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二篇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的写法,品味课文的语言。2.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写法,品味课文的语言。【教学难点】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理清了2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并通过本单元几篇文章的比较阅读,发现了议论性散文的特点。相较于严谨的议论文,议论性散文不强调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往往是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在一起,以求让读者领悟哲理。本课的两篇文章中,就有很多优美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品析这些语句吧!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二、问题探究(一)合
2、作探究一过渡:两篇文章的旁边,都有一些批注,有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点评,有的是文章内容引发的问题。1.探究任务自由阅读2篇文章:(1)结合文章内容,对旁批中的问题进行解答;(2)圈画感触最深的句子,将你的感触或困惑也用旁批的形式记录在空白处。2.探究过程(1)全班分为4/8组,一半的小组对第一篇文章进行赏析,一半的小组对另一篇文章进行赏析。(2)小组成员反复阅读所要赏析的文章,对旁批中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小组结论,由一名同学进行记录。(3)组内分享:觉得写的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有疑问的部分,组内相互交流,解决疑问。(4)各小组整理旁批的答案及组内赏析的内容(问题及解答、好句赏析),在班级内
3、进行分享。3.成果展示(1)永久的生命答疑部分A.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个体是会消逝的,但生命生生不息,是永垂不朽的。B.“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分开来”指生命的个体。“合起来”指整个生命长河。C.生命在“终于要凋谢”的花朵中“永存”,看似矛盾,却富含哲理。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垂不朽的。这样写,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表露出作者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的情感。赏析分享A.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的消逝,“我们”无能为力。B.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凋
4、谢”指个体生命消逝,“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个人生命与生命合体在易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都是生命,这令人惊奇;“凋谢”和“不朽”本来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生命的协奏曲,让人感叹。全文以一个精紧的句子收束全文,令人印象深刻。(2)我为什么而活着答疑部分A.“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深深的苦海”用来比喻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这句话是说作者因为追求理想,在现实中遭遇各种困窘,最严重的时候已经绝望了,强调追求过程的艰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B.“深渊”“
5、仙境”分别喻指什么?“深渊”比喻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没有爱情、缺少爱的世界。“仙境”比喻能够带来狂喜、带来欢愉,有甜美爱情的爱的世界。C.既然活得这么辛苦,为什么是“值得”的?作者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所以虽然活得辛苦,但活得“值得”。这体现了作者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的大思想家。赏析分享“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个追求可否在排列顺序上互换位置?不能。追求爱情可以让人领略人生最美好的境界,是人的本能追求,属于个人情感领域;追求知识,既可使自己的精神更加充实,还能掌握改造世界的方法,从而造福人
6、类;而同情人类的苦难,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减轻苦难,则由小我升华到了大我,由个人之爱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这三个追求存在着情感上由浅入深、境界上由低到高的逻辑关系。4.活动小结两篇文章中都不乏精警的名句,他们或引人深思,或生动形象,各有千秋。通过对这些句子的探究和品析,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作者的理性和哲思,对生命的思索也更加深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教材旁批和小组合作,确解读作品,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二)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这些哲理散文虽然表现的是一个主题,但是侧重点不同。请从对生命意义的探究角度找到它们的相似点、关联点进行比较,并结合文章内容和实际生活
7、,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认知。2.探究过程(1)自主阅读2篇文章,寻找2篇文章表达主旨的异同点。(2)小组内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3)小组内相互分享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并选择一位小组成员在班级内进行分享。3.成果展示两篇散文都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来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揭示生命和生活的哲理,向世人宣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其中严文井从个体生命写到生命史,给我们揭示了个体生命的柔弱易逝和生命本身的永恒不朽,让人感受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能激发我们去感谢生命,赞美生命,并尽可能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和热。而罗素讲的一生的三大追求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大我意识与博爱思想。2020年春
8、节期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在疫情面前表现出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表现出了责任与担当。生命是脆弱而渺小的,但在抗疫过程中,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展现出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展现了生命的伟大而坚强。设计意图: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并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语言的反复品读中,理解了作家对于生命的哲思,也感受到了议论性散文的独特魅力。联系实际生活,我们也更能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哲思。设计意图:回顾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四、拓展延伸哲理诗土林希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
9、尘埃【简析】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哲理,同一事物也可从不同角度发现其哲理蕴涵。林希笔下的泥土不仅注意到了它具有“土壤”价值的一面,而且还看到了当它“沉浮在空间里”时的轻浮的一面。一旦变成“尘埃”,它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人生的价值也是如此。当把生命与理想同一种伟大的集体事业相联系时,人生的价值才会显示出来;而一旦离群索居,孤芳自赏,陷入虚幻的空间,就会成为污染环境的“尘埃”。无论为诗为人,不可不切记也!设计意图:通过对哲理诗的拓展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其他体裁作品中对生命的哲思。五、布置作业1.当堂演练模仿我为什么而活着,写一小段话,阐明你对生命价值的理解。2.课后作业阅读阅读提示中推荐的篇目,并为每篇文章写不少于3个批注。【板书设计】散文二篇发现文本中生命的意义思索生活中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