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思考题库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运动过程中一般规律,并以此为根据分析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一定实现的科学学说。主要特征是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主要作用是无产阶级解放自身和全人类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为重要的思想武器。(迄今为止探索出来的一般规律主要有9大规律,分别是:适应整个世界的3大规律: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适应人类社会的6大规律: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
2、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规律、人生价值规律)。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学说(迄今为止探索出来的一般规律主要有9大规律,分别是:适应整个世界的3大规律: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适应人类社会的6大规律: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规律、人生价值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根本特征是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实践
3、性;主要作用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为重要的思想武器。3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但是,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
4、在矛盾的对抗性,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酷。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的对立和斗争。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要求。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采用延长劳动时间、增大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廉价雇佣女工和童工等手段,拼命压榨工人血汗。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
5、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是还没有形成科学地反映其历史地位和实践使命的革命理论。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现实社会进行革命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投身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中,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
6、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科学学说的创立和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评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明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5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
7、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6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8、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已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已的精神武器。” 其次,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已。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表现。 7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
9、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8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9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
10、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所要努力达到的目的。10 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第一,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 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第二,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一方面:要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第三,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神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
11、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在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 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 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析和抵制各种不良文化的影响。第三, 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第
12、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1、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主要条件(或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必然性)。(1)先进的生产力水平。资本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超过了封建地主和贵族的生产力水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从14世纪末开始出现了雇佣劳动者的手工业主、商人和高利贷者,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发展为拥有巨大财富的资本家。资本家们又以经济利益作交换利用封建统治阶级手中的政权和军队进行了约300年的原始积累(残酷掠夺国内外劳动人民的财富),到17世纪末、18世纪末其生产力水平和规模已控制所在国家的经济,经济上已彻底战胜了封建统治阶级。(2)强烈的政治诉求。资产阶级虽然经济势力非常强大,但是
13、没有统治国家的实权,并且还遭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和束缚。资产阶级为了获得与强大经济势力对等的强大政权,必须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3)强大的军事力量。资本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生产先进的军事武器和组建军队,并收买封建官兵,因此他们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推翻封建阶级统治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基础。(4)可靠的主力军。遭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农民等劳动者积极参加资产阶级革命,成为革命的主力军。(5)先进的指导思想。英法等国家强烈反对封建统治和僧侣统治的思想家们提出“人人生来平等”、“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革命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的指导
14、思想。2、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或生产资料虽公有,但实行按劳分配,劳动仍是谋生的手段,要得到别人的产品必须等价交换。3、 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4、 简述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二者既对立又统一。(1) 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二者的含义不同。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既商品的使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
15、质关系。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的含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 二者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比例的计算标准,该标准一般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5、 什么是交换价值?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之间交换的量的比例。这一比例的计算标准是价值,不是使用价值,所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
16、价值的表现形式。6、 什么是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个特性。7、 简述商品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辩证关系。二者既对立又统一。(1) 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二者含义和作用不同。具体劳动的含义和作用:具体劳动是指商品劳动特殊性,即商品劳动的具体特点和功能;作用是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的含义和作用:抽象劳动是指商品劳动的共性,即商品劳动中消耗的体力和脑力,一般用劳动时间来表现;作用是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 二者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二者的相互依存上。二者是同一劳动的密不可分的两个特性,其中具体劳
17、动作为特殊性是抽象劳动的存在场所,即抽象劳动作为商品劳动的共性存在于商品劳动的特殊性具体劳动中;抽象劳动又是具体劳动之间交换的量的比例的计算标准。(也可参考第129页第3-4段)8、 什么是商品的价值量? 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商品的个别价值量是指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多少,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商品的社会价值量是指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一般所说的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后者。9、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质就是生产某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10, 商品价值量
18、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比例关系。 前者与后者成反比,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商品用的劳动时间就越少,所以商品的价值量也就越少。11 什么商品的价值量越少,生产者出售商品时就越能卖高价,发大财? 因为商品的单价由该商品中每一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越少,其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差就越大,商品的单价就越高。所以,任何商品的生产者都努力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生产衣服的时间是1小时/件,而全社会生产这种衣服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6小时/件,出售时按6小时/件,可以赚5小时/件。12 商品价值量与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简单劳动是
19、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也就是说,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在相同的劳动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13、简述商品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第一问:内容 (1)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商品的个别价值量是指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多少,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的社会价值量是指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2)商品交换时的价格以商品的社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为基
20、础,围绕其上下波动,等价交换。(3)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使用价值对人们积极作用的大小、商品数量与人们需求量的关系(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成反比,而与成本成正比。第二问:商品价值规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有:(3) 商品的价格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量为基础。这一内容可以自发地刺激生产者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那些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生产者,就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有力地位。反之,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必须提高生产率
21、。(4)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的数量供大于求时,价格上涨,高于社会价值量。反之,价格下降,低于社会价值量。这一内容可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促使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有一个合理的分配比例,既不过度积压也不过分紧缺。当商品的数量大于人们的需求量时,价格下降,迫使生产者降低生产规模,把多余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转移到商品紧缺的其它部门;当商品的数量小于人们的需求量时,价格下降,迫使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把其它部门多余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转移到商品紧缺的生产部门。(5) 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使用价值对人们积极作用的大小成反比。这一内容可以指导人们控制那些关系
22、到大多数人生死存亡的商品(例如衣食住行方面的商品)的价格不能超过人们的经济承受力,否则就会导致大多数人无法生存,饥寒交迫,贫弱混乱,无法发展,国内外反动势力乘机发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党和政府严格控制衣食住行等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死存亡方面的商品的价格,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吃饱穿暖、有房住、有公交车坐。(4)(6) 商品的价格与其供求关系成反比,指导人们不能盲目进行商品生产,要事先调查人们的需求情况,需求多,多生产,反之,少生产。否则不仅价格低,更严重的是容易发生生产过剩、商品烂掉、损失巨大的悲剧。例如,陕西农民盲目生产牛奶,没有调查市场需求量,导致供大于求,结果只能倒掉。当然,对市场需求量的调
23、查靠单个商品生产者或生产单位自己调查,是行不通是,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帮助商品生产者调查需求量的情况,及时地告知生产者,以让他们心中有数。例如,现在许多地方的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做这样的事情,不仅调查需求情况,而且还帮助生产者联系销售渠道,开展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深得百姓欢迎和好评。(5)(7) 商品的价格与成本成正比。指导人们在遵德遵纪守法、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必须千方百计地节省成本,以便质高价低,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其次,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主要有:第一, 可能导致垄断的产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因为首先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者,为了保持其在竞争中的
24、优势,往往会限制技术的扩散,严守经营秘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生产经营的普遍改善,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 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力条件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第三,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14、商品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形式。第一种是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尔用另一种商品表现。第二种是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用多种商品表现。第三种一般价值形式:所有商品的价值用一种商品表现,但这种商品并不固定。第四种货币形式:所有商品的价值
25、都用固定的一种商品表现,这种商品被称为货币。15、什么是货币(即货币的本质)?货币产生的原因?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货币的表现形式?第一问:在商品交换中,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第二问:货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商品交换中没有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充当交换的媒介, 流通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衡量既不公平也不方便。第三问:货币主要有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货币充当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的尺度。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贮藏手段:货币充当财富加以保存。 支付手段:货币及时或延期充当债务、租金、利息、工资、服务等内容。 世界货币:货币在国与国之间发挥着以上四种功能。第四问:货币的表现形式以方
26、便携带和安全保存为原则,商品交换发展之今,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外形有所加工的金属材料、铸币、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商品价值符号。)信用货币(信用证券)。16、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第一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有:(1) 商品的二因素及其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指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使用价值交换的衡量标准,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交换价值是指使用价值之间交换的量的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以价值量为基础。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指该劳动具有抽象劳动(是指劳动中花费的劳动时间,一般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具体劳动(是指劳动中劳动的具体特点和功能。)的特点,其中
27、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多少分别是价值的质和量,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2) 商品价值规律。商品的社会价值量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商品价格是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为基础,围绕其上下波动,等价交换,并且与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商品供求关系成反比,与商品成本成正比。(3)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发挥着衡量、流通、贮藏、支付和世界货币的职能。(4) 在私有制社会的商品交换中,存在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奴隶、封建社会,该矛盾表现为生产资料私有和社会化(劳动人民和国家强大安全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生产资料私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第二问:马克
28、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意义。首先,理论意义。(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创立的理论基础。因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商品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形成、增殖的唯一源泉,而剩余价值又是商品价值的重要部分,所以其唯一的源泉也是抽象劳动。并且由于99%的抽象劳动是工人的抽象劳动,所以工人的抽象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商品成本、价格、供求、销售理论形成的理论保障。因为该劳动价值论中商品价值规律的内容揭示了商品交换的原因是因为使用价值的不同,交换的基础是价值,衡量的标准是价值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价格是以社会必要劳
29、动时间的多少为基础,围绕其上下波动,等价交换,并且与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商品供求关系成反比,与商品成本成正比。商品价格、销售理论的形成必须以此为指导,形成节约成本、价格合理、供求稳定、销售畅通的理论体系,保证商品经济健康有效地发展。(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一方面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存在,即劳动者的绝对贫困(劳动者的收入相对资本家的收入不断减少)不断增加,导致劳动者面对丰富的商品没有能力购买,致使大量商品积压,严重影响生产活动的正
30、常运转,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决定了侵略国外劳动者,有硝烟的战争使国内外劳动者迅速伤亡,无硝烟的战争是国内外劳动者缓慢伤亡,劳动者是生产力中唯一活的要素,劳动者的严重伤亡无疑是对生产力的最大破坏。资本主义私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被推翻,被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所代替。其次,实践意义。(1) 指导劳动者在劳动实践中清楚是自己养活了资本家,而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劳动者。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劳动者当家作主,友好平等地生活和工作。(2) 指导人们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遵守商品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节约成本,保持价格合理,供求稳定,销售畅通,保障市场经济活动健康运
31、转。(3) 指导人们在实践中明白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国内外祸害劳动者和生产力,经济无法正常发展,所以必然灭亡,而公有制真正使劳动者友好平等地生活和工作,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从而大大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因此劳动者不断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为社会主义的胜利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奋斗。17、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是指物质性生产劳动,其它非物质性生产劳动都是物质性生产劳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工人是指从事物质性生产劳动的工人,其它从事非物质性劳动的工人是物质生产劳动总体工人中的组成部分。(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是商品价
32、值形成和增殖的唯一源泉,但不是唯一因素,物质资料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首先,要重视高科技劳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经济高速发展,以立于不败之地;又要注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质言之,建立起既创新又节约、环保的新型社会目标。其次,在分配的时候不仅看到劳动在分配中的地位,还要重视生产要素在分配中的地位。因此,虽然有的人不参加某一生产劳动,但只要投资了生产要素,也可以参加分配。例如,股份公司中的许多没有参加公司劳动的股东都可以按照投资多少参加分配。(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劳动对价值形成和增殖的决定作用,但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却发生严重的异化,劳动果实在生产、分配等领域都不属
33、于劳动者,劳动者最多获得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劳动者只是戴着或不戴着手铐脚镣的奴隶,要结束这种奴隶的悲惨命运必须推翻私有制社会。18、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第一问;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第二问: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不属于某个资本家,有选择受雇于哪个资本家的权利。第二,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必须受雇于资本家,所以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已的所有者手里”。19、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
34、通商品的特点。“劳动力的价值,是有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是劳动力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的特点,正因为
35、如此,资本家才购买劳动力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20、货币在什么条件下转化成资本? 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21、资本主义所有制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所有制的区别?: 虽然三者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但是有区别的:奴隶社会私有制的劳动者完全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任何权利;封建社会的劳动者虽然依附于某一固定的地主,但是其生命、财产权利形式上受法律保护;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者虽然必须受雇佣于资本家,但是有选择哪个资本家的权利,不仅生 命、财产权利从法律形式上得到保护,而且还得到了形式的选举权。 22、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
36、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23、什么是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其表现形式是物,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据其作用性质不同可分为不变资本c(以不增殖的生产资料形态为存
37、在形式的资本)和可变资本v(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其中可变资本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法(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延长工作日时间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法(工人的工作日时间不变,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仍按后者出售,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24、什么是剩余价值(m)?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5、为什么说“马克思的
38、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 ”是错误的?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中形成的,在他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加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
39、力特别高的劳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劳动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总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资本家阶级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6、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第一问: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1) 剩余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见第23题答案)(2) 剩余价值形成(生产)过程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
40、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及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3) 剩余价值积累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已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41、和统治。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就是依靠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实现的,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可能有资本积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技术水平越高,用人就越少,大批工人就失业,就出现相对过剩人口(因劳动力供给超过不变资本即生产资料对其需要而产生的过剩人口)。(4) 剩余价值实现过程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产业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实现的。产业资本循环是指该资本经历购买成本、生产增殖商品、售卖该商品三个阶段,分别执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的运动过程。产业资本这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同时存在、时间上依次连续是该资本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产业资本周而复始的循
42、环就是资本周转。该周转越快,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加快该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条件是缩短该资本周转时间和加快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和发挥一次性作用的生产资料)周转速度。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是第一部类I(生产生产资料的所有部门)和第二部类II(生产消费资料的所有部门)内部的各部门之间及这两大部类之间分别保持适度的比例关系。(5) 剩余价值分配过程的主要内容。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只是工人的必要劳动,所以不是工人所有劳动的价值。工人所有劳动的价值就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包括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当剩余价值被资本家看作是全部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
43、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之产物的关系。资本家们追求高额利润率的竞争使高额利润变为平均利润率,按平均利润率取得平均利润,其中产业资本家得到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得到商业利润,银行资本家得到银行利润。资本家瓜分利润虽有冲突,但是在不断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以榨取更多剩余价值方面是非常一致的。第二问: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1) 第150页:第二段全划完。(2) 剩余价值实现过程中资本循环、周转、再生产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促使资本家不断改良,保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缩短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
44、本的周转速度,保持两大部类生产之间、消费之间及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平衡,从而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延缓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速度。同时,这一内容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坚持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业资金相互作用,时间和空间上都保持紧密的联系和合理的顺序,保证生产活动严密而有序地进行;在经济活动中坚持两大部类的平衡,并且把生产资料的生产作为经济活动的重点,尤其是要把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安全富强、人民幸福的生产资料的高科技生产作为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内容,确保中国的核心经济竞争实力不断提高,领先世界,不再重蹈被侵略、被屠杀的悲剧。27、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正常运转
45、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是第一部类I(生产生产资料的所有部门)和第二部类II(生产消费资料的所有部门)内部的各部门之间及这两大部类之间分别保持适度的比例关系。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m)=IIc,即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与第二部类需要的生产资料保持平衡。从这一条件推出以下两个条件:I(c+v+m)= Ic +IIc,即第一部类所有的生产资料与两大部类需要的生产资料保持平衡;II(c+v+m)= I (v+m)+II(v+m),即第二部类所有的消费资料与两大部类需要的消费资料保持平衡。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m/x 表示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I(v+v +m/x)
46、=II(c+c),即第一部类扩大后生产的生产资料与第二部类扩大需要的生产资料保持平衡。从这一条件又推出以下两个条件:I (c+v+m)= I (c+c)+ II (c+c),即第一部类扩大后所有的生产资料与两大部类扩大需要的生产资料保持平衡; II (c+v+m)= I (v+v+m/x)+ II (v+v+m/x),即第二部类扩大后所有的消费资料与两大部类扩大需要的消费资料保持平衡。28、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是什么?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9、什么是资本?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其表现形式是物,本质是对资本主
47、义剥削生产关系的体现。据其作用的不同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不增殖的生产资料形态为存在形式的资本,是剩余价值产生、增加的物质基础;可变资本是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剩余价值产生、增殖的唯一源泉,即工人的雇佣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30、什么是资本积累(或资本积累的本质)?第144页:倒数第2段倒数第3行从“资本”开始划到本段完。31、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32、什么是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第一问:从技术形式上看,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第二问:从价值形式上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第三问:资本的技术构成反映并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33、什么是是相对人口过剩?主要有什么形式?第一问: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可变资本不断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不断减少,就出现大量工人失业,劳动力供给超过了对其需求,形成相对人口过剩。第二问:主要三种形式。第一种:流动的过剩人口,是指时而失业,时而就业的人口。 第二种:潜伏的过剩人口,是指农村处于半失业状态的人口。 第三种:停滞的过剩人口,是指为资本家过劳而早衰或无资本家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