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p-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29454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p-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p-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p-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p-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p-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讲 劳动力供给 本讲内容分析劳动力供给行为分析劳动力供给行为的核心是工作决策分析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前提: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分析劳动力供给行为的方法:数量方法:时间、人数等质量方法: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个体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本讲重点与难点重点:个人的劳动力供给分析个人的工作闲暇图解分析难点: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1)从本质上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 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则是一个经济体(国家、企业、家庭等)在某一段时间中,可以获得劳动者愿意并能够

2、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合。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2)个体决策劳动供给是由劳动力供给主体单方面决定的供给决策。劳动者拥有其劳动力的产权限制劳动者自由、克扣收益的行为,都视为侵权。研究劳动力供给的出发点就是劳动者的经济决策(工作决策)个体意愿劳动力供给受到多种因素(如社会、家庭等)的影响,取决于个体的供给意愿劳动力供给量不等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或实际就业人数。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3)时间要素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不仅包括劳动力数量,也包括他们所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和强度(但在许多分析中,我们将供给简化为数量问题)短期劳动力供给和长期劳动力供给短期:人口总量约束下,劳动条件;人们的工作决策和时间决策长

3、期:人口波动和劳动力资源供给的变化劳动力供给的研究假设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在市场性劳动时间内获得在闲暇时间中获得市场环境同需求劳动力质量的假设同需求人口与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使人口的组成部分(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人口在不断变化:人口增加、减少、零增长;劳动力也是如此人口总量与劳动力人口的变化速度与方向并不一定相同两个方面:劳动适龄人口占人口比重的变化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劳动力: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人口与劳动力供给(2)就业者:从事领取工薪工作的全部劳动力,包括因病、罢工、休假而暂时离岗的人员;我国:就业人员

4、(从业人员),包括已办理退休、离休、退职手续,但又再就业(有酬或自营)的人员不包括从事经济活动的学生区分不充分就业人员:工作时间不足的就业人员、收入不足的就业人员、就业不足的人员失业者:没有职业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或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员。我国:失业人员指在规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其内无业并以积极方式寻求工作的人非劳动者:求学、从事家务、退休及因伤老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人口与劳动力供给(2)劳动力参与率:一定范围内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某类别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劳动力参与率并不影响供给决策,但反映了劳动力参

5、与的变动高龄者劳动参与率最低社会性质和经济性质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参与率人口与劳动力供给(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情况风俗、文化 等其他因素性别(男性参与率更高,倒U型;女性参与率较低,M型或倒U)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一级劳动力: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反应。个体流动表现为失业和就业的流动,而不是劳动力和非劳动力之间的流动二级劳动力:中年妇女,参与率和经济情况存在较敏感的反应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正相关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负相关二级劳动力是

6、经济变动中,劳动参与幅度变化较大的群体。劳动力供给及其影响因素非经济因素人口规模和人口构成(出生率、死亡率、净移民)劳参率(劳参率高、供给多)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时间可缓解供给压力)劳动者技能经济因素个人收入水平(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工资水平偏好对待工作和闲暇的态度工作决策理论在了解了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之后,我们将通过工作决策理论,确定个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在由个人延伸到单一企业与整个市场并讨论不同情况下曲线的变化情况工作决策是工作多少时间的决策,它构成了分析个体劳动力力供给曲线的基础(可参考杨河清P73)无差异曲线(偏好)收入约束线(收入和工资的约束)由无差异曲线和收入约束线叠加,形成工

7、作决策工作决策理论:无差异曲线表示人们如何在收入和闲暇中进行选择无差异曲线是基于序数效用论的图形表示(关于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区别参见杨河清P73 p78或其他西方经济学)闲暇和货币收入都能够使人们满足(或效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 把能够带来相同效用的不同的(闲暇、收入)组合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无差异曲线对个人来讲,具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存在,每一条曲线对应于不同的效用水平,这些曲线构成了主体的选择偏好系统择偏好系统。无差异曲线的几种情况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离原点越远的,效用越高(个体越偏好此选择)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

8、相交。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凸向原点斜率为负:为了保持一定的效用,增加收入(闲暇)必然要减少闲暇(收入)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绝对值)递减;左边比右边更陡峭(在收入高的时候,闲暇的价值更高)不同人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偏好陡峭和平缓的无差异曲线工作决策分析:收入约束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的限制下,所能消费的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所有组合线收入约束线的斜率为:劳动收入/时间(+闲暇时间;-工作时间)=工资率收入约束线的形状取决于个人可支配的时间以及劳动能力状况工作决策分析:收入约束线工作决策分析: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寻找闲暇和收入的组合能使个人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无差异

9、曲线与收入约束线相切点为最佳点即工资率=边际替代率收入约束线相同,闲暇偏好不同的人,对工作的选择不同较为平缓的无差异曲线(重工作),相切于偏左的点(选择多工作)较为陡峭的无差异曲线(重闲暇),相切于偏右的点(选择多闲暇)不参加工作的极端例子当一个人的无差异曲线特别陡峭(极爱闲暇),会导致与收入约束线无切点,以至于只能在端点相交,这些人根本不希望工作,因而不在劳动力队伍中。取值为“角点解(corner solution)”,在1-16小时内取值,称之为“内点解(inner solution)”。存在非劳动收入时的例子在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的非劳动收入增加,会引起工作时间减少,闲暇增多工作时间选择

10、: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纯收入效应:获得了非劳动收入收入(财富)增加,但工资率未变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方面,工资率上升时的个体更加富有(产生收入效应,工作减少,闲暇增多,负效应)另一方面,工资率上升使得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多了,消费闲暇变得更加昂贵(产生替代效应,闲暇减少,工作增多,正效应)因此,工资增加,到底是带来了工作时间的增多还是减少?情况1:替代效应占优的工资变化情况2:收入效应占优的工资变化(哪种占优势)工作决策:影响两种效应大小的因素最初工作时间对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工作意向越强的人(工作时间越长),工资带来的收入效应越大对未参加工作的人,工资率上升,不存在收入效应(即减少工作时间

11、的效应,因为他初始并不选择工作),因此只有替代效应(即在劳动参与决策率中,替代效应占优)保留工资但存在某些固定成本时(例如上下班的交通时间付出等),人们通常会有一个“保留工资”或“条件工资”出现。保留工资是诱导人们出来工作的最低工资水平性别、年龄等其他因素固定成本带来的保留工资的例子个人劳动力供给(1)当个人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而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工资增加将会导致工作时间的减少(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形成了“向后弯曲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个人劳动力供给(2)曲线的特征不同的人供给曲线形状、位置都有很大差别,而且向后

12、弯曲的点(W点)也不一样。曲线什么时候会出现弯曲,取决于个人偏好,还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影响,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个点迟早会出现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原因是:1、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众多,个人偏好千差万别。在某一个工资率下,有人愿意增加工作时间,有人愿意减少工作时间。但总的来说,随着工资提高,愿意增加工作时间的人比愿意减少的可能更多。2、对某些人来说,工资增加只会产生替代效应。比如,对某些持有保留工资的人来说,工资率太低时他们不愿意提供市场工作,当工资率提高,对他们形成的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导致随工资率提高,工作时间增加。3、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计量单位更大。市场中

13、单个企业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对市场中的单个企业而言,由于其面临的更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状态,所以往往只能在既定价格水平下雇佣工人,所形成的就是一条水平的供给曲线(有垄断因素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供给曲线则是向右上倾斜的)劳动供给量的变动和劳动供给的变动供给量变动:随工资变动,沿曲线变化供给变动:由其他因素(如收入、偏好、工作环境、外来移民等)影响而导致的曲线的位移劳动力供给的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程度对工资率变动程度的比值Es=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五种类型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习题假设政府正在考虑下述几种选择,以保证能对穷人提供法律服务:1、要求律师将其工作时间的5%免费为穷人服务2

14、、要求律师为穷人提供100小时的免费服务3、某一年收入超过50000元的律师要捐出5000元给政府设立的扶贫基金讨论上述三种方案对律师工作时间的影响(提示:借助约束线进行分析)第五讲 劳动力供给 本讲内容分析劳动力供给行为分析劳动力供给行为的核心是工作决策分析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前提: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分析劳动力供给行为的方法:数量方法:时间、人数等质量方法: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个体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本讲重点与难点重点:个人的劳动力供给分析个人的工作闲暇图解分析难点: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1)从本质上是指劳动力的供给

15、主体(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 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则是一个经济体(国家、企业、家庭等)在某一段时间中,可以获得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合。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2)个体决策劳动供给是由劳动力供给主体单方面决定的供给决策。劳动者拥有其劳动力的产权限制劳动者自由、克扣收益的行为,都视为侵权。研究劳动力供给的出发点就是劳动者的经济决策(工作决策)个体意愿劳动力供给受到多种因素(如社会、家庭等)的影响,取决于个体的供给意愿劳动力供给量不等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或实际就业人数。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3)时间要素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不仅包括劳动

16、力数量,也包括他们所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和强度(但在许多分析中,我们将供给简化为数量问题)短期劳动力供给和长期劳动力供给短期:人口总量约束下,劳动条件;人们的工作决策和时间决策长期:人口波动和劳动力资源供给的变化劳动力供给的研究假设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在市场性劳动时间内获得在闲暇时间中获得市场环境同需求劳动力质量的假设同需求人口与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使人口的组成部分(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人口在不断变化:人口增加、减少、零增长;劳动力也是如此人口总量与劳动力人口的变化速度与方向并不一定相同两个方面:劳动适龄人口占人口比重的变化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劳动力: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

17、动能力和参加有酬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人口与劳动力供给(2)就业者:从事领取工薪工作的全部劳动力,包括因病、罢工、休假而暂时离岗的人员;我国:就业人员(从业人员),包括已办理退休、离休、退职手续,但又再就业(有酬或自营)的人员不包括从事经济活动的学生区分不充分就业人员:工作时间不足的就业人员、收入不足的就业人员、就业不足的人员失业者:没有职业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或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员。我国:失业人员指在规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其内无业并以积极方式寻求工作的人非劳动者:求学、从事家务、退休及因伤老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人口与劳动力供给(2)劳动力参与率:一定范

18、围内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某类别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劳动力参与率并不影响供给决策,但反映了劳动力参与的变动高龄者劳动参与率最低社会性质和经济性质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参与率人口与劳动力供给(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情况风俗、文化 等其他因素性别(男性参与率更高,倒U型;女性参与率较低,M型或倒U)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一级劳动力: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反应。个体流动表现为失业和就业的流动,而不是劳动力和

19、非劳动力之间的流动二级劳动力:中年妇女,参与率和经济情况存在较敏感的反应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正相关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负相关二级劳动力是经济变动中,劳动参与幅度变化较大的群体。劳动力供给及其影响因素非经济因素人口规模和人口构成(出生率、死亡率、净移民)劳参率(劳参率高、供给多)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时间可缓解供给压力)劳动者技能经济因素个人收入水平(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工资水平偏好对待工作和闲暇的态度工作决策理论在了解了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之后,我们将通过工作决策理论,确定个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在由个人延伸到单一企业与整个市场并讨论不同情况下曲线的变化情

20、况工作决策是工作多少时间的决策,它构成了分析个体劳动力力供给曲线的基础(可参考杨河清P73)无差异曲线(偏好)收入约束线(收入和工资的约束)由无差异曲线和收入约束线叠加,形成工作决策工作决策理论:无差异曲线表示人们如何在收入和闲暇中进行选择无差异曲线是基于序数效用论的图形表示(关于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区别参见杨河清P73 p78或其他西方经济学)闲暇和货币收入都能够使人们满足(或效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 把能够带来相同效用的不同的(闲暇、收入)组合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无差异曲线对个人来讲,具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存在,每一条曲线对应于不同的效用水平,这些曲线构成了主体的选择偏好系统择偏好

21、系统。无差异曲线的几种情况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离原点越远的,效用越高(个体越偏好此选择)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凸向原点斜率为负:为了保持一定的效用,增加收入(闲暇)必然要减少闲暇(收入)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绝对值)递减;左边比右边更陡峭(在收入高的时候,闲暇的价值更高)不同人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偏好陡峭和平缓的无差异曲线工作决策分析:收入约束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的限制下,所能消费的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所有组合线收入约束线的斜率为:劳动收入/时间(+闲暇时间;-工作时间)=工资率收入约束线

22、的形状取决于个人可支配的时间以及劳动能力状况工作决策分析:收入约束线工作决策分析: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寻找闲暇和收入的组合能使个人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无差异曲线与收入约束线相切点为最佳点即工资率=边际替代率收入约束线相同,闲暇偏好不同的人,对工作的选择不同较为平缓的无差异曲线(重工作),相切于偏左的点(选择多工作)较为陡峭的无差异曲线(重闲暇),相切于偏右的点(选择多闲暇)不参加工作的极端例子当一个人的无差异曲线特别陡峭(极爱闲暇),会导致与收入约束线无切点,以至于只能在端点相交,这些人根本不希望工作,因而不在劳动力队伍中。取值为“角点解(corner solution)”

23、,在1-16小时内取值,称之为“内点解(inner solution)”。存在非劳动收入时的例子在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的非劳动收入增加,会引起工作时间减少,闲暇增多工作时间选择: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纯收入效应:获得了非劳动收入收入(财富)增加,但工资率未变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方面,工资率上升时的个体更加富有(产生收入效应,工作减少,闲暇增多,负效应)另一方面,工资率上升使得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多了,消费闲暇变得更加昂贵(产生替代效应,闲暇减少,工作增多,正效应)因此,工资增加,到底是带来了工作时间的增多还是减少?情况1:替代效应占优的工资变化情况2:收入效应占优的工资变化(哪种占优势)工作

24、决策:影响两种效应大小的因素最初工作时间对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工作意向越强的人(工作时间越长),工资带来的收入效应越大对未参加工作的人,工资率上升,不存在收入效应(即减少工作时间的效应,因为他初始并不选择工作),因此只有替代效应(即在劳动参与决策率中,替代效应占优)保留工资但存在某些固定成本时(例如上下班的交通时间付出等),人们通常会有一个“保留工资”或“条件工资”出现。保留工资是诱导人们出来工作的最低工资水平性别、年龄等其他因素固定成本带来的保留工资的例子个人劳动力供给(1)当个人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而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

25、工资增加将会导致工作时间的减少(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形成了“向后弯曲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个人劳动力供给(2)曲线的特征不同的人供给曲线形状、位置都有很大差别,而且向后弯曲的点(W点)也不一样。曲线什么时候会出现弯曲,取决于个人偏好,还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影响,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个点迟早会出现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原因是:1、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众多,个人偏好千差万别。在某一个工资率下,有人愿意增加工作时间,有人愿意减少工作时间。但总的来说,随着工资提高,愿意增加工作时间的人比愿意减少的可能更多。2、对某些人来说,工资增加只会产生替代效应。比如,对某些持有保留工资

26、的人来说,工资率太低时他们不愿意提供市场工作,当工资率提高,对他们形成的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导致随工资率提高,工作时间增加。3、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计量单位更大。市场中单个企业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对市场中的单个企业而言,由于其面临的更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状态,所以往往只能在既定价格水平下雇佣工人,所形成的就是一条水平的供给曲线(有垄断因素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供给曲线则是向右上倾斜的)劳动供给量的变动和劳动供给的变动供给量变动:随工资变动,沿曲线变化供给变动:由其他因素(如收入、偏好、工作环境、外来移民等)影响而导致的曲线的位移劳动力供给的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程度对工资率变动程度的比值Es=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五种类型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习题假设政府正在考虑下述几种选择,以保证能对穷人提供法律服务:1、要求律师将其工作时间的5%免费为穷人服务2、要求律师为穷人提供100小时的免费服务3、某一年收入超过50000元的律师要捐出5000元给政府设立的扶贫基金讨论上述三种方案对律师工作时间的影响(提示:借助约束线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p-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