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pdf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202818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58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二年级上册每课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我们的节假日我们的节假日1 假期有收获2 周末巧安排3 欢欢喜喜庆国庆4 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我们的班级我们的班级5 我爱我们班6 班级生活有规则7 我是班级值日生8 装扮我们的教室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我们在公共场所9 这些是大家的10 我们不乱扔11 大家排好队12 我们小点儿声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生活的地方13 我爱家乡山和水14 家乡物产养育我15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16 家乡新变化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我们的节假日我们的节假日1 假期有收获假期有收获二年级学生

2、刚刚结束了进入小学后的第一个暑假。长长的暑假中,学生的假期生活各具特色,开学后他们一定非常想与同学交流与分享。有趣的活动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学生很乐于参与其中。漫长的暑假,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自主计划和安排生活的习惯,特别是长时间闲暇时间的安排,对他们还有一定难度。节假日自主时间较多,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有收获的假期,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好好思考的。假期有收获教材内容结构由用心过,有收获和有打算,不忙乱两项活动内容组成。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引导学生养成合理安排闲暇时间的好习惯,将方法运用到节假日中,从而为后面三课的学习及合理安排更长远的人生时间中的长段闲暇时光打好基础。在制订教学

3、目标时,我很关注学生是否会反思自己和他人的假期安排。我们班有些学生比较自由散漫,自控力较差,自觉性不高。因此,暑假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制订一份假期安排计划,并能按照计划度过暑假。上这节课前,我充分了解了学生暑期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情况,并根据班内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展示。这样,暑期的学习活动,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上得比较顺手。除主体的教学目标外,我通常会制订一些长期的教学目标。本课落实的长期目标是培养学生善于倾听,能够在同伴发言时认真倾听,养成不随意插嘴的好习惯。这是因为我发现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于倾听,别人讲话时经常插嘴,影响交流的效果。这一长期目标并非一两次课能够完成,会倾听作

4、为一种文明行为和习惯,它需要一个养成的过程。本课是讨论课,所以,我将“学会倾听”设为长期目标,引导学生在分享自己的假期生活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使本课教学有序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 周末巧安排周末巧安排周末巧安排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中的一课。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目标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有两点印象深刻。首先教学“这样可以吗”这个框题时,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周末的时候早上几点钟起床的?起床后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情?作业和游戏有时如何安排的呢?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起得大部分都很早,很多孩子先做作业再玩游戏;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辩论:周末

5、早起好还是晚起好?应该先做作业还是先玩游戏?大部分学生都倒向了“周末早起,先做作业”这样的观点。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我的观点进行了有意识的约束,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下孩子会对自我的观点或行为进行约束,这种环境往往是在有监督或者旁观的设定下,返回到日常的环境时,大部分学生则会回归常态。所以在这里我就扮演了一个反面的角色,试图突破这种常态。我对学生说自己周末就想睡个懒觉,因为平时上班太累了,可以吗?这时有一个小男生举起了手,说起了他自己睡懒觉的经历,然后我们进入了深度的辩论,早起晚起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要把握好度,如果确实有需要是可以多睡一会的。突破常态,引领教学走向深入

6、。其次,在讲到周末大家都是怎么过的时,几位同学说了自己愉快的周末生活,有一位同学哭了。经过询问得知他周末一直在家里写作业,家长没有时间陪他出去玩。听完之后一阵心疼,孩子有点可怜。同时我又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当中:现在的孩子被安排惯了,失去了自我计划自我安排的能力,不外出,在家里一样可以精彩。3 欢欢喜喜庆国庆欢欢喜喜庆国庆国家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将这个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衔接,从而真正初步产生对国家的认同,是本课的重难点,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国庆节是哪一天知道国旗。知道国旗国徽会唱国歌,能以画画唱歌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因而课堂需要以此为基础,提升国家意识,强化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情

7、怀,课前教师充分了解学情,课堂中采用小老师讲解等方式。发现学生认识情感中的生长点在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引导,我们也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感悟分享,提高全班学生对国庆节及相关知识的认识,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国家意识,理解国庆节的由来及含义,重进革命英雄,并对其深怀敬意,能识别自己国家的象征,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并在实际行动中做到会唱国歌,白觉遵守升旗仪式时的基本礼仪,初步培养学生参加节日活动的能力,能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学习资源,主主动探索,能用自己的方式,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爱国主义教育比较抽象,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距离,

8、因而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爱祖国爱人民很容易成为空洞的口号,如如何让爱祖国,爱人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需要我们思考,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展开,如认认国旗、找找国徽、学学升旗礼仪等具体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尊严,理解国家象征的神圣,以此体现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并让学生懂得爱国,要从实际行动做起,比如升国旗时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保持严肃,不随便讲话,身体不随意扭动,唱国歌时要有精神,声音洪亮等等。论据充分,文字运用娴熟。4 团团圆圆过中秋团团圆圆过中秋团团圆圆过中秋这课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本课通过“中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基本的节日民俗和节日

9、的含义,感受各民族共有的节日与传统,产生民族的归属感;通过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帮助学生奠基公共意识;并且引导儿童通过“回忆以往的中秋怎么过”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使儿童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同时教育学生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尊敬和关爱老人。二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体意识还比较薄弱,思维发展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对他们的“奠基公共意识”教育必须借助直观的实物或事件作为载体。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如下五个教学环节:一、营造氛围,找中秋二年级的学生虽经历过了几个中秋节,但是他们毕竟年龄小,记忆力不强,过去的中秋节或许已经淡忘,今年的中秋节又还没有过,所以,他们对“中秋节”的印

10、象不算太深刻,为此,课首我通过播放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营造中秋的节日氛围,唤起学生对节日的记忆,感受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并由此引出本课话题“过中秋”,接着让学生从日历中找“中秋节”,通过三年的中秋日期对比,明确中秋节是以农历日期为规定的,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此又让学生说说我国的其他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传统”的含义。二、了解来历,知中秋我播放视频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说,明白节日的来历和意义,感受渊源流传的民族传统文化。三、团团圆圆,过中秋本环节帮助学生了解中秋的习俗,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课前让学生收集了各地的中秋习俗,课上让学生汇报,结合课本和图片,

11、帮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的中秋习俗,重点是“细细品味我们的中秋是怎么过的”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下,引导学生回忆“拜月”“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的经历与心情,感受亲人欢聚一堂的喜悦,让学生在回忆中产生情感共鸣,在现代习俗与古老传说的交汇中,感受传统节日这个民族文化共同体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潜移默化地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四、感受思念课本中有这么一句话“团圆和思念是中秋节的味道”,因此,我觉得除了让学生感受“团团圆圆过中秋”的喜悦,还要让学生品味“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无奈。我利用课本中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诵读咏月思亲的诗词佳句,让学生感受亲人团聚的喜悦和亲人间的思念之情,品味中秋“思念”之味。在这一环

12、节,我结合我国中秋国假和高速免费,引发学生感恩所有的关爱,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送出祝福,迎中秋有了中秋的“思念”,就有了中秋的祝福,本环节引导学生从祝福亲友到祝福祖国,实现情感的升华。一节课上下来,感觉自己在引导学生多说、多品味的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比如,在“团团圆圆过中秋”环节,假如能多一点时间让更多的人说说自己的中秋怎么过,或者让学生四人小组之间说一说,可能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对中秋习俗会有更深刻的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更能得到落实。再如“感受思念,品中秋”环节,如能让学生回忆亲人没法回家团聚的情境,或者说说自己思念亲人的感受,可能学生能有更深的感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是新教材,该

13、怎么上好这门课,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开始摸索与尝试,本节课,就作为一次尝试吧,敬请各位专家同行赐教!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我们的班级我们的班级5 我爱我们班我爱我们班一、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教师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为儿童的活动创造条件的人。因此,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各种教育资源,给儿童提供建议,剌激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引导活动向正确方向发展。我安排了一个我为班级争光彩这个活动,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回想咱们班和学校所获得的荣誉,激起孩子内心的自豪感,从课堂上可以看出,班上每个孩子都以自己身为班级的一员而骄做。二、关注了学生的生活

14、世界新课标指出;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孩子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有着特殊的价值。因此,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回忆平时的班级生活,将他们平时的游戏、学习、同学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真实生活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体验到在班级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同学、热爱老师和热爱班集体之情。三、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新课标理念强调教师必须创设融洽的学习气氛,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学生的认识提高后,我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孩子开展小小辩论赛、照镜子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孩子积极思考、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在交流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培养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的精神。让学生积极参与,愉快

15、地学习,并在学习中学会与别人交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挖掘了学生的合作潜能;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相互倾听意识,提高了倾听的能力。为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的方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6 班级生活有规则班级生活有规则我以班级获得流动红旗作为话题的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讲述流动红旗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建立个人行为与班级规则之间的关系。但在教学中,我仅让他们感受到遵守规则和班级荣誉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这样的体验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如果可以引导学生在行为对比中真实地感受到班级规则可以保障我们在班级中生活得更加愉悦,更加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班级生

16、活中主动关心班级。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析班级生活,明确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民主参与,形成班级成员间的约定。在班级生活中,引导学生由“服从命令”走向“尊重契约”,有利于学生自觉遵守班规,由“要我遵守”转变成“我要遵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在班级生活中更需要细致的行为指导,以利于班规的落实。制定班规的过程中,我由扶到放,指导学生重点围绕班级生活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关注具体的行为,使得约定有理有据,且具有针对性及实际指导意义。这样的约定,不仅是学生自己达成的,也是学生在班级生活中需要的,自然他们也会乐意遵守它们。低年级学

17、生自控能力较弱,行为习惯不可能通过一节课就能养成,需要不断强化认知与意识,需要不断督促与管理才能成为自觉的习惯。因此,在教学及课堂延伸活动中,我以班级生活记录表的活动方式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习惯养成。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能让规则意识深入学生内心,落实到日常行为中。7 我是班级值日生我是班级值日生二年级的学生有的因年龄小,享受家人的关爱较多,缺乏对班级的服务意识;有的虽有为班级服务的热情但却不知从何下手,不明确要做哪些事情;还有的同学值日时遇到困难不能妥善解决,好心办坏事,集体责任感受到打击上述种种都会影响学生做值日的内驱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卫生、整洁与否对班级

18、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很大影响。为了让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能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学习、生活,每一个人都应出力、做事,这是我们的责任。那么,应该做哪些事情呢?教师可呈现相应情境,在有针对性的学习、讨论中,明确值日的职责。在值日的过程中学生是会遇到困难的,对此,我们需要在具体的困惑或情境中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当学生明确了值日的职责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值日体验中感受到大家的认可时,他们乐于值日、服务师生的内驱力就会增强。从做好自己的事,到承担公共责任,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做好自己的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他能感受到行动给自身带来的结果或者好处。而承担公共责任,则完全不同,是一种义

19、务性质的,它不易被人感受到“好处”,有时反而给个人带来“麻烦”。所以,帮助二年级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意识、大家共同承担的观念就很关键,这是一个转变,也是本课的难点。教材设计以澄清错误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值日观为核心内容,帮助学生从方法、生活的细微处突破认识上的盲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如在值日中,学生遇到违规同学的央求,甚至违规同学就是本人的好朋友时,该怎么办?学生超越个人视野,以值日生的职责为己任,从集体规则出发思考问题,就是学生道德思维水平的提升。当值日生了,就对同学颐指气使,这是将大家托付的责任当成了自己的特殊权力,是将“公”转化为“私”的常见错误行为;自己履行职责时拈轻怕重,甚至对同学搞小

20、动作等也是不能超越个人视野的观念与做法。对此,引导二年级学生认识到这种做法“小气”,转向实现班集体视野下的“大气”,是本课最核心、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此外,结合教材提供的范例及本班学生的日常表现,通过针对性地辨析与讨论,教师引领学生实现转变,从细节处入手,把握好帮助学生提升思维水平的关键,这也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专业水平。8 装扮我们的教室装扮我们的教室在“装扮我们美丽的家教室”这活动中,我随时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劳动表现,并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喜欢参与劳动的学生,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在这个活动中,我还注意了学生团结精神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发挥;并鼓励孩子们尽

21、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出主意,想办法,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收拾得清洁整齐,让他们真正感觉到集体的事大家做,而且都愿做、敢做、能做!促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进步成长。我随时注意在活动中教育孩子,现身说法,用事实说话,让孩子真正地在活动中学到东西,在活动中改正缺点,在活动中发现优点,在活动中互相学习,真正地做到在活动中成长。“我是小小保洁员”这个环节是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的调整。本来,“小小保洁员”是安排在“装扮我们的教室”的前面,但我想,如果将这一环节放到装扮我们的教室后面说服力会更大一些。因为,在装扮我们的教室以后,教室肯定会比较乱,肯定会有需要大家整理的地方,在这种情

22、况之下,我们再来现场讲解,体会小小保洁员的作用,意义会更有说服力。我将这个环节放到这里,是希望同学们能在一定的环境中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学习,自主成长。果然,这样的效果比干瘪的说教要有效得多!同时,我在这个活动中非常注意引导孩子们去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收获以及给班级带来的变化等等方面的引导。还注意对平时的卫生习惯加以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上完这一环节以后,真的变了很多。从后来他们的讲究卫生,注意班级的环境保洁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这样的转变。这说明,我的调整和教学是有一定实效的。活动,是孩子最好的成长舞台!这是我上了这次课以后的最大的、最深的感受。通过这次课,我真的觉得,只要

23、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学生,真正的愿意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的能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只要我们敢于这样做,并能想出有效的调动他们的方法,孩子们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甚至他们会让我们感动!在这次的课中,学生们本来就喜欢活动,再加上又是自己动手打扮自己的教室,他们更是热情高涨,所以,在这节课中,学生们都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并能创造性的发挥,他们真的从这节活动课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也通过品德与生活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通过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时间空间,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与合作的活动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的成长!总而言之,让我们多

24、为孩子们准备一点活动吧!让我们多为他们提供一点舞台吧!因为活动,是孩子最好的成长舞台!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我们在公共场所9 这些是大家的这些是大家的校园里的一切设施都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公共设施,在此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是维护公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这对于学生今后成长和立足于社会都不无裨益。“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是现行中小学生守则第 4 条“明礼守法讲美德”中的内容,它是一条具有操作性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国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重大部署落细、落小、落实的理念。因此,我们编写这一课是为了让学生把认识公物、

25、爱护公物的意识落在实处,引导学生发现并关注到与他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公物,解决校园公物保护中的具体问题。作为引导学生认识、爱护公物的重要内容,这些是大家的是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的第 1 课,它对其他几课起着铺垫、引导的作用。本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板块中“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的第 12 条“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板块中“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第 5 条“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等要求而编写。本课以培养学生爱护公物,养成主人翁意识为核心,引导他们在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爱护公物,是单元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从低年级学生生活实际

26、出发,引导他们充分体会身边的公物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情感。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可能面对的是不同的校园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展与设计,以使本课真正做到对学生成长有正向的引导作用。10 我们不乱扔我们不乱扔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第 10 课介绍了我们不要乱扔垃圾,要爱护公共环境,从不同的角度、空间,教育学生注意保持公共环境的卫生,特别是我们学习、生活的环境卫生。在教学时,为了让孩子理解课文中我喜欢哪种环境的意思,我就以生活中的垃圾成堆的环境图片作为范例,出示一组垃圾成对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看了这组图片的感受,再以津北小学中现实生

27、活的场景图片,并与前一组环境图片做比较,引导他们说出他们喜欢哪种情境。其实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不乱扔果皮纸屑的说教,但是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为了强化意识,我除了按照教材上的要求看图说话外,还让学生互相监督,不只是保持教室的卫生,还要养成随时捡拾垃圾好习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孩子们不能够时时刻刻的想到环境保护,如果有更加吸引他的东西摆在他面前,多数的孩子就会把果皮纸屑丢在一旁,针对此问题,我们又开展了此次活动,活动后,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得很好了,但能有一部分孩子自己主动地去扔垃圾了,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其实孩子不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并不是他懒惰不去扔,尤其是小学的孩子,而是环保的概念

28、在他们的小小心灵中还没有定位、没有记住,孩子们的乱丢垃圾现象多数是无意识的,老师就是在孩子这个模糊的意识下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现在,班里有意识的孩子不但自己能做得很好,还能提醒别的小朋友扔垃圾,如果哪个小朋友没有将垃圾扔到垃圾箱,有的孩子救自己替他捡起来,有的就一直追着那个孩子叫他把垃圾重新扔进去,从这一点也看到了,孩子的确有能力,我们要相信孩子!在本次活动中,根据统编教材的精神与理念,把表达与表现有机的进行整合,为孩子们创设了条件,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交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大家各抒己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达表现自己的认

29、识,让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感染,真正发挥了幼儿学习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秋天到了,家长都会带孩子出去秋游,这样让我们天真可爱的孩子也知道爱护环境,我特意选择了这节环保活动课程。以王勇和他同学的行为做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在秋游活动应该如何爱护环境,让环保意识深入学生心中。我特意设计了一项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认识不同垃圾的标志和概念,让学生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引导学生垃圾分类。最后,再把津北小学文明校园的创建,宁国市文明城市的创建植根学生心中。11 大家排好队大家排好队本节课我先让学生观看国庆节旅游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人们由于没有排队造

30、成的拥挤、混乱、不安全,从而让学生产生自觉排队的欲望,引出课题大家排好队。通过观察两种发本子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排好队能让我们的生活安全、有秩序。在生活中,学生可能会认为不排队是小事。因此在教学中观看新闻和真实事件让学生体会到不排队可能会酿成大祸,从而感受到排好队对我们生活非常重要,所以还是排队好。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学校里哪些地方要排队,通过课本上四幅图让学生了解怎样排队好。这节课我认为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1、这节课开始我让学生通过观看国庆节旅游的图片来感受由于没有排队造成的拥挤、混乱、不安全,这里如果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收集国庆节旅游的照片,让学生提前感知排队的作用。通过学生真实的体验更

31、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排好队对生活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产生遵守规则,自觉排队的欲望。2、在本节课中我讲解的太感受表达出来,就是要让学生听到自己的感受。因为只有把感受表达得充分才能促进学生对道德概念的理解,促进他内心对规则的认同。3、没有把握好时间,结构不紧凑,前松后紧,使后面的教学活动处理的比较仓促。通过本次活动,我会总结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12 我们小点儿声我们小点儿声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不打扰他人的文明行为,是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内容,我们小点儿声是我们在公共场所单元里的第 4 课,重在使学生养成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的良好行为。根据学生的突际

32、情况,结合本校的文明教育,灵活机动地调整本课的授课时间。轻声说话,认真聆听,尊重他人,维护公共空间文明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让学生体验安静的公共环境带来的愉悦与嘈杂的公共环境造成的不适,从而认识到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是一种文明行为,安静的公共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通过明理导行,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的意识,并在学校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予以实践、落实,改变不良说话习惯的同时,改善生活的环境。如何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小点儿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呢?二年级学生对在公共空间保持安静已有定的了解,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公共空间意识也尚未完全养成。再加上这个年龄的学生自律意识还不强,在集体中易受周边

33、影响,因此行为落实也不易到位。可以利用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将学生置于喧闹和安静两种环境中,通过对比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喧闹的环境给自已带来的不悦,以及安静的环境给自己带来的愉悦。然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讨论、交流,看看有哪些公共场所需要放低音量,想想用哪些好办法可以帮助人们降低音量。教学要通过这样的感知与实践,帮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生活的地方13 我爱家乡山和水我爱家乡山和水课程标准中将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作为培养学生爱家乡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依据课标要求侧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地方的地理环境去发现家乡自然风光的美丽与可爱。学生在自主

34、发现美的过程中,可以增进对家乡风景名胜的了解、喜爱,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从而为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后续内容(如家乡物产、家乡人、家乡的变化)打下基础。教学目标通过寻访、探究等多种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环境,了解家乡的故事;感受家乡的美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在生活中爱护家乡环境。上课之前我对班级学生有关家乡的了解进行了调香,当我问道;你们对自已的家乡有哪些了解,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教室里一下就炸开了锅,有的学生间;是说我奶奶家吗?还有的学生说我有两个家乡,一个是爸爸的老家,一个是妈妈的,我要选哪一个说呢?.显然,二年级学生对家乡的概念是混乱的,自然对家乡的关注也是缺乏或无意识的。

35、因此,针对学生的这种认知与心理特点,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寻找家乡的美,了解家乡,能够主动留心生活,欣赏家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情调查是很好的教学习惯,细致地分析学情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已知,明确学生学习的基础及需要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就更能现学生主体的理念,使教学具有指导意义。14 家乡物产养育我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目标设置指向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使教学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课前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充分了解,是我们制订教学目标的重只要依据之一。难点问题的把握,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视里野有关,因而难点的确定要考

36、虑学生实际,灵活把握.了解家乡产什么,不是让学生如数家珍地报出一串家乡物产的名称,而是需要指导学生深层次地从制作方法、用途、特别之处、令人骄傲的地方等方面了解这一家乡物产。在收集资料及与同伴的分享中,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物产丰富,才能产生对家乡物产的喜爱之情。因此指导学生了解家乡物产是学生开展课前调查的重要内容。品德课堂不能拘泥课内,还需要前延和后展。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常常只关注课堂教学目标,而忽略了课堂延伸活动目标。这样就会导致延伸活动的开展因为随意性和无目的性而效果较差。因而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定好延伸活动目标同样非常重要。但课外延伸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规模。执教本

37、课时,千人糕的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生活经验缺乏,并不知道家乡物产是怎么来的。那么,如何引导他们体悟到养育我们的家乡物产是家乡自然资源与人的勤劳智慧的结合,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热爱家乡物产的情感呢?教学中可尝试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体悟。首先以教材中千人糕为例,先向学生展示家乡常吃的年糕,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年粒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学生有的说是米,有的说是面,还有的说放了糖。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米糖,接着又问,米和糖又是怎么来的呢?学生说是稻谷和甘蔗变成的。我继续追问稻谷和甘蔗又是怎么来的呢?有的学生说是农民伯伯从一棵棵秧苗开始种出来的。这时,我指着黑板上的秧苗

38、一稻谷(米)一甘蔗(糖)一糕饼,对学生说,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当中会有哪些人的劳动。学生开始讨论、交流。此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块千人糕倾注了那么多人的勤劳和智慧。随后,我引导学生按照刚才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提供给每个小组的图片,探究家乡物产中凝聚着哪些人的劳动,并在纸上做简单记录。学生也许并不清楚物产加工的每一个细节,也许他们会漏掉很多人的劳动,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物产加工的不易,感受到了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这些真切的体验会深深刻进学生的心灵并化作真实的情感与行动。总之,充分利用教材范例,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教材在编写上对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物产的情感有细致的

39、指导范例。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范例,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白如何去了解家乡物产。通过参观、寻访、调查、采访等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感受物产的丰富与可爱。细致发掘生活细节,引导学生体会密切的生活联系。引领学生与家乡物产对话,产生情感共鸣是本课教学最大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国景卡心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日常细节去感受物产与自己生活的直接关系。而家乡物产与家乡走向富裕的关系,以及家乡特产对家乡人特别的意义,是学生较难领悟的。教师可以通过插放视频,收集数据材料,开展承访等活动帮助学生获得认识,从而产生对家家乡的感恩之情。15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二年级的学生很少会主动观察生活在周

40、围的家乡人,也很难意识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家乡人的劳动息息相关,所以他们对家乡人的劳动缺少认同感,更无法感受到家乡人带给他们的温暖。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身边接触最多的人,如学校保安、教师、保洁员阿姨、校医说起,联系生活实际,在一个个生活故事中,丰富对家乡人的了解,感受家乡人的友善。“保安叔叔进课堂”这一环节,让学生在保安的讲述中切身感受到保安的辛劳,充分激发起学生们感恩保安的愿望。“默默奉献的家乡人”这一环节,通过教师扮演送奶工,学生们在直观感受中明白了尊重、感恩身边每一位家乡人。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在思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与教育,从而明白尊重

41、、感恩身边家乡人的付出,需要从实际行动做起,从举手投足的小事做起。这样,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才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教学,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执教过程中,由于时间问题,个别学生发言机会少,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处理的不够恰当。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不够灵活。其次,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元化,语言还需要加强。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受到,细致研读教材,是我进行教学设计前的必修课,在研读中与编者对话,与学生对话,与生活对话,使课堂教学更有价值和意义。16 家乡新变化家乡新变化为展示口语交际课堂结构,我采用亲身感受创设情景,揭示话题,可在主要环节“家乡的变化”信息交流会时,同学们虽有热情,讨论

42、激烈,但集体交流时,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那里当一般听众,特别是有胆量的同学用小品表演的形式来说明家乡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就不再说了放弃自我展示的机会。我以后应先照顾那些反应较慢、性格内向的学生,安排时间让他们回答问题,多鼓励,让他们逐渐从简单的内容中去获得学习的成功感。二、要重视实践活动本次口语交际是在第 7 组“积累、运用”“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安排的。由于考虑到同学们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并不难,可以采访、查阅图书资料,搜集图片、上网查询等等。所以就忽视了综合实践课的指导,多数学生搜集的资料不全面。三、要构建开放理念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具有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如以璧山标志性建筑电

43、视塔为例,我饱含激情地讲述:“眺望璧城全景,璧南河穿城而过,水给城市带来了灵性,璧山的沧桑巨变让我耳目一新,我会情不自禁地说:家乡的城市建设步伐真快啊!”本想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可没让学生充分思考,更没给同学们表达的机会,真是太遗憾了。四、要因材施教因为学生进入五年级后,大多数学生不爱举手发言,我采用了简单的做法,不爱说就写,所以课堂上学生写的效果比口头表达的效果好。如果指导学生课前认真收集整理家乡人民吃、穿、住、行等方面的资料后,再写下来,那应该是人人有话可说。通过这次口语交际的教学,我进一步体会到了编者意图,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要有大背景的烘托,既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口语训练,也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综合实践课的指导,如能充分发挥学生眼、耳、手、脑结合的功能,再结合课内外知识,从当导游介绍家乡美景,从家乡人民的吃、穿、住、行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家乡新貌,从家乡的过去、现在憧憬家乡的未来,来开展家乡系列活动,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道法 > 统编版/部编版 > 二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pdf)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