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高中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18132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高中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统编版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高中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统编版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高中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统编版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高中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统编版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高中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第 7 课 隋 唐 制 度 的 变 化 与 创 新唐德宗李适唐德宗李适本课主题2、中枢政务机构的创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道从汉朝到唐朝时期选官制度、中枢机构和赋税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运用史料对比学习掌握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和两税法的创新之处(史料实证)1、选官制度的创新3、赋税制度的创新 主题:制度发展与创新主题:制度发展与创新一、选官制度的创新一、选官制度的创新2商周时期战国秦朝汉代 魏晋南北朝隋唐1905年血缘关系军功德行才能才能门第考试能力选官选官方式方式依据依据标准标准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你能概述一

2、下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历程吗?你能概述一下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历程吗?3选官制度之选官制度之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曹魏时中央任命一些“贤有见识”的人充任中正官,派他们分赴各地,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按家世、才能、道德,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造成了士族、大家势力的膨胀和门阀化。高门(上品)高门(上品)寒门(下品)寒门(下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一、选官制度一、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制)(九品官人制)创立:创立:措施:措施:标准:标准:曹魏时

3、期,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而推行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思考】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会怎样评价九品中正制?进步性:对于解决东汉末期察举制滥选的流弊有很大的作用;且由于中正官为中央派出,将选举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局限性:无考核标准,后期沦为士族门阀统治的工具。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总之,既然不能量化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

4、糊评语的地步。总之,既然不能量化考 核,必 然 没 有 考 核 标 准,结 果 就 是考 核,必 然 没 有 考 核 标 准,结 果 就 是“说 你 行 你 就 行,不 行 也说 你 行 你 就 行,不 行 也行行”!喻大华帝制往事喻大华帝制往事 一、选官制度一、选官制度科科 举举 制制隋文帝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 官 员隋炀帝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太宗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一、选官制度一、选官制度科科 举举 制制材料一材料一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

5、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它那“朝为田舍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暮登天子堂”式的式的“机会均机会均等等”的机制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材料二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

6、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三材料三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丁韪良西学考略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拔人才的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科举制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思考】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进步性。一、选官制度一、选官制度【课堂探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

7、变【课堂探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世袭制(夏商周)科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军功爵制(战国)察举制(西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血缘军功孝廉才能家世考试成绩演变趋势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拔原则: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 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选官制度(时期)选官标准 二、中央官制二、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发展历程:发展历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2)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3)唐太宗时,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

8、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唐代三省位置图 二、中央官制二、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兵部 吏部 礼部 工部 户部 刑部皇帝最近有群众反映,最近有群众反映,景点女厕不够啊!景点女厕不够啊!男厕太多,男厕太多,增加女厕!增加女厕!没毛病没毛病开干!开干!欧了欧了职能及运转:职能及运转:【情景再现】【情景再现】假如当时皇帝得知有群众反映景区女厕不足的情况,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官制下将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二、中央官制二、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作用:作用:(1)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

9、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2)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3)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租调制与均田令租调制与均田令(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租调制(魏晋):租调制(魏晋):按户征收粮和绢帛。“租”“调”即为“田赋”和“户调”。均田令(北魏):均田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北魏均田制与定额租调制的部分规定】1.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露田不得买卖,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在一定条件下

10、可以买卖。2.土广民稀地区,可以任力耕垦。3.地方官吏按官职高低授给多少不等的公田,不得买卖。4.一夫一妇每年纳帛1匹、粟2石产麻之乡,以布代帛,数与帛同。【讨论】以上规定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呢?【讨论】以上规定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呢?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唐朝初期)(唐朝初期)征收对象:征收对象:实施办法:实施办法: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课堂探究】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租庸调制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1)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劳动积极性也有所提高。(2)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唐前期从“贞观之

11、治”到“开元盛世”,历时一百年繁荣局面的出现,正是实行租庸调制和均田制的结果。(3)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了保障。(4)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 两税法两税法(唐中后期)(唐中后期)推行背景:推行背景:开始推行:开始推行: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土地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唐德宗像 三、赋

12、税制度三、赋税制度 两税法两税法(唐中后期)(唐中后期)材料一材料一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陆贽翰苑集卷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中书奏议 均节赋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税恤百姓第一条材料二材料二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

13、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白居易集白居易集卷卷2重赋重赋【课堂探究】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两税法保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但地主千方百计地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使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课堂总结课堂总结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九品中正制隋文

14、帝分科考试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唐太宗增加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科举制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租调制与均田令(魏晋南北朝时期)租庸调制(唐朝初期)两税法(唐朝中后期)选官制度赋税制度问题探究:阅读材料,从选官标准的落实、选拔方式、社会稳定方面思考科举制新在何处?标准落实标准落实选拔方式选拔方式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好的保持才识标准,选官客观性强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举荐和评级的选拔方式相对随意,科学性较差公平、客观,人为干预可能性降低;科目众多,利于选拔人才;利于规范化操作。容易被世家豪族把控,社会分化明显,不利于社会稳定社会各阶层均有入仕机

15、会,打破原有的社会分层;官员素质的提高利于国家的统治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选官方式方式由地方评议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平、公开、客观公开、客观的原则原则。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一、选官制度的创新二、中枢政务机构的创新二、中枢政务机构的创新-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自主学习:速读教材自主学习:速读教材P39P39,理清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过程,理清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过程三省初成,共同执掌辅助决策和执行等权力。三省分工明确,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正

16、式确立三省六部制请根据左图并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请根据左图并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三省六部是如何分工、运行的?)三省六部是如何分工、运行的?(2)分工合作的三省,为什么办公机构却被隔)分工合作的三省,为什么办公机构却被隔离成成内廷、外廷两部分?离成成内廷、外廷两部分?(4)行政体系中的尚书省六部,剔除了专门为)行政体系中的尚书省六部,剔除了专门为皇家服务的机构,这有何积极意义?皇家服务的机构,这有何积极意义?(3)参与决策内廷被分为中书、门下两省,这)参与决策内廷被分为中书、门下两省,这一设计有何作用一设计有何作用?二、中枢政务机构的创新二、中枢政务机构的创新-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17、三省制约、权归皇帝三省制约、权归皇帝22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令敕书、批答臣下的奏章。这些诏书的颁发或敕令的下行,要取得门下省的同意。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力,若中书省起草的文稿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可以批驳,甚至将其封还。因此,中书省和门下省须在政事堂达成协议才成。尚书省是接受上述决议的执行机关。当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的要员,皆系贵族出身,而贵族并不完全服从皇帝的命令。因而天子对臣下的奏章批示时,所用的文字,都很友好温和,决不用命令的口吻。”内藤湖南中国近世史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影响?9 分割相权,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三

18、省职权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02影响01特点 相权三分,职权分明: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三省分权,既相互制约,又分工合作,既加强皇权,也提高行政效率。集体宰相制(群相),节制君权:皇帝所颁布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知识归纳: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与创新知识归纳: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与创新6秦代:三公九卿秦代:三公九卿汉武帝:中朝、外朝汉武帝:中朝、外朝东汉:尚书台东汉:尚书台魏晋南北朝:三省制魏晋南北朝:三省制隋唐: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

19、制汉代汉代田税较轻,人口田税较轻,人口税和更赋很重税和更赋很重自主学习:速读教材自主学习:速读教材P40P40,理清赋税制度的变化,理清赋税制度的变化实施租调制度实施租调制度隋唐隋唐三、赋税制度的创新均田制下的租庸调均田制下的租庸调 唐高祖恢复了由国家控制土地使用和土地分配的均田制度,这是在北魏时期建立的一种制度根据成年男性纳税人的年龄和社会身份保证给他们一定数量的土地,并限制个人手中所拥有的徒弟数量和他们自由处理土地财产的权利。与此同时,政府还建立了一种直接税制,即租庸调制,他规定每一个登记在籍的纳税人都得支付一定数量的谷物、布匹,并定期服劳役。剑桥中国隋唐史租租庸庸调调纳粟为租(田租)纳粟

20、为租(田租)纳帛或布纳帛或布代役为庸代役为庸纳帛或布为调纳帛或布为调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土地税土地税代役税代役税财产税财产税三、赋税制度的创新27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21、”。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赋税制度两税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内容、特征及其影响?背景: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国家财政紧张。01 背景1504 影响1.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2.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体现了社会公平。3.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4.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02内容1.实行“量出制入”的原则,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的预算征收总额,分配到各地征收。2.不分主户和客

22、户,一律就地落籍纳税。3.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4.户税按户等高低征钱,地税按亩缴纳谷物。5.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03 特征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赋税制度赋税制度两税法两税法征税单位征税单位征收形式征收形式征税对象征税对象“以丁身为本”即按丁口纳税“以资产为宗”即按土地财产的多少来确定应纳税额征收实物为主征收钱币为主对人身控制较大除王公外的一切家户都要承担租庸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两税法人身依附人身依附减轻人身控制,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普通民众,王公贵族官僚行商免征问题探究:与租庸调制相比较,问题探究:与租庸调制相比较,两税法新在何处?两

23、税法新在何处?材料1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 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材料2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白居易集卷2重赋 材料3 780年推行的两税法并没有减轻纳税农民的负担但在两税法实行后其他赋税仍未停止征收。更为严重的是,实际上以实物折付的税额是原来份额的34倍。没有免过税,也没有按商品重新调整税额。理由很简单,因为政府需要额外的收入来支持德宗(780-80

24、5年)和宪宗(805-820年)时期进行的范围广大而且花费巨大的国内战争。剑桥中国隋唐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议两税法两税法加重定额加重定额官吏盘剥官吏盘剥两税法并没有减轻纳税农民的负担两税法并没有减轻纳税农民的负担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积积极极本课知识梳理本课知识梳理 主题:制度发展与创新主题:制度发展与创新16官僚政治,传承创新,帝国盛世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保证生产均田瓦解两税法衔九品中正门阀势力科举考试扩大根基三省六部职权分明分割相权节制君主选官制度中枢政务 重点一重点一重点二重点

25、二重点三重点三1.满含泪眼问问春花,春花却不答语,零乱的落花已经飘飞过秋千去。2.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的春寒,特别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之时。3.辞官归隐田园后融入大自然怀抱里的悠闲自得,忘却了荣辱得失,尽享田园生活之恬淡。4.惜别之情不是很浓烈,更没有悲伤,竟被眼前美丽的景观吸引了,若非急着去赴任,诗人定会继续欣赏下去,与大自然共享闲暇。5.文本解读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协调性.6.以及作为群体出现时所表现的巨大力量和智慧,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7.很显然,作者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也不只是为我们提供生物交流技术方面的有趣知识,更是以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的睿智和敏锐的洞察力.8.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9.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主宰了这个世界,但人类的行为方式还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高中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