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423281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测试卷1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早期基督教宣传上帝对人一视同仁,不分种族和社会地位的差别。在教会内部,教徒不分地位种族,甚至无论男女老幼,全都以兄弟姐妹相称。这表明早期基督教伦理()A蕴含人文色彩B彰显民主精神C关注基层教化D强调人神平等2英国历史学家佩里安德森认为,中世纪时,“在封建制度中,君主是他封臣的一个封建宗主,他与他们以互惠的忠诚纽带约束在一起,而不是为他臣之上的最高君主。他的经济来源实际上全部来自他作为领主的个人领地,他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这体现出作者认为西欧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A人身依附关系B雇佣关系C平等

2、关系D契约关系3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通过分封土地,形成以封君、封臣为特征的封建制度。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的表述正确的是()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合法性法国形成议会君主制英国大宪章保障了封建主特权英国内阁制度逐渐形成ABCD4在中世纪的欧洲,农奴的法律定义指向“受束缚于土地”。每位农奴都可以从封建领地上分得一份耕地耕种,这种“占有”相当稳定,不用担心被驱逐,还能世代相袭。同时,所有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耕地周围的天然草地、沼泽、森林。材料反映()A法律限制领主占有土地B农奴对土地具有使用权C庄园全部由农奴来耕种D领主难以维持庄园秩序5法国国王法兰西世(151515

3、47)在位期间,设立御前会议掌管行政大权,重大问题有本人和近臣决策;取消了贵族的司法权:与教廷签订了条约获得了任命高级教职的权利。上述举措()A激化国王与天主教会的矛盾B阻碍了法国宗教改革的进程C体现出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D强化了法国国内的等级制度6从苏美尔文明起,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纂法典,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的结语部分()A宣扬君权神授B明示贵族财产利益不可侵犯C炫耀国王功德D要求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法典711世纪,西欧大陆尤其是意大利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财产关系日益复杂,这迫切需要一种能调整各种商业关系并符合契约精神的法律。同时,市民阶级渴望通过中央集权消除

4、阻碍商品流通的封建壁垒,而罗马法包含君主拥有绝对权力的内容,可以成为加强君主权力、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和抗衡教皇的武器。据此可知,罗马法复兴的原因是()A得到了西欧各国君主的支持B罗马法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C满足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D符合市民阶层对时代的新需求8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有古老的文字体系;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在建筑和数学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该文明是()A古希腊文明B古代印度文明C古埃及文明D古代美洲文明9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在中国完成其本土化是在()A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B魏晋南北朝时期呈现出佛教日渐兴盛C隋唐时期顿悟成佛

5、的禅宗成为了主流D宋明时期儒家学说融合了佛教的内容10综合如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时间:515世纪国家:英格兰,拜占庭,俄罗斯,阿拉伯,笈多,日本,摩加迪沙,玛雅,阿兹特克内容:基督教,罗马法,领土扩张,一千零一夜,印度教,幕府环印度洋贸易,种植玉米,“浮动园地”A中古时期的世界B西方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C整体世界的发展D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11苏格拉底亲身经历了伯里克利时代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体察雅典从极盛而趋衰,他聚集大批弟子论学,到处找人论辩、针砭时政。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研究生活、善和恶”。苏格拉底这样做()A推动雅典重新走向辉煌

6、B使雅典形成了崇尚理性的风气C发扬了智者学派的主张D有利于提升雅典公民道德素养12古代罗斯人是现代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是东斯拉夫的一支。公元9世纪中期,东斯拉夫人请求被称为“瓦良格人”的北欧人管理和统治他们,为他们建立法律和秩序。在此背景下建立了()A留里克王朝B基辅罗斯C金帐汗国D莫斯科公国1313241325年,马里帝国第九位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他在开罗大肆采购,竟至黄金充斥于市,金价大跌,12年后仍不能恢复原价。在14世纪上半叶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标示出了马里之名,并绘有曼萨穆萨的形象。这反映出此时马里()A经济发展水平提高B统治阶层腐化堕落C原始资本积累加速

7、D对外交往较为活跃14从公元前2000年始,两河流域先后崛起巴比伦、赫梯、亚述诸帝国,霸权几易其主。与此同时,北非的埃及也多次同西亚各国争夺该地区的霸主地位。这一历史进程()A促进了人类开始向文明时代迈进B造就了古代文明的多元格局C加速了东地中海周边的文化交融D推动了班图人的大规模迁徙15786年,阿拉伯哈里发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学术研究中心智慧宫,后来的哈里发又重金聘请世界各地的学者来这里工作,把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这表明阿拉伯帝国()A是东西方文化融汇之地B思想领域开放程度高C是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D缺乏文化的自主创新16有学者指出,中世纪英国从贤人会议到议

8、会的发展成为政治协商的组织保障;诺曼王朝逐渐发展起来的普通法是制约王权的有力武器;君主、贵族、教士、市民等阶层是权力制衡的多元政治主体。据此可知,近代英国政治转型()A延续了一定的历史传统B催生了权力制衡的机制C构建了法律至上的原则D废除了国王的政治权力17罗马法规定,如果因为满足抗灾、备荒等需求,所有权人会被强制转让其财产所有权,同时获得物的价值补偿。但是,这种补偿通常是象征性的,并非支付物的市场价值。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忽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B因公共利益限制个人所有权C建立了完备的抗灾体系D注重解决公民间的利益冲突18图为十二铜表法)在罗马街头颁布时人们围观的情形。这部法律的颁布()A

9、有利于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B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反映出罗马法发展到最高成就D推动了大陆法系的发展19如图为古希腊黑绘陶瓶,瓶上图案展现了古希腊重装步兵交战的场景。古希腊某一阶层既是士兵又是土地所有者,他们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财富,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这一阶层”是()A贵族B公民C奴隶D外邦人20在古代,世界各地普遍出现了成文法,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子产“铸刑书”希腊石刻铭文摹本十二铜表法颁布汉谟拉比法典ABCD二材料题(共3小题,本大题共40分)2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统治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

10、,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德国法学家耶林罗马法的精神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材料二 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表明我国对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从法理上讲,先有公民的权利,然后根据公民的授权产生国家机构。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没有人民序言第一章总纲(20条)第二章国家机构(64条)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3条)序言第一章总纲(32条)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4条)第三章国家机构(79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3条)1

11、954年1982年的授权,国家机构就失去了权力的基础和来源。因此,宪法在体例设计上要体现这一原则。从逻辑上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与“总纲”有密切联系,连着写也比较合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宪法也把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列在对国家机构的规定之前。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材料三 在理论上,法律总是体现着其创造者的世界观,每一种世界观都包含着社会和经济趋向,它不取决于这个或那个人的思想,而取决于事实上规定权力及凭借这一权力立法的阶级的实际意图。所有法律都是某个阶级以普遍性的名义确立的,法律是掌权者的财产。他们的法律就是所有人的法律。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罗马三次征服世

12、界的具体所指,并用近代西方法律的发展来简要解释“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2)据材料二,指出1982年宪法做了哪些调整;并结合所学解释如此调整的原因。(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西方国家的法律如何体现“创造者的世界观”。22材料:中世纪的学校是培养修士和神父的地方,各种年龄的年青人和一位教师坐在一起,能学多少学多少。15、16世纪,欧洲学校教育开始按年龄和程度分班,每班有各自的教师,学生定期升级。拉丁文仍是主课,又增加了希腊文、历史和道德哲学。学习拉丁文(以及希腊文)是为了能够阅读抒情诗、演说、信札、历史以及哲学论文等古代著作,而这些著作为每一代受教育的精英提供实用的教训,他们或成为

13、未来的大臣、外交官,甚至成为统治者本人。经过改革的教会认为,每一个个体都必须会阅读并靠自己的能力来理解经文。此时几乎欧洲每个地区都有了自己的大学。在许多捐赠奖学金的推动下,英国的文法学校(相当于中等教育),法国的专科学校在城市中纷纷建立。一些私立学校成为向工匠和商人传授必要技能的地方。有的学校为穷孩子保留了房间,并向他们提供简单的就业机会,以解决学费问题牛津大学学生中约半数是“平民”。其中一些人获得了国王授予的不能继承的贵族头衔,从而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摘编自(美)帕尔默欧洲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等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从社会进步与近代教育发展的角度,对材料加以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

14、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23人类历史是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室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材料二 东周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来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15、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源头。材料一中代表的思想分别可以追溯到当时哪一学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文化的价值。(2)列举这一时代中“地中海文明”和“南亚文明”的思想家(或宗教领袖)。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哲人们共同探究的问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A; 2D; 3C; 4B; 5C; 6D; 7D; 8C; 9C; 10A; 11D; 12A; 13D; 14C; 15A; 16A; 17B; 18A; 19B; 20D;二材料

16、题(共3小题)21(1)三次征服:武力征服是指武力建立罗马帝国;宗教征服是指基督教成为欧洲等地主要的宗教;法律征服是指建立庞大的罗马法体系。罗马法的征服最为持久的理解是:影响缓和罗马社会矛盾,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法律武器;对当今欧洲乃至世界的法制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近代以来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2)调整:宪法结构调整,将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放在国家机构相关介绍之前;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原因:“文革”结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改革开放,社会发展面临新问题;社会发展对法治建设

17、提出更高要求;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世界联系加强,各国法治相互借鉴交流。(3)法律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统治者的阶级属性。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一系列立法,巩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但英国议会的选举权在长时期内仍有财产资格的限制,议会和法律本质上体现了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志;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维护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利益,但宪法中明显保留了黑人奴隶制等,体现了明显的阶级性;法德等国的近代宪法也都打上了明显的阶级烙印。由此可见,法律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具有明显的阶级属性。22示例:1516世纪,欧洲社会发展呈现新特点。经济上工商业兴起,城市市民阶层壮大;文化领域

18、兴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出现研究古典文化的浪潮,并追求人性的解放;政治上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君主权力强化。这一切带动了教育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学制和课程更加完善,形成了专门的学科分类课程和年级制度,课程上也逐渐从神学拓展至社会科学和技术领域,为经济、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服务,培养各方面的人才;第二,社会对教育投入的提高,建立了更多的大学,并推动了中等教育、专科教育的兴起,有利于提高民众素质,培养独立人格;第三,教育面向的受众也不断拓展,平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成为改变自身地位的途径,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综上所述,社会进步影响了教育发展的方向,而教育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了推动力。23(1)学派:法家;

19、儒家; 道家。价值: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2)代表人物及观点:地中海文明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南亚文明释迦牟尼。共同探究的问题:力求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测试卷2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从公元前2000年始,两河流域先后崛起巴比伦、赫梯、亚述诸帝国,霸权几易其主。与此同时,北非的埃及也多次同西亚各国争夺该地区的霸主地位。这一历史进程()A促进了人类开始向文明时代迈进B造就了古代文明的多元格局

20、C加速了东地中海周边的文化交融D推动了班图人的大规模迁徙2786年,阿拉伯哈里发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学术研究中心智慧宫,后来的哈里发又重金聘请世界各地的学者来这里工作,把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这表明阿拉伯帝国()A是东西方文化融汇之地B思想领域开放程度高C是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D缺乏文化的自主创新3有学者指出,中世纪英国从贤人会议到议会的发展成为政治协商的组织保障;诺曼王朝逐渐发展起来的普通法是制约王权的有力武器;君主、贵族、教士、市民等阶层是权力制衡的多元政治主体。据此可知,近代英国政治转型()A延续了一定的历史传统B催生了权力制衡的机制C构建了法律至上的原则D

21、废除了国王的政治权力4罗马法规定,如果因为满足抗灾、备荒等需求,所有权人会被强制转让其财产所有权,同时获得物的价值补偿。但是,这种补偿通常是象征性的,并非支付物的市场价值。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忽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B因公共利益限制个人所有权C建立了完备的抗灾体系D注重解决公民间的利益冲突5成文法规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案件的判决则是推论出的必然结果。法官的形象就是立法者所设计和建造的机械操作者,法官本身的作用也是机械性的。这样的法律特征最可能属于()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大陆法系D英美法系6公元前462年,阿菲埃尔特出任雅典执政官进行立法改革,建立对不法行为的申诉制度。规定每个雅典公民

22、若发现现行立法中有违反民主制度的条款,均可向陪审法院申诉,要求予以修改或废除。该法律的制定()A为雅典民主制度确立奠定了基础B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正式确立C有利于进一步维护雅典民主制度D导致司法独立遭受民主制的破坏7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以贵族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这说明印加帝国()A崇尚罗马帝国的统治方式B形成了君主专制政体C密切了与东方国家的联系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8下列图表反映了世界古代文明中人类早期文字的使

23、用情况,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早期不同文明之间基本隔绝B世界文明的延续由商业发展决定C世界早期文明产生时间大致相同D世界早期文明发展呈现多元特点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主要说明()A落后的民族很有可能征服先进的民族B拜占庭帝国最终是被东斯拉夫人所灭C斯拉夫人的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D拜占庭帝国曾经血腥镇压东斯拉夫人10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金字塔动用了10万人,耗时约20年。1974年,物理学家柯特孟德尔松(Kurt endelssohn)将人数缩小到7万季节工和1

24、万长期工匠。由此可见()A希罗多德凭借想象构建历史B柯特孟德尔松历史水平更高C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D不断研究能更趋向历史真相11如图所示是卢浮宫珍藏的木板油画圣教徒,创作时间约为15501600年,描绘了圣彼得和圣保罗共同托起教堂的情景,象征着东西基督教徒团结一致抵御伊斯兰文明。此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正率军东征B古罗马正在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C西欧中世纪王权正处于衰弱期间D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12罗马共和国后期,万民法逐渐兴起。罗马帝国初期,以盖尤斯为代表的法学家认为万民法就是自然法。有的法学家还提出“自然法是自然教导一切动物(包括人)的法律,而公民法仅是一族的

25、特殊法律”。这说明当时()A罗马居民地位趋于平等B罗马社会的危机不断暴露C万民法地位高于公民法D自然法与公民法存在冲突131216世纪,欧洲国家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据此可知,这些欧洲国家()A希望欧洲实现统一并走向繁荣昌盛B为推翻君主制度而寻找依据C意图借鉴罗马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D实现了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14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一个长官,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管辖;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统一宗教信仰;利用战争广泛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这反映出印加帝国()A利用浮动园

26、地扩大耕地面积B道路交通网络较为发达C国家治理能力领先世界水平D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15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A罗马法起源于成文法B罗马法蕴含理性精神C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D罗马法推动帝国扩张16中世纪的基督教会经常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贪恋他人的财物等。由此反映出()A宗教伦理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27、B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C基督教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D基督教会不能容忍违背宗教伦理的行为17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地区是小麦、粟的原产地B地区最早驯化骆马和山羊C地区是咖啡、玉米原产地D地区最早栽培番茄和菠萝18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规定:“对于长期下落不明的失踪人员,当他年满70岁即认定他死亡,丧失公民权;被俘而沦为敌人奴隶的,当他以任何方式回到祖国并意图留下时应当恢复自由和公民的权利。”这反映了罗马法()A适应了扩张的需要B蕴含自然法的理念C注重稳定社会秩序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依据罗马古法规定,家子(家属)不得拥有私产,家子所得财产归家长支

28、配。罗马共和国以后出现了家子的“特有产”制度,即家子可以单独取得、占有某些财产,并享用其收益。“特有产”制度()A意在限制奴隶主贵族特权B消除了罗马习惯法的影响C体现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D促进了个人所有权的发展20优利亚嫁妆法规定:丈夫未经妻子同意,不得处分嫁妆中的意大利土地,包括房屋等土地附属物。法学家们解释:禁止丈夫对有关不动产做直接的、间接的、全部的或部分的让与。查士丁尼又规定:这一规则适用于所有行省的嫁资田宅。这一变化表明,古罗马()A妇女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社会生活中男女实现平等C财产民事纠纷得到化解D法律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二材料题(共3小题,本大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9、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世俗王权的权威性和国家权威的重要性。17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的“解放”与“混乱”之后,国家权威、国王的权力在欧洲人看来格外重要,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制度,并产生了“王权崇拜”观念。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材料二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和内在精神是以人生和人心为写照的,强调关注人的生命,重视人的价值。当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关注个性

30、的培养,而强调人是家族的一员,且有浓重的“成员”意识。因此,中国传统人学具有浓重的伦理色彩,这也强化了内圣之学、道德修养和伦常思想。而西方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更强调人与环境中的人的作用,以求在竞争中实现自我。所以,西方人本主义更重视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摘编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前后西欧世俗王权地位的变化并简析其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

31、、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材料二 大明律的许多条文直接来自唐律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新兴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使得新生的大明律必须以“法”的本来面目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清末薛允升曾在唐明律合编中对两部法典进行了研究后说:“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摘编

32、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明朝立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析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的后期,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有成、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材料三:文艺复兴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

33、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2)据材料二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3)据材料三分析文艺复兴的核心及其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C; 2A; 3A; 4B; 5C; 6C; 7D; 8D; 9C; 10D; 11D; 12C; 13C; 14D; 15B; 16B; 17D; 18B; 19D; 20A;二材料题(共3小题)21(1)地位变化:由从属于神权到逐步独立于神权。历史意义:有力打击了罗马教会,保护了民族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4、;提高了欧洲的民族观念(意识);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解放。(答出三点即可)(2)同:重视人和人的价值。异:中国强调社会人格、个人服从于社会,西方强调独立人格、追求人本身的个性解放;中国注重和谐、修己安人,西方注重在竞争中实现自我。22(1)特点:体系完备;礼法结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影响深远。(2)不同:与唐律重礼乐教化相比,大明律更重刑民钱粮。原因: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的需要。(3)作用: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权益;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统治。23(1)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兴资产阶级追求新文化。(2)否定神学的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伟大:追求现世幸福,追求现世享乐。(3)核心:人文主义。影响: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进程。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