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动态循行-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29745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7.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动态循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经络动态循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经络动态循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经络动态循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经络动态循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经络学说十一病区十一病区 第三节第三节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第二节第二节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第四节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别、别络第一节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经络学说概述第五节第五节 生理功能和应用生理功能和应用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经络学说概述第一节、经络学说概述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脉经脉络脉络脉含含 义义路径路径经络系统的主干经络系统的

2、主干网络网络经脉的细小分支经脉的细小分支循行部位循行部位人体深部人体深部人体浅表人体浅表循行路径循行路径固定,多为纵行固定,多为纵行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 经脉 络脉 络脉 络脉 络脉(一)经络学说的日趋成熟(一)经络学说的日趋成熟 形成:形成:1.刺灸疗法的发明2.经络感传现象的发现3.练功过程的体悟4.循经症候群的观察5.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6.古代解剖学知识的运用7.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和指导 黄帝内经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发展:发展:难经 首创“奇经八脉”一词 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是对经络理论的灵活运用。总结: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

3、针灸学专著。唐孙思邈绘制明堂三人图明堂三人图 最早的彩绘经络腧穴图。(二)经络学说的具体内容(二)经络学说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第二节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命名原则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上为手,下为足;2 内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外为阳;3 脏为阴,腑为阳脏为阴,腑为阳。(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走向规律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同名手足阳经交接

4、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中焦受气取汁,上注于肺,自手太阴肺开始,依次相传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入手太阴肺经,首尾、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特:在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特:在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三)、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三)、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表里关系表里关系:手足三阴经、三阳经通过手足三阴经、三阳经通过经别和别络经别和别络 互相沟通组成六对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表里相合”关系关系表表手阳明经手阳

5、明经手少阳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手太阳经足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足太阳经里里手太阴经手太阴经手厥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阴经手少阴经足太阴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足少阴经(四)、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四)、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手三阴经手三阴经起于胸中起于胸中体内循行线体内循行线(脏腑络属脏腑络属)出腋下行出腋下行上肢内侧上肢内侧止于手指端止于手指端交手三阳经交手三阳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中焦中焦(中府)(中府)属肺络大肠属肺络大肠前缘前缘拇指桡侧端拇指桡侧端(少商)(少商)交手阳明大肠交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经(商阳)手厥阴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胸中胸中(天池)(天池)属心包络三焦属心包

6、络三焦中线中线中指末端中指末端(中冲)(中冲)交手少阳三焦交手少阳三焦经(关冲)经(关冲)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心中心中(极泉)(极泉)属心络小肠属心络小肠后缘后缘小指桡侧端小指桡侧端(少冲)(少冲)交手太阳小肠交手太阳小肠经(少泽)经(少泽)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7、”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午餐应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油腻,然后午休。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循上肢外侧交大椎入缺盆 进入胸腹属腑络脏沿颈上头面交足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示指桡侧(商阳)前缘属大肠络 肺止于对侧鼻旁(迎香)足阳明胃经(迎香)手少阳三焦经无名指尺侧(关冲)中线属三

8、焦络心包止于目外眦(丝竹空)足少阳胆经(瞳子髎)手太阳小肠经小指尺侧(少泽)后缘属小肠络 心止于目内眦(听宫)足太阳膀胱经(晴明)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凌晨5点-7点(卯时)这段时间是手阳明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矢气。此时多喝水、喝茶

9、有利小肠排素降火。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足三阳经足三阳经起于面起于面绕头面部绕头面部下行躯干下行躯干内行属腑内行属腑络络 脏脏沿下肢外沿下肢外侧下行侧下行止于足趾止于足趾交足三阴经交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起于鼻旁(承泣)(承泣)绕行面部绕行面部下行胸腹下行胸腹属胃络脾属胃络脾沿下肢外沿下肢外

10、侧前缘侧前缘次趾外侧次趾外侧(厉兑)(厉兑)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大趾内侧隐白大趾内侧隐白)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瞳子髎)绕行头侧绕行头侧下行身侧下行身侧属胆络肝属胆络肝沿下肢外沿下肢外侧中线侧中线四趾外侧四趾外侧(足窍阴足窍阴)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大趾中丛毛际大趾中丛毛际)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起于目内眦(睛明)(睛明)上巅至后头上巅至后头下行腰部下行腰部属膀胱络肾属膀胱络肾沿下肢外沿下肢外侧后缘侧后缘小趾外侧小趾外侧(至阴)(至阴)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小趾下足小趾下)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7点

11、-9点这时大部分人都已经起床了,如果你有胃痛、胃酸等毛病,可以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养养胃,因为这段时间是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来吃些养胃的食物效果是最明显的。例如:凤梨、香瓜、南瓜、番茄、柠檬、柳橙、苹果、红茶、茴香、芹菜、木耳、香菜、蘑菇、玉米、牛肉、牛奶、羊奶、扁豆、马铃薯等。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

12、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足少阳胆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足三阴经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起于足趾端行于下肢内侧行于下肢内侧入腹属脏入腹属脏络络 腑腑入胸交入胸交手三阴经手三阴经上头面上头面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起于足大趾内侧(隐白)侧(隐白)前缘前缘(前前中中前前)属脾络胃属脾络胃注心

13、中交手少注心中交手少阴心经阴心经(周荣周荣)连舌本散舌连舌本散舌下下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丛起于足大趾丛毛际(太冲)毛际(太冲)中间中间(中中前前中中)属肝络胆属肝络胆注肺中交手太注肺中交手太阴肺经阴肺经(期门期门)连目系上额连目系上额交巅交巅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蹠侧起于小趾蹠侧下(涌泉)下(涌泉)后缘后缘属肾络膀胱属肾络膀胱注胸中交手厥注胸中交手厥阴心包经阴心包经循喉咙挟舌循喉咙挟舌本本(俞府俞府)足三阳经 足太阴脾经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

14、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足少阴肾经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足厥阴肝经 凌晨1点-3点(丑时)是肝经开穴运转排毒的时间,丑时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简表

15、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简表 经脉名称 起点 体表上主要循行部位 终点 主要分支 联系脏腑 联系器官 手太阴肺经 中焦(胃)胸部外上方、上肢屈侧前缘 拇指 末端 从腕后分出,到食指末端与大肠经相接 肺、大肠、胃 气管、喉咙 手阳明大肠经 食指 末端 上肢伸侧前缘、肩关节前缘、颈部前面、挟鼻旁与胃 经相接 大肠、肺 下 齿、口、鼻 足阳明胃经 鼻旁 鼻根、前额、胸部(乳中线)、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前外侧 二趾(及中趾)从足背分出,到大趾与脾经相接 胃、脾、心 上齿、喉咙、乳、鼻、足太阴脾经 大趾 下肢内侧前缘(在内踝上8寸处以下,行于中线),腹部、胸部 舌下 从胃直上过横膈,注入心中与心经相接

16、 脾、胃、心 咽、舌 手少阴心经 心中 上肢屈侧后缘 小 指 末 端与 小 肠 经 相接 从心系分出,上挟咽,系目系 心、心系、小肠、肺 咽、目系 手太阳小肠经 小指 末端 上肢伸侧后缘、绕肩胛,交肩上,颈侧部、面颊、目眶下缘 目 内 眦 与膀 胱经相接 从缺盆沿颈上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 小肠,心、胃 耳、目、咽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简表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简表 经脉名称 起点 体表上主要循行部位 终点 主要分支 联系脏腑 联系器官 足太阳膀胱经 目内眦 额、顶、枕、项、背、腰部(正中线旁开1.5寸及3寸),下肢后外侧 小 趾 与 肾经 相接 从头顶部分出,向两侧下行至耳上角 膀胱、肾、脑 肛门

17、、目 足少阴肾经 小趾 足跟、下肢内侧后缘、腹部(正中线旁开5分),胸部(正中线旁开2寸)挟舌本 从肺中分出,注胸中,与心包经相接 肾、膀胱、肝、肺、心 喉咙、舌 手厥阴心包经 胸中 上肢屈侧中线 中指末端 从掌中分出,到无名指端与三焦经相接 心 包、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 无名指 末端 上肢伸侧中线、肩关节后侧、耳周围、颊 目眶下 从耳后分出,入耳中,出耳前至目外眦,与胆经相接 三 焦,心包 耳、目 足少阳胆经 目外眦 头部颞侧、耳周围、胸侧、腹侧、下肢外侧中线 四趾 从足背分出,到大趾,与肝经相接 胆、肝、心 耳、目 足厥阴肝经 大趾 下肢内侧中线(在内踝上8寸处以下,行于前缘)、少腹、胁肋

18、头顶 从肝分出,贯膈,注肺中与肺经相接 肝、胆、肺、胃 外 生 殖 器、目系、喉咙、鼻、目 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第三节第三节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生理特点生理特点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循循行行分分布布分布区域遍布全身上肢无奇经循行规律内外上下左右循行,有规律与正经比,较不规律,除带脉外,皆上下走行络属脏腑直接络属无特定络属表里关系阴阳表里配合无表里配合生理功能生理功能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调节十二经气血 督脉“总督诸阳”(称为“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称为“阴脉之海”)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

19、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 阳维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阴跷、阳跷“分主一身左右阴阳”督脉l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2基本功能 督,总督、督管、统率。(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任脉l循行部位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耻骨联合上方肌肉隆起的地方),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内侧),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2.基本

20、功能 任,担任,妊养,故又通“妊”。(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2)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任,含妊养之义。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养之本,故“任主胞胎”。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表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表名名 称称循循 行行 分分 布布功功 能能任任 脉脉 腹、胸、颏下正中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气血,故称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气血,故称“阴脉之海阴脉之海”;调节月经妊养胎儿;调节月经妊养胎儿督督 脉脉 腰、背、头面正中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气血,故称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气血,故称“阳脉之海阳脉之海”;与

21、脑、肾、脊髓有关,;与脑、肾、脊髓有关,主生殖。主生殖。带带 脉脉 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冲冲 脉脉 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十二经之海”或或“血海血海”,主生殖机能,主生殖机能阴维脉阴维脉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咽喉合于任脉维络诸阴维络诸阴阳维脉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项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项后会合于督脉后会

22、合于督脉维络诸阳维络诸阳阴跷脉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阳跷脉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一、经别一、经别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其循行分布特点:离、入、出、合。二、别络二、别络 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十二经脉和任督两脉各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为“十五别络”。若加上胃之大络又称“十六别络”。三、经筋三、经筋 是十

23、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分为十二部分,称“十二经筋”。四、皮部四、皮部 是指体表的皮肤按经络的分布部位分区。全身皮肤划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十二经脉,称十二皮部。第四节第四节 经别经别 别络别络 经筋经筋 皮皮部部 经别 十二经别 体内 别络 十五别络 体表 经筋 皮部经脉分出 的支脉加强了表里 两经之间的 十二经脉的 连属部分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主要生理功能 连 于 筋 肉约束骨骼,利于关节 分布于体表皮肤抗御外邪,传导病变 生理功能:沟通联系作用运行渗灌作用感应传导作用调节作用 第五节第五节 生理功能和应用生理功能和应用1联络脏腑与体表 2联络脏腑与官窍 3联络脏腑与

24、脏腑 (1)表里两经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 (2)某些经脉,还联络多个脏腑 4经脉之间的联系 (1)十二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2)奇经八脉加强了十二经脉的联系 应用:1.1.阐述病理变化阐述病理变化 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联络系统,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如在有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可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或结节、条索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变化。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推断疾病的病理状况。2.2.指导疾病的诊断及辨证归经指导疾病的诊断及辨证归经 辨证归经:是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

25、,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辨证归经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进行。如:头痛: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经有关。-这是根据头部经脉分布特点辨证归经。咳嗽、鼻流清涕、胸闷,或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疼痛,与手太阴肺经有关;脘腹胀满、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与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有关。指导药物治疗指导药物治疗 :手足太阳经,藁本羌活行。少阳厥阴地,总用柴胡去。手足阳明经,白芷升葛根。肺芷升葱用,脾升白芍应。心经黄连使,肾独加桂灵。分经用此药,愈病即通神。针灸选穴,一般是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除选用局部腧穴外,通常以循经取穴为主,

26、即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四总穴歌所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针灸与按摩疗法,主要是根据某一经或某一脏腑的病变,而在病变的邻近部位或循行的远隔部位上取穴,通过针灸或推拿,以调整经络气血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3.3.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针灸推拿指导针灸推拿 :常用穴位:大椎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督脉)。操作:上斜0.51寸,可灸。主治:头项强痛,疟疾,热病,癫痫,咳嗽,气喘,脊背强直,风疹,骨蒸潮热等。定喘定喘:大椎穴旁开0.5寸(经外奇穴)。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主治:咳嗽,哮喘,

27、肩背痛等。中极中极:脐下4寸,腹正中线上(任脉)。操作:直刺11.5寸,可灸。主治:遗尿,小便不利,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等。关元关元:脐下3寸(任脉)腹正中线上。操作:直刺12寸,可灸。主治:遗尿,癃闭,腹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经闭,痛经,中风,脱肛等。气海气海:脐下1.5寸(任脉)。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主治:癃闭,腹痛,遗尿,阳痿,疝气,水肿,泄泻,痢疾,崩漏,经闭,月经不调等。神厥:神厥:脐的中间(任脉)。操作:禁针,可灸。多用艾灸隔盐灸。主治:腹痛,肠鸣,中风脱肛,泄泻,脱肛。中脘中脘:脐上4寸(任脉)主治:胃脘痛,呕吐,腹痛,便秘。膻中:膻中:前

28、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中间(任脉)宽胸理气散结。涌泉涌泉:足底中,足趾跖屈时凹陷(足少阴肾经)。操作:直刺0.51寸,可灸。主治:头昏,头痛,目眩,咽喉痛,失音,便秘,小便不利,惊风,癫狂,昏厥等。三阴交三阴交: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足太阴脾经)。操作:直刺1-1.5寸,可灸,孕妇禁灸。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瘫闭,遗精,阳痿,水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等。肺俞: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膀胱经)。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等。脾俞: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膀胱经)。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主治

29、:腹胀,泄泻,痢疾,胃痛,黄疸,水肿,便血,月经过多,食欲不振等。肾俞: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膀胱经)。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水肿,腰膝酸软,腰痛,耳鸣,泄泻等。大肠俞: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膀胱经)。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主治:腹胀,泄泻便秘,下肢痿痹等。承山:承山:腓肠肌两肌腹间凹陷的顶端(足太阳膀胱经)主治:便秘,腰痛转筋等。李先生,41岁。因“胃脘部隐痛3天”来医院就诊。患者胃脘部疼痛隐隐,痛处喜按,空腹痛甚,纳后痛减,伴有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脉迟缓,门诊拟“胃痛”收入院。医嘱予艾条灸双侧足三里、内关各5分钟qd。(1)足三里、内关分别是哪条经脉上的腧穴?(2)如何定位?(3)各有什么主治特点?案例分析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经络动态循行-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