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两分,共计一、单选题(每小题两分,共计 4848 分)分) 1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 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其内容是在生产领域去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在财政金 融领域是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下面选项与之相关的是 A 出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 推行混合所有制 C 新经济造成我国经济结构失调 D 借鉴了美国供给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复兴”实践 2下图反映了 19552007 年 1 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
2、序稳定 B 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C 20 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 D 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 3 1957 年 5 月 10 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 将 25 个中央部和 113 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 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 105 个 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 A 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 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 C 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 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4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 婆婆让她
3、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 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 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指的是 - 2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马歇尔计划 C 关贸总协定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认为:“(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 在宫中,能在府中。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于是宫府分离制最终 被宫府合一制所替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中国古代 A 中央集权趋势不断加强 B 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 C 政治开明程度日益降
4、低 D 对皇权的限制监督逐渐细化 619501965 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阅读上表,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19501965 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 B “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 C “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 D 19631965 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 7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 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 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这表明了当时 A 华夏统一的意识逐
5、渐形成 B 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 C 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 D 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8据清末某官员记述,自 1888 年漠河金矿创办运行,“时不过二年,骤能如此其盛,若沿 边一带,矿务渐次开拓,商务即可渐饮腾茂,星罗棋布。边境虽虚,何尝不可借开矿招商而 实之哉。”这表明了当时 A 鼓励实业的政策成效显著 B 官办企业促进了商业繁荣 C 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D 开办漠矿有利于巩固边防 91899 年,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 军舰来华威胁。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 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
6、。这反映了当时 - 3 - A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D 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 1018 世纪的英国,经过国王和议会授予公司特许组建了垄断公司19 世纪中叶以后,企 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19 世纪 中期后,不仅英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1904 年美国有托拉斯 318 个,它们存并了 5300 个工业企业,其中有 26 个托拉斯控制本行业生产的 80%以上。这种变化反映了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 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D 生
7、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与经济管理演变 11以下为 1927-1930 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 A 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 B 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 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 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121957 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坚定地表示:“我们绝不能被吓倒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 采取积极的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市场更具有吸引力。”并且,英国 一直声称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欧洲大陆国家”。这说明当时英国 A 主张经济全球化 B 力图遏制经互会的扩张 C 抵制加入欧共体 D 不愿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13下表是 1981 年1984 年的美
8、国、欧共体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由此可 知 1981 年 1982 年 1983 年 1984 年 美国 31% 26% 35% 65% 欧共体 -03% 21% 31% 31% 中国 52% 91% 109% 152% A 市场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B 欧洲一体化制约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 C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领先 D 美欧中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初步成型 14恩格斯 1894 年 11 月深刻地指出: “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了古老的帝国以致命的打击。 ” - 4 - 然而,这场战争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对“分水岭”一词的含义理解正 确的是,这场战争
9、A 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 B 活生生中断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D 彻底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15英国教会在上海创办的印刷厂曾出现“牛拉机器印刷”的怪事。据传教士回忆:“这个 前景在国内(指英国)引起极大兴趣,为了满足当时估计的需要,预订了圣经100 万 册。几部大机器从英国运往上海,安装后,以牛车为运转工具,立即开始昼夜印刷。” 对该史料解读合理的是 A “这个前景”应该是指鸦片战争英国的胜利 B “这个前景”应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C “牛拉机器印刷”反映了中国近代印刷业竞争的激烈 D “牛拉机器印刷”反映出英国印刷技术的落后 16 明史载
10、:“洪武三年(1370 年) ,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 费烦。请令商人於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一种商业凭证) 。 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 与之盐,谓之开中。”材料表明,明初商人从开中法的实施中得到的最大经济利益是 A 获得边境军需物资的垄断性经营权 B 获得政府给付的高额运输费用 C 获得政府特许的日常必需品专卖权 D 获得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的机会 17 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 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
11、民。街东车家炭,张家 酒店, 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 李家香铺、 曹婆婆肉饼、 李四分茶街心市井, 至夜尤盛。 ” 由此可知宋代 A 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 B 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 C 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18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 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 有了?南北。”这说明 A 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 B 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 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 5 - D 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
12、源 19下图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 工业革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渐趋形成 C自由主义准则影响不断扩大 D 英国农业经济呈现衰退趋势 20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 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 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 A 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 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C 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D 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 21古代罗马法将享有权利的人称 Caput,引申指户籍中的“家长”,因为起初只有家长具有 权力能力。后来又改称 personA 原意为演员的假
13、面具,表示剧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身份,法律 上转借指具备各种身份的权利人。这表明罗马法 A 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B 平等理念得以落实 C 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D 私法精神得到重视 22战国李悝法经是战国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订法律的蓝本。有盗 贼 网 捕 杂律 具律六篇。而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 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若将这两者 比较。罗马法 A 能更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统治 B 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实施确保司法公正 C 能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D 蕴含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 23 1787 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众
14、认为,宪法应由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自己来制 定,然后把它交给政府,而不应该预先由政府制定它,然后把它“恩赐”给人民。如果一个 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宪法,那么这个政府也就可以任意改变宪法,从而堕落为暴政。这反映 - 6 - 了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 A 反复无常的政府易走向暴政 B 制定宪法要遵循民主的程序 C 联邦宪法的内容要体现民主 D 制宪会议要由地方选举产生 24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是晚清史研究常常涉及的话题。慈禧身边的女官曾写下悲情故 事瀛台泣血记 ,说光绪帝自戊戌政变后即被囚禁瀛台,直至去世。康有为、梁启超则从清 廷派系之争为光绪抱屈。而据官方史料,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在御前
15、会议同意断交、宣 战,光绪帝发言激烈。预备立宪开始后,清廷档案对光绪帝政务活动均有系统记录;军机大 臣及皇帝身边人员并有日记,足证光绪帝的最后十年仍参与处理国事。这说明 A 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历史的书写却需要合理的想象 B 历史虽是过去的现实,历史的信息却可以各种方式存在 C 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非细节的毛发毕具 D 历史研究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还要有口述历史相佐 二、非选择题(共计二、非选择题(共计 5252 分)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 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
16、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 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 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 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 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 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 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 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
17、,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等 材料二 11-12 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 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 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 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 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 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 - 7 - 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
18、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 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 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 14-15 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 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12 分) (2)根据上面两则材料,指出宋代城市与西欧城市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11 世纪前 后宋代与西欧城市发展的共同影响。 (13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19、分) 材料 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 收回 时间 国别 租界 名称 收回 时间 国别 租界 名称 收回 时间 国别 租界 名称 1917 年 德国 天津德租 界 1945 年 日本 苏州日租 界 1945 年 日本 厦门日租 界 1917 年 德国 汉口德租 界 1945 年 日本 沙市日租 界 1945 年 日本 天津日租 界 1917 年 奥地 利 天津奥租 界 1945 年 日本 福州日租 界 1945 年 意大 利 天津意租 界 1924 年 俄国 天津俄租 界 1945 年 日本 汉口日租 界 1945 年 各国 北平东交 民巷使馆 区 1925 年 俄国 汉口俄租 界 1943 年 美国
20、 上海美租 界 1927 年 英国 汉口英租 界 1902 年 美国 天津美租 界 1945 年 各国 上海公共 租界 1927 年 英国 九江英租 界 1943 年 英国 上海英租 界 1946 年 法国 上海法租 界 1929英国 镇江英租1943英国 天津英租1946法国 天津法租 - 8 - 年 界 年 界 年 界 1930 年 英国 厦门英租 界 1943 年 英国 广州英租 界 1946 年 法国 汉口法租 界 1931 年 比利 时 天津比租 界 1945 年 各国 鼓浪屿公 共租界 1946 年 法国 广州法租 界 1941 年 日本 重庆日租 界 1945 年 日本 杭州日租
21、 界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 中国收回租界的过程艰难曲折,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从中提炼出一个论点,结合相关 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选修选修部分(部分(1515 分)分) 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宰相匡衡改“郊祀”之议: “即于云阳(地名)立泰畸(祭天神之处) 。今行常幸长 安,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事与古制殊。又至云阳,行溪谷中,厄陕且百里皆非圣主 所宜数乘。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百官烦费。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 而祈福祜。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镐,成王郊于雒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祭祀) 之,可见也 摘编
22、自汉书郊祀志(下) 材料二在汉儒刘歆帮助下,王莽根据周礼制定了元始仪 ,它既囊括了西汉中期以来泰 畴后土祠及雍地两大祭祀中心的重要祭祀,也涵盖了其他所有祠畴的功能。自元始成立,遍 布于全国的祠畸就此退出了国家祭祀舞台,长安南北郊成为国家最高祭祀所在地,也是皇帝 唯一需要亲临祭祀的场所。 摘编自田天西汉末年的国家祭祀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匡衡提议“郊祀”的理由。 (不得照抄原文) (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郊祀”最终取代遍布全国的“祠畸”的社会根源。 (6 分) 2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9 - 材料 王徵(1571-1644 年) ,字良甫,陕西泾阳县人,明
23、末著名科学家。1616 年,王徵入京 参加会试,结交了传教士庞迪我等人。1626 年,王徵撰写诸器图说记述其已造和未造的 虹吸、鹤饮、轮激、风磨等八种日用生产机械。次年又与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翻译、编著奇 器图说 ,该书是最早系统介绍西方力学及机械知识的中文著作。王徵认为“学原不问精粗, 总期有济于世”。在扬州任职时,他主持改造漕河水闸,以放水救秧;创制打捞机械,以捞 取坠入高邮湖底的堤石。 1634 年, 王徵在家乡创立天主教慈善团体“仁会”, 意图以善举“补 此有憾世界”。1643 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西安,力邀王徵为官,王徵以死相拒,绝食而亡。 王徵对传播西方科学、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卓有贡献,
24、被誉为“南徐(光启)北王”。 摘编自田淼、张柏春王徵欧洲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传播者 (1)根据材料,归纳王徵一生的主要活动。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徵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的时代背景。(9 分) 29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鲁尔危机平息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日趋下降。1927 年 4 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借美 国老兵参加欧战 10 周年纪念之际,提议同美国缔结“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永恒友 好”条约,美国认为此类条约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确保美国投资的安全,遂表示原则上接 受法国的建议。经过各国之间的谈判。1928 年 8 月 27 日,美、法、英、德、日、意等 15
25、 国 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 ,通称非战公约 。至 1933 年, 共有 63 个国家加入该公约。各大国在签署条约时都提出了保留条件,从而使公约实际上化为 乌有,而对于蓄意谋划战争的侵略者来说,公约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但是, 非战公约毕竟 是 20 世纪 20 年代和平主义要求与和平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它为各国政府放弃战争而用和 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奠定了法律基础、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后对德日主要战犯的审判,就是根据据该公约的有关条款进行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非战公约签署的历史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
26、合所学知识对非战公约作简要评价。 (6 分) - 10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5 DADAC 6-10BADDD 11-15 DCACB 16-20 CBBBD 21-24 CDBB 25.(1)表现: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 ;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出现 奢侈消费之风(在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 ;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 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等。 (6 分,每点 2 分,回答 3 点即可) 原因: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农业、手工业的 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等。 (6 分,每点 2 分,回答 3 点即可) (2)不同特点:
27、城市经济功能更加明显;城市外向型发展特征突出;商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 的作用增强;新兴市民阶层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尖锐;城市兴办大学等。 (6 分,每点 2 分, 回答其中 3 点即可得 6 分) 共同影响:为资本主义萌芽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往;促进了 满足市民阶层需求的世俗文化出现等。 (7 分,每点 2 分,回答 3 点即可。 ) 26.评分说明: 提出观点:通过分析材料提出合适的观点,且观点明确,符合史实,不能以偏概全。 史论结合:考生能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论述,且引用史实准确,运用恰当。 论证逻辑:考生举例典型,紧扣观点,论证有力。 参考观点:近代民主革
28、命运动推动民族独立进程;国民革命推动了租界的收回;国际政治局 势影响中国收回租界;租界变化反映了侵华势力的消长。等等。 27 (1)理由:原来的祭祀地点(云阳的泰畴)方位不合古制。皇帝祭天地需要长途旅行, 安全无保障。皇帝为祭祀频繁出行,劳民伤财。郊祀是古代帝王的传统做法。郊祀符合“天 随王者所居而飨之”的天人感应理论。 (2)汉代国家的统一;汉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发展;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8 (1)活动:制造实用机械,服务生产生活需要;学习介绍西方自然科技知识;依托教会 开展慈善活动;与来华天主教传教士交往,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等。 (2)背景: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欧洲科技文化知识;儒家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工商业兴 盛,科技取得重大发展。 29(1)、历史背景: 欧洲安全局势的恶化 - 11 - (或鲁尔危机平息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日趋下降); 法国的提议; 美国的推动; 各国之间的谈判。 (2)、评价: 不能真正起到制约战争的作用。 但有利于促进国际和平(或为各国政府放弃战争而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奠定了法 律基础);有利于打击破坏和平分子(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德日主要战犯的审判,就是 根据该公约的有关条款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