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版)教学全套课件2.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42850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PPT 页数:512 大小:9.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版)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版)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版)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版)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版)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如果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则称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它是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第1章 导论,第1章 导论,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及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分类 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一、 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性,国际贸易的重要性,首先,支付的货币不同; 其次,采取的贸易战略,所遵循的法

2、律和惯例不同; 再次,贸易基础不同; 最后,获得市场信息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二 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mercantilism),对外贸易如何带来财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马克思(Carl Marx),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按照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 发展经济学家,比较利益论动态化 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模式,历史沿革,国 际分工和

3、国际贸易的利益 对外贸易阻止利润率下降,二 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历史沿革,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基本政策和操作技巧,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乃至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各国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世界经济的增长依赖于国际贸易的增长,各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其对外贸易的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左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现在已经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国有些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到了非常高的地步,其中

4、,家电、纺织品、照相机等主要出口产品的出口依存度超过了,而资源类产品,如石油、铁矿石、木材、乃至粮油,进口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有的已超过,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曾达到左右,二 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的重要性,第二节 国际贸易 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及本书的结构安排,国际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经济规律、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政策和实务操作的理论和应用为一体的经济学科,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导论:阐述国际贸易的重要性、研究对象和内容,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 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演进进程及其规律,介绍、评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反对派理论、国际贸易新理论,并依据当代贸易实

5、践对国际贸易理论前沿问题进行探讨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在多边主义框架内一国限制进口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及其经济影响、公平贸易措施以及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的政策手段,特别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制度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贸易实务:讨论分析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阐述交易磋商和合同履行的基本过程,并介绍主要的贸易方式,结 构 安 排,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分类,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分类,货物流向,过境贸易 进口贸易 出口贸易,复出口复进口,净出口净进口,直接过境贸易间接过境贸易,进出口标准,总贸易 专门贸易,贸易属性,有形贸易 无形贸易,第三方参加,直接贸易 间接贸易

6、 转口贸易,清偿工具,自由结汇贸易 易货贸易,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本 章 小 结,由于各国要素禀赋与科学技术的差异以及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性等原因,国家之间才有开展贸易往来的必要和可能。国际贸易对于促进各国以及世界经济增长和人类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有助于人们全方位地学习国际贸易 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在发生基础、基本性质、业务操作、法律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国际贸易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决定其在理论研究与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基 本 概 念,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 出口贸易 进口贸易 过境贸易 总贸易 专门贸易 有形贸易 无形贸易 直

7、接贸易 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 易货贸易 自由结汇方式贸易 国际贸易惯例,复 习 思 考 题,简述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与国内贸易的法律环境有何不同?这一区别对于我国国 内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有何启示?,第一篇 国际贸易原理,第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 第章 保护贸易理论,重商主义 (1618世纪),比较利益论 大卫李嘉图(1817),相互需求论-约翰穆勒 和马歇尔(18481879),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 和俄林(19491977),绝对利益论 亚当斯密(1776),保护关税说 汉密尔顿(1791),幼稚工业保护论 李斯特(1841 ),

8、对外贸易乘数论-马克卢普 和哈罗德(20世纪3040年代),中心-外围论 普雷维什(1950),战略贸易论-赫尔普曼和 克鲁格曼(20世纪70年代),管理贸易论 (20世纪70年代),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1950),偏好相似说 林德(1961),产品生命周期说 费农(1966),产业内贸易说等 克鲁格曼等(19701985),国家竞争优势说 波特(1990),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第二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论 第三节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 第四节 比较利益论的现代分析 第五节 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第一节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一、 重商主义及其对外贸易学说

9、,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便盛极而衰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以重商主义的财富观为理论基础,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鼓励本国商品输出,限制外国商品输入,“多卖少买”,追求顺差,使货币流入国内,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增强国力 重商主义经历了从1516世纪中叶的早期和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的晚期两个发展阶段。 - 早期叫货币差额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海尔斯(John Hales)和斯坦福德(William Stafford)等; - 晚期称贸易差额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

10、的托马斯孟。 货币差额论认为国家采取行政手段,直接控制货币流动,禁止金银输出,在对外贸易上遵循少买(或不买)多卖的原则,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就可以使金银流人国内。贸易差额论认为,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但必须谨守进出口贸易总额保持顺差的原则。,二、 重商主义贸易政策,货币政策:可追溯到中世纪,在16世纪相当普遍。禁止货币输出的同时,各国都想方设法吸收国外货币。重商主义的晚期发展阶段,货币政策有所放宽,准许输出适量货币,以期获得更多的货币。,奖出限入政策:国家管制对外贸易,促进出口,减少进口,实现贸易顺差,积累货币财富。在进口方面,实行重商主义的国家不仅禁止奢侈品输入,而且对一般制成

11、品的进口也严加限制。在出口方面,主张出口制成品代替出口原料。另外,国家还用现金奖励在外国市场上出售本国商品的商人。,保护关税政策:对进口的制成品设置关税壁垒,课以重税,使进口的商品价格提高,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对进口的原料和出口的制成品,则减免关税或出口制成品时退还进口原料所征的关税,以支持和鼓励本国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发展本国工业政策:保持贸易顺差的关键在于本国能够多出口竞争力强的工业制成品,因此他们主张实施鼓励国内工业发展的政策。,插入相应图片,三、 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简评,重商主义贸易学说是重商主义的核心,是西方最早的国际贸易学说 现实意义: 在理论上,重商主义贸易学说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

12、缚,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考察,指出了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同时,重商主义贸易学说(晚期)认识到了货币不仅是流通手段,而且具有资本的职能,只有将货币投入流通,尤其是对外贸易,才能取得更多的货币。 在政策上,重商主义贸易学说提供了关于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一系列主张,当时西欧各国实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而且,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中,许多主张和措施对当今世界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仍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措施,如积极发展本国工业、鼓励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等仍有借鉴意义。 缺陷和不足: 首先,理论观点不成熟、肤浅;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其次,只研究如何从国外取得金银货币,而未探讨国

13、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能否为参加国带来实际利益。而且,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仅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产领域,因而无法揭示财富的真正来源。 第三,把货币与财富混为一谈,并错误地认为货币是衡量一个国家富强程度的尺度,因而得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对外贸易的目的就是从国外取得货币等错误结论。,第二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论,古典经济学的伟大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提出的“绝对成本理论”则雄辩地证明了自由贸易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从而建立起了古典主义的国际贸易

14、理论。,一 绝对利益论的主要论点,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一个粗工每天至多只能制造枚针,有的甚至连枚针也制造不出来。在分工之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针枚,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绝对成本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因为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各国按照各自

15、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二 绝对利益论的进一步说明,分工前,美国在小麦生产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英国则在棉布生产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所以,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英国应专门生产棉布并出口一部分以换取美国的小麦,美国则应专门从事小麦生产并出口一部分小麦,进口英国的棉布。 分工后,小麦和棉布的生产效率在总体上均提高了,即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因而在原有资源基础上,能生产出较分工前更多的小麦和棉布。通过国际贸易,英、美两国都可同时受惠,利益就来自各自发挥生产中的绝对优势,使生产效率提高而增加的产品量。,三 绝对利益论简评,现实意义: 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中已成熟了

16、的要求,成为英国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地主和重商主义者、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理论工具。 局限性: 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只说明 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即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获益。,绝对利益论与重商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第三节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比较利益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托伦斯(Robert Torrens)在其1815年出版的论对外谷物贸易中首次提出的。 李嘉图则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完善了这一理论。比较利益论的提出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这一理论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 比较

17、利益论的主要假定前提,(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 (2)自由贸易。 (3)劳动在国内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在两国之间则完全缺乏流动性。 (4)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 (5)没有运输费用。 (6)不存在技术变化。 (7)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 (8)以劳动价值论(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为基础。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homogeneous);每单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投入维持不变。故而任一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都完全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二 比较利益论的基本内容,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

18、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 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比较最有利(即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三 比较利益论的进一步分析,如果两国间小麦和棉布的交换比例为1:1,美国用6蒲式耳小麦交换英国的6码布,比分工前的国内交换多获2码布或节约12工时,而英国用6码布可换取美国的6蒲式耳小麦,相当于国内生产的12码布,与分工前相比,实际获益6码布或节约3工时。 可见,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不利地位,通过两国分工与

19、贸易,双方仍可获益。 例外情况:即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而且两种商品生产的绝对不利程度相同或绝对不利比例相同时,没有互惠贸易发生。,四 比较利益论简评,比较利益论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基石。 现实意义: 首先,比较利益论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 其次,比较利益论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比较利益法则,这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 局限性: 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前提基础上,把多变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止的均衡的世界,因而所揭示的各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是静态的短期利益,

20、这种利益是否符合一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则不得而知。,第四节 比较利益论的现代分析,一 分析工具,边际分析的实质是数学中的微分分析,其含义是:一个经济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或发生微小变动,所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程度,可用犢犡表示。边际分析方法是分析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基础,(一)边际分析,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来源于边际效用学派,该学派从数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商品的价值决定时,提出主观价值论,开始应用边际分析方法,作为经济科学研究方法上的一次重要革新,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以后西方经济学家以主观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把边际分析方法作为经济决策工具而广

21、泛应用。,指一定的生产资源用于增加生产单位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 对机会成本进行动态分析,机会成本一般可分为边际机会成本不变和边际机会成本 递增两种情况: (1)边际机会成本不变: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是指增加任一单位某产品的生产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均相同,不论产出为多少 (2)边际机会成本递增:这是指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该产品的生产,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指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若以Px和Py分别表示X、Y两种商品的价格,则商品X相对于商品Y的价格

22、为PxPy。假定价格等于生产成本,且一国同时生产X、Y两种商品,则X的机会成本等于X相对于Y的价格(PxPy),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机会成本,相对商品价格,也叫生产可能性边界或转换曲线,表示一国所有生产要素都被充分有效利用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可供选择的产品的不同产量组合。 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了该国充分而有效利用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一个产量组合;边界以内各点表示生产资源未充分利用或即使充分利用也缺乏效率;边界以外的点则表示现有资源和技术所达不到的产量。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点的斜率表示增加生产一单位的某商品所必须牺牲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某商品的机会成本,亦即该商品的边际转换率。,生产可能性曲线

23、,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凸向原点的曲线。这是因为人们对物品的消费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即随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物品对人的效用逐渐减少。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总效用越大,代表的满足水平越高. 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无差异曲线是不相交的。,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予整个社会相同满足水平的两种商品消费的不同组合。 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边际效用之比率,称为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社会无差异曲线,Y,X,O,CIC4,CIC3,CIC2,CIC1,二、 均衡分析,隔离均衡(equilibrium in isolation)指的是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均

24、衡。从宏观角度看,一国的生产与消费应该一致。若以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生产供给,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需求,则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互切点即为一国无贸易情况下的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Y,M,A,B,N,X,E,F,CIC3,CIC2,CIC1,O,隔离均衡,如图E点所示。均衡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隔离均衡商品相对价格PxPY,此时,两种商品的交换替代与生产中的转换恰好相等,因而,既是生产者满意的价格,也是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即在国内均衡情况下,生产的边际转换率(MRT)=消费的边际替代率(MRS)=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PxPY)=OM/ON。,二 均衡分析,如果不同国家均把生产要素从不具有比

25、较优势的产品生产中转移出来,增加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即按比较优势原则开展专业化生产。 使两国贸易处于均衡状态的这一共同的商品相对价格称为贸易均衡商品相对价格。,Y,Y2,Y1,B,X1,X,A,E,X2,Y,Y2 ,Y1 ,X1,A ,E,X2 ,B,X,国,国,贸易均衡(机会成本不变),CIC3,CIC2,CIC1,CIC3 ,CIC2 ,CIC1 ,O,O,贸易均衡,贸易均衡(边际机会成本递增),PA,1.试述重商主义的要旨。 2.试述绝对利益论的主要论点。 3.试述比较利益论的主要内容,并简评之。 4.试以现代分析工具和方法分别对机会成本不变和递增情况下两国的贸易均衡进行分析。,复

26、习 思 考 题,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第二节 里昂惕夫之谜,第一节 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说。,一、与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为四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生产要素。 要素价格(factor price)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要

27、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 根据产品生产所投人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ve commodity)。,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二、H

28、-O 要 素 禀 赋 论,基 本 假 设,基 本 内 容,俄林逻辑分析: (1)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 (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 (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 俄林结论: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那些大量使用本国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就低,因而有比较优势;相反,生产那些需大量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便贵,出口就不利。各国应尽可能利用供给丰富、价格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廉价产品输出,以交换别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二、H-O 要 素 禀 赋 论,国I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X坐标轴,因为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29、而国I又是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Y坐标轴,因为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而Y又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现假设两国用相同的生产技术生产X和Y产品,两国对商品的消费偏好亦相同,以同一社会无差异曲线簇表示。,赫 克 歇 尔 俄 林 模 型,B,要素禀赋论的进一步说明,三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论点是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的。俄林则认为,虽然各国要素缺乏流动性使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相等的理想状态不能实现,但商品贸易可以部分代替要素流动,弥补缺乏流动性的不足,所以国际贸易使要素价格存在均等化趋势。 萨缪尔森论证了自由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这一理论被称为H-O-S理论,它

30、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要素价格均等说(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y)可表述为: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种要素的绝对和相对报酬趋于均等。,四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的国际贸易理论简评,现实意义: 赫克歇尔、俄林用等量产品不同货币价格(成本)比较两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两国的交换是货币交换,各国的要素生产率是相同的,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寻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以及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认识到了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在各国进出口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 缺陷和不足: 要素禀赋论和要素

31、价格均等化学说所依据的一系列假设条件都是静态的,忽略了国际国内经济因素的动态变化。就技术而言,现实是技术不断进步,而技术进步能使老产品的成本降低,也能产生新产品,因而会改变一国的比较利益格局,使比较优势产品升级换代,扩大贸易的基础。就生产要素来说,也远非同质。,四、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要素禀赋理论的修正,第二节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是针对要素禀赋论所提出的一种质疑,它的提出成为西方传统微观国际贸易理论在当代新发展的转折点。,1953年,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约高出30)。该发现被称

32、为里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里昂惕夫1956年又利用投人产出法对美国1951年的贸易结构进行第二次检验,检验结果与第一次是一致的。,一、 对要素禀赋论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一、 对要素禀赋论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日本两位经济学家建元正弘(M. Tatemoto)和市村真一(SIchimura)1959年使用了与里昂惕夫相类似的研究方法对日本的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就日本的全部对外贸易而言,建元和市村的结论支持里昂惕夫之谜,但在双边贸易上,他们的结论则支持了要素禀赋论。 原民主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斯托尔珀(WStolper)和劳斯坎普(KRoskamp)对原东

33、德的贸易的研究表明结论与要素禀赋论是一致的。 1961年,加拿大经济学家沃尔(DFWahl)分析了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发现,加拿大出口品为相对资本密集型,因为加拿大的大部分贸易与美国进行,而美国是个相对于加拿大而言资本丰富的国家,所得结论与里昂惕夫之谜一致。 1962年,印度经济学家巴哈德瓦奇(RBharadwai)对印度的贸易结构分析结论与要素禀赋论一致,“谜”并不存在。,劳动效率的差异,里昂惕夫认为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按生产效率计算的美国工人数与美国拥有的资本量之比,较之于其他国家,美国就成了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相对短缺的国家,所以它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与要素禀赋论揭示

34、的内容是一致的。这种解释是行不通的。,人力资本的差异,克拉维斯(JBKravis)、基辛(DBKeesing),凯能(PB.Kenen)和鲍德温(REBaldwin)等经济学家用人力资本的差异来解释“谜”的产生。这些经济学家认为,若将人力资本部分加到有形资本当中,将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为美国劳动比国外劳动包含更多的人力资本。,贸易壁垒的存在,由于市场竞争不完全,国际间商品流通因受贸易壁垒的限制而使要素禀赋论揭示的规律不能实现。如果实行自由贸易或美国政府不实行这种限制的话,美国进口品的劳动密集程度必定比实际高。鲍德温的研究表明,如果美国的进口商品不受限制的话,其进口

35、品中资本和劳动之比率将比实际高5。,二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实际上,一些产品既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不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后来在对美国的贸易结构进行检验时,在投入-产出表中减去19种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结果就成功地解开了“谜”。这个原因也可用来解释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国的贸易结构中“谜”的存在。,二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三 里昂惕夫之谜简评,现实意义: 里昂惕夫对要素禀赋论的检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他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贸易结构的计算分析,开辟了用统计数据全面检验贸易理论的道路。当今西方传统国际

36、贸易理论中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以比较优势为核心、经过修正的要素禀赋论,它被誉为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之一。,本 章 小 结,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这一理论遭到了里昂惕夫之谜的质疑。而“谜”和对“谜”的解释则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要素禀赋 要素密集度 人力资本,生产要素 要素价格,基 本 概 念,1.简述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并说明这些假设的必要性。,2.分别叙述要素禀赋论和价格均等化学说的内容。,3.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如何解释“谜”的产生?,4.什么是要素密集型逆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这种现象?,复 习 思 考 题,第四章 国际贸

37、易新理论,第一节 规模报酬递增说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三节 技术差距论 第四节 产品生命周期说 第五节 国家竞争优势说 第六节 其他国际贸易新理论,第一节 规模报酬递增说,规模报酬递增说(theory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也称规模收益递增理论,是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与艾瀚南(Helpman Elhanan)合著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1985)一书中提出的。,规模报酬递增,主要观点: 规模报酬递增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

38、品。 内部规模经济效益(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外部规模经济效益(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intra-industry trade theory)又称差异化产品理论(differentiated product theory),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最热门的课题之一,该理论博采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的研究成果,着重产业内贸易的探讨,即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一产业的产品,国际间进行同产业的产品异样化竞争,并认为这是更符合现实情况的国际贸易。,一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佛丹恩 迈凯利 巴拉萨 考基玛,

39、和集团内贸易相关的生产专业化形成于同种贸易类型之内,交易的产品具有较大的异质性。 高收入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呈明显的相似性,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欧共体制成品贸易的增长大部分是产业内贸易。 高度发达的、类似的工业国之间横向制成品贸易增长迅速。,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格鲁贝尔和劳尔德 格雷、兰卡斯特 戴维斯 克鲁格曼,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致力于研究产业内贸易的程度和趋势,以及在不同类型国家、不同产业中的发展状况及原因,技术差距、研究与开发、产品的异质性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结合以及人力资本密集度的差异与收入分配差异(或偏好的差异)相结合均可能导致产业内贸易。 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

40、贸易的基础。 从市场的障碍和规模经济的角度揭示产业内贸易的成因。 强调规模经济的原因,并认为,各国的生产要素越相似,产业结构的差异便越小,其贸易越具有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一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二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差别化系列产品 市场需求多样化,规模经济 产品价格下降,发达国家间产业内贸易量,产业内贸易指数,注意:界定一个产业的范围大小不同,会得出极不相同的B值。界定的范围越大,B值也越大,因为某一产业的范围越大,一国越可能出口该产业的某些差异产品,而进口另一些差异产品,反之亦然。,X与M分别代表属于同一产业的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B的最

41、大值为1,最小值为0。当某一产业产品的进口、出口相等,即X-M=0时,B为最大值1;但当某一产业只有进口没有出口或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即没有产业内贸易时,B为最小值0。工业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三 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定,四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当代解析,第三节 技术差距论,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又称创新与模仿理论(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theory),由波斯纳(MAPosner)于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的。,理论内容: 技术差距论认为一国在出口方面的优势是由技术优势决定的,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在国外掌

42、握该项技术之前产生了技术领先差距,可出口技术领先产品;当一国创新的技术为外国模仿时,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将逐渐缩小;随着技术差距消失,贸易持续到技术模仿国能够生产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为止;在动态的经济社会,科技发达的国家是不断会有再创新、再出口出现的。,重 要 概 念,模仿 滞后,技术差距产生到技术差距引起的国际贸易终止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模仿滞后(imitation lag)时期,全期又分为反应滞后(reaction lag)和掌握滞后(mastery lag)两个阶段。,反应 滞后,是指技术创新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他国家模仿其技术开始生产新产品的时间。,掌握 滞后,指其他国家开

43、始生产新产品到其新产品进口为零的时间。,需求 滞后,指技术创新国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开始出口新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反应滞后阶段的初期。,A国的生产,A国的出口,B国的进口,B国的出口,A国的进口,掌握滞后,反应滞后,需求滞后,模仿滞后,t0,t1,t2,t3,Q,胡弗鲍尔的图形描述,B国的生产,第四节 产品生命周期说,内容提要:产品生命周期说是战后解释制成品贸易的著名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制成品和生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先后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即: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销售下降期;让与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竞争优势与贸易流

44、向,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第五节 国家竞争优势说,涵 义,国家竞争优势说的核心是“创新是竞争力的源泉”。波特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一国的竞争力高低取决于其产业发展和创新的能力高低。,竞争优势的四个方面,要素状况指适于一国在某一产业竞争中获胜的生产要素状况 需求状况指企业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及其健康程度 相关和支撑产业指企业所有相关产业及供应商的竞争能力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指资助或妨碍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力的国内环境,竞争优势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国家竞争优势说的评价,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弥补了其他国际贸易理论的某些不足,回答了理论界长期未能解答的一些问题。 现实意义: 首先,国

45、家竞争优势决定因素系统为分析一国竞争优势的基础、预测其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向以及潜力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析框架。其次,国家竞争优势说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弥补了以强调静态比较利益、注重现有要素禀赋为特征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 再次,国家竞争优势说注重国内需求的重要性,并强调国家在决定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关键作用。,第六节 其他国际贸易新理论,本 章 小 结,二战之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是丰富多彩的。先后出现的国际贸易新理论有可获得性说、熟练劳动说、人力资本说、研究开发要素说、偏好相似说、规模报酬递增说、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说、原料周期说、产业内贸易说、贸易引力模型及国家竞争优势说等。这些理论从不

46、同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一种或数种原因,为国际贸易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基 本 概 念,复 习 思 考 题,1.试述规模报酬递增说的内容。为什么会发生规模报酬递增?,2.试述技术差距论的内容。,3.试述产品生命周期论的要旨。,5.试述偏好相似说的要旨。,4.试从理论上对产业内贸易进行解释。,6.试述国家竞争优势说的基本内容。,第5章 保护贸易理论,第一节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 第二节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第四节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 第五节 战略贸易论 第六节 主张保护贸易的其他论点,第一节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历史背景:1776年,美国宣告

47、独立,英国极力反对,派军队进行镇压,于是一场独立和反独立战争爆发并持续了七年之久。美国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经济却遭受了严重破坏,加之战后英国的经济封锁,经济更加凋敝。,美国的 选择,北方工业资产阶级主张的保护关税政策,南部种植园主主张的自由贸易政策。,汉密尔 顿主张,实行保护关税制度,认为:制造业的发展对国家利益关系重大,保护和发展制造业对维护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独立具有重要意义。,对美国政府的内外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为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和与先进国家相抗衡提供了理论依据。,标志着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两大流派已基本形成。,八大措施,第一,向私营工业发放贷款,扶植私营工业发展; 第二,实

48、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 第三,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进口本国急需原料; 第四,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并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 第五,限制改良机器及其他先进生产设备输出; 第六,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工业品质量; 第七,吸收外国资金,以满足国内工业发展需要; 第八,鼓励移民迁入,以增加国内劳动力供给。,第一节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意义,第二节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是德国经济学家,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保护贸易的倡导人。其主要代表作是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The National System Of Political Economy)一书。,一 保护幼稚工业论提出的历史背景,19世纪初,德国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农业国,1848年才结束封建割据局面,完成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发展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的英国,而且与早已进人工业革命阶段的法国以及美国和荷兰等国也存在很大差距。,工业上仍以工场手工业和分散的小手工业为主,工厂生产的比重很小。,对外贸易方面,它主要出口原料和食品,进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生产力理论,经济发展阶段论,李斯特认为,财富本身固 然重要,但发展生产力更 为重要,关心提高生产, 特别是关心德国的工业生 产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版)教学全套课件2.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