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劳 动 经 济 学劳 动 经 济 学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第八章第八章 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趋势、成因及对策趋势、成因及对策第一节第一节 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的趋势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的趋势第二节第二节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第三节第三节 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 3第一节第一节 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的趋势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的趋势1.1 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1.2 收入不平等测量的含义及难点1.3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1.4 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变化 41.1 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库兹涅茨的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型曲线
2、:主要观点: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决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起初上升,继而下降。影响:引起发展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激发了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长期趋势的研究。51.1 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对库兹涅茨对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检验型曲线的检验:横截面经验性检验假设: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当于一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利用当代同一时期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别资料进行分析。结论:广泛地支持了倒U假说纵向时序论证发达国家:基本支持倒U假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的经济增长率,并非以社会收入分配
3、不平等程度的扩大和恶化作为条件,像台湾、伊朗和韩国,低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改善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如印度、秘鲁和菲律宾/斯里兰卡、萨尔瓦多等国。61.1 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全球的收入差距扩大:全球的收入差距扩大:美国:从1968年以来美国的收入差距变动改变了方向,从过去的趋势性下降,改变为趋势性上升。男性的基尼系数从1967年的0.314,上升到1999年的0.408。女性的基尼系数从1967年的0.298上升到1999年的0.344。全球:基尼系数也发生了剧烈变动。根据世界银行专家布兰科米兰诺维奇基于各国居民家庭收入和消费数据进行的测算,全球基尼系数从1988年的0.6
4、25上升到1993年的0.659,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动。71.2 收入不平等测量的含义及难点测量的对象:测量的对象:家庭的个人收入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收入的来源,劳动的收入或非劳动的收入;二是家庭人口的数量。测量的难点:测量的难点:报酬涵盖的范围难以确定改革前,收入来源几乎全部来源于劳动收入,收入来源单一,范围清楚。改革后,报酬收入水平提高很快,而且报酬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度外的收入急剧增长,测量困难。81.3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改革前:总体上: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状况表现为较为严重的平均主义格局。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主要表现为低水平下的高度平均,1978年,城镇基尼系数在0.160
5、.17之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主要表现为地区(社区)内部高度平均主义和地区(社区)之间的明显的收入差距并存的特点。1979年省际之间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4,相当于当年全国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的65%。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分配主要表现为显著的收入差距的特点。1978年城镇居民的人均货币收入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2.4倍。91.3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改革后改革后:总体:居民个人收入分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表现为1984年前的相对稳定和1984年后的跳跃式上升。从1978年到1984年,城镇基尼系数基本稳定在0.16的水平上。从1984年开始,基尼系数已升到199
6、9年的0.295。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除了个别年份有所下降,表现为持续平缓上升。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上升的趋势。城镇农村人均名义收入比率1988和1995年的全国基尼系数分别为0.382和0.452。101.4 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变化改革前,城镇职工的工资差别经历了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改革后,工资差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主要表现在行业、地区、产权属性、职业和员工个人之间工资的差距明显扩大。行业工资差距变化:行业工资差距变化:由1978年的2.16倍,上升到 2001的 2.86倍。0.000.000.500.501.001.001.501.502.002.002.502.503.00
7、3.003.503.5019781978 19851985 19871987 19891989 19911991 19931993 19951995 19971997 19991999 20012001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倍数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倍数111.4 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变化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别的变化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别的变化:由1985年的2.07倍,扩大到2001年的2.75倍。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别倍数 最 高 地 区 工 资 最 低 地 区 工 资 最 高 工 资 与 最 低工 资 之 差 别 倍 数 1985 1967 950 2.07 1989 2997 1559
8、 1.92 1995 9279 4134 2.24 1997 11459 4870 2.35 2001 21781 7908 2.75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劳动工资统计资料19491985、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6,1998,2002的数据整理而得。12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工资差别变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工资差别变动:19842001年间,集体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一直低于国有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并且国有企业职工与非国有企业职工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工资差别。(图表见下页)不同职位或不同岗位工资差距的变化:国有企业:制度工资同一等级内标准工资由3倍降到2.7倍,但由于“制度外收入”的影响,总体差距实际
9、在不断扩大。非国有领域:员工的薪资差异呈现随职位上升而拉大的趋势1.4 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变化131984200119842001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工资差别倍数及工资差别比率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工资差别倍数及工资差别比率1.4 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变化 年份 国有与集体单位的工资差别倍数 国有与其他单位的工资差别倍数 国有与集体单位的工资差别比率 1984 1.274969 0.986641 0.274969 1986 1.294872 0.868017 0.294872 1988 1.299439 0.777918 0.299439 1990 1.358715 0.764647 0.
10、358715 1992 1.364628 0.725668 0.364628 1994 1.478274 0.761187 0.478274 1996 1.459786 0.760199 0.459786 1999 1.479564 0.869163 0.479564 2000 1.525391 0.869629 0.525391 2001 1.627785 0.920758 0.62778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14第二节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2.1 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2.2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 152.1 对国际收入差距
11、扩大变动的解释产业结构的变动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不仅进入了“产值的服务业化”,而且进入了“劳动力的服务业化”,从工资水平来看,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而言,其平均工资要低于制造部门(可变工资高于制造部门),故服务部门就业增加也就加剧了收入的不平等。争论:服务部门的兴起而产生的这种就业的变化,仅能解释整个收入不平等加剧的一小部分。16对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对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由于对技术劳动力的需求的增长,大学生的工资在20世纪80年代后稳定增长,导致技术雇员和非技术雇员工资差距逐步拉大,扩大了收入的不平等。技术雇员需求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第一,新技术出现后,行业内对于新技术的需求上升,必
12、然需要那些相对来讲受过更高教育的人。第二,产品需求在不同行业之间发生变动。对劳动力派生需求的移动,有利于雇佣高比例的技术雇员的行业的劳动力需求水平的上升。2.1 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17国际贸易和工会主义国际贸易和工会主义从80年代开始,美国面临着激烈的进口竞争,大大减少了一些高工资、工会化行业的劳动力雇佣,由于工会会员的工资很难下降,所以在工会化行业劳动需求出现了大面积的缩减,转移出来的雇员增加了低工资行业的劳动供给。出现了工资向下的压力。家庭组成的变化家庭组成的变化例如离婚、分居、婚外恋和结婚年龄的推迟,导致了单亲家庭的出现和转变,而这些家庭很显然收入要低。同时,高收入男性和高收入
13、女性的结合比例也在增加,这更加剧了高收入与低收入家庭之间的差距。2.1 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18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变化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变化美国技能雇员和非技能雇员在劳动力供给组成中的变化,主要与20世纪7080年代婴儿高峰期出生的劳动力,以及妇女劳动力涌入劳动力市场有关。缺乏经验和技术的工人数目的上升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联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观察和认识。第一,这一数量上升会提高所有产业的低工资雇员相对于高工资雇员的比例。第二,在各个低工资劳动力市场中,年轻雇员和缺乏经验的女工的增加,会降低这些市场中雇员的相对收入。2.1 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19全球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全球化对收入差距
14、的影响:由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发达国家的高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拥有者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而非熟练技术工人因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而受到损害。发展中国家的高人力资本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利益,其收入在较低的起点上得到增长,国内的一些技术和非技术工人由于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而获得收益。但农业部门很难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2.1 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20小结: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是影响工资和就业的基本力量美国劳动力市场上报酬差距扩大的主要现象,有三个基本的经济模型能够对此加以解释:一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供给较之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的供给要快,这使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走低
15、。二是制度力量的变化。比如,在美国,工会化程度的下降,使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特别是生产工人的报酬减少。三三是对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的需求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需求增加更多。2.1 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212.2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经济增长和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明显的扩大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和非农业劳动人口之间收入的差距上。在城镇经济中,国有经济本身由于发展而引起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要远远小于非国有经济由于制度和政策因素所引起的差距扩大。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极大扩大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国民经济不同产业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地
16、区工资差别与地区间在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用地区人均国民收入衡量)、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制造业中的就业人数)、与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地区平均教育水平)等有关。22制度或体制性因素主要集中表现在行业性垄断经营、制度外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三个方面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上。行业垄断性经营的形成,既有生产要素占有的初始不平等的原因,也有制度障碍的原因。从1989年开始,行业工资差别基本上保持升幅。在竞争性的市场条件下,行业间工资差别是由行业的产品供求状况、劳动力供求状况、行业资本构成的不同、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等主要因素所引起的。但是在非竞争性市场,垄断利润往往是行业工资差别的主要来源。2.2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
17、大的原因23政策性因素主要涉及到税收、农副产品价格调整、住房改革、灵活的工资体制、事业单位创收等方面的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有着重要的影响。税收政策: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于城镇居民,而税收远高于城镇居民,强化了收入不均等程度。国家对农副产品价格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公有住房的分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单位职工之间、不同地区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均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为调动单位和个人积极性的“创收”政策,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增加单位收入。“制度外收入”有效解释了单位间职工收入的差距。2.2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24劳动力市场因素主要涉及到劳动力供求
18、状况、劳动力流动以及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劳动力供求状况: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稀缺,普通劳动力,出现“无限供给”的局面,普通劳动者的市场价格出现向下竞争态势,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的两极分化。劳动力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向城镇的流动,会有助于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同时,这种流动增加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中非技术劳动力的供给,压低了工资率,从而扩大了与技术工人间的收入差距。教育收益率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在劳动力收入中的作用,通常是通过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体现的。2.2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25第三节第三节 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缩小收入差距的
19、政策3.1 3.1 平等与效率的认识平等与效率的认识3.2 3.2 美国和世界的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美国和世界的收入分配差距调节3.3 3.3 关于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程度的判关于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程度的判断断3.4 3.4 国内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政策国内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政策 263.1 3.1 平等与效率的认识平等与效率的认识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的难点,首先要涉及到有关公平和效率问题的认识。公平可以从下述角度来理解:结果的公平;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结果的公平,国际上认可的综合的衡量尺度是基尼系数。一般而言,在0.2之下,人们认为这种收入分配就是高度的平等,而0.20.4是低度的不平等,0.4以上就是
20、高度的不平等了。倡导结果公平的原因:涉及到“价值的价值观”问题,收入分配和收入的再分配建立在效率和平等这一价值的理念之上,收入差距不能太大所隐含的价值准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社会准则。273.1 3.1 平等与效率的认识平等与效率的认识机会公平机会不平等细分为自然天生的机会不平等和后天外部环境原因造成的机会不平等。解决起点的不平等较之解决结果的不公平的更为复杂而困难,关注结果的不平等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未来更好地解决起点的不平等。缓解后天外部环境原因所带来的机会不平等,甚至也有助于缓解自然天生的机会不平等。过程公平在人们的经济活动过程中,经济生活规则或者人们的行为方式对最终社会及个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21、的平等影响。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构造,社会收入的再分配,乃至于社会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机制,则会使穷者不再变穷。283.2 3.2 美国和世界的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美国和世界的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美国政府立法,间接加以调节承认和维护工人工资的集体交涉权利,有利于改变工人在企业中的弱势地位,提高工资水平。建立最低工资法规,并依照市场生活费用等指标定期进行调整。规定对超过所谓“正常”工作小时的劳动,需付额外工资。通过税收、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等直接的管理措施实施控制。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政府调节收入差距措施的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广泛运用税收手段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二是广泛行使
22、社会保障职能。293.3 3.3 关于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程度的判断关于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程度的判断“两极分化论”:两极分化正开始在我国出现。“两极未分化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基尼系数要达到0.5以上的水平才算得上是两极分化,实际上我国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因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30“两极未分化论”者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度的评价“适当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总体状况大致是适当的。“失当论”:有的从静态的横向比较角度,把收入分配差距的失当表述为“过高”;有的从动态的纵向比较角度,把收入分配差距的失当表述为“恶化”。“价值判断论”:从收入分配差距的大小来测度收入分配的公平
23、与否,必须引入价值判断标准,而基尼系数只是对收入分配状况的客观判断。3.3 3.3 关于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程度的判断关于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程度的判断313.4 3.4 国内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政策国内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政策 原则:原则:在初次分配领域,应坚持在公平基础上的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主要由市场调节;在再分配过程中,坚持效率基础上的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强化政府调节。具体措施: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如打破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和加强我国的税收政策。加快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的改革,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等。救助社会贫困层,保障贫困家
24、庭。促进公平竞争,完善劳动力市场。32差别倍数(极值比)差别倍数(极值比)收入等分法收入等分法收入的频数分布收入的频数分布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附录附录8 81 1: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 33附录附录8 81 1: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 差别倍数(极值比)差别倍数(极值比)定义:差别倍数指个人或家庭的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的比例含义:反映居民收入极值之间的相对差距。34收入等分法收入等分法计算方法:先将收入数据由高到低排列,再分为五个等分或十个等分;然后,将处于每个十分位或五分位上的收入数据进行对比,或者对个人或家庭收入的最大和最小的十分位数或五
25、分位数进行比较。举例:选取国家统计局历年来“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资料”中的家庭收入数据。采用其中的两种收入衡量指标: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和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进行比较分析。附录附录8 81 1: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 35附表附表81 根据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部根据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元)计算的收入等级年收入(元)计算的收入等级 附录附录8 81 1: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 附表附表8 82 2 根据城镇家庭平均每人根据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元)计算的收入等级可支配(元)计算的收入等级 收 入 数 据 所 处 的 位 置 年 份 第 10个 十分 位
26、上(a)第 1个 十 分 位上(b)比 例:(a)/(b)1985 1383.72 482.76 2.87 1990 2675.64 859.92 3.11 1996 9250.44 2453.62 3.77 2001 15219.98 2834.70 5.37 收 入 数 据 所 处 的 位 置 年 份 第 10个 十 分位 上(a)第 1个 十 分位 上(b)比 例:(a)/(b)1985 1276.20 437.40 2.92 1990 2447.92 761.16 3.22 1996 8432.96 2156.12 3.91 2001 15114.85 2802.83 5.39 36收
27、入的频数分布计算方法:将数据按收入高低分组,各组界限和落在每个区间的人数或户数构成频数分布。表示方法:用直方图描述,还可以计算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等指标对分布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众数:在数据中出现频数最高的值;均值:总收入除以总人数后得到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将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处于数据系列中央的收入值。附录附录8 81 1: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 37举例:附表附表83 1987年按照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分组的户数分布年按照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分组的户数分布 附录附录8 81 1: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 附 图 8 1 按 每 月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分 组
28、 的 户 数 分 布 图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元)60元及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150元以上 户数 9627 5175 4800 3975 2793 2001 1429 996 670 365 1042 38变异系数变异系数计算方法:其中,为总人口中的第i个人所获得的收入;n为总人口数;为总人口的平均收入。“方差”只能反映收入差距的绝对水平,而不能反映收入差距的相对水平。可以用
29、“变异系数”来反映相对收入差距。“变异系数”通常以标准差与均值之比表示。附录附录8 81 1: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 nYYii2)(方差nYYYVCii2)(1.39洛伦兹曲线计算方法:把社会各居民的收入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用横坐标表示累积的人数(或户数)百分比,用纵坐标表示累积的收入百分比,当累积量不断变化时,就可以画出从坐标原点(0,0)到点(1,1)的一条单调上升,下凹的曲线,即是洛伦兹曲线。如图中(见下页)的L曲线即为洛伦兹曲线,曲线上任一点表示相应的人口比重所占有的收入份额。附录附录8 81 1: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 40当收入绝对平均时,洛伦兹
30、曲线是连接(0,0)和(1,1)两点的直线OA,也称绝对平均线。当收入绝对不平均时,洛伦兹曲线为折线OBA,也称绝对不平均线。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就越不平均。附录附录8 81 1: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 附图附图82 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 41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提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数量指标。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夹在绝对平均线OA和洛伦兹曲线L之间的面积S1与三角形OAB的面积之比,计为G。当G0时,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平均状态;当G1时,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不平均状态。现实中,基尼系数总是在0与1之间的。含义:基尼系数的值越小,洛伦兹
31、曲线越趋近绝对平均线,表明社会总收入的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的值越大,洛伦兹曲线越趋近绝对不平均线,表明社会总收入的分配越不平均。附录附录8 81 1: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收入差距的衡量方法 42案例82:20世纪初美国教育收益的变化背景背景:在1914年,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职位是需要高中文凭的,他们得到的报酬大大超过体力工作者。那时候,办公室女性员工比女性生产工人多挣107的工资,而男性办公室文员比男性生产工人多挣70的工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20世纪20年代早期,这种收益下降得很快,以致于到了1923年的时候,读高中的收益对女性来说只有41,而男性只有10。43案例82:20世纪初美国教育
32、收益的变化分析:经济的变化相对地增加了这些工人的需求。1910年后的20年的时间里,在美国办公室雇员占所有雇员的比例上升了47。由于高中教育对民众的开放,一个更重大的变化是高中毕业生的供给,它抵消了需求的变化。从1910年到1930 年,由高中毕业生构成的劳动力的比例上升了130。在20世纪早期和晚期,对更高教育程度工人的需求的相对增长是极其相似的,但不同的是教育的收益发生了变化。44附录83:关于浙江缩小党政机关部门收入差别的调查现象:许多看上去同等级别的部门其实际地位和所得利益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别,有的差别已大到了平级官员无法正常调动的程度。如辽宁某县发生过公安局副局长调任司法局副局长后,对
33、县委书记怀恨在心,以致买凶杀人。分析:目前公务员收入的差异显然不是国家统一发放的工资造成,而主要来自财政上的预算外资金:一是各种各样的行政收费项目,主要集中在公安、建设、工商、房管、教育等所谓“肥差”部门;二是来自下属实体这一变相的部门“自留地”,它们在其主管部门的“势力范围”中享受着优先、甚至垄断所得的暴利。45附录83:关于浙江缩小党政机关部门收入差别的调查浙江的措施:对预算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浙江的省、市、县三级已基本都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将全省4700多家机关单位的财政支出纳入了核算中心的计算机数据统计系统。从2001年底开始采取“削峰填谷”的财政手段,对各单位公务员的收入差距进行有机的调节,把收入高的单位高出的那部分奖金调节给收入水平低的单位。深层次矛盾:如何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问题,避免滑向平均主义的老路勤政和廉政如何同步抓的问题。某些单位出现“不作为”、“少作为”的思想。46复习思考题1.如何认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2.80年代以来美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什么?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差距扩大的特点、原因是什么?4.国内外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有哪些?5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平均主义还是差距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