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新表格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419525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新表格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新表格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新表格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新表格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新表格题专项练习题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注释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嗔:责怪,埋怨。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79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C“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D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

2、了对劳动的喜爱。80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抖音脚本(部分)画面内容画面声音预期表达效果板桥人渡泉声山溪、木板桥、诗人_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茅檐日午鸡鸣茅屋、阳光、人、鸡悠长的鸡鸣声_79D80潺潺的流水声田园的悠闲和诗人的闲适自在【分析】79D“亲自参加”有误,诗人并没有亲自参加劳动,而是参观农家人劳动。故选D。80“板桥人渡泉声”意为:走上板桥,只听桥下泉水叮咚。诗中画面的声音是潺潺的流水声。“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茅檐日午鸡鸣”意为: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

3、鸣。这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并不新奇,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恬淡闲适之意。汉江临泛王维唐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注释:九派:这里指江西九江。郡邑:指汉江两岸的城镇。浦:水边。张家界某电视台邀请你参加汉江临泛的短视频拍摄,需要你帮助完成脚本设计指导。(1)画面提示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B.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请展开想象,从A、B两句中住选一句再现“诗中

4、有画”的意境:我选_,_。(2)情感指导诗人情感:_。83A示例: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B示例: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内容正确,语言流畅即可。)表达了诗人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之情,对汉江美好景物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详解】(1)题中有“画面提示”四字,告知学生应从诗歌的画面感出发来鉴赏诗歌的意境,可以从理解诗歌的大意着手。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

5、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B“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2)抓题干中“情感指导”四字,把握全诗中诗人流露的情感。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

6、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社日谢逸雨柳垂垂叶,风溪细细纹。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饮不遭田父,归无遗细君。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注释】谢逸:字“无逸”,“江西诗派”诗人,两次考进士不中,后归隐不仕。此诗即是诗人归隐后所作,写的是春社日的归隐生活。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羹芹:煮芹为羹。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举趾:举脚,下田。8.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歌以“社日”为题,既交代了写作的背景与时间,又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感情基调。B.诗歌一、二句首联以写景开篇,诗人巧

7、用叠词,“垂垂”状柳叶之态,“细细”写水波之纹,雨染柳叶,风戏波痕,一静一动,情景交融,道出春景之舒展、万物之生气、览物之悠然。C.诗歌的五、六句为颔联,写诗人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语中流露出哀伤之情。D.这首五言律诗着笔于田园农桑,写得清新幽折,恬淡自然,于平淡琐事之中见生活之真淳,写出一片生机,趣味盎然。9.谢逸的这首五言律诗,虽承袭了江西诗派“点铁成金”、引经据典之习,却形象鲜明,生趣盎然。请你阅读全诗,仿照已经给出的示例,补全下面表格信息,(共4分,每空2分)诗句 画面内容诗人情感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陶醉于香茗美芹的闲情逸致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在水畔高地,农事繁忙,农夫拍

8、脚下田,准备农耕。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释】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墟落:村庄。维(zh)雏( gu ):野鸡鸣叫。式微:诗经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这里表明自己有去官归隐之意,8.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诗在题材上属于山水田园诗,在体裁上属于五言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B.诗歌的首句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了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C.诗歌的五、六句中

9、诗人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野鸡鸣叫、麦苗青青、蚕眠叶稀,宁静里透着祥和,悠然中透着满足。D.本诗的核心是一个“闲”字,全诗描绘了牛羊归巷、牧童归家、田夫归来等画面,表现出农村生活的闲适、美好。9.小信同学想为本首诗歌拍摄短视频,请结合全诗帮她完成诗歌最后两句“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视频脚本设计(4分) 拍摄手法全景切特写理由: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 来反衬 人物台词“式微,式微,胡不归。”人物情感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注释】翠微指山腰青翠曲深处,泛指青山。8.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2分)A.一二句总领全诗,后面诗句展并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春天山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诗人只顾玩赏,忘路之远近,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内心不禁懊恼沮丧。C.五六句写诗人沉醉在山中月下美景中,惟兴所适,将要离开的时候,对眼前的一花一草产生了惜别之意。D.七八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借钟鸣之音衬托出春山月夜的幽静。9.品读诗句,仿照示例,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4分)归类摘抄批注诗句炼字效果情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日生残夜,驱尽黑暗,赶走严冬的图景,表现出时序更替。抒发了诗人思乡念亲之情,又蕴含乐观的希望。掬水月在

11、手弄花香满衣掬、弄8.B 【解析:春天山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诗人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但是诗人并不懊恼沮丧,反而痛痛快快地沉浸在春山月夜的美景之中,诗人此时内心是欢快愉悦的。】9.生动传神地写出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山花芬芳馥郁,溢满衣衫的画面,活泼而幽静(2分)抒发了诗人纵情山水、悠然自得之情(2分)。【参考译文】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在山中月下的美景,我还哪里计算路程的远近呢?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怎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呢!

12、夜风送来了钟声,我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野老杜甫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贸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阔,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注释】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安史之乱导致国家残破,生民涂炭。杜甫经过长年颊沛流离之后,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这里的野老是指诗人自己。长路:归乡之路;剑阁:剑门关,此时因战事被阻隔。琴台:此代指成都。画角:军中用的号角。8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诗语言纯真自然,通过写诗人野望之景,勾画了一幅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表达了诗人超脱于尘世之外的意愿。B

13、.颈联的“片云何意傍琴台?”写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为何留滞蜀中呢?这一问看似突兀,也无法回答,但委婉含蓄地展现了诗人的心境。C.诗歌的开篇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脱离写景,转入抒情。整首诗写景抒情巧妙结合。D.本诗从体裁来看,是一首古体诗,整首诗有别于诗人以往沉郁顿挫的风格,显得明白如话,简洁明快。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也就是说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所写之诗便会描绘出带有主观情感的画面,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列表格。(4分)意象意境情感颈联迷惘政寥尾联城阙、画角8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2分)A.本诗语言纯真自然,通过写诗人野望之景,勾画了一幅江村闲

14、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表达了诗人超脱于尘世之外的意愿。B.颈联的“片云何意傍琴台?”写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为何留滞蜀中呢?这一问看似突兀,也无法回答,但委婉含蓄地展现了诗人的心境。C.诗歌的开篇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脱离写景,转入抒情。整首诗写景抒情巧妙结合。D.本诗从体裁来看,是一首古体诗,整首诗有别于诗人以往沉郁顿挫的风格,显得明白如话,简洁明快。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也就是说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所写之诗便会描绘出带有主观情感的画面,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列表格。(4分)意象意境情感颈联长路、片云迷惘、寂寥痛苦、迷乱尾联城阙、画角凄切,悲凉哀愁、伤感

15、采柔子彭浪矶【宋】朱敦儒扁舟去作江南客, 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碧山对晚汀洲冷, 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注】这首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9.关于这首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釆桑子”和“江城子”“渔家傲”“破阵子”“满江红”“行香子”“丑奴儿”一样均为词牌名,“彭浪矶”为本词标题。B.起首二句写词人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此句在叙事写景中暗含了自己的身世经历。C.下片偏重写景抒情,用暮色笼山,芦根残存,枫叶飘零等景物,渲染了一种冷清黯淡的氛围,用“日落波平”

16、写自己心绪的平静。D.整首词的抒情方式多样,既有寓情于景,也有直抒胸臆。全词整体呈现了苍暗的色调,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10.请参考示例,结合诗句分柝作者因何而“愁”?抓情语或意象品情感扁舟、客、旅雁、孤云、辞乡因(1) 而孤独之愁(2) 、汀洲冷、日落因秋暮夜冷而凄苦之愁回首中原、泪满巾、(3) 因(4) 而悲痛之愁9.【答案】C【解析】日落时分,作者的寂寞感、凄凉感更加强烈;江面平缓恰恰反村了词人难以平静的思乡心绪。10.答案】(I)羁旅他乡(客居/漂泊他乡,离开故乡等意思相近即可)(2)枫叶(3)去国人(4)山河破碎(国家动荡、国运衰微、国家败亡,山河破碎等意思相近即可)【译文】乘舟避难江

17、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巾。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注释】十五夜:指正月十五的晚上。芳宴:盛大的宴席。兰缸:指花灯。早年:指年轻人。汉:银河。九枝:泛指一干多枝的灯。8.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现了唐代元宵节时的习俗、场景等。B. 颔联中诗人的视线从上往下,展现了一幅灯与天地交相辉映的壮美画面。C. 颈联中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描绘了元宵节

18、夜晚到处燃灯的盛况。D. 诗中有景有人,景美人美,景喜庆人喜悦,展现了一幅百姓幸福生活的画卷。9.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以唐代元宵节为背景的影视剧,导演想在剧中用一个片段还原这首诗歌的情景,请你帮导演完成下面的脚本。镜头主要构成元素镜头着重表现点表现的节目习俗首联花灯、宴席、人_颔联花灯、大地、夜空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出花灯绵延仿佛分开大地、连接天空的宏伟壮丽景象。百姓夜晚逛街市、赏花灯颈联花灯、楼阁_尾联花灯、千金女子不受约束,外出游玩赏灯【答案】8. B 9. . 百姓设宴欢聚,庆祝元宵节 . 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出花灯璀璨好像星星落下、月儿悬挂的绚丽多彩景象。【解析】【8题详解】B.颔联“缛彩

19、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意思是: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诗人视线由近及远看着绚丽的灯光铺散开来,直至仿佛与天空相接,因此应该是从下到上的角度观看,选项在“诗人的视线从上往下”不正确;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首联“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意思是: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结合题干提示的“花灯、宴席、人”可知,首联表现的节目习俗是百姓举办宴会,欢庆元宵节。颈联“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意思是: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灯光

20、烟火”比作“星辰”,“悬挂着的灯”比作“月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灯光灿烂,绚丽多彩的景象。舟师明俞大猷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注释】俞大戬: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东冥:东海。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翀:通“冲”,舞动的意思。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河汉:指银河。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景:通“影”。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9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B“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

21、之多。C“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D“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10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阶段表现的情感战前(首联)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战中(颔联、颈联)战后(尾联)【答案】9D10抗击倭寇的坚强斗志对水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和辉煌战绩的歌颂【解析】9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 “倚剑”:倚天之剑的省称,古人想象中靠在天边的长剑, 这里代指俞家水军。诗句“扶桑今在指挥中”译为:扶桑受制,胜券在握。首联表现了作者必胜的信心。故题干中表述的“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有误。B. 颔联译为:云消雾散,正是作战的好时机

22、;战船陈列,旌旗翻飞,水师已作好战斗准备。所以云雾并非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是为了突出战士的士气,并非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表述有误。C.颈联紧承上联写水军与倭寇作战的情景: 一串串炮火飞上天空,在银河里摇动着倒影; 喊声阵阵,气势镇住了群寇。写出了规模宏大的海战过程。并非突出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表述有误。D. 尾联写海战结束,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身为将领的诗人,为军阵奇妙、战士勇武而深感欣慰。表述正确。故选D。10此题考查诗歌情感。首联写水军雄伟气势,说明明水军稳操胜券;颔联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烘托战前气氛,进一步渲染了水军的声威和抗敌决胜的信心;颈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

23、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6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C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D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17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诗句画面内容表现状态预期表现效果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4、早莺新燕动态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浅草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答案】16C17啼莺争树、泥燕剪风的春景静态【解析】16C两者意境并不相同。本诗句句写景,营造了春回大地,万物欣欣向荣,一派一机勃勃的意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了山河破碎,人迹稀少,草木疯长的荒芜意境。故选C。17考查诗句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为: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前一句描摹了黄莺啼叫,争相飞向向阳的树木的情景,可概括为:啼莺争树。后一句描摹了飞燕衔泥,在春风中飞舞的春景。可概括为:泥燕剪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纷繁的花朵渐渐开

25、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是动态描写;这两句诗写乱花、浅草,是属于静态描写。紧承上联写水军与倭寇作战的情景,把规模宏大的海战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尾联写傍晚水军战士凯旋,肯定他们英勇作战建立了不朽功勋。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明朝水军与倭寇的一次激战的描述,赞扬了明朝水军的军威、士气和高昂的战斗力,歌颂了水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和辉煌战绩,洋溢着作者保卫海疆、扫清来犯倭寇的战斗豪情。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题弟侄书堂是杜荀鹤为侄子的书

26、堂所题的诗。荷衣:荷叶衣。8.下列对题弟侄书堂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为他侄子的书堂所题的诗,诗中也包含诗人对侄子的谆谆教诲。B.结合全诗内容来看,首联中“乱”“静”指的是读书过程中“思绪混乱”“内心平静”两种心境,告诫侄子无论哪种心境都要认真读书。C.颔联中将干戈不断和礼乐常修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侄子坚持勤奋修业的赞美之情。D.尾联极富哲理,告诫侄子极大的“终身事”正是由极小的“寸阴”日积月累而来, 说明了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参考答案】 B(乱时静时分别指战乱时期和和平时期。)9.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在题弟侄书堂一诗中任选一联进行讲解, 小

27、南同学准备用微视频的方式讲解颈联,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4分) 微视频拍摄脚本(部分)【参考答案】少年伏案苦读(少年坐在书案前忘我吟诵)(意近即可,1分) 微风(轻风)(1分)潺潺水声(野泉)(1分)书堂环境清幽、宁静(1分)0.B(文章中已不能解释为语气词了。)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注】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活,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不久,客人崔明府来访,于是创作了这首诗。盘飧:盘盛食物的统称。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旧醅:隔年的陈酒

28、。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中的“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但见群鸥”,不见客至,含有诗人在闲逸的江村生活中寂寞孤独的弦外之音。B.客人来来往往,花径不曾为他们打扫;蓬门一直紧闭,今天因为你崔明府的到来才打开。颔联体现的是诗人对朋友来访的欣喜与热情。C.尾联中“肯与”、“呼取”等口语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贫家真率之趣,也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D.全诗运用白描手法,自然浑成,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9.小航想要把这首诗改编成一部情景剧在课堂上表演,请你协助她一起完成脚本设计。(4分)组成要素具体内容氛围情感室外景物春江水

29、、鸥鸟、花径、蓬门/室内场景欢快融洽(1)C(2)清丽疏淡热情待客、闲话家常诚朴恬淡、热情好客译文: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足当“戏效元白体”之评。另外,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沉郁顿挫”风格不大一样。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客至是唐代

30、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孟浩然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注释】皎上人僧人名皎。素旧的。静者这里指皎上人。8.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弊庐素产两个意象生动动自然,其

31、隐含着诗人归隐田园的志趣和淡泊的心境。B.颔联中的不闻二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C.颈联对仗工整、诗人用极其流畅的笔调,描写了乡野间悠闲自在、安适无忧的田园生活。D.本诗以情开篇,诗风恬淡,色调清丽,诗语自然纯净,充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感。9.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本诗的画面描写极具特色,学习小组对其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本次探究的内容,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1)画面提示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请展开想象,从两句中任选一句再现诗中有画的意境(2分)我选 , 。 (2)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描写其居住地环境的 ,表现出田园

32、生活的乐趣,表达诗人内心的淡泊、宁静,以及对田园生活的 之情。(2分)【答案】(1)(2分)示例一; 房子左右的树林田野十分空旷,在静静的林子中,听不到城内喧闹的叫卖声,十分的悠闲惬意。示例二; 钓鱼的人拿着鱼竿在北边的溪水中悠闲地钓鱼,忽然远处传来一声声椎夫唱歆的声音,宛转悠扬。(描述合理即可)(2)(2分)开阔、幽静 享受、喜爱(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奉寄韦太守陟王维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注释】韦陟:曾任襄阳、吴郡等地太守。诗人写作此诗时,身在边关。高馆:高大的馆舍。岁方晏:一年将尽。7.

3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诗歌由远及近,层层递进,精炼简洁地描绘出边塞荒凉之景。B.“自”写出了孤城的萧条衰败,更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悲凉。C.“空”不仅是写出了边境的空旷与壮阔,也是写空间的空虚,让诗人百无聊赖。D.诗歌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9. 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联系全诗的内容将诗歌中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4分)微视频脚本(部分)画面内容画面声音预期效果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秋日高迥,归鸿疾飞,远处阔大萧索的孤城一座 绘边塞远景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思悲翁曲调声

34、描近处细节春日耕者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释】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歌首联写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刻画了一位辛勤劳作的老农形象。B.颈联写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直接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C.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馨、欢快的氛围。D.尾联表现了王安石变法后社会风调雨顺,百姓获得丰收的场景。9.品读诗歌,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4分)摘抄批注诗句内容情感阳气

35、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阳气升腾,老农饲牛对农家春日忙碌辛勤劳作的赞美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雨水充足,日出三竿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妇孺偕来,乌鸢追随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纷纭政令,风雨适时8.A。【解析】B.应是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C.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D.尾联表现了对王安石变法后政令繁多无用的嘲讽。9.为农家温馨和睦的生活而感到高兴;(2分)对王安石变法后政令繁多无用的嘲讽(批判、否定)。(2分)从军行 唐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注释】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名。歌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 和将士生活。这首诗

36、为作者早年任职边关幕府时所作。陈羽:中唐诗人。 海:古代西域的沙漠、大湖泊都叫“海”,这里指天山脚下的湖泊。折:断。 横笛:一种横吹的笛子。直上:一直向上、向前。8.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将士风雪行军的诗歌,诗歌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B.本诗对“笛声”的描写很巧妙,“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形成“此时有声胜无声”的效果,为下句详细描摹将士与敌人激战的场面做好铺垫。C.“直上”的动态描写,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 这“直上二字中溢出。D.本诗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

37、,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解析: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为下句红旗直天山做铺垫。9.“抖音”是当今很火爆的微视频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4分)画外音乐高亢的笛声近镜头朔风吹裂的冻土叶落枝断的梧桐远镜头天山白雪移动的红旗蝶恋花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晩。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注释】夷犹:犹豫迟疑。看看:转眼之间,即将之意尝面:将已

38、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的习俗。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添”写出了春天池水增多,水面升起的情态,富有画面的动感,更写出田园生活的艰辛。B.“画舫夷犹湾百转”一句写出了词人见到美景时心情的犹豫迟疑。C.“横塘塔近依前远”中的“近”和“远”看似矛盾,其实写出了河道的蜿蜒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景色对词人的吸引。D.“谷雨才耕遍的“才”表现出农事因江国多寒而晚的无奈之情。9.这首词若拍成小视频,定是一幅展现田园风光的美丽作品。小丽想将诗歌中的意境 用小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4分)小视频脚本(部分)画面内容画面声音预期表达

39、效果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 绿满微风岸。春水满江绿草微拂鹅儿嬉戏水声、鹅叫声绘出江南永乡之景, 表达词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麦子拔穗桑叶生长农桑丰收农耕声、磨面声写田园,写农事,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注释】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徐州春早,太守苏轼曾率众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词人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作五首浣溪沙,此为其四。缫(so)车:缫丝的纺车,也作“缲车”。牛衣:为牛御寒的衣物,如蓑衣等。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

40、服。8.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A.这首词从农村常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B.“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C.上片写景,抓住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写出了秋天丰收的场景;下片记事,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D.这首诗词语言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9.小雅想用表格的形式对这首词进行梳理和赏析,请你协助他一起完成。(4分)具体内容表达效果上片枣花掉落衣巾的簌簌声 声 声生动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

41、突出了农村 的特点。下片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于是“敲门试问”。刻面出一位 的太守形象【答案】纺车的沙沙声;卖黄瓜的吆喝声;恬静、繁忙; 谦和平易近人 猎罢夜饮示独孤生南宋陆 游白袍如雪宝刀横,醉上银鞍身更轻。帖草角鹰掀兔窟,凭风羽箭作鸱鸣。关河可使成南北?豪杰谁堪共死生。欲疏万言投魏阙,灯前揽笔涕先倾。【注】本诗作于宋金对峙之时,国土被侵,难以收复,而陆游收复失地的谋略不被朝廷所用。独孤生:陆游结识的一位年轻奇伟之士。“帖”通“贴”,紧贴着。鸱(ch):鹞鹰。关河:犹言山河,这里指代国家。魏阙:古代官殿前巍然高耸的楼阙,代指朝廷。8下列对本诗理

42、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描写作者和友人白袍如雪、宝刀横握、醉上银鞍、身轻如燕的画面,突出了两人出发时潇洒、矫健的姿态。B颔联描写了角鹰贴草低飞、掀翻兔穴、羽翅似箭、穿风疾落、似箭鹰鸣的雄姿,正面表现了作者英姿飒爽的同时也抒发了其内心的豪情壮志。C颈联和尾联回到严峻的现实,南北对峙,英雄孤独,策略被弃之不用,怎能不使爱国志士悲从中来。D作者擅长借助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的英姿飒爽、豪情壮志。9同样是出猎之作,本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完成表格。(4分)同都表达了_、报效朝廷的决心和愿望;都对自己的能力

43、非常_;两诗的表达都很豪放、很豪迈,读之使人心潮澎湃,心生崇敬之意。异猎罢夜饮示独孤生直陈时局的动荡与难堪,因谋略不被采用而_江城子密州出猎_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豪迈豪放中不乏含蓄,无悲观之状。8B9建功立业自信肯定孤苦悲愤委婉(含蓄)(每处1分,意思相关即可得分)【参考译文】我身着如雪白袍腰挎心爱的宝刀,趁着酒意飞身跃上银色的马鞍身子更轻盈了。角鹰贴着草尖俯冲下来掀翻了兔穴,凭借着风的阻挡冲飞的羽翅发出鹞鹰般鸣叫。山河呀怎能分裂成南北两半?英雄豪杰呀谁能和我同生共死报效朝廷。我想要上万言书给朝廷出谋划策,灯影下手握着笔一字没动眼泪却喷涌而出。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新表格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