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节选)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缪 贤(mi) 衣褐 (h) 汤镬 之刑(hu) B.不怿 (y ) 盆缻 (fu) 渑 池之会(mng) C.避匿 (n ) 叱 之(zh) 刎 颈之交(wn) D.拙 劣(zhu) 肉袒 (tn) 怒发冲冠 (un) 解析 A项,“缪”读“mi o”。B项,“渑”读“min”。C项,“叱”读“ch ”。 答案 D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拜送书于庭 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召有司案图 D.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解析 A项,“庭”同“廷”。B项,“孰”同“
2、熟”。C项,“案”同“按”。 答案 D 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宁许以负 秦曲 B.且庸人尚羞 之 C.秦王恐其破 璧 D.毕礼而归 之 解析 A、C、D 三项都是使动用法,B 项是意动用法。 答案 B 4.导学号 34010030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贪 负其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臣愿奉璧往使 其人勇士 有智谋 宜可使 C.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大王亦幸赦臣 而君幸于赵王 解析 A项,负,动词,倚仗/动词,辜负,对不起。B 项,两个“使”都是动词,“出使”的意思。C项,引,动词,引 见,延请/动词,
3、拉。D项,幸,副词,幸好,侥幸/动词,宠幸。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 相如前进缶 B.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C.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 解析 B项,亲戚:古义,父母兄弟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C项, 宣言: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D项,约束:古义,信约;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答案 A 2 6.从句式角度分析,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求人可使报秦
4、者 C.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解析 A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B项是定语后置的倒装句。C项是判断句。D项是省略句。 答案 A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秦王怒,不许”“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的描写,表现了秦王色厉内荏、难以下台的窘态。 B.蔺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中的“前”表现出蔺相如见机行事的机智,“跪”则貌似恭敬,实则不卑不 亢,表现出他在秦王面前毫不畏惧。 C.“渑池之会”表现了蔺相如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素质,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蔑视 权贵的凛然气概。 D.在“负荆请罪”中,舍人的一番话从正面直接描写出了
5、蔺相如能忍能让的性格,突出了他心胸宽广、 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 解析 D项,是侧面衬托,而不是正面描写。 答案 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811 题。 蔺相如论 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人皆称之,余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 十五城之空名而诈赵而胁 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 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 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 受璧,其势不得
6、不予城。 璧入而 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 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 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 赵璧,以一璧故 而失信于天下,臣请辞,就死于国,以 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予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 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 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 璧与信,一胜 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 信平 ,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存赵者,天 固曲成之哉! 注信平,指廉颇,封信平君。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7、 A.诈赵而胁 其璧 胁:勒索。 B.大王弗予城,而绐 赵璧 绐:欺哄。 C.而责 璧与信 责:诘责。 D.若其劲渑池,柔 信平 柔:温和。 解析 D项,柔:对温和。 答案 D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 以明大王之失信 3 B.璧入而城弗予 又设九宾 斋而受璧 C.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均之二策 宁许以负秦曲 D.令秦王怒 而僇相如于市 藉第令毋斩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解析 A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B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指示代词,这。D项,连词,表假设。 答案
8、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中对蔺相如的观点与王世贞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B.王世贞认为“给秦国和氏璧还是不给”只有两个选择,不存在蔺相如所想象并且确实又那样做的第 三种方法。 C.蔺相如叫门客带着和氏璧逃回了赵国,却将责任推给秦国。而秦王之所以没有杀他,是因为秦国还 想和赵国交好。 D.王世贞认为蔺相如能完璧归赵的主要原因是天意,不是人为,所以表现了王世贞消极的人生态度。 解析 D项错,并不能因为观点不同就认为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 答案 D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
9、其怒也? (2)所以能存赵者,天固曲成之哉! 解析第(1)句:“决”,解决;“奈之何”,为什么,为何;“挑其怒”,激怒它。第(2)句:“存”,使保全。“固”,的 确,确实,“曲”,偏袒。 参考答案(1)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 (2)而他能完璧归赵,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 参考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秦国用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这时说它要得到璧是实情,而不是借此来窥视 赵国。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 就不给。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
10、它呢? 况且秦国想要得到和氏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赵国送去和氏璧而秦国不 给城,理亏在秦国;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和氏璧,理亏在赵国。要想使秦国理亏,则不如放弃和氏璧; 害怕失去和氏璧,则不如不给。秦王既然查明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了九宾大礼,斋戒之后才接受和氏 璧,这种形势下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却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 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是赵国的珍宝,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大王因一块璧而 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 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
11、以表明大王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和氏 璧。而当时为什么要派门客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 裂。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 胜可使相如灭族,再次获胜和氏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 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和氏璧,那是天意啊。至于他在渑池与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 廉颇惭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而他能完璧归赵,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 三、语言表达 12.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为入选的蔺相如写一则颁奖 词。 要求:符合人物特征;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
12、用一种修辞手法。 解析写作时要明确题目要求,彰显人物精神。可从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等事迹中选择 立意,注意概括人物的精神特质。 参考答案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渑池赴会,舌战群狼;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 如海器量。伟哉蔺相如,千秋美名扬! 4 13.“快递实名制”于 2015年 1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请用简要的语言表述。(不超过 40字) (2)请针对反映出的问题,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每条不超过 30 字)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审读试题时,一定 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 参考答案(1)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实行“快递实名制”,但公众担心实行实名制后自己的信息安全难以保 障。 (2)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的行为。 建议快递公司加强行业自律,让客户多一点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