时扣除不得同时扣除(3 3)大病医疗)大病医疗要点要点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准予扣除的大病准予扣除的大病医疗支出医疗支出在医保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由在医保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由个人负担个人负担“超过超过1500015000元元”的医药费用支出的医药费用支出【注意】包括【注意】包括医保目录范围内的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自付部分”扣除标准扣除标准按照按照每年每年8 8万元万元标准标准限额限额“据实扣除据实扣除”扣除凭证扣除凭证医疗服务收费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医疗服务收费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总结总结自付费部分不

8、超过自付费部分不超过15 00015 000元元不得扣除不得扣除自付费部分超过自付费部分超过15 00015 000元元“超过部分超过部分”在在8 8万元以内万元以内据实扣除据实扣除“超过部分超过部分”超过超过8 8万元万元扣除扣除8 8万元万元(4 4)住房贷款利息)住房贷款利息要点要点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准予扣除的住房准予扣除的住房贷款利息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纳税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住房,发生的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贷款利息支出【注意】【注意】“非首套非首套”住房贷款利

9、息支出,不得扣除住房贷款利息支出,不得扣除扣除标准扣除标准偿还贷款期间,偿还贷款期间,每月每月1 0001 000元元【注意【注意1 1】定额扣除,即使每年贷款利息低于】定额扣除,即使每年贷款利息低于1.21.2万元,也按照上述标准扣除万元,也按照上述标准扣除【注意【注意2 2】扣除期限】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最长不超过240240个月个月【注意【注意3 3】纳税人】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扣除方式扣除方式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其中一方”扣除扣除【注意】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注意】具体扣除方式

10、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扣除凭证扣除凭证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5 5)住房租金)住房租金要点要点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准予扣除准予扣除的住房租的住房租金金(1 1)“主要工作城市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而在主要工作城市租赁住房发生的租金支出没有住房,而在主要工作城市租赁住房发生的租金支出(2 2)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相同”的,只能由的,只能由“一方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扣除住房租金支出【注意】纳税人及其配偶【注意】纳税人及其配偶“不得同时分别享受不得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因此异

11、地购房,工作城市租房的,可加扣除。因此异地购房,工作城市租房的,可“选择选择”享受相应扣除享受相应扣除扣除人扣除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承租人扣除扣除扣除标准扣除标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每月每月15001500元元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100万的其他城市万的其他城市每月每月11001100元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100万(含)的其他城市万(含)的其他城市每月每月800800元元扣除凭证扣除凭证 房租赁合同房租赁合同(6 6)赡养老人)赡养老人

12、要点要点具体内容具体内容赡养老人赡养老人赡养赡养“6060岁岁”以上以上父母(包括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父母(包括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注意【注意1 1】其他法定赡养人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去世,实际承担对祖父母、外祖父】其他法定赡养人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去世,实际承担对祖父母、外祖父母赡养义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母赡养义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注意【注意2 2】不看老人自身是否有生活来源,如领取退休金等】不看老人自身是否有生活来源,如领取退休金等扣除标准扣除标准每月每月20002000元元【注意【注意1 1】赡养】赡养2 2个及以上老人

13、的,个及以上老人的,“不按老人人数加倍不按老人人数加倍”扣除扣除【注意【注意2 2】夫妻双方可以】夫妻双方可以分别扣除双方赡养老人分别扣除双方赡养老人的支出的支出【注意【注意3 3】非独生子女与其兄弟姐妹】非独生子女与其兄弟姐妹“分摊分摊”扣除额度扣除额度分摊方式分摊方式平均分摊平均分摊每一纳税人分摊的扣除额每一纳税人分摊的扣除额最高不得超过每月最高不得超过每月10001000元元,并,并签订书面分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摊协议【注意】指定分摊与约定分摊不一致的,【注意】指定分摊与约定分摊不一致的,以指定分摊为准以指定分摊为准赡养人约定分摊赡养人约定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注意】具体分摊

14、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注意】具体分摊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5.5.其他扣除其他扣除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注意【注意1 1】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 4002 400元元/年(年(200200元元/月)。月)。【注意【注意2 2】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个人一个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

15、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结转不结转”以后以后年度扣除年度扣除。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税额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预扣预缴税额计算1.1.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1 1)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按照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按照累计预扣法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计算预扣税款,并并按月办理扣缴按月办理扣缴申报。申报。(2 2)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

16、率预扣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累计累计减免税额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5000元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月份数计算。(3 3)预扣预缴税额的预扣率、速算扣除数预扣预缴税额的预扣率、速算扣除数见下表见下表级数累计预扣预

17、缴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速算扣除数(元)1不超过36 000元的 302超过36 000元至144 000元的部分 102 5203超过144 000元至300 000元的部分 2016 9204超过300 000元至420 000元的部分 2531 9205超过420 000元至660 000元的部分 3052 9206超过660 000元至960 000元的部分 3585 9207超过960 000元的部分 45181 920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2.2.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

18、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预扣预缴(1 1)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按次或者按月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2 2)扣除方法扣除方法如下:如下: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额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20%20%其中:预扣预缴应纳所得额其中:预扣预缴应纳所得额=收入收入-扣

19、除费用扣除费用扣除费用: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扣除费用: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不超过40004000元元的,的,扣扣800800元元;每次收入;每次收入40004000元以上元以上的,的,扣扣20%20%。稿酬所得稿酬所得的应纳所得额的应纳所得额减按减按70%70%计算。计算。(3 3)劳务报酬)劳务报酬预扣预缴税额的预扣率、速算扣除数预扣预缴税额的预扣率、速算扣除数见下表见下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适用)(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级数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元)1不超过20 00

20、0元的部分2002超过20 000至50 000元的部分302 0003超过50 000元的部分407 000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汇算清缴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汇算清缴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全年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如下: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全年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如下: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收入额全年收入额-生计费生计费-专项扣除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其他扣除全年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额=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汇算清缴补交或应退税额汇算清缴补交或应退税额=全年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额-累计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税额居民个人综合所得

21、适用税率见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适用税率见下下表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适用)(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适用)级数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速算扣除数(元)1不超过36 000元的 302超过36 000元至144 000元的部分 102 5203超过144 000元至300 000元的部分 2016 9204超过300 000元至420 000元的部分 2531 9205超过420 000元至660 000元的部分 3052 9206超过660 000元至960 000元的部分 3585 9207超过960 000元的部分 45181 920全年一次性奖金全年一次性奖

22、金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可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将居民个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商数依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全年取得的一次性奖金为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额。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当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PART 02l应纳税额所得额确定l适用税率l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确定1.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5000元元后的余额为

23、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2.2.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实际取得,以实际取得收入的收入的80%80%为收入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稿酬所得的收入额的收入额再减按再减按70%70%计算计算 。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四项所得,不适用综合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四项所得,不适用综合征收,征收,按月或按次分项按月或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应税款项时付应税款项时按月或按次按月或按次依法依

24、法扣缴税款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不办理汇算清缴。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非非居民个人居民个人四项四项所得适用)所得适用)级数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1不超过3 000元的 3 02超过3 000元至12 000元的部分 10 2103超过12 000元至25 000元的部分 20 1 4104超过25 000元至35 000元的部分 25 2 6605超过35 000元至55 000元的部分 30 4 4106超过55 000元至80 000元的部分 35 7 1607超过80 000元的部分 4515 160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25、: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PART 03l应纳税额所得额确定l适用税率l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确定查账征收的查账征收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扣除项目比照个体工商户的扣除项目比照个体工商户的规定确认。的规定确认。取得经营所得的个人,没有综合所得的,计算其每一纳税年度的取得经营所得的个人,没有综合所得的,计算其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减除费用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减除费用6 6万元、专项

26、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在办理汇算清缴时减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在办理汇算清缴时减除。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的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以以每一纳税年度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得额。“经营所得经营所得”的计税依据与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类似,以下内容仅列示的计税依据与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类似,以下内容仅列示“经经营所得营所得”的的特殊扣除规定特殊扣除规定。扣除项目税前扣除规定生产经营费用和个

27、人、家庭费用划分清晰据实扣除混用,难以分清的费用“40%”视为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准予扣除工资职工据实扣除业主本人(1)不得扣除:实发工资(2)可以扣除: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注意1】扣除前提是该业主无综合所得【注意2】专项附加扣除在办理汇算清缴时减除三项经费职工以“实发工资薪金总额”为计算依据业主本人以“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3倍”为计算依据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比例为2.5%补充养老、补充医疗保险职工分别不超过实发工资薪金总额的5%的部分准予扣除业主本人分别不超过“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5%的部分准予扣除捐赠公益性捐赠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扣除符合法

28、定条件的准予“全额扣除”非公益性捐赠不得扣除购置研发专用设备单价10万元准予一次性全额扣除单价10万元按固定资产管理【说明】其他扣除项目和不得扣除项目,如业务招待费、广告和业务宣传费、借款费用、社会保险等与企业所得税完全一致,此处不再赘述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经营所得经营所得所得适用)所得适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1不超过30 000元的 5 02超过30 000至90 000元的部分 10 1 5003超过90 000至300 000元的部分 2010 5004超过300 000至500 000元的部分 3040 5005超过500 0

29、00元的部分 3565 500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经营所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经营所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PART 04l应纳税所得额确定l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确定1.1.纳税人出租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和教育费附加。纳税人出租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和教育费附加。2.2.能提供有效凭证,证明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能提供有效凭证,证明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修缮费用缮费用,以,以每次每次800800元元为限,一次扣除不完的,准予在下一次继续为

30、限,一次扣除不完的,准予在下一次继续扣除,直到扣完为止。扣除,直到扣完为止。3.3.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每次收入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每次收入不超过不超过40004000元元的,定额减的,定额减除费用除费用800800元元;每次收入在;每次收入在40004000元以上元以上的,定率的,定率扣除扣除20%20%的费用。的费用。财产租赁所得以财产租赁所得以1 1个月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在确定应纳所得额时,允许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在确定应纳所得额时,允许依次扣除依次扣除以下费用:以下费用: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财产租赁所得适用财产租赁所得适用20%20%的比例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的

31、比例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1.1.每次收入不超过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4000的: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相关税费修缮费用(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相关税费修缮费用(800800元为限)元为限)80080020%20%2.2.每次收入超过每次收入超过40004000的:的: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相关税费修缮费用(每次收入额相关税费修缮费用(800800元为元为限)限)(1 120%20%)20%20%个人个人按市场价格按市场价格出租居民住房出租居民住房取得的所得,减按取得的所得,减按10%10%征收个人所征收个人所得税得税PART 05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计算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计算The

32、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1.1.计税方法:按计税方法:按“次次”计征计征2.2.税率:税率:20%20%3.3.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收入原值合理费用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收入原值合理费用4.4.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20%注意事项注意事项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注意【注意1 1】个人转让房屋的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不含增值税,其取得个人转让房屋的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不含增值税,其取得房屋

33、时所房屋时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增值税计入财产原值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增值税计入财产原值,计算转让所得时,计算转让所得时可扣除的税费不包括本次转让缴纳的增值税可扣除的税费不包括本次转让缴纳的增值税。【注意【注意2 2】对个人转让自用对个人转让自用“5 5年以上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并且是家庭“唯一唯一”“”“生活生活用房用房”取得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取得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链接】【链接】除除“北上广深非普通住房北上广深非普通住房”外,个人将购买外,个人将购买“2 2年以上年以上”房房屋对外销售的,免征屋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增值税”。PART 06股息利息红利、偶然所得应纳税额计算股息利息

34、红利、偶然所得应纳税额计算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1.1.计税方法:按计税方法:按“次次”计征计征2.2.税率:税率:20%20%3.3.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以以“每次收入额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扣减任何费用为应纳税所得额,不扣减任何费用4.4.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20%PART 07l个人公益性捐赠的扣除l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个人公益性捐赠的扣除个人公益性捐赠的扣除VSVS限额扣除限额扣除全全额扣除额扣除个人公益性捐赠给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捐赠,

35、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个人捐赠住房作为廉租住房的,捐赠额未超过其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准予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捐给红十字事业、农村义务教育、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福利性、非营利性老年服务机构、非关联科研机构和高校用于研发(不含偶然、其他所得)、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测试赛的资金和物资支出,可以全额扣除。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居民个人申请抵免已在境外缴纳

36、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当提供境外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款所属年度的有关纳税凭证。“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是指居民个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依照该所得来源国家(地区)的法律应当缴纳并且实际已经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依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是指居民个人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综合所得、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的所得税税额的限额(简称抵免限额)。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外一个国家(地区)实际已经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低于来源于该国家(地区)所得的抵免限额的,应当在中国缴纳差额部分的税款;超过来源于该国家(地区)所得的抵免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在本纳税年度的应纳税额中抵免,但是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来源于该国家(地区)所得的抵免限额的余额中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税法实务(第二版)课件第7章第二节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