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头等大事主讲人:温儒敏语文课百病缠身,最主要的病是什么?病根在哪里?答案:就在于不读书和少读书我们往往抱怨应试教育,抱怨环境。可是,我们自己的语文教学呢?是否也应当在不读书少读书的问题上做些检讨?让学生考得好,考出高分,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但不应当和读书对立起来。相反,培养起读书的兴趣,有比较宽的读书面,喜欢读书,那语文素养也就会提升上去,成绩也不会差,甚至中考高考也更有可能取得优秀成绩。如果一个学生阅读面广,视野开阔,语文素养一般也会比较高,考试也不会差到哪里。看待读书问题,我们当老师的要要有点平衡兼顾的意识,既要照顾考试升学等现实的利益,更要从长计议,着眼于给学生的终身学习
2、做准备,为他们走向社会之后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打底子。我们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读书。所以我们讲语文课要培养读书兴趣与习惯,把这当作头等大事。读书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在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孩童时期,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这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是建树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重新提出“改进语文教学的根本办法还是多读书”,触及到语文教学的核心,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病是有特别的针对性的。“改进语文教学的根本办法还是多读书。”这不是什么新的观点,但在语文的概念被弄得很混乱的当今,重新提出这个朴素的道理,从“多读书”的角度去理解语文的本质,提出改进的方向,是有现实意义的。
3、这几年推行课程改革,自然有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虚浮烦躁,坐而论道,翻来覆去,急于求成,往往是为改革而改革,走得很远,却忘记了为何要出发,弄得一线老师也目迷五色,无所适从。这样的时候,我们特别需要定力,摒弃形式主义,回到朴素的立场,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语文课最基本的,还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很自然就可以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等等带动起来。“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一、老师要有引导读书的自觉 读书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及读书方法的掌握,远比现在这种面向
4、考试、精读精讲、反复操练的做法要高明,也更加重要。现有的普遍的语文教学模式,并非只是这些年应试教育的产物,它是有些历史的,也是有其不合理的,需要反思,需要有些调整。从语文学习的规律看,特别是语言的习得,需要语感的积累,光是精读精讲加练习,只有知识性获取,是难于实现语言习得乃至语文学习的效果的。所以读书非常重要,读书的过程,读书的积累,读书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本身就是语文。语文老师要有强化读书教学的意识,有这方面的自觉,这是语文教学改变病态、转为健康的前提。二、教学方式要利于提升读书兴趣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语文课?为什么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可能有很多方面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型混淆,模式僵化,
5、扼杀兴趣,包括读书的兴趣。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什么?就是给例子,给阅读的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呢,主要不再是老师授课,而应当是学生自己去读,其实就是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方法,拿到略读课中去实践、尝试、体会,所以略读课主要是学生自己读,而且很多情况下,是自主性的泛读。如今的阅读课教学往往混淆了两种课型,不分精读略读,全都设计成是精读精讲,什么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生词修辞,等等,扣得很细,就如同手术解剖。这会带来很严重的弊端。课型没有变化,没有节奏,全都处理成精读精讲,基本样式不变,反复进行,学生会腻味,也就没有读书学习的兴趣。课改之后想改
6、一改,又增加了许多课堂讨论,很热闹,课型还是没有变,读书兴趣也还是起不来,阅读能力和口味也不见得提高。文言文怎样学习?不能只是采用现在这种分析性的精讲记忆的方式,还应当甚至主要应当是增加阅读量。多读,就有了语感,也就是对文言的那种熟悉、亲近和主动识读的感觉。这样的语文教育,基本套路就是把好文章切割成若干知识点,然后一点一点喂给学生,让学生背熟记牢,考试也用这种切碎了的知识点来考,老师教的,就是标准答案,跟着走,踩到点上,就能得高分。不用说,这样的教学,只能败坏学生的胃口,不可能培养阅读的兴趣,几年下来,一部分听话的乖学生只是学会这样去考试了,不乖的学生,连考试都不会,无论乖不乖,都对语文和读书
7、失去了兴趣。课讲不好,其中最应当检讨的一点,就是不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全都处理成精读精讲。语文教学也要有知识点、能力点,最好是一课一得。这都没有问题。但这种“细”要有意义,意义就是指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要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而不能只是为了考试,陷于题海战术。起码这两方面都要兼顾一点,别走极端。为了考试,把课讲得非常精细琐碎,而且千篇一律,面目可憎,那就扼杀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了。部编的新的语文教材就建构了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三、语文课一定要教读书方法 我们上了那么多课,做了那么多题,考了那么多试,但我们的许多学生还是不会读书,特别是不会完整地读一本书。我们
8、一定要把读书方法与能力的训练,纳入到教学安排之中,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除了精读,还有浏览、猜读、跳读、群读,等等,都是有用的,也都需要给具体方法。一堂课下来,有把握得住的“干货”。当然,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学情,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教法,但无论那种教法,都要让学生有兴趣学,又能把握方法,学会学习。我们讲课不能只考虑设计的如何周全漂亮,一定要让学生有兴趣,能投入,有获益。四、阅读教学观念应当更新“不动笔墨不看书”,一定情况下是应当要求的,但又不能规定学生凡是读书都必须做笔记写文章,阅读教学可以也应当和写作有联系,但不等于凡是阅读全都指向写作。因为如果这样去强硬要求,就会变成束缚,导致扼杀读书兴趣。
9、我们今后讲“不动笔墨不看书”,最好限定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我现在特别赞成,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读一本书和读很多书是不一样的”,所以“海量”是培养读书兴趣的要求,也是提升语文能力的要求。这对当下那种文摘式、快餐式、拼贴式的阅读,以及这些阅读所造成的思维能力的弱化,也有针砭的意义。提倡大量的课外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读,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连滚带爬的阅读”,深以为然,阅读一旦中断就非常扫兴。记得我四升五的暑假读了西游记,从此一发不可收,尤爱古文。中学的古文阅读全凭
10、语感就能拿不错的分数,只因读的多。现在太多的漫画占据了闺女的书橱,希望她能多读一些文字优美的书,却不知如何引导,深感无力。”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要给学生自主选择,但不是放任自流,必须有所指导。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注意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与阅读难度,体现教学的梯度。让学生有选择,有自由度,不断拓展阅读空间。即使从中考或者高考的情况来看,凡是形成了阅
11、读习惯的学生,都是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读过很多“闲书”的,这一部分学生思想一般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高,他们往往也能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而那些只熟习教材和教辅,课外阅读“闲书”少,没有阅读习惯,即使考试成绩不错,视野都比较窄,思路也不太开展,往往是高分低能。所以,在应试教育还不可能完全取消的情况下,最好还是要兼顾一些,让学生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使他们的爱好与潜力能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阅读面宽了,思维开阔了,素养高了,反过来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六、老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书其实是个人化的事情,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性情,甚至男生和女士,各自的读书兴趣可能都会有所不同。
12、闲书读得多了,对阅读能力肯定也有很大帮助,他们读书的习惯养成了,阅读和欣赏水平也会提高。经典和青少年是会有些隔膜的,而且不一定喜欢。怎么办?只能慢慢引导,不能强制。要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接近经典。其实孩子们成长过程,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兴趣,他们也会自我调整,自我塑造。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引导,而不是强制。要尊重学生的语文生活 语文课一定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并能多少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都要高度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七、中考高考开始重视考阅读状况 现今有些地区中考或者高考,也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面与知识面
13、,有些题出得较活,光是读教材教辅,是难于完成的。这对课外阅读教学的推动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个变化是,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其二,是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所谓“非连续文本”,是与通常我们多见的相对完整的文本不同的,可能就是一组材料,彼此观点还可能向左,然后要求考生阅读之后进行比较、辨识、分析、筛选,形成自己观点。作文或者阅读题都可能出这样的题。第三个变化,是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面的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14、。”上语文课,要有培养读书兴趣这个意识,把读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注意教学方式上对于读书兴趣的培养;语文课要教给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的方法;一些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需要适当更新;要鼓励读闲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在评价考试中体现对读书的重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FOR WATCHING谢谢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