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指的是( C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2.皮亚杰在其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中,认为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B )A.守恒性 B.去自我中心主义 C.进行群集运算 D.具体逻辑推理3.关于心理发展的含义,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
2、过程”的心理学家是( D )A.华生 B.格塞尔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4.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是( D )A.生理成熟 B.心理成熟 C.社会经验 D.教育5.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最优先发育的是( A )A.脑 B.视觉器官 C.听觉器官 D.内脏器官6.婴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与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是( C )A.饮食 B.睡眠 C.游戏 D.学习7.在幼儿初期,儿童的记忆方式主要是( B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语词记忆8.关于小学生神经系统的机能,以下
3、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神经兴奋与抑制机能进一步加强 B.兴奋性条件反射得到发展 C.第二信号系统进一步发展 D.左右脑机能更加统9.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分配能力较幼儿有了明显的发展,尤其发展迅速的阶段是在( B )A.一年级 B.二年级 C.四年级 D.五年级10.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发生时期或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是在( C )A.二年级(约89岁) B.三年级)约9-10岁) C.四年级(约1011岁) D.五年级(约1112岁)11.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表现出了新特点,其中有的初中生出现了偏科现象,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习成绩很好,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成绩平平,这主要体现的是初中生的
4、兴趣( A )A.出现了选择性 B.范围扩大 C.深刻性增加 D.自觉性增强12关于初中生与父母亲子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声实性增加( D )A.情感上开始脱离父母 B.行为的C.思想观点上与父母产生分歧 D.父母的地位在其心目中提高13.高中生的主导活动是( A )A.学习 B.工作 C.社会实践 D.高级游戏14.个体美感发展的主要时期是( C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15.人生观的形成要经历几个阶段,其中大部分高中生属于人生观形成的( C )A.准备阶段 B.观察阶段 C.探索阶段 D.定向阶段16.有学者对智力的个别差异进行了研究,认为人的智力分布是正态
5、的,一半人属于平常,四分之一属于平常之上,四分之一在平常之下。反映该研究成果的著作是( B )A.比纳的个体心理学 B.高尔顿的遗传的天才C.斯特恩的论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关于“差异心理学”的观点D.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17.个体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其中属于人格差异的分类类型是( D )A.分析型、综合型、分析综合型 B.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合型C.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 D.场独立型、场依存型18.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提出尝试错误学说的心理学家是( C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19.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称为( B )A.自我强化 B
6、.替代性强化 C.外部强化 D.内部强化20.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 D )A.创设学习情境 B.协作 C.交流 D.意义建构21.以下技能中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A )A.数据统计 B.骑自行 C.跳广场舞 D.打高尔夫球22.张老师将教学内容安排为“动物-哺乳类动物-鲸齿鲸”进行讲授,这体现了奥苏伯尔所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B )A.从大到小 B.渐进分化 C.综合贯通 D.由近及远23.问题解决者常常受物体常见作用的影响,而对其他的作用视而不见,这种现象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A )A.功能固着 B.顿悟 C.迁移 D.定势24.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
7、案的思维形式,它具有多种特性,其中发散思维的关键是( C )A.发散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特性25.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指的是( 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26.以下属于动机的内因的是( D )A.目标 B.诱因 C.强化物 D.需要27.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A.海德 B.安德森 C.巴特尔 D.韦纳28.关于学习动机的培养,以下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C )A.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欲 B.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C.多用奖励避免惩罚 D.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29.被林崇德称为教师“才华的顶点”,指的是教师的( B
8、)A.独创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智力 D.言语表达能力30.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称为教师的( D )A.专业知识 B.教学能力 C.教育机智 D.威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其中适应的方式有( ACD )A.同化 B.强化 C.顺应 D.平衡 E.习得32.关于婴幼儿的依恋问题,学者们做了很多研究,其中安斯沃斯等人提出婴儿的依恋模式包括( ABDE )A.安全型依恋 B.回避型依恋 C.强制型依恋 D.矛
9、盾型依恋 E.混乱型依恋33.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BCDE )A.促进学生责任感发展 B.促进学生义务感发展 C.促进学生心理活动有意性发展D.促进学生心理活动自觉性发展 E.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性格形成34.朱智贤提出初中生的社会化发展任务是( ABCDE )A.谋求独立 B.确定自我 C.获得性别角色 D.准备适应“性”的成熟 E.学习适应成人的社会35.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包括( BCE )A.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措施B.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C.学生性格上存在某些缺陷D.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的言行
10、所产生的不良后果E.学生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1分),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水平(1分)维果茨基把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1分)37.环境决定论:该理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1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刺激-反应公式表明,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机械地决定的(1分),从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个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1分)38.超常儿童:主要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者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1分),也指很早就表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
11、方面(1分)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1分)39.逆向思维法:是指从事物的反面(1分)去思考问题(1分)的思维方法。(1分)40.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1分)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1分)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1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1.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通常会出现哪些类型?答:(1)自我肯定型。(1分)(2)自我否定型。(1分)(3)自我矛盾型。(1分)(4)自我扩张型。(1分)(5)自我萎缩型。(1分)42.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1)激发学习积极性。(1分)(2)因材施教
12、。(1分)(3)加强直观性教育。(1分)(4)循序渐进。(1分)(5)多练习。(1分)43.影响认知策略学习的内部条件有哪些?答:(1)原有知识背景。(1分)(2)元认知水平。(1分)(3)动机。(1分)(4)日因模式。(1分)(5)自我效能感。(1分)44.马斯洛将人类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哪几个层次?答:(1)生理需要。(1分)(2)安全需要。(1分)(3)相爱与归属的需要。(1分)(4)尊重的需要。(1分)(5)自我实现的需要。(1分)五、论述题。45.(本题10分)何为关健期?试论述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工作的意义。答: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1
13、分)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同时,在关键期内。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1分)发展心理学家通过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发展也存在关键期,并且对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1分)第一,关键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抓住关键期内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实施正确的教育,会使教育取得最大的效果。(1分)第二,关键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因此要注意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分)要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采用科学的教育内容及正确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促进其心理发展。(1分)第三,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矛盾冲突最突出
14、的时期(1分)。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矛盾冲突,顺利渡过这一时期(1分)。第四,关键期是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教育工作一定要跟上(1分)。如果因某种原因错过了某种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不能因此就放弃对个体的教育工作。(1分)46.(本题15分)试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答: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1分)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1分)(2)学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1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
15、己的意义(1分)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1分)(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1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变化。(1分)(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1分)同化是指学习者把外在的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1分)顺应是指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1分)上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1分),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1分)。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1分);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1分),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