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1 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系统总论神经系统总论一、神经系统的组成(解剖)一、神经系统的组成(解剖)23二、神经元二、神经元41、基本特性:、基本特性:完整性完整性绝缘性绝缘性双向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5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接受信息整合信息传递接受信息整合信息传递 信息信息 神经神经-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功能 6三、神经胶质细胞三、神经胶质细胞78功能:功能:1)支持作用)支持作用2)修复和再生作用)修复和再生作用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4)绝缘和屏障作用)绝缘和屏障作用5)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6)摄取和分
2、泌神经递质)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7)吞噬作用)吞噬作用9第二节第二节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一、突触一、突触1分类:化学性、电突触分类:化学性、电突触2 经典的突触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10113、结构特点:突触前、后膜比一般的神经、结构特点:突触前、后膜比一般的神经 元膜增厚约元膜增厚约7nm间隙较宽,约间隙较宽,约2030 nm,其间有粘多糖和糖蛋白其间有粘多糖和糖蛋白突触小体内有许多的线粒突触小体内有许多的线粒 体和囊泡(囊泡内含递质)体和囊泡(囊泡内含递质)突触后膜上有相应的受体突触后膜上有相应的受体121314154、突触传递的过程16175、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18196、突
3、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取决于同时产生的取决于同时产生的EPSP与与IPSP的代数和的代数和7、突触传递的调节、突触传递的调节 前膜前膜:取决与进入末梢的取决与进入末梢的Ca2量量突突触前膜受体加速或减慢对递质的重摄取触前膜受体加速或减慢对递质的重摄取和酶促代谢过程和酶促代谢过程 后膜后膜:后膜受体可改变:后膜受体可改变20218 8、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突触传递的可塑性(1 1)强直后增强)强直后增强 对象:对象:突触前末梢突触前末梢 所受刺激:短串强直刺激所受刺激:短串强直刺激 现象:突触后电位明显增强现象:突触后电位明显增强 机制:使机制:使Ca2Ca2在突触前神
4、经元内积在突触前神经元内积 累,以至于胞质内累,以至于胞质内Ca2Ca2的结合的结合 位点全被占据,细胞内游离位点全被占据,细胞内游离Ca2Ca2 的浓度持续增高,使突触前末梢的浓度持续增高,使突触前末梢 持续释放神经递质,导致突触后持续释放神经递质,导致突触后 电位增强。电位增强。22(2)习惯化和敏感化)习惯化和敏感化 习惯化习惯化 对象:突触对象:突触 刺激:低强度持续刺激:低强度持续 现象:突触对刺激反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现象:突触对刺激反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机制:重复刺激使机制:重复刺激使Ca2通道逐渐失活,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减少,突内流减少,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减少。触前末梢递质
5、释放减少。敏感化敏感化 对象:突触对象:突触 刺激:高强度持续刺激:高强度持续 现象:突触对刺激反射逐渐增强,传递效能增强现象:突触对刺激反射逐渐增强,传递效能增强 机制:激活了腺苷酸环化酶,机制:激活了腺苷酸环化酶,cAMP产生增多,产生增多,Ca2内流内流增加,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增多增加,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增多23(3)长时程增强()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和长时程抑制(LTD)LTP 对象:对象:突触前末梢突触前末梢 所受刺激:短串,快速,高频、高强度所受刺激:短串,快速,高频、高强度 重复刺激重复刺激 现象:突触现象:突触后后电位快速、持久明显增强电位快速、持久明显增强 机
6、制:突触后神经元胞质内机制:突触后神经元胞质内CaCa2 2增加增加 LTD 对象:对象:突触前末梢突触前末梢 所受刺激:低频,长时间刺激所受刺激:低频,长时间刺激 现象:突触现象:突触后后电位明显减弱电位明显减弱 机制:突触后膜受体密度降低机制:突触后膜受体密度降低24二、非定向突触传递二、非定向突触传递特点:特点:1、并非一一对应、并非一一对应 2、曲张体与突触、曲张体与突触 后成分之后成分之间的距离一间的距离一 般大于般大于20nm,有的可超过有的可超过400nm 3、作用部位分散而无特定靶、作用部位分散而无特定靶点点 4、递质扩散的距离较远,且、递质扩散的距离较远,且远近不等,造成传递
7、时间长远近不等,造成传递时间长且长短不一且长短不一5、释放的递质能否产生信息、释放的递质能否产生信息传递效应,取决于突触后成传递效应,取决于突触后成分上有无相应的受体分上有无相应的受体25三、电突触传递三、电突触传递特点:特点:1、双向传递、双向传递2、电阻低、速度快,、电阻低、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几乎不存在潜伏期意义:发生在同类神经意义:发生在同类神经元之间,具有促进神经元之间,具有促进神经元同步化活动的功能。元同步化活动的功能。26四、神经递质和受体四、神经递质和受体(一)递质(一)递质(neurotransmitter)1、概念: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物质称为递、概念: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
8、物质称为递 质。质。2、神经神经递质的、神经神经递质的确定条件确定条件1)突触前神经元中合成,有合成递质的)突触前神经元中合成,有合成递质的 前体和酶前体和酶系统。系统。2)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受到适宜刺激时,能)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受到适宜刺激时,能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出来。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出来。3)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产生一定的生理效)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应。4)存在使其失活的机制。)存在使其失活的机制。5)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273、递质的分类递质的分类1)按分泌部位分为:中枢神经递质和外周神)按分泌部位分为:中枢神经递
9、质和外周神 经递质经递质2)按化学性质分为胆碱类、胺类、氨基酸)按化学性质分为胆碱类、胺类、氨基酸 类、肽类、嘌呤类、类、肽类、嘌呤类、脂类和气体类等脂类和气体类等4外周神经递质外周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外周胆碱能纤维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外周胆碱能纤维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节后纤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管);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接头处)
10、。肌接头处)。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大部分交感节后纤维均为肾上腺素能纤维。大部分交感节后纤维均为肾上腺素能纤维。3)嘌呤类)嘌呤类/肽类肽类目前认为,植物神经系统除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目前认为,植物神经系统除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外,可能还有第三类纤维,即嘌呤或肽类递质。外,可能还有第三类纤维,即嘌呤或肽类递质。28295、递质共存、递质共存 戴尔原则戴尔原则6、递质的代谢、递质的代谢 循环循环30(二)受体二)受体1、概念: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概念: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 (递质、调质、激素等)特异性结(递质、调质、
11、激素等)特异性结 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 子,其体质为蛋白质。子,其体质为蛋白质。配体配体2、特性:、特性:特异性;特异性;饱和性;饱和性;可逆结合性;可逆结合性;活性可变化性,包括反应性活性可变化性,包括反应性(致敏现象)或受体(致敏现象)或受体 数目数目(上调)和反应性(上调)和反应性(脱敏现象)或数目(脱敏现象)或数目 (下调)。(下调)。313、受体的分类、受体的分类(1)离子通道型)离子通道型(2)G蛋白偶联受体或促代谢性受体蛋白偶联受体或促代谢性受体324、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 胆碱能受体分为毒蕈碱受体(
12、胆碱能受体分为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M-R)和烟碱受体()和烟碱受体(nicotinic receptor,N-R)两型。)两型。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 氨基酸受体氨基酸受体333435五、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五、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一)、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一)、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 反射反射36(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37(三)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三)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1、单向传播、单向传播2、中枢延搁、中枢延搁3、兴奋的总和、兴奋的总和4、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5、后发放、后发放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疲劳、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疲劳38(四)中枢抑制1、突触后抑制39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402、突触前抑制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