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研究型的教师做研究型的教师秦淮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秦淮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干明章干明章讨论三个问题一、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二、教师应做什么样的研究;三、教师做研究的三项修炼。一、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与以往不同,我们有三种很好的认识:一是从过程的角度考察,通过研究使教师成为反思者;二是从意义的角度考察,通过研究赋予教育教学工作以乐趣和价值;三是从结果的角度考察,通过研究使教师成为成功者。教育研究的目的 教育研究的目的,一般来说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分析和把握,发现教育规律和原理,形成具有认识、预测和指导意义的成果,以拓展我们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形成教育的实践自觉。在教育研究中,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
2、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直接指向研究成果的获得,研究成果的价值是判断研究好坏的唯一标准。教师研究的目的 我们把非专业的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研究(主要是中小幼教师),简称为教师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一种特殊类型,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获得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以普遍推广和运用;通过研究所形成的物化的研究成果退居其次,最为重要的是在研究过程中锻造和凝结成教师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反思者和研究者的气质,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乐趣和意义,逐步成为一个能够把握复杂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成功者。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精神气质 我以为教师通过研究能够形成以下三种精神气质,对从事教育实践极为重要:一是教育的理解力:把握教
3、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认识、判断、欣赏的能力;二是教育的批判力:发现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问题、矛盾及症结并进行教育学分析的能力;三是教育的建构力:改善教育实践和建构新的教育实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理解力?吉诺特:儿童语言的吉诺特:儿童语言的“秘码秘码”海姆G吉诺特,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初版于1965年,在出版初期,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居美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并陆续被翻译成31种语言畅销很多国家。在此书的开始部分,他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语言的“密码”问题,他认为有效的教育起始于儿童语言的理解,在理解基础上才能够获得有效的沟通。第一天上幼
4、儿园的故事 妈妈带着女儿第一天上幼儿园,园长带着她们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小女孩看见墙上挂着的小朋友的画,说:“画得这么差,还挂在墙上”;看见地上有一辆玩坏的玩具汽车,说:“玩具坏了,随地乱扔!真不应该!”妈妈与园长妈妈:感觉没有面子,很丢人,于是就说:“闭嘴,不要乱说”,“要有礼貌!”完全不懂女儿的语言中所传递的信息。园长:很镇静地回答:“小朋友画的画,无论好坏,都可以挂在墙上”,“玩具就是给小朋友玩的,玩坏不要紧”。小女孩的担心与期望小女孩语言信息的解码:自己画画不好,还可能挂在墙上吗?自己不小心玩坏了玩具,会受到指责吗?女园长读懂了小女孩语言中的“密码”,她的回答小女孩很满意,很放心,于是愿
5、意留在这所幼儿园。吉诺特教授的观点:良好的教育基于人性 良好的教育,是基于人性的,是尊重人性的,是帮助孩子形成和建立良好人性的过程。为了能达到人性的目标,我们需要学习人性的方法!要承认过程就是方法,结局并不能证明手段的有效和正当。要求用一种人性的方法对待孩子,无论是指导孩子的具体生活、学习、交友,还是形成孩子抽象的纪律、独立、责任、爱心等,均要针对孩子的具体的行为、具体的事件,而不是针对孩子的人格和人品。要在具体行为和事件的指导中形成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人品。基于人性的教育是一种尊重的教育 把尊重孩子放到了极高的位置,提出“成人需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的观点,那种我们与客人和陌生人说话时所
6、使用的彬彬有礼的语言,他坚决反对用粗鲁的方式教育孩子懂礼貌。这种尊重更表现在:成人在关系到影响孩子生活的事情上,要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说话的机会,做事的机会:依赖是敌意的温床,要想减少敌意,成人应给依赖是敌意的温床,要想减少敌意,成人应给孩子提供体验独立的机会。孩子越自主,敌意就越孩子提供体验独立的机会。孩子越自主,敌意就越少;孩子越独立,对成人的不满就越少。少;孩子越独立,对成人的不满就越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批判力?禁止扔粉笔头的故事禁止扔粉笔头的故事 某中学化学男教师小B有一绝技,扔粉笔头特准。很多男生喜欢他的课,因为他有这一武功,女生也觉得好玩,都觉得化学课值得期待。后经过“自我反思”、“
7、同伴互助”后,他改正了上课扔粉笔头的毛病,以尊重学生,但学生认为上课不好玩,就开始睡觉和做其他事。他陷入了深深的迷惑。这是为什么?什么是体罚?小学数学课,一男孩被罚站在教室前约15分钟之久。教师正常上课,一直没有让孩子回座位,直到下课。男孩被罚站在前面,既不羞愧,也不生气,而是表情生动,满脸笑容,手舞足蹈。男孩说:他瘦得皮包骨头,坐久了屁股疼,主动申请罚站,教师满足了他的愿望,所以他很开心!学生的看法:一初中男生说,他喜欢的语文老师三天不理他,是体罚;一打架的男生说,他的班主任让他三天后去承认错误,是体罚问题与困惑 什么是体罚?为什么成人认为是体罚,而学生并不认为是体罚?为何学生认为是体罚的现
8、象,却完全没有引起教师的关注和思考?我们认识和理解每天和我们在一起的学生吗?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是从抽象的理念开始,还是从研究学生开始?我们凭借什么控制和驾驭课堂?我们如何学会增强知识和教学本身的吸引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建构力 雷夫的第雷夫的第5656号教室号教室 雷夫艾斯奎斯,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从教20多年,获得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1997年美国著名亲子杂志父母杂志年度“成长奖”、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的“善待生命奖”、并获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M.B.E)等。他把奖金捐给了所在学校和学生,并成立了“霍巴特莎士比亚”慈善基金。雷夫老师
9、:奇迹创造者 第56号教室94%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和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但在雷夫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雷夫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人格、信念和一生受用的技巧,从而创造了这一奇迹。创造“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 雷夫提倡“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雷夫创造了“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
10、培养的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成绩优异。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教育实践 除了完成官方课程的教学任务,他还教他10岁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阅读原版文学名著,包括狄更斯、杰罗姆、塞林格和斯坦贝克等的作品。在课间教学生演奏吉他,打篮球和棒球。他还筹集经费带学生到全国各地去旅行,甚至去过欧洲,借机教给学生在教室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如行为举止、音乐欣赏和旅行安全。他的每一个学生在读五年级的1年间都要学习并参与排练莎士比亚的一部完整戏剧,并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剧院上演,首创流行音乐版和摇滚版的莎士比亚戏剧。教师研究:建构良好的教育理解力 在这三种精神气质中,建构良好的教育理解力是前提和核心。一种新看法的形成、新
11、思想的获得、新视角的出现、新方法的运用,能够扩展我们的教育视野,提升教育趣味和教育品味,既决定了我们喜欢什么、欣赏什么、鼓励什么,也同时形成了判断和评价教育实践行为的标尺,铸造了我们批判的眼光,建构发现现实的平庸和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创造的激情,形成变革现实的需要和改造实践的技术路径。良好的教育理解力,决定了教育的可能性和创造性,可以推动我们创造出崭新的、人性化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二、教师应做什么样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看:一是从研究类型的角度看,教师应多做教育教学实践性的研究;二是从研究涉入的角度看,教师应多做自身的研究;三是从研究内容的角度看,教师应多做学生的研究;四是从研究方法的角
12、度看,教师应多做质性研究,如课例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从研究类型看一是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建构教育的时代精神,增进教育知识积累;二是政策研究政策研究:服务于教育决策咨询,推进教育宏观发展;三是实践研究实践研究:探寻教育教学操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改善和提升教育实践行为。教师研究就在日常经验和现象之中1、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大量值得研究、需要研究的事件、现象和问题,仅靠教育理论工作者是不够的,需要教师自身在实践中研究和探索;2、这种实践研究,不是在教师的经验范围之外去寻找问题和课题,而是在教育教学的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和课题;3、实践研究的结论要能够超出经验判断,这种“超出”预期着教育认识的不断
13、提升,教育理念的积极变化,教育行为的持续改善。教师实践研究的价值 面向生动的教学实践,具有鲜活的经验和灵动的创造,永远是绿色的,生气盎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是一种基于经验而又超越经验,基于实践而又超越实践的研究,关键是“超越”二字;是把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贯注进研究过程,使思考、学习、行为三者之间相统一,形成实践行为改善的合理化过程。从研究涉入的角度看一是研究宏观的教育体制、政策、制度和事件,属于客观而宏大的叙事研究范围;二是研究中观的学校发展、学校德育、学校管理、学校课程与教学等,属于中观叙事的研究范围;三是研究他人的教育实践、问题和事件,属于他涉他涉的日常叙事研究;四是研究自身的教育实践、问
14、题和事件,属于自涉自涉的日常叙事研究。把自己作为反思的对象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副教授林晓东的女儿对着镜子审视自己教师应成为反思者 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始于教学反思,反思才有问题,不断反思才能形成问题意识。反思就是把自身作为思考的客体和对象,不断地追问、挑剔和批判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需要在貌似合理和正常的地方找出反常和问题。作为研究者的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对问题的敏感性改善行为的意向性追求更高教学品质研究型教师主动发现倾向于不断变化自觉并指十分向明确一般教师被动发现倾向于保持不变不自觉并缺少明确指向教师应首先成为自身的研究者 这是一种基于自身教学经验,以
15、自身教学实践为对象,改善自身教学理念和行为,提升教学自觉意识的教学实践研究。因此,以自身的亲身实践和亲历体验为重要基础,是自身“在场”的现场性的研究,是不断地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个完整过程。教师作为研究者与专业研究者的区别研究者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研究方式研究方式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教师作为研究者自己在现场,自身涉入改善自己专业研究者别人不在现场,旁观者改善他人研究案例:课堂笔记与学生成绩相关性研究(美国中学八年级数学)史蒂芬金女士的研究设计:问题:本班一名黑人学生斯通智力一般,但数学成绩一直很好,课堂笔记特别认真。二者之间有联系吗?如有,可找到普遍提升数学成绩的可行路径。
16、设计一:要求全班学生按教师规定的统一格式做课堂笔记,连续上交课堂笔记一月。分析结果:1、成绩特好和成绩特差的孩子课堂笔记比较简单;2、成绩特差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智力不差于斯通;3、斯通强调通过笔记的方式强迫自己认真听课,找到并记录教师讲解中不懂的问题,课后想法弥补。第二轮研究:强化针对性设计二:以斯通等中等智力学生的课堂笔记为基础,形成3种学生课堂笔记范例:A模式:只记自己感兴趣的课堂笔记;B模式:以记录自己听不懂的问题为主,辅之以课后弥补;C模式:全面记录的课堂笔记。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A、B、C三个数学学习小组,人数基本相等,按三种方式坚持做课堂笔记一个月。分析结果:1、对中等智力学
17、生而言,课堂笔记能够普遍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2、A模式对中等智力及以下学生影响不大;B模式对学生成绩影响明显;C模式多数学生无法坚持,但坚持下来的效果极好。史蒂芬老师的研究特点1、具有改变自身教学的强烈意识和自觉行为,努力追求教学的高品质;2、善于从自身教学和学生成长的细节入手,发现问题所在,并把问题聚集到“课堂笔记”上;3、通过系统的方法设计,有意识地干预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学习,逐步形成明确的认识和结论。从研究内容的角度看既可以从课程的角度研究课程的内容、课程设置、课程资源、课程的管理、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也可以研究教学的环节,如教学的设计、教学的组织、教学的实施、课堂教
18、学的管理与评价等;还可以从微观层面研究教学行为:如何提问、如何讲解、如何启发、如何布置作业等,甚至可以研究自身的形象、服装、体态、表情等。但极为重要的是,把自己所教的学生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这是贯穿上述实践研究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要根基。阿莫纳什维利的著作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第一本:孩子们,你们好!第二本: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第三本: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一个深受孩子喜欢的教师 阿莫纳什维利是著名的格鲁吉亚教育家、心理学博士、教授,也是苏联继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教育革新家,曾担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全苏教师创造协会理事长,合作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9、他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进行教育实验,创办了第比利斯第一实验学校,进行无分数教育实验,并亲自担任教师,教授低中年级学生。是经常与学生说悄悄话,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儿童是我的老师儿童是我的老师 孩子们,你们好!第一章前夜第一个小标题就是:儿童是我的老师儿童是我的老师 我在伏案思考怎样与我的预备班新生会面的时候,我给自己写下了下述箴言:想要了解儿童心灵的秘密,想要揭示教育的技想要了解儿童心灵的秘密,想要揭示教育的技巧和教育科学的秘密,先要把每一个儿童认做是自巧和教育科学的秘密,先要把每一个儿童认做是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己的老师和教育者。29年来,我天天在琢磨这条箴言的教益儿童的叽叽喳喳 当我们听
20、到鸟儿的啼叫声时,我们当然不会说:鸟儿在喧嚷!对于儿童的喊叫声,我们也不能说:儿童在喧嚷!这种儿童所特有的喊叫声,在学校里无处不有,最合适的莫过于格鲁吉亚语中的“叽叽喳喳”一词了。这个词的意义是:鸟儿和儿童表示欢乐和愉快的一种叫声。儿童的喧嚷就是欢乐和愉快。我把对“叽叽喳喳”声的爱好,看做是我能够理解儿童的明证;因为我喜欢“乐器的韵律”,喜欢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就意味着我自己将能够成为一个接受教学和教育的人。阿莫纳什维利的名言: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
21、职业的幸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阿氏的备课法:研究学生 阿莫纳什维利迎接新学生的第一次备课:就是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和相貌,以便在第一节课与学生交往的首个瞬间,就能够根据学生的相貌大致不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阿莫纳什维利研究学生下足了功夫,对学生的字体、图画、作品、喜欢的小树叶、小动物等了如指掌,对学生的习惯、心理和身体,游戏、学习和运动等更是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分析和把握。做研究也需要坚持“儿童立场”以研究学生为基础的教育研究,可以称之为教育研究中的“儿童立场”,对教师做研究尤其重要。一是要求我们在做与学生间接相关的宏观、中观、微观研究时,要从学生出发,从满足学生需要出发,而不
22、是无视学生的存在;二是在做与学生直接相关的研究时,要把学生作为重要因素之一,考虑到研究的整体设计中,使之成为研究的重要变量之一;三是提倡教师做更多的直接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课题。三、教师做研究的三项修炼 回顾我国教师研究的历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教育研究在我国复兴的同时,教师做研究就开始出现,到今天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群众性教育科研、群众性教育科研、学校教育科研、校本研究学校教育科研、校本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整体素养明显提高。李吉林是一个典范,也是一种高度 通师二附的李吉林老师是新中国培养的儿童教育家,是江苏教师群体的杰出代表,她在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中对情境教学和情境教育的不断研究和
23、持续开发,显示了教师追求美好教育特别执着和顽强的坚韧品质,更显示了教师做研究所可能激发出来的潜能。2007年人教社出版了8卷本的李吉林文集,约四、五百万字之巨。一位小学教师把一身的追求献给了中国的儿童教育,献给了情境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就,也达到了令人仰慕的高度。教师做研究需要修炼的功夫教师做研究需要修炼的功夫 北京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在中国教育研究的问题转向一文中提出三种意识和能力,对教师做研究而言也是十分恰当的:1、问题意识和能力;2、方法意识和能力;3、学理意识和能力。教师做研究的过程,就是这三方面功夫的修炼过程。问题意识和能力1、面向现实形成问题:从对社会、教育、人的观察中形成
24、和发现问题,是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2、发现属于自己的问题,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能够研究和操作的问题;3 3、发现具有研究空间和维度的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赶潮流,追时髦。关于问题的空间和维度1、要明确三类问题:一是不能研究的问题,二是不好研究的问题,三是能够研究的问题;2、同一个问题可能具有多维的研究空间,不同的研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3、不轻信肯定性的问题,不轻易否认否定性的问题,对中性问题要有开放性的态度。关于“游戏具有发展性”的研究这是一个肯定性的判断:斯通史密斯认为:游戏对儿童的生理、情绪、认知、社交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游戏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做一定的准备。这个判断能被证实吗?马丁和克罗在
25、对有关游戏功能的文献进行检索整合后认为:除了对儿童的行为存在一些短时影响外,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有其他任何重要的好处。大量研究表明:短期影响确实存在,长期影响无法证实。短期影响确实存在,长期影响无法证实。问题:导致过于“理想化”的游戏概念有专家认为:缺乏证据并不是这一观点的唯一缺陷,重要的是以下两点“后果严重”:一是导致人们对游戏形成“过于理想化”的认识,从而掩盖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二是导致成人对儿童游戏实施过分的干预,迫使儿童无法自主选择游戏和参与游戏。而对儿童而言,自主选择并参与游戏影响儿童的积极发展。有碍我们全面认识游戏游戏既有好游戏,也有坏游戏,还有中性游戏(介于好坏之
26、间的模糊类)。坏游戏有三种:一是危险游戏,二是低俗游戏,三是行为不当游戏。坏游戏不是说参与玩的儿童是坏的,而是说对参与儿童是可能有伤害,或有负面影响的游戏。“强盗”游戏可能具有一种模糊性质男孩特别喜欢玩的“强盗”游戏是好是坏?不能简单否定:一是如果没有实质性的破坏行为,只是一种装扮行为而已;二是如果没有过分沉迷于这一游戏,只是偶尔装扮强盗,并不导致明显的负面影响;三是有可能形成儿童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简单否定与简单肯定一样,是缺少问题意识的表现,不利于研究水平的提高。关于问题的“陌生化”处理具有将熟悉的现象和事件“陌生化”的本领,从而发现问题。问题常常形成和发现于“陌生化”的过程,即把正常的
27、现象和事件换一种方式来认识和处理。一是把“微观”事件或现象“中观化”或“宏观化”,从而发现问题;二是把“即时”事件或现象“拉长化”或“全程化”,从而发现问题;三是使事件或现象脱离原来的情境,产生“换位”思考的效果,从而发现问题。方法意识和能力1、方法的重要性:是联接未知和已知、不确定到确定的桥梁;2、要掌握多种方法,并能够理解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是使用恰当;3、要理解所有方法都需要理论解释,相同的方法由不同的人使用,会得出不同的解释和结论。方法的本质 一是提供了如何收集研究事实和资料的规定程序和技术,以保证我们能够获得有效的事实和资料;二是提供了分析事实和资料的基本手
28、段和工具,以保证我们能够逻辑地获得推论和结论;三是使“陌生”的事实和资料能够为我们所理解和掌握,从而变化成为我们所“熟悉”的东西。掌握方法就是学会系统思考的方式一种方法,就是一种特定的思考方式;学会一种方法,就是学会一种思考方式;方法为我们超越日常现象的经验判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因此,教师做课题从本质上看,就是学会系统思考的方式。观察: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1、观察(包括倾听)是一切研究的基本功,学会观察就是学会研究;2、观察是直接获取“事实”和“现象”的基本方式,客观而丰富的事实是研究的重要基础;3、在事实观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问题具有相当程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所获得的事实可能很有说服力和典
29、型性;4、相当一部分研究就是以观察作为主要研究方式。观察的种类与特点自然观察:采用完全随机的观察方式;情境观察:创设特定的情境,如道德冲突情境等,进行某一主题的有意识的观察;系统观察:根据某一主题,设计相关的观察量表,整体时段观察、间隔时段观察、瞬时段观察等。如“美国中学生一天学校生活”的研究。还可根据有无教师参与,划分为“无干预观察”与“有干预观察”等。研究案例:“中学生一天学校生活”的研究研究整体设计如下:对象:“随机”选择本校学生35-45名,每次一名。概念:“一天生活”,包括进校后到出校前这段时间内受观察学生的全部校内“可观察”活动。方法:观察法,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采用“全程跟踪”的
30、方式进行。工具:自制观察量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情况,二是交往情况,三是个体行为表现。成果:美国中学生一天生活行为表现报告,附有三个学生个案报告。学理意识和能力1、学会使用某个专业领域的话语系统,基本能够运用以概念、定义、原理去解释和说明事件和现象,并使别人听懂;2、对自身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能够作出初步的阐释、比较和推论;3、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成果做到大致了解,心中有数。理论解释:儿童反复扔东西的游戏弗洛伊德提出的著名著名事件:一年幼儿童非常依恋母亲,但母亲每天出门工作,留他一人在家。母亲走后,他开始扔东西,把各种东西扔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如沙发后等隐匿处,让东西在他的视野内消失
31、,然后再找出东西,不断重复进行上述操作。弗洛伊德的解释基于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所关注的是人的“本我”的情绪。母亲的离开,对儿童而言必然产生一种无助感和挫折感,但他无法控制母亲的行动。于是通过扔东西再找回东西的反复行为,在游戏中找回掌控自己的能力,以缓解和发泄自己的无助感和受挫感。弗洛伊德提出了“强迫性重复”这个概念。皮亚杰的理论解释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皮亚杰关注的是个体“符号象征能力”的获得。“客体永存性”是一种符号象征能力,既无论我是否能看到一样事物的存在,但我知道该事物确实存在,这对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极为重要。年幼的儿童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对他而言看不见就等于不存在。儿童通过让物体不断
32、消失而又不断出现,逐步形成了个体的“符号象征”能力。布鲁纳的解释布鲁纳从认知学习理论的角度分析,这是一种学习活动的探索过程。男孩反复扔出_回收这一过程,是一种外部的操作学习行为,具有探索的意义:扔出去和回收的是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和符号上可以互换,不断重复,逐步形成了顺应外部操作的内部知识结构,这一知识结构可有效地面对更多的外部情境,产生同化作用。理论的功能与局限为我们认识和解释教育现象和教育事件,提供了现成的思维框架和分析工具,使我们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把握问题的实质,形成合理化合理化的思考。所有的理论都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概念框架和分析思路,因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对实践工作者而言,扩大理
33、论视野,就在于通过多种理论知识的学习,避免局限性。学理意识和能力提升只能靠积累一是大量阅读;二是学术讨论和报告;三是通过一个个课题的研究,逐步扩大认识视野和知识背景,别无他法;课题研究使得读书和学习聚焦在一个点上,有可能获得明显的、积极的效果。教师作为研究者必然是学习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需要双重积累:实践积累和理论积累,并需要在教学实践情境中实现二者的积极转换。基于教师自身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需要开阔的视野和理论洞察力,“同伴互助”需要学习和读书,从而获得描述和分析的理论框架,“专业引领”需要学习和读书形成批判力、解释力和建构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需要学习和读书,不断提供新思想、新认
34、识、新视野。教师需要形成自主积极的学习行为教师需要形成自主积极的学习行为1、需要形成以改造实践为指向的明确的教师个体学习行为;2、这是一种“思考-学习-研究”一体化、综合化、循环化的过程;很难分清什么是思考,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研究;3、教师个体和群体要把学习内化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学会思考:培养思考的日常习惯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学理意识的修炼,实际上就是帮助我们“学会思考”:问题意识提升思考的问题意识提升思考的“有效性有效性”;方法意识形成思考的方法意识形成思考的“系统性系统性”;学理意识形成思考的学理意识形成思考的“合理性合理性”。做研究促进教师思考力的提升做研究需要思考做研究需要思考做研究贯穿着思考做研究贯穿着思考做研究培养着思考的日常习惯做研究培养着思考的日常习惯做研究促使教师学会思考的方法做研究促使教师学会思考的方法做研究形成思考的系统结论做研究形成思考的系统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