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重点句子翻译。(12分)(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当我从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4)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
2、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人了。8作家作品。(3分)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列为“”。他的著作以 为代表,著有宋学士文集。朱元璋赞许他“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明初明初诗文三大家传记小品记叙性散文11翻译下列句子。(2分)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2课文依次从 、住、食、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 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那是“”。(2分)13由课文内容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2分)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行(走)衣(穿)艰苦(艰难)以中有足乐者
3、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勉励马生要珍惜眼前优越的学习条件,以读书为乐,勤奋学习。1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17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2分)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或一天天地)退步。共同之处: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19翻译句子。(6分)(1)暗疏之,亦不甚失。(2)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20如何避免“二物”损害学业?请谈谈你阅读本文后的感悟。(2分)默
4、写它,也不会有多大错误。所以即使有勤奋读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青少年时代拥有“强记之力”,要珍惜这样的有利条件,勤奋学习,提高学业水平。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危急存亡之秋()(2)悉以咨之()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9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时候都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妄自菲薄作奸犯科13翻译句子。(6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
5、官扬名。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14结合【甲】【乙】两文,回答问题。(8分)(1)【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 。包拯告诫后世子孙要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3)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亲贤远佞廉洁自律(或清正廉洁)贤臣(或贞良死节之臣)1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17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6分)18陆游曾称赞出师表道:,。(2分)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