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数上《厘米和米》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329556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数上《厘米和米》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二数上《厘米和米》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二数上《厘米和米》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二数上《厘米和米》教材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二数上《厘米和米》教材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教版)二数上厘米和米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教学建议课时安排 小学数学里,图形与几何领域关于测量的教学,是从长度开始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本单元只教学厘米和米。这是因为二年级学生的身边,许多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或米计量,他们暂时还没有能力用千米为单位计量较长的长度,或者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比较精密的测量。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从测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拓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面积和体积等图形集合部分的内容打好基础。1.使学生通过操作

2、和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能正确地识别线段,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能合理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4.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建立正确的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测量和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重难点突

3、破策略重难点突破策略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建立相关的概念。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比如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测量和估计的能力,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概念。厘米和米厘米和米(课时)课时)练习十练习十例例1:线段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1课时)课时)例例2例例4:认识厘米(:认识厘米(1课时)课时)例例5:认识米(:认识米(1课时)课时)1共共4课时课时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教学线段,让学生感知它的特点,认识它的图形,形成线段的表象。例1教学线段的概念,设计成这样的线索:在现实的情境里引出线段,并用图形表示

4、,初步感知线段把物体的直的边、折纸得到的折痕等看成线段,体会线段有长有短,初步形成线段的表象利用直尺画线段,进一步体验线段的特点。教学线段,让学生感知它的特点,认识它的图形,形成线段的表象。(1)在现实的情境里引出线段,并用图形表示,初步感知线段。“直”是线段的显著特征,“有两端”是线段的重要特点。认识线段要知道它是直的线,有两个端点。例题的图画里,一根线任意放在桌上是弯曲的,用手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它就“直”了。联系这个现象,教材用描述性的语言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首次引出“线段”这个名词,十分明确地指出线段是直的线,有两端。“想想做做”第1题,在给出的四个图形里识别

5、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要把这些图形分别与头脑里线段的表象进行比对,根据是不是“直的线”和有没有“两个端点”,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凡是直的线,并且有两个端点,都是线段;不直的线都不是线段。教学线段,让学生感知它的特点,认识它的图形,形成线段的表象。(2)把物体的直的边、折纸得到的折痕等看成线段,体会线段有长有短,继续感受线段的特点。教材提出问题“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物体的边上寻找,应该要求他们指出物体的哪条边,说说为什么可以看成线段,并指出其两个端点。体现了概念学习的“具体化”环节。折纸得到的折痕可以看成线段,因为折痕也符合线段的特点。教材先对折正方形纸,

6、把折痕看成线段,再要求学生折出更长的和更短的折痕。一方面体会每一条折痕只要是直的,且都有两个端点,则都能看成线段。另一方面从折痕有长有短,体会有的线段长些,有的线段短些,感受每一条线段都是有长度的。教学线段,让学生感知它的特点,认识它的图形,形成线段的表象。(3)利用直尺画线段,进一步体验线段的特点。用尺画线段是为了让学生再次体验线段的特点,进一步熟悉线段的图形。为什么沿着直尺的边可以画出线段?这是应该思考和讨论的一个问题:因为直尺的边是直的,沿着它的边能够画出直的线。怎样画线段?这是应该思考和讨论的另一个问题:因为线段有两个端点,所以在画出的直的线上要表示出两个端点。“想想做做”25题围绕直

7、观认识线段而设计。第2题在三角形上和多边形上找出线段,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两点:一是这些图形都是线段围成的,图形的每一条边都是线段;二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四边形由4条线段围成、五边形由5条线段围成几边形由几条边围成。第35题的教学要注意两点:一是“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既是题目的要求,更是一个规律。二是要指导学生用直尺画线段。让学生学会利用直尺画线段,是培养最初步的画图能力。教学1厘米,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 度观念。例2教学厘米,着重让学生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量一量课桌面有多长。这时,还没有教学长度单位,也没有教学用尺测量长度。因此,学生

8、只能自己寻找工具,自己设计测量方法。例如,用文具盒、铅笔等沿着课桌面的长边一点一点地量。由于各人使用的工具不同,导致测量结果的表述不一致。正如教材图画里的7拃长、5个铅笔盒长、4本数学书长等。教材设计这项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体验长度是可以测量的,二是体验相同的测量工具和长度单位,才能得出一致的测量结果,从而导出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尺”和常用单位“厘米”。认识厘米的教学分四步进行。教学1厘米,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 度观念。(1)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教材安排学生拿出尺,看看1厘米有多长。为此,首先要帮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看到尺上的0、1、2等数以及标注的“厘米”二字,明白刻度“

9、0”到“1”之间的长是1厘米,刻度“1”到“2”之间的长也是1厘米(2)用手指比划1厘米。用手指比画1厘米,是通过动作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用两个手指比划1厘米不是一件很简单的活动,学生比较准确地比划1厘米,需要多次进行“比划验证调整”,才能越做越好。(3)寻找长度大约1厘米的物体。寻找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是借助熟悉的物品,强化1厘米的长度观念。(4)理解几厘米。很多物体的长度不是1厘米,而是若干厘米。学生在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还需要认识几厘米。用尺量物体的长度,画整厘米长的线段。教学这两道例题,还要注意两点。(1)量长度和画线段,一般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当然,从其他刻度线开始也是可

10、以的。教学应以前者为主,适合大多数儿童运用。(2)使用直尺量长度和画线段,其操作方法应该是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总结出来的。“想想做做”第1题,图画呈现了量长度时正确使用直尺和错误使用直尺的案例,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也是正确使用直尺的教学。第2题给出两条长度不同的线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必须 要理解“一条线段比另一条线段长多少”的含义。这点理解,对丰富线段的认识有积极意义,对以后使用线段图也有积极作用。教学长度单位“米”,通过多种途径体会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表象,学习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引出“米”。教师可以直接指出:“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这

11、就是说,如果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较长物体的边的长度(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等),会很麻烦。如果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就方便得多。这也是教学米的原因。(2)感受1米有多长。教材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是观察并认识米尺,知道这样的尺长1米,感受1米比1厘米长许多。第二层次是通过多次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第三层次是张开两臂比划1米,把前面操作中获得的关于1米的长度体验,用自己的肢体表达出来,经过多次“比划检测调整”,形成1米的初步表象,并保存在记忆之中。第四层次是寻找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丰富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长度单位“米”,通过多种途径体会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表象,学习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探索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是两个长度单位的关系。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这个进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米尺上看看、数数,发现1米刚好是100厘米,写在教材上面。得出米和厘米的进率,既教学了一个数学知识,还通过100个1厘米是1米,间接体验了1米的长度。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初步培养数感等数学素养。许多线段的长度不是整厘米,而是比整厘米稍长一些或者稍短一些,可以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这些线段的长度。估计线段的长度,不只是一种技能,还与数感、长度观念等数学素养有关。为此,教材不仅量、画整厘米的长度,还涉及不是整厘米长度的测量与估计。关于估计长度的教学是循序渐进地安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苏教版)二数上《厘米和米》教材分析.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