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导 论,1.1 科学与科学标准,1.1.1对科学的理解 科学只是一种范式。科学是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基本方面: (1)科学是准确的判断; (2)科学就是事实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自然界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理性认识; (3)科学是种种知识单元通过它内在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是知识单元的综合和系统化; (4)科学是一种方法,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从而征服自然、改造 社会的武器和工具; (5)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项社会活动。科学研究是生产和加工知识的实践活动; (6)科学是有渊源而无止境的长河,她随着环境变迁而发展。,1.1 科学与科学标准,1.
2、1.2科学标准的演进,第一阶段:从逻辑实证主义到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第二阶段:从奎因、库恩经费耶阿本德到后现代主义,第三阶段:从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方法论到邦格的科学实在论,1.2 理论与会计理论,1.2.1 对理论的解释 美国当代著名思想家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不应该把“理论”看成是隶属于某一学科、对该学科性质和方法加以说明的一种系统表述,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超然于具体学科之外,融智力史、伦理原则、社会预言和评价标准等为一体的一种特殊话语体裁。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Jonathan Culler)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任何可以被称为“理论”的话语都应具有四大定义特
3、征:1)理论首先应该是“跨学科的话语”,其影响和应用不能局限于某一领域;2)任何理论都应该同时带有“分析性和思辨性”;3)理论应该是“对常识的批判,对理所当然概念的盘话”;4)理论具有内在的反思倾向,是“有关思想的思想,是对我们借以产生意义的那些范畴的探究”。,1.2 理论与会计理论,(1)理论是科学的表象或表现。理论是一整套相互联系、逻辑性、系统性的概念、定义和命题构成的体系。就科学范式而言,理论只不过是一些语句。它的功能可以对某类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因此,理论重要性不言而喻。 (2)理论研究动力来自于理解世界或事物的兴趣,理论不同于一般解释,是对世界或事物做整体的解释。正因为理论精髓在于从
4、整体上把握实在,旨在揭示实在的普遍机制。因此。理论往往会远离“生活现象的释然” (3)歌德有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理论的生命力总是植根于时代精神的土壤之中,从现实生活的生动活跃的内容中吸取营养的。理论对于现实的指导性总是相对的,当其与现实环境的时代特征相吻合时,所表现出来的是理论的“真理性”,而当理论所适用的环境过于滞后或者超前时,所表现出来的则是“非真理性”。,1.2 理论与会计理论,1.2.2会计理论的特点 会计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崭新的学科。会计行为或会计实践早在远古时代已经存在,但作为一门科学理论却区区百年历史!早先科学殿堂里处处显现理性光芒,自然科学所独居着;而后社
5、会科学的加入,科学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扩展。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会计学科到底有何特点?是科学,是艺术,是工具,是政治,是信息,是活动,还是商品、语言呢?值得我们探讨。 在早期农业化社会,会计一开始只是履行简单的记录职能,会计理论经历了漫长停滞的发展阶段;而进入工业社会,社会组织化、组织产权化、运作专业化使得会计“功能”发扬光大,会计理论进入爆发鼎沸阶段;21世纪把人类带入全新的信息化社会,会计理论会如何发展呢。是渐变,还是突变?不得而知。不过,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会计理论已被人们披上厚厚科学的理性外衣,形成众多理论学术成果。因此,可以肯定未来社会的会计理论研究,科学烙印将会重重烙在会计理论扉页
6、上,科学理性会永远伴随会计理论的发展!,1.3本书的结构安排,2. 会计理论背景:会计的历史与发展,要深刻理解会计理论。首先,有必要了解会计是什么?有的学者说会计是管理活动,有的学者说会计是信息系统,而也有人会说会计就是一种核算的工具。那到底什么是会计呢?读史使人明智。作为本书的第2章,在介绍会计理论之前,有必要从会计历史与发展角度,较系统地理解会计时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理解会计行为本质应该是什么,如何界定会计概念。本章先对会计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对于现在会计的概念进行概括。,2.1 早期的会计,2.1.1“会计”名称的起源 1、中国“会计”的起源 中国从古至今就
7、没有“簿记”这个词,中文和日文中的簿记是从英文“Book-keeping”翻译过来的。 对于“会计”这个词的起源,中国会计界曾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会计”起源于夏代,有史记夏本纪为证;二是认为“会计”起源于战国时代,其主要依据是周礼和孟子以及先秦时代的其他重要的著作;第三种说法是“会计”起源于西周。 2、西方会计的起源与发展 19世纪下半期,在accounts的基础上形成了accounting这个词,这时簿记向会计的转化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区别开来,并最终为实现由簿记发展阶段向会计发展阶段的转变从各个方面创造了基本条件。,2.1.2 会计行为产生的历史条件 1、生产活动是会计行为产生的前提
8、 (1)只有在人类生产行为发生之后,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最早的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类的生产活动,处于萌芽状态的会计行为原始的计量与记录行为就不会出现; (2)生产是推动人类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第一推动力。原始的计量与记录行为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为维护生存与发展,对生产和生活资料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是人们参加社会生产实践的结果。 2、私有制的出现,2.1 早期的会计,2.1.3 早期会计计量行为的历史演进,2.1 早期的会计,1、会计的历史起点:简单刻记与直观绘图记事阶段(旧石器时代中晚期),2、刻符记事与抽象绘图记事阶段(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3、经济“
9、书契”计量(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前夜),2.2 复式记帐法,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原始人采用“刻木记事”、“结绳记事”等原始的计量和记录方式,孕育着数学、会计计量的萌芽形态。从严格意义上讲,原始的记录行为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会计行为和会计方法,而是一种与数学、统计学以及其他学科有关的综合性的行为和方法,利特尔顿(A.C.Littleton)认为,会计从数字属性方面而言与统计学是相同的。严格意义上的会计特征,是到单式簿记阶段才表现出来的。而复式簿记产生才标志着会计真正成为“科学体系”,因此,复式原理运用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2.2 复式记帐法,2.2.1单式簿记 单式簿记的
10、出现是基于保护奴隶主或封建主物质财产的安全,以及证明管理这些财产的人是否适当地履行了他们的职责。“可供18世纪的企业家利用的现存会计方法是由商人和庄园主建立起来的庄园会计主要是为了证明管家是否诚实、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的需要而产生的”。 所谓单式记帐法,是对经济业务只作单方登记,而不反映其来龙去脉的一种记账方法。这种方法除了对有关人欠(应收款)、欠人(应付款)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帐户中进行登记以外,对于其他经济业务都只在一个帐户中登记或不予登记的记帐方法。其特点是平时只登记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和各种往来帐项,而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材料物资的耗用等,则不予登记。,2.2 复式记帐
11、法,2.2.1单式簿记 单式记帐法在运用中虽然手续简便,但它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单式记帐法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过程; 单式记帐法下帐户记录的数字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 因而单式簿记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计量,而是为了进行控制。,2.2 复式记帐法,2.2.2复式簿记 1、复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 (1)复式簿记的产生条件 会计学家利特尔顿(A.C.Littleton)在1933年出版的20世纪之前的会计发展一书中,提到复式簿记产生的7个必要条件。 在资料要素方面:私有财产(Private Property),提供所有权变更的会计记录;资本(Capital),提供它处于不同形态、流转
12、与不同环节的会计记录;商业(Commerce),提供财产、银钱进出方面的会计记录;信贷(Credit),提供信用交往方面的记录。 在表现手段方面:文字(the Art of Writing),为簿记的永久性记录手段;货币经济(Money Economy),为交换的手段、会计计算的共同尺度;算术(Arithmetic),计算手段,是构成会计记录实体的一个要素。,2.2 复式记帐法,1494年,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o)的著作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的问世,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这本著作里,卢卡.帕乔利专设一章“计算与记录详论”第一次详细介绍和论述了复式簿记,为推动复式簿记在整
13、个欧洲及全球范围的普及奠定了基础。,2.2 复式记帐法,复式簿记的发展阶段,2.2 复式记帐法,2、复式簿记的广泛传播 15世纪至19世纪上半页是复式簿记在欧洲大陆传播时期,但这一阶段在簿记技术方法方面几乎没有多大改变。 17世纪,西欧开始对传入的意大利簿记方法加以改进,基本程序和基本观念仍然保留,但是其常用的分类账和日记账程序术语根据所在国习惯加以改进,确定了大量的规则,同时在会计账簿之外开始出现财务报表,复式簿记方法日臻完善。,2.2 复式记帐法,小结 从复式簿记的产生、发展和广泛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可以看出,虽然复式簿记产生于意大利,但它的发展和初步完善是经济发展和会计实践的必然产物,是不同
14、时期不同地区人们的共同成果。正如利特尔顿(Littleton)等人所指出的那样,它凝结了无数人的经验和智慧,只能说是人们通过长期记帐实践不断改进方法和技术的结果。但是,从1494年卢卡.帕乔利的著作问世至19世纪期间,尽管复式记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人们还是普遍认为,这段时期是复式簿记发展的停滞时期。在这个时期,会计技术从本质上讲是应用性的,也就是说,是应社会之需要和企业状况的变化而发展的,人们所关心的是复式簿记的记录功能和汇总功能,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与利润计算和资产计价有关的大部分问题,与当时的商人几乎是无关的。,2.3近代会计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所进行的产业革命,显著的促进了
15、生产力发展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环境的重大变化,也使簿记发展进入完善阶段。 第一,簿记立法受到重视并很快成为国家法律的重要部分; 第二,政府与公司逐渐使簿记组织建设正常化,并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第三,围绕资产负债表的研究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簿记的理论结构,而且奠定了法定审计的基础; 第四,在对簿记理论中的“拟人说”批判的基础上,先后出现了“二帐系”、“一帐系”、“三帐系”学说,以及“资本循环”等学说,使簿记理论建设成为世界性的工作。 最后,由于簿记技术处理与簿记原理表述方面的区别,形成了以德、法为代表的“大陆簿记”和与英国为代表的“英式簿
16、记”,并成为20世纪的“大陆会计”与“英美会计”的基础。,2.3近代会计的发展,2.3.1近代影响会计发展的代表性因素,近代影响会计发展的代表性因素,股份有限公司,铁路公司,工业革命,专业会计师的出现,2.3近代会计的发展,2.3.2近代会计发展的主要成果 1、折旧会计 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企业逐渐转为持续经营,而且开始采用机器设备,长期资产日益增多。这样,必然产生长期资产投资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转换为成本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折旧思想的形成,折旧会计便应运而生,并且在实务中普遍推行了按直线法平均摊销长期资产成本的惯例。 2、资本与收益区分 持续经营企业需要大量资本,而且要求对投入资本和资本报酬加以区
17、分。19世纪下半页以后,由于股份公司形成获得较大发展,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资本易于转让流通,投资者日益与经营者分离,并更加关心投资报酬。因此,会计服务的对象转向不直接参与经营活动的业主,这使得必须对作为业主投入企业的资本和作为投资报酬的收益加以区分。,2.3近代会计的发展,2.3.2近代会计发展的主要成果 3、成本会计 对收益计算的日趋严格,还导致了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在19世纪末,由于重工业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制造费用也随之上升,成为生产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期间性费用需要经过认真的确定与分摊。这时,企业的生产过程又趋于复杂,一个企业常常生产多种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越
18、来越复杂化,从而要求对各产品、各工序的成本进行精确的计算。同时,为了便于加强生产控制和提高效率,又使成本记录与帐务帐户相结合,产生了成本会计制度。 4、报表审计制度 在19世纪,审计比成本会计获得了更大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英国议会通过的一些法律起了强劲的促进作用。“企业对外提供会计报表必须经过特许或注册会计师审查签署意见后才能生效”作为一项制度逐渐在一些国家确立起来。,2.4 现代会计的发展,20世纪是科技与经济发展变化迅速的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科学社会化、技术社会化、管理社会化、教育社会化,以及生产社会化的新阶段,转瞬之间,现代市场经济形成,并进一步朝着系统化、信息化、
19、科学化方向发展。在此情况下,作为一门适应性学科的会计,必然也要适应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电算化会计的出现等。,2.4 现代会计的发展,2.4.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 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成败得失主要取决于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管理当局为了加强对经营活动的控制、预测,需要会计提供越来越多的与经营决策密切相关的会计信息。这些会计信息更侧重于管理当局的计划、决策、预测和分析的信息需要。它在形式上灵活多样,在内容上也极为广泛(同时包括货币与非货币信息),而时间上要更加及时。 所以在20世纪初以来,逐渐产生了相对于财务会计的另一个分支管理会计,即主
20、要为管理当局内部决策提供信息的会计,或称为对内会计。 1922奎因斯坦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问世,首先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个名词,1924年麦金西的专著管理会计出版,标志着管理会计的形成。,2.4 现代会计的发展,2.4.2 计算机技术与会计信息系统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企业的组织形式、营销方式都处于变革之中,新的经济环境对会计从理论到实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对传统会计理论到会计实践提出了挑战。网络技术的长足发展,使得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均在网上发布,因为没有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也正是由于会计报告对外报出的方便和容易获得,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呈现多元化、不确定的发
21、展趋势,外部利益集团的瞬息万变给未来投资者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2.4 现代会计的发展,2.4.3 现代会计的特征 现代会计的出现使得会计不再局限于实用主义导向,开始逐步拓展其应有的理论地位,对现实起到解释和预测等理论功能。现代会计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研究主体的发展变化 会计的研究主体不再是以单个学者为单位,而转变为以会计专业团体为主体。以美国为例,推动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驱动力量来自于以下会计专业团体: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美国会计学会(AAA)等权威性会计团体。,2.4 现代会计的发展,2.4.3 现代会计的特征 2、会
22、计理论研究方法的转变 主导性会计方法由归纳法转变为演绎法,使得会计理论由描述性会计理论转变为规范性会计理论,即强调会计理论高于会计实践和对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形成一套由会计目标、假设、概念框架和具体会计程序和方法等构成的规范性会计理论体系。 3、将价值和收益等新概念引进于会计理论 普遍地接受了经济学家的价值和收益等新的概念,并将他们引进于会计理论;强调会计的社会经济职能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不断地予以发展和变革,从而扩大了会计理论研究的领域,其中不断的予以发展和变革,从而扩大了会计理论研究的领域,其中包括现时重置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和国际标准化会计的发展。,2.5 会
23、计行为的本质,通过会计发展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出会计发展无不烙上了不同时代烙印,但她总是与时代主旋律同步,闪烁着价值计量、决策支持、监督管理、风险控制、受托责任、职业判断等特征明显的时代音符。会计从簿记中区分出来之后发展到价值计量的会计全新内涵,从理论角度看,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早期学者与当今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中外学者也有不同认识,观点百花齐放,概括起来最有代表意义为以下四种观点:会计技术(艺术)论、会计信息论、会计管理论和会计控制论。,2.5 会计行为的本质,2.5.1 会计技术论 会计技术(Art)论根源于早期的簿记,认为会计是从簿记中脱离出来的,表现在在计量、记录
24、与核算上的技巧,而这种技巧或者说技能能在一定期间内使得复式帐簿借贷相等。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技术论一度成为会计的主流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41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所属会计名词委员会的会计名词公报第1号复查与提要(Review and Resume)指出:“会计是一种技术,是关于诚实有效和以货币形式记录、分类、汇总具有财务性质的经济业务与会计事项,以及说明其经营成果的技术。”,2.5 会计行为的本质,2.5.2 会计信息论 会计信息论是上个世纪60年代出现的关于会计本质的探讨,时至今日,其仍是对会计本质认识的主流看法之一。 会计信息论的一种看法源自管理信息系统论。美国学者穆尔狄克与罗
25、斯认为“就本质而论,一个系统就是一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着的事物,特别是企业已经变得非常复杂这个事实,要求我们以系统来经营企业,而不是象销售、会计、制造等环节,按部门来经营管理。” 因而,会计信息就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这部分其实主要提供的是管理会计信息,供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使用。 会计信息论的另一种看法,也就是更为广义和更为会计研究人员所能接受的会计信息论,是指会计尤其是财务会计能够为企业以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2.5 会计行为的本质,2.5.3 会计管理活动论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人们从事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工作是一种经营管理工作,会计
26、部门是企业的一个经营管理部门。会计管理活动论的思想最早也体现在那些管理学大师的管理思想里。韦伯(Max Weber)在论及近代资本主义的先决条件时指出:“一个合理的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一个附有资本会计制度的企业,也就是,根据现代簿记和结算的方法来确定它的收益能力的一个机构。”进一步的,其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的最起码的先决条件,就是把合理的资本会计制度作为一切供应日常需要的大工业企业的标准。” 后来从会计管理活动论中分离出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不同,管理会计关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与控制,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管理会计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会计学的分支学科。,2.
27、5 会计行为的本质,2.5.4 会计控制系统论 1988年,会计学者拉曼(Ruhman)与海拉第(Halladay)指出“会计信息的支持确定了企业中会计控制所能达到的范围,当企业需要控制系统,并明确所进行的控制要达到的目标后,他们便要在会计信息系统上投资”。这说明在企业中与信息系统相关联存在的是为实现对既定目标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当然这仅仅是从一般意义上对会计控制系统的阐述。,2.6 本章总结,会计理论的发展是伴随着会计实践的变迁而日趋复杂化的,因此,要想很好的掌握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动因,有必要深入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基于此点,本章首先介绍了会计行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早期会计计量行为的
28、演进历程,使读者对会计的产生及产生的基础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由于复式记帐法是现代会计实务的标志,也是推动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接下来本章着重讨论了复式记帐法的产生与发展。随后,本章进一步介绍了现代会计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但是,要想对会计有深入认识就不应仅仅停留在概念和发展历程的回顾上,还应了解会计行为的本质,最后一节的内容即是对会计行为的本质的介绍,给出了技术论、信息论、管理活动论和控制系统论四种不同的认识。,3.会计理论解读:内涵与外延,会计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而会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也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既然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其明确的研究对象、完善的研究方法以及一整套的理
29、论体系。会计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经历了从实务发展向理论发展的过渡。早期的会计发展是实务方法的发展,如复式记帐法的出现,到了后期,人们意识到需要用理论来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会计规范。本章主要对会计理论进行简要的介绍,说明什么是会计理论,会计理论有哪些种类,会计理论的作用等等。,3.1会计理论的内涵,3.1.1什么是理论 说起会计理论,首先它是一种理论,因此在讨论会计理论的定义之前,有必要先对“理论”进行一个说明,看看究竟什么是理论。 韦氏新国际大词典里认为“理论是某一探究领域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贯的假设性、概念性和实用性原则”,这种对于理论的概括是从理论的表现形
30、式的角度来看的; 布雷思韦特强调理论的内在逻辑性,认为“科学的理论是一种演绎系统,按这种系统在逻辑上所得出的结论应该同在该系统一套基本假设下所观察到的有关事实相一致。因此,对科学理论本质的研究就是对应用于该理论中的演绎系统本质的研究。”; 威廉斯(1994)认为“系统的知识的有组织积累,其目的是理性的解释预测”,不仅要按照演绎的方法去解释,还要能利用理论对未知事物进行预测。,3.1会计理论的内涵,3.1.2会计理论的定义 从20世纪初至今,会计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技术和方法,众多的理论工作者从会计实务中抽象出会计理论,使得会计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学科门类。那么,究竟什么是会计理论呢?,3.2会计理论
31、的外延,会计理论外延边界到底有多宽,人们认识不尽相同。我们通过会计理论分类可以看出人们对会计理论外延边界不同认识。会计理论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很多种,按照研究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财务会计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演绎法和归纳法);按照推理方式分类,会计理论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3.2会计理论的外延,3.2.1按研究对象进行分类 按研究对象分类可以分为财务会计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 1. 财务会计理论(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财务会计理论,顾名思义,是研究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
32、g)学科领域的理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会计文献和会计理论研究都是关于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 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前提假设和原则的研究 另一部分是对计量模式的研究,即采用历史成本计价还是采用现时的价格计价,以及成本计量模式的优化,这些就构成了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另一个方面。,3.2会计理论的外延,财务会计理论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观点:,3.2会计理论的外延,3.2.1按研究对象进行分类 按研究对象分类可以分为财务会计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 管理会计理论(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ory) 现代管理会计产生于上个世纪的20年代,由于
33、泰罗制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会计如何为提高企业的生产和工作效率服务,开始提到议事日程,同时“标准成本”、“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等与科学管理直接联系的计划、控制方法开始引入到会计中来。在当时就有人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称之为管理会计。如1922年奎因斯坦出版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1924年出版的麦金西的管理会计,但是这些都没有得到当时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而且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正式的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2会计理论的外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8)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
34、阶段(19501965):这一时期的管理会计的重点是通过预算和成本会计系统来进行成本决定和财务控制。 第二阶段(19651985):这一阶段管理会计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为管理计划和控制提供信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Anthony。Anthony(1965)将管理控制描述为这样一个过程:即企业为了达到其目标而获取资源并对其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的过程。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将管理控制从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中剥离出来,缩小了管理会计的范围,重点关注会计信息。在这一阶段,有些学者如Gordon和Miller等提出组织控制是一个“包”的概念,包含了会计的和非会计的信息系统、组织设计和其他的控制机制。他们认为这样的“
35、包”不是受同样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如外部环境、技术、竞争战略、组织使命等等。,3.2会计理论的外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8)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三阶段(19851995):在这个时期,管理会计从计划和控制中跳出来转而关注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对质量管理的广泛接纳推动了这种转变。而在这个过程中,会计本身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质量评价成本、作业成本、业务流程成本分析和战略成本系统都是在这个时候提出的。 第四阶段(1996至今):这个阶段本书称之为管理会计的新阶段。如前所述,在这个阶段,管理会计从计划、控制和减少浪费扩展到一个更加战略化的领域:
36、即通过对顾客价值、组织创新和股东回报等价值驱动要素的确认、评价和管理来创造企业价值(Ittner 2001)。在这个时期各种各样的新的管理会计的工具被广泛的使用,如Kaplan的平衡记分卡、Steward公司的经济附加值(EVA)、Bromwich(1990)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等。,3.2会计理论的外延,3.2会计理论的外延,传统管理会计与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会计的比较,3.2会计理论的外延,3.2.2 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 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规范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和行为会计理论。 1. 规范会计理论(Normative Accounting Theory) 所谓规范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
37、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性要求,从逻辑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规范会计理论认为会计理论的发展不应该受会计实务的影响,而应该高于会计实务,并以指导实践为目的。进一步的,规范理论由于是主观的,必然会带着主观的价值判断,加之在会计信息已成为公共物品的今天,会计目标不再是单一的,根据单一目标建立起来的会计模式,其有效性正越来越受到怀疑。有关规范会计理论的进一步讨论可参见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3.2会计理论的外延,3.2.2 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 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规范会计理论、实
38、证会计理论和行为会计理论。 2. 实证会计理论(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所谓实证会计理论是相对于规范会计理论而言的,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为解释现行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这种理论只能解释和预测哪些企业将采用或不采用某个具体的会计实务(根据其偏好),而不能说明企业应该采用哪种会计实务。实证会计理论采用归纳法,具体有关实证会计理论及其方法论的讨论可参见第11章、第12章、第13章。,3.2会计理论的外延,3.2.2 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 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规范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和行为会计理论。 3. 行为会计理论(Beh
39、avioral Accounting Theory) 行为会计是研究特定约束条件下会计行为的指向及其变动规律的学科,它是会计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 行为会计理论认为,会计行为不是无序的,而是有规律并且可以控制的。会计行为是约束条件的函数,即会计行为取决于各影响因素形成的约束条件。一般情况下,有什么样的一组约束条件,就有与之相对应的会计行为,包括会计个体的行为和会计群体的行为或组织的行为等。,3.2会计理论的外延,3.2.3 按推理方式进行分类 推理性理论是根据从一般到具体(演绎)还是从具体到一般(归纳)的推理过程所形成的理论分类,因而按推理方式,会计理论可
40、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个类别。 1. 演绎推理的会计理论 2. 归纳推理的会计理论,3.3 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式,1977年,美国会计学会出版了会计理论和认可的理论的说明(Statement on Accounting Theory and Theory Acceptance, SOATATA),这标志着会计研究人员开始从“科学的哲学”的角度来考察会计思想的发展。该书提出了三个占支配地位的理论方法: (1)“规范的演绎学者”和“实证的、归纳学者”所使用的“古典的”(真实收益/演绎的)方法; (2)强调决策模型以及决策制定者(行为会计和市场水平研究)的学者们所使用的“决策有用性”方法; (3)在
41、“单个人的情况”和“多个人的情况”之间有着明显差别的“信息经济学”。,3.3 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式,范式的概念 范式的概念最早是由库恩(Thomas Kuhn)提出来的,库恩提出了科学革命的理论,而科学革命的主题又是建立在范式的概念基础之上的。库恩在其著作的第二版中对范式这一概念作了严格的定义: 本书中,术语“范式”主要用于以下两个不同的方面。第一个方面,它意味着是被某一特定群体所有成员分享的信念、价值、技术的集合体。而另一个方面,它则意味着该集合中的一类因素,即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当被用作模型或例子时,它可作为解决一般科学中的那些未决问题的基础来取代具体的规则。,3.3 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式,1
42、977年,美国会计学会出版的会计理论和认可的理论的说明提到了以下的六个范式: (1) 人类学/归纳范式; (2) 真实收益/演绎范式; (3) 决策有用性/决策模型范式; (4) 决策有用性/决策者/总市场行为范式; (5) 决策有用性/决策者/个人使用者范式; (6) 信息/经济学范式。,本章总结,会计理论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会计理论已经从原来的萌芽阶段的无意识的实务发展到如今的存在系统的思维方法来推进会计理论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会计理论自身的发展不断受到来自其他学科的影响,比较重大的影响包括以有效市场理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理论直接导致了实证会计理论
43、的发展;代理理论和契约理论的发展又让会计研究人员能够以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使得会计研究人员能够利用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对会计信息进行研究;而行为理论的发展又让会计研究人员系统的研究个人行为对会计和非会计的影响。所谓会计研究范式的改变某种程度上都是归因于研究人员自身知识水平的改变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这也符合库恩的关于范式改变的讨论。,4.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与科学理论是伴生的。现代科学史证明: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中新思想、新理论的生长点,新的思维方式的出现往往与新理论的产生同时并进,科学理论的产生和突破往往是从研究方法开始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会
44、计研究方法就不能产生会计理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贯穿于会计理论研究的始终,其成果可以直接指导、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会计研究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在于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也就是说,研究人员在进行会计研究之前,明确并正确地选择对所研究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必要的前提条件。,4.1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概述,4.1.1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及其特征 1、什么是会计理论研究方法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我们(认识主体)把握会计这一事物(认识客体)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所要解决的是“怎么办才能正确认识会计”这个问题。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包括认识的途径、手段
45、、工具和方式的总和),但也容易和其他的概念相混淆。首先,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应该与会计技术方法(如复式记账等)相区别,理论的研究方法是指认识的方法,而会计的技术方法则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应该与方法论相区别,在我们看来,方法、方法论、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认识运动的过程中所处的层次和地位不同。,4.1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概述,4.1.1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及其特征 2、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特征 与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相比,主要有以下特征: (1)科学性。 (2)主观性。 (3)操作性。 (4)相对性。 (5)边缘性。,4.1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概述,4.1.2会计理论研究方
46、法的演进,4.1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概述,4.1.3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系统性、耦合性及目的性的系统,因此有必要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进行一个层次上的划分。余绪缨教授(1994)提出,科学的方法体系由哲学方法论、亚哲学的方法论和各学科具体方法等三个层次构成。在此借鉴其层次的分类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哲学方法论、亚哲学的方法论和会计理论研究的具体方法。,4.2 哲学方法论,所谓方法论,是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从哲学或逻辑学等角度来讨论科学研究方法本身是否正确、或是否科学的问题。既然会计理论研究是对会计本质和内在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过程,它必然要遵循人
47、类一般认识活动的规律,要经过从低级感性认识上升到高级理性认识阶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也是科学研究方法的方法论。,4.2 哲学方法论,4.2.1辩证唯物论 1、会计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会计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其实践的对象即资金及其流转是物质的价值;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输出的会计信息的本源是客观存在的。 2、会计的运动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实质上就是资金的流
48、转过程。会计反映的是企业的资金营运状态和经营成果,也就是对运动中的资金进行描述,所以会计核算要坚持运动观。,4.2 哲学方法论,4.2.1辩证唯物论 3、会计的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脱离时间和空间是不可能存在的。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会计的几个假设就是建立在物质的时空观念上的。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是在时间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会计主体假设是在空间观念上确立的。会计就是通过这几个基本假设,来确定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时空范围的。,4.2 哲学方法论,4.2.2唯物辩证法 1、会计的对立统一观 会计中的“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
49、有用观”就是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受托责任观”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决策有用观”要求会计信息与决策相关,虽然两者并非不可调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立的,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应该采用何种观点取决于两者的地位,要根据国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会计的质量互变观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要目的的信息系统。而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如果会计突破度的范围,就会失去了本来面貌。对此,在对诸如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方面的研究时,一定要注意保持会计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这一本质。,4.2 哲学方法论,4.2.2唯物辩证法 3、会计的否定之否定观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继承和克服,即继承了旧事物的合理内核,摒弃了旧事物中不合理的内容,这就是事物的创新。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观点,完整地体现在会计理论的发展史上,具体表现为:古代会计理论被否定,产生了创新的意大利式会计;意大利式会计理论被否定,出现了创新的英国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