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气环流大气环流1知道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季风环流的成因、分布。2理解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关系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3学会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会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世界气候的影响。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基础梳理1主要形成因素_因素和_因素。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热力热力动力动力低纬环流低纬环流西风西风高纬环流高纬环流A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动力信风带信风带东南东南D西南西南西北西北东风东风东南东南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_有规律地南北移动(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移,冬季_移
2、。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北北南南合作探究1读教材P50图23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探究以下问题:(1)图中高、低气压带分布有什么特点?(2)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为什么?_。(3)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行有何差异?_。提示:(1)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2)不相同,赤道低气压是因为赤道附近受热较多,即热力因素形成,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从高纬带来的较冷空气和从低纬带来的较暖空气相遇形成,即动力因素而形成。(3)高气压带上的垂直气流是下沉为主,而低气压带上的垂直气流则是以上升为主。2读教材P51图233“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图”探究以下问题:(1)
3、风带和气压带的相对位置在其移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如何?_。(2)如何根据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判断春秋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_。(3)在哪些地区可能出现不同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的现象?_。提示:(1)风带和气压带整体南北移动,但其相对位置不变。(2)当赤道低气压带正好位于赤道位置时,应为春秋分日;当赤道低气压带完全位于赤道以北时,应为夏至日;完全位于赤道以南时,应为冬至日。(3)在气压带和风带的交界处,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会出现不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现象。归纳提升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形成的主要因素热力因素: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
4、气压带。(2)三圈环流及形成(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成因及特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情况见下表所示:全球气压带全球风带特别提醒:(1)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2)气压带的不同成因热力原因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使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动力原因是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辐合或辐散,导致近地面气压发生变化。(3)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4)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5)低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6)高压带控制的地
5、区多晴朗天气;信风带控制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大陆东部因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7)数字法巧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七压六风(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三低四高(三个低气压带和四个高气压带),零三六九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0,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N(S),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60N(S),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90N(S),风压相间(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相间分布)。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图注:图A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移动幅度510个纬度;图B中太阳直射
6、点在赤道,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图C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移动幅度510个纬度。(2)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与之相反。特别提醒:(1)口诀法识记风带、气压带移动规律“点北带北,点南带南”(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风带、气压带北移;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风带、气压带南移。)(2)位置对应法判断风带、气压带的移动一般情况下,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上,赤道低气压带对应赤道,副热带高气压对应纬度30,副极地低气压带对应纬度60,在北半球范围内,如果其位置都相对偏北了,则说明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了,说明是北半球夏半年。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
7、方向,完成(1)(3)题。典例剖析典例剖析(1)图中字母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2)图中E气压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该纬度地区气温高B该纬度地区气温低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高空空气堆积,在重力作用下被迫下沉(3)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ABCD解析:第(1)题,根据自转方向可知,此图为南半球,字母C位于60S附近应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图中E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因为赤道的气流源源不断上升,在高空向南运动到30S附近堆积,在重力作用下被迫下沉形成的。第(3)题,D处为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北风。答案:(
8、1)C(2)D(3)B下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网,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1)(2)题。(1)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解析:第(1)题,图中气压带位于30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2)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P风带为北半球的西风带。答案:(1)B(2)B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基础梳理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热低热低冷高冷高海陆热力海陆热力纬向纬向高、低高、低气压中心气压中心带状带状(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
9、气压中心的影响: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高、低气压中心的实际分布也在变化。北北亚洲亚洲副极地低副极地低蒙古蒙古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海洋海洋(3)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大气活动中心及其随季节移动:对世界各地的_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异常:造成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_。天气天气异常异常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_、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2)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_有显著改变的现象。(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东南东南西北西北西南西南东北东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季节季节合作探究读教材P53图234“亚洲冬、夏季季风示意”
10、,据图探究以下问题:(1)甲图表示的是_月的季风图,乙图表示_月的季风图。(2)中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_季风,冬季盛行_季风,其成因是_。(3)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一带的西南季风是怎样形成的?_。(4)当印度半岛一带盛行东北季风时,我国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征各怎样?_ _。提示:(1)17(2)东南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3)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印度低压的吸引,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的。(4)华北地区寒冷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低温少雨。归纳提升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陆
11、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气温变化小。并由此引起气压中心的变化,具体变化如下: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全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及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图注:北半球,7月份副热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
12、尔高压。图注: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副极地低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特别提醒:(1)冬、夏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天气、气候有着重大影响。这些大气活动中心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异常。(2)北半球大陆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故气压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特别是中高纬度陆地面积很少,物理性质均一,故气压基本呈
13、带状分布。(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4)判断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方法看等压线的闭合情况: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5)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在正常年份,雨带的推移是有规律的,具体如图所示:5月,雨带在南岭一
14、带徘徊;6月,雨带推移至长江流域,并在此摆动约1个月左右,称之为“梅雨”;7、8月,雨带推移至华北、东北地区;9月,雨带迅速往南撤至长江以南;10月,雨带从大陆退出。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弱出现异常时,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若副高势力强,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北方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出现旱灾,即北涝南旱;若副高势力弱,长期停留在南方,则南方出现洪涝灾害,北方出现旱灾,即南涝北旱。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2)季风环流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导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
15、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其形成过程如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3)季风环流的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具体见下图所示:图注:东亚季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东亚大陆位于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之下,海洋是低压,这样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气流由陆地指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于是在东亚地区冬季形成西北季风。同样道理,夏季,东亚大陆受印度低压控制,海洋上则是高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东亚夏季盛行东南风。南亚季风:冬季,南
16、亚地区受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在海陆间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东北季风;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也随着北移,这样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如下表:西北风西北风东南风东南风东北风东北风西南风西南风特别提醒:(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等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所以,我们在判断季风的风向和分析季风的形成原因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其影响因素。(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冬、夏季风的强弱差异东亚季风: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这是因为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海陆之间的气压梯度,即水平
17、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东亚季风区冬季时由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力极大,远大于夏季由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和亚洲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力。南亚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原因是冬季南亚季风区远离冬季风的源地亚洲高压中心,并有青藏高原等高大地形的阻挡,冬季风到达南亚已是强弩之末。夏季,亚洲低压中心位于印度北部,它与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形成明显的气压梯度,气流又来自于广大的热带洋面,高温潮湿,很不稳定,形成强盛的夏季风。(3)绘制简单地理示意图理解典型季风环流在地理学习中,通过手绘简单地理示意图,非常便于学习和理解地理原理。大家通过绘制下面两个示意图,就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和风向。冬
18、季风夏季风(4)澳大利亚西北部的盛行风向有何季节差异?其成因分别是什么?南半球夏季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这是由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左偏形成的;冬季时,由于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东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下图为“北半球某时刻海洋、陆地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分析图中信息,回答(1)(2)题。典例剖析典例剖析(1)此时北半球最有可能处于一年中的()A6月 B10月C1月D5月(2)A、B两地的气压名称分别是()A夏威夷高压、亚洲低压B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C亚速尔高压、冰岛低压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低压解析:根
19、据图中所示经纬度及等压线分布状况,可判断亚欧大陆为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太平洋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答案:(1)C(2)B下图N地常年受到盛行西风影响,M地季节性受到盛行西风影响,M、N两地西侧均为海洋。读图回答(1)(2)题。(1)N地最可能是()A惠灵顿B伦敦C开普敦D雅典(2)M地近地面的盛行风向和气候分别是()A东北风、温带海洋性气候B东南风、亚热带季风气候C西北风、地中海气候D西南风、温带季风气候解析:若N地常年受到盛行西风影响,则N为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M地季节性受到盛行西风影响,则M为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因此N
20、位于北半球,M位于南半球。M地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近地面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答案:(1)B(2)C基础训练基础训练达标达标一、单项选择题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完成12题。1关于图中、两地季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1月盛行西北季风,7月盛行东南季风B地夏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地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地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地夏季风强于冬季风2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A地高温多雨B地寒冷干燥C地形成高压中心D为1月份左右解析:第(1)题,地为东亚季风,地为南亚季风,地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干旱灾害。第(2)
21、题,地盛行西北季风时,说明此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应为1月份左右,此时北半球为冬季,但地位于热带,不会寒冷。答案:1.C2.D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34题。3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解析:甲图所示M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移动,北半球为冬季,此季节3040N盛行西南风。答案:D4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由上题知甲图反映北半球的冬季,乙图反映M、
22、N两气压带均向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7月份)。答案:B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分析完成56题。5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6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强低气压中心的是()ABCD解析:第5题,据图中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中纬西风向右偏转,可以推断出该半球为北半球,又由各个气压带位置比平均位置偏北,说明气压带位置北移,可知图示季节应为北半球的夏季。第6题,分析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上为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该强低压中心大致位于30N与80E交会处附近的印度半岛,比较符合,故选C项。答案:5.B6.C二、综合题7读“海平面等压线
23、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为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形成原因是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 _。(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风,D处盛行_风。(4)夏季,D处盛行_风,形成原因是_。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_外,还有_ _。解析:据上图等压线可知A是位于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成因主要是1月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冷高压:受A的影响,C处吹西北风,D处吹东北风;D处位于南亚季风区,夏季吹西南风,成因主要是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进入北半球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答案:(1)1(2)亚洲高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东北(4)西南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