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叙文课件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背影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4分)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
2、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
3、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
4、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5、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字词含义题:1、本义+文中义+(手法)+情感答题模板:(1)这个字的本义是(2)在文中的意思是(3)用了手法(4)表达作者/主人公情感。1请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
6、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答:踌躇,犹豫不决。表现了父亲当时内心的矛盾、纠结心理。答: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写出父亲买橘时的艰难。句子理解:内容+情感答题模板:这句话交代了内容表达了的情感2选文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或情感?(4分)(1)我再三劝他不必去。(2)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答:这里的“我再三劝他不必去”写出“我”那时还不能体会父亲疼爱儿子的心情,显得不情愿、不耐烦。答:“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由眼前所见引发回忆,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有歉疚、后悔、伤感之情。3“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7、”和“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请你说说两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第一句是因父亲在如此困境下还这样关心我,使我感动而流泪;第二句是因父子分别,想到父亲对自己的爱,想到今后父亲的艰辛而难过流泪。4.“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父亲心里轻松与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不矛盾。父亲年纪较大,身体较胖,所以艰难;父亲成功买回橘子,照顾了儿子,所以感到轻松。藤野先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4分)中国是弱国,所以(A)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感。但我接着使有参观枪毙(B)中国人的命
8、运了。第二年添教雾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C)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辞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节选自鲁迅藤野先生)1、找角度2、说内容 3、表情感 词句鉴赏题答题思路描写(人物、侧面)修辞(十一大修辞)词性(虚词、实词)表达方式(五种表达
9、方式)答题模板:运用了(修辞/描写 )的手法,(生动形象地 )的写出了(内容),表达了(作者/主人公 )的情感。5.选文第段A、B.C三处中国人分别指哪些人?(3分)答:A全体中国人;B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军捕获的中国人;C.指围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6.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答:“何尝不”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表现他们的幸灾乐祸;“酒醉似的喝采”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不仁的痛恨。7.和影片中以及回国后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相比,“我”有怎样的特点?(4分)答:“我”有清醒的自觉意识、有强烈民族自尊心
10、、刻苦求学、有救国救民的民族责任感。8.结合文末画线句子说说“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答:“我”由学医救国变为决心文艺救国。原因日本青年的言行严重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自己民族的麻木不仁更让“我”愤激和悲哀。老先生的礼数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12分)老先生的礼数沈铁伦采访老先生,常常被他们身上的礼数而感动。比如采访老画家戴敦邦,每次我离开他家时,不管他在做什么,必定要放下手中事,起身拄着拐杖一直送我出家门。直到楼道口,他还叮嘱他儿子把我送出小区到大路上为止。有时我走出很远,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的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我想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后辈
11、,何以克当。溽暑天气,为了作画,他在室内穿着棉袄,走到楼道门口时,还是这样一身打扮。来来往往着短装的行人与他擦肩而过,更衬托出一身冬衣的他与众不同。这是一幅我想永远记在心里的画面。不用一个字,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在大毒日头下的身影。这是待客之礼。采访历史学家陈绛也是这样。88岁的他住在医院病房,我告辞的时候,他执意起身。我连忙扶住他的胳膊说“留步留步”。他却仰起脸笑道“我要散散步,不如你陪陪我。”这样一来,倒显得不是他来送我,而是我在陪他。就算这样,老先生们还会说自己做得不到位。比如陈绛说到一个细节他小时候到外地读初中,一次在家书的信封上写了父亲的名讳,下面用“先生展”,当时陈绛觉得“展”字比“收
12、”或“启”字新奇。没想到放假回到家里,父亲拿出这个信封,对陈绛说,对长辈不能用“展”字,这是不恭敬的,并提醒他日后用字遣词时要注意长幼有序。我心里想,现在连手写书信都是稀罕物了。人际交往,整天短信来、微信去,张口就是“喂”“哎”“哦”,哪里还用得上体现辈分的称呼呢?大家在群里,直接一下就算是叫人了。那些尊称与谦辞,曾经是日常交际里的常用语,如今则像是少数人才掌握的暗语。但也正因为用的人稀少,一旦有人运用,反而更能让人确认说话者的出身。有一次,我去上海闵行采访一位老年社区志愿者,我说了些恭维他的话,对方立即从座位上欠身,口里连说“不敢不敢”。而在问我的情况时,他则一直用“敢烦”和“府上”等词语,
13、这让我印象深刻极了。后来一问,对方果然是位老大学生。和这样的老先生说话,自己也不敢怠慢。语境形成的气场,宛如一只巨手推着我的脊背,使我挺直身体,端正姿态,终个人因为肃然起敬,而变得像样起来。他们让我想起了我的祖父。在我幼时,他曾抱着我,让我坐在他的器盖上,教我“问人姓名说贵姓,说到自己用鄙人。赞美别人用高见,无暇陪客说失陪”但这些用词,到了我父母那一代人,使用率就很低了。到了我们这代人身上,几乎全体湮没。一次,一位老先生称呼我“世讲”,我竟然疑心他不善用电子设备打错了字。后来一查,才惭愧地意识到,这是老派人对朋友后辈的称呼。究竟是什么使这些本来世代因袭的礼教失去了继承的土壤呢?时代的变化、社交
14、方式的变化、外来用语以及网络词汇的冲击,使得许多社交礼仪已经改变,让许多古雅的做派如出土古董一般。当今时代,人们更乐意彰显自己的见识和地位,刷存在感和博人眼球才是常有的姿态,而谦恭自抑,反而显得有些落伍了。其实,老派人坚持的礼数,并不仅仅是为了恭维对方而存在。这种时刻自省的谦恭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要晓得山外青山楼外楼。眼前的一切并非所有的世界。就像见过钧窑器皿的人,即使再使用塑料杯子,也知道,除了眼下普及的生活方式,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选自最文摘2017年第 11辑,有删改)题型一:根据要求,概括大意式。题型二:根据内容,概括部分式。题型三:根据提示,分段填空式。分段填空式:1
15、、定位段落分层次;2、根据前后提示词句概括。概括题概括大意式:主谓式答题人+事(+结果)9.选文围绕“老先生的礼数”,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答:老画家送“我”出门,在“我”走远后,依然目送“我”。“我”去病房采访历史学家陈绛,告辞时他执意相送。“我”听陈绛先生讲述少时父亲教导他用字谴词要注意长幼有序的事。一位老年社区志愿者的谦恭态度让“我”印象深刻。幼时,祖父教“我”学礼数。“我”误解了一位称我为“世讲”的老先生,而感到惭愧。段落作用答题模式【4.效果:效果: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情感、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情感、耐人寻味、发人深思】【2.结构上结构上:开
16、头、中间、开头、中间、结尾结尾】【1.内容上:内容上:交代交代.(解释说明、解释说明、(插叙)(插叙)补充说明),突补充说明),突出出.特点,表现了特点,表现了.的情感的情感】【3.手法:手法:运用了运用了.的手法(的手法(对比、衬托;象征;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结构上:【首段】开篇点题,统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中段】过渡段,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尾段】照应题目,首尾呼应,总结全文10.选文第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2分)答: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17、引出下文对老先生礼数的具体叙述。11.请自选角度,赏析选文第段画线句。(3分)语境形成的气场,宛如一只巨手推着我的脊背,使我挺直身体,端正姿态,终个人因为肃然起敬,而变得像样起来。句子赏析题句子赏析题第一步:点手法(修辞手法)第二步:说内容(修辞作用+文本内容)第三步:表感情11.请自选角度,赏析选文第段画线句。(3分)语境形成的气场,宛如一只巨手推着我的脊背,使我挺直身体,端正姿态,终个人因为肃然起敬,而变得像样起来。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气场”比作“巨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先生的谦恭态度对“我”产生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老先生的钦佩与赞美之情。12.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末
18、“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理解。(3分)答:“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一种谦恭自抑、时刻自省,不自以为是,不自满自大的态度。就像文中写的几位老先生,他们待人真诫,礼数周到,儒雅得体,让人肃然起敬,并深受感染。今天时代飞速发展,也需要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彰显个性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修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举止得体文明高雅的人。解释词语解释词语结合文章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联系实际母亲的目光四、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1分)母亲的目光小 乔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
19、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快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妈,怎么了?”我很纳闷。“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
20、乱地怔了怔,走开了。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A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B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
21、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13.联系上下文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 分)“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答:此句运用神态描写。表现的是午睡时母亲默默的看着我时,被我发现后她手足无措、惶恐不安的情状。14.文中第段画线的AB两句在表达意思上
22、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2 分)答:A句讲我的感觉,母亲没有再看过我;B句讲母亲对我的爱抚并未因我的责怪而停止,只是做得更隐蔽。A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B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15.阅读文章第段文字,回答问题。(4 分)这段把母亲比做_、_、_,突出了母亲目光的_。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天空礁石河床执着16.作者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体悟到当年母亲目光中的爱抚和温暖。而当她懂得了母爱的时候,却已永远失去了母亲,这就是生活。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联系你的生活简要谈
23、谈。(3分)答: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此种情境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种感情。遇见树五、阅读遇见树,完成小题。遇见树苏沧桑我相信,江南的每一个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时,一定会看到树,至少,也闻到过树。树就在屋外,从老屋的每一个缝隙里,渗进来暗绿色的呼吸,提前让一个婴儿感受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不同的味道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味道。一棵棕榈树,成为记忆里第一棵具象的树。它孤零零地站在祖母家老屋后一个很大的菜园子里。菜地匍匐着矮矮密密的一丛丛碧绿肥厚,只有一棵棕榈树,鹤立鸡群。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
24、远处的诗人。关键是,它结满了硕大的海珍珠般的累累果实,金黄色的,极其紧实。可是,果实不能吃。我问树:你结的果子不能吃,为什么还要结果子?树当然没有回答。于是我猜想,世界上有些东西,其实是没用的,比如棕榈树的果实。那么,它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如果世界上没有树,也没关系的吧。那么,如果世界上没有我,也没关系的吧?于是,我想,我和一棵树,其实是一样的。怎么长大,怎么活,怎么玩,也都是一样的,自己心里舒服就行了吧。这样一想,顿时如释重负。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无忧无虑”、“闲云野鹤”这些词,说的就是当时我像一棵树那么没心没肺的状态。几年后,与一棵树的遇见和别离,生命的味道开始变得不一样。一棵与我同龄的
25、桂花树,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春日午后,被连根挖起,从乡下运到了我家,栽在刚刚造好的院子里。一个孤僻的女孩和一棵孤独的树,开始精神上的相依为命。树干、叶子,都特别干净,花香很淡,我喜欢。坐在树下读书写字,有好的句子就念给它听,有想说的话,就在心里说给它听。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常常,我会呆呆站在树下好半天。有一次,做错什么事被母亲责怪,我在树下站了很久。夜深了,树像一个人,被黑暗笼罩,我被它笼罩。雪从它身上纷纷落下来,我听见一个声音说:“你长大了,你应该”生命里出现了“应该”这个词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十八岁,当我离开它去杭州读书,发现,整个杭州城都是桂花,仿佛我走了
26、三百六十公里,桂花树跟了我三百六十公里!隔着三百六十公里,我问树:我想和你一样,和所有的植物一样,我们的生活应该不离开土地,不张扬,不索取,不争夺,一生都保持植物般的优雅,可以吗?树没有回答。很多年后,又来了一棵树。是一棵幸福树。搬新办公室时,朋友送的。它真的是一棵树,而不是花草。它被两个花店的工人很费力地搬到十七楼。它长在一个很大的花缸里。花缸是粉紫色的,柔弱得似乎难以承受这么高一棵树。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同时,干活的地方,睡觉的地方,都离地百尺。像城市里无数人一样,离地越来越远。但我没想到树也搬到了楼上。办公室朝北,整天没有一丝阳光。曾经有一天,我被一缕阳光晃
27、了眼,最后发现,是阳光被对面大楼的玻璃反射过来。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树会怎么想呢?它的一生,估计要和我一起,永远禁锢在此,灯光、自来水,是它的阳光雨露,就像,方便面、快餐,经常是我的午餐。多么可怜。奇怪的是,以灯光为生的幸福树,居然枝繁叶茂得不可思议。时时有缎子般的新叶,从树冠处一丛丛地钻出来。有时,出差回来,见它蔫蔫的,浇点水,又舒展了。它怎么这么逆来顺受呢?怎么这么像我呢?终于,叶子的方向出卖了树的心。过一段时间,所有的枝叶都朝着窗口倾斜过去,像无数只伸向救命粥的手。绸缎一般的嫩叶,像婴儿的嘴唇,贪婪地找寻着乳汁的方向。树什么都没有说,
28、却什么都说了我渴望!我渴望阳光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的味道,蝴蝶和鸟的味道!这棵树,永远也不会有鸟来筑巢。十七楼的窗外,一阵乌云路过,雨水随后滴落,落不到树上。一阵风从窗口路过,试图摇动窗内的树枝,树一动不动。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风会不会想,树边上那个女人,也是一个假人?17.这篇文章选入2022中国散文年选时被收录在“自然与人生”板块中。请结合全文,完成下表。自然人生老屋外的树婴儿时期:让“我”感受_菜园子里的棕榈树童年:让“我”知道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没用的,生活只要自己舒服就行_几年后:让“我”懂得_很多年后:让“我”渴望重建生命之初与自然的联系院子里
29、的桂花树院子里的桂花树十七楼上的幸十七楼上的幸福树福树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味道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味道生活中的生活中的“该该”与与“不该不该”18.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答:我顺应世俗的眼光追求了几十年,终于拥有了符合世俗眼光的职位和地位。19.文章段说“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你认为这棵树是不是“假树”,为什么?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答案】(一)不是假树。第一层级:因为文章第小节说“它真的是一棵树”。着眼于树本身。第二层级:因为这棵树内心还是渴望着阳光雨露,并且向着阳光的方向努力生长。着眼于“树心”。第三层级:因为虽然这棵
30、树在风雨到来之时,它不可能像其他树那样呼应,但它的心依然渴望阳光雨露,并且向着阳光的方向努力生长。它失去了自然的土壤,却依然保留着树追求自由,渴望阳光的天性。着眼于“天性未泯”。第四层级:因为虽然这棵树在风雨到来之时,它不可能像其他树那样呼应,但它的心依然渴望阳光雨露,并且向着阳光的方向努力生长。它失去了自然的土壤,却依然保留着树追求自由,渴望阳光的天性。因而这是一棵真的树,是一棵活得很艰难,很顽强、很无奈的树。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这棵树的悲剧性。着眼于“树的悲剧性抗争”。19.文章段说“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你认为这棵树是不是“假树”,为什么?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答案
31、】(二)是假树。第一层级:因为这棵树雨水落不到树上,风吹不动树,永远也不会有鸟来筑巢,所以是假树。着眼于“文章表层”。第二层级:因为对于一棵真正的树来说,风雨到来之时它应该有呼应,这是它的自然属性;而这棵树,在风雨到来之际,没有反应。因而可以说这是一棵假树。着眼于“自然属性”。第三层级:因为对于一棵真正的树来说,风雨到来之时它应该有呼应,这是它的自然属性;而自由生长则是树的本性,但这棵树被禁锢在十七楼的窗户内,既远离自然又失去自由,因而可以说这是一棵假树。着眼于“失去天性”。奶奶的粽子六、阅读奶奶的粽子一文,回答下列小题。奶奶的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
32、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
33、,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
34、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
35、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2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
36、子福。”答:第一问:奶奶的粽子(或粽子)。第二问: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子的美好愿望。21.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答案】“捧”字是动作细节描写。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22.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文章开头先用歌谣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端午节清晨的美好景象。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怀念,为奶奶早起包粽子做铺垫。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相互呼应;23.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答:因为奶奶的粽子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奶奶的粽子有着独特的甘醇,那种纯粹的清香沉淀在心里,让“我”留恋难忘。奶奶的粽子包含着浓浓的温暖和关爱,也寄托着“我”对奶奶的思念。I havea dream 谢谢观看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