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解读一、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二、语文素养与课程总目标三、语文课程的具体目标1、识字写字目标2、阅读目标3、写作目标4、口语交际目标5、综合性学习目标一、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语文课程应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吸收语文教育经验和相关学科新成果 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要求课程改革总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 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和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二、语文素养与课程总目标1、语文课程性质、理念与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性质、理念与语文素养2、确定
2、课程总目标的出发点、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出发点3、语文课程总目标突出了什么、语文课程总目标突出了什么 1、语文课程性质、理念与语、语文课程性质、理念与语文素养文素养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培养学生语言 运用的实用功能、课程的 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对学生思想感 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
3、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能力知情意行,浑然一体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内容的整合确定性目标与模糊性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行为性目标、展开性目标与 表现性目标2、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出发点、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出发点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
4、,加强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这一维度。度。从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出发,将从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出发,将“过过程与方法程与方法”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也有新的理解。也有新的理解。捕捉信息能力文化选择能力交际合作能力想象联想能力3、语文课程总目标突出、语文课程总目标突出了什么了什么语文课程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
5、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
6、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1)突出了学生
7、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钱学森关于形象思维研究的通信:语言学的重点都是讲有关抽象思维的语言的,要研究形象思维,不能走这条路。老实讲,你们这些中文科教师,如果用语句结构、语法分析这套教学法,我看教不出有艺术思维的好学生!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知识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泉。爱因斯坦爱因斯坦(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
8、质三、语文课程具体目标1、识字写字目标、识字写字目标2、阅读目标、阅读目标3、写作目标、写作目标4、口语交际目标、口语交际目标5、综合性学习目标、综合性学习目标1 1、识字写字目标、识字写字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以上第一学段)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二学段)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春天 春风 春雨柳树 小草 嫩芽布谷 燕子 蜜蜂梨花 杏花 桃花 沙滩 贝壳 脚丫 海风 海鸥 浪花 珍珠 海带 鱼虾 港湾 渔船 晚霞2、阅读目标阅读理念: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9、、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 应鼓励学生作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英国 应该着重强调阅读活动并非仅仅为了获取信息、汲取知识。编排周详的阅读课程,会为学生们提供许多旨在为了愉悦、为了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加拿大(1)阅读:多重对话(2)阅读:建构文本(3)阅读:情感体验学生文本教师文本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编者文本编者师生注重情感体验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
10、、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故事,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以上第一学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以上第二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11、第三学段)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第四学段)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3、写作目标写作理念: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1)培养写作兴趣(2)鼓励自由表达(3)重视写作能力目标呈现梯度:写话习作写作放胆文小心文(1)培养写作兴趣:对写话有兴趣(第一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第二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三学段)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第四学段)(2)鼓励自由表达:写自己想说
12、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第二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第三学段)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第四学段)(3)重视写作能力: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二学段)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第三学段)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第四学段)实践 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 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 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启发4、口语交际目标口语交际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
13、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1)重交际 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第一学段)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第二学段)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第三学段)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第四学段)(2)重实践 听人讲话、复述故事、讲述见闻、参加讨论(第一学段)听人说话、简要转述、讲述故事(第二学段)发表意见、简要转述、交流发言(第三学段)应对能力、复述转述、主题演讲、参加讨论(第四学段)(3)重参与 积极参加讨论,
14、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一学段)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三学段)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第四学段)5、综合性学习目标新型的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旨在培养 综合表达能力 观察感受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搜集信息能力 组织策划能力 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途径 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学科间融合(1)乐于探究问题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第一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第二学段)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
15、相关的问题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第三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第四学段)(2)自主组织活动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第一学段)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第二学段)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第四学段)(3)主动参与合作综合性学习的保证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第一学段)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第二学段)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第四学段)(4)勤于动手动脑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第一学段)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第二学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第三学段)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第四学段)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江泽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