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固体与液固体与液体体单单 元元 分分 析析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人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根据存在的状态,一般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根据物质的组 成,可以分为纯净 物和混合物 物质世界利用各种感官去了解 借助工具去 观察和测量 提升概念学生在低年级研究典型具象物质“石 头”“水”和“空气”的基础上,形成了 初步的“物质概念”和“物质意识”。他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固体还是液 体时,往往是把自己熟悉的、具体 的某一固体或液体作为标准,所以 在判断诸如沙、羽毛、烟雾等非典 型特征的物体属于什么状态时会存 在一定的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学 生对固体、液体特征的认识不足。学生对于“混合物”的概念 比
2、较模糊,还不 能意识到混合物 的分离过程中构 成物体的物质并 没有改变。提升概念设计意设计意图图 单元提出单元提出融合发展打基础指导学 生认识固体 和液体的特 征,“纯净 物”“混合 物”这样的 类别概念内 隐在具体的 学习内容和 要求中。在物质的性质认识上,从 直 观 特 征 的 定 性 描 述走向利用 简 单 的 科 学 仪 器 对 物 体 的 特 征 进 行定量描述。在物质的组 成和结构认识 上,从物质的“状态”“分 离”“溶解性”等方面进一 步丰富和拓展 物质概念,侧 重于宏观层面 的感知。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课标落实课标落实1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测量、描述 物体的特征 和材料的性 能。能
3、运用感官和选择 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 的外部形态特征及 现象;能用比较科学的词 汇、图示符号、统 计图表等方式记录 整理信息,陈述证 据和结果;能依据证据,运 用分析、比较、推 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能正确讲述自己的 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在科学探究 中能以事实为 依据。乐于尝试运 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 样方法完成科 学探究,体会 创新乐趣。了解人类可 以利用科学技 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 断得到改善。知道使用工具 可以更精准、便利和快捷。了解生活中常 见科技产品及 其给人类生活 带来的便利。2科学探究科学探究3科学态度科学态度 4科学技
4、术社会与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境设计意设计意图图 内容要求内容要求1.11.1 物体具有物体具有质质量、体积等量、体积等特特征。征。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 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3.3.物质物质一一般般有有三种三种状状态:态:固固态、态、液液态态和气和气态态。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4.4.利用物体利用物体的的特征或材料特征或材料的的性能,性能,把把混合在一混合在一起起的物体分离。的物体分离。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 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5
5、.5.物体在变物体在变化化时,构成物时,构成物体体的物质的物质可可能改变,能改变,也也可能不改变。可能不改变。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2.22.2 有些有些物物质质在在水里水里能能够溶够溶解解,而,而有有些些物质物质在在水水里里很难很难溶溶解。解。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 因素。设计意设计意图图 主题结构主题结构状态存在1.认识固体2.认识液体3.固体的混合与分离4.把盐放到水里固体的特征液体的特征混合与分离并列又递进设计意设计意
6、图图 单位地位单位地位附附1: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能够使用常用的仪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体积。能够依据证据,运用比较、推理等方法归纳固体、液体的共同 特征。能够根据某些物质的特征,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分离混合物。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影响物质在水中溶 解快慢的常见因素。附附2:单元活动框架:单元活动框架附附3:课时建议:课时建议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教学目教学目标标 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教室里非固体物品比较少,教学时可事 先摆上一些非固体类的物
7、品,如矿泉水、酒精灯、溶液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分类。对于一些柔软的或细颗粒状的物体,学生 一般很难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固体。要让学 生充分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抓住关键点进 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建构“固体”的概念。除教材上的“显微镜下的食盐晶体”图 片,有条件的还可以提供放大的羽毛、纱 巾、面粉颗粒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很少会自己归纳出“固体有确定 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教师要注意引导 学生进行归纳。教室里的物品中,试管、烧杯、烧瓶等玻璃器皿中 盛放的是液体,不是固体。其余可见的物品,如实 验桌、黑板、教室两侧的 实验器材等都是固体。纱巾、羽毛比较柔软,面粉、食盐颗粒比较细小,但它们都 有确定的形状
8、、体积和质量,都属于固体。比较积木组的体积:可把积木组进 行拆分。如果每块积木的形状和大小 一致的话,可以采用数积木的方法进 行比较。比较粉末堆的体积:粉末建议用面 粉或玉米粉;装粉末的杯子要透明,便于观察;装粉末时,表面要保持平 整;用尺测量杯中粉末的高度时,尺 子贴在杯子外壁竖直测量,测量时注 意零刻度的位置。也可直接在杯外测 画出标记线进行比较。比较玩偶的体积:教材图片上采用 的是埋盐法。取足量的盐,利用量杯 测出盐的体积。把一个玩偶完全埋入 盐中,测出玩偶和盐的总体积。然后 用相同的方法测出另一个玩偶和盐的 总体积。通过比较两个总体积,得出 玩偶体积的大小。盐也可以用沙子代 替。避免粉
9、末进入眼内。测两个玩偶的体积,盐同样多。先“摇动平整”再测量和比较。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方法并不局限于教材上的三种。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方 法,应鼓励他们尝试并予以肯定。在让学生判断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是否属于固体时,可以放慢节 奏,一步一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让 学生进行判断,帮助学生理解。如:一支 粉笔一截粉笔粉笔颗粒粉笔灰,每 一个环节都可以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固体,并且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思考自然界岩石的变化,可以让学生 观看岩石变化的视频或图片,直观地感受 岩石的变化过程。可引导学生理解“外力的作用”,说 明外力的范围很广,敲、剪、切等属于人 为施加的外力,风吹日晒雨淋等是自然界
10、 施加的外力。在使用铁锤、剪刀、小刀时要注意安全。在让学生对物体状态进行判断时,一定要让他们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和依据。教学目教学目标标 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认识水平面,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除教材图片上的液体,也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属于液体。分辨“飘动的烟”“流动的沙”是 否属于液体时,可以让学生描述烟和沙 子的样子,从而引导学生意识到“会流 动”与“液体的流动”的本质差异。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流动的沙”学生不难判断。但“飘动的烟”学生判 断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补充介绍 烟的主要成分或出示放大的烟的颗粒图,帮
11、助学生进行判断。教材图片中的液体,有些能说出确切 的名称,如汗液、雨点等;有些则无法说 出其确切的名称,如厨房间一些瓶装的调 味料、卫生间一些瓶装的液体等。教学时 只要学生找出液体即可,不必强调一一说 出名称。一定要让学生说明判断的理由和依据。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除教材上 的油、水、牛奶、蜂蜜外,也可选 择其他液体。测试液体“黏稠度”时,可用表 面光滑的板子代替使用液体流速板,实验时,几种液体要同时倾倒,让 液体自然流下来,下面用盘子接住,防止流到桌面上。测量液体的体积,用量筒和量杯 都可以。可将水进行染色,也选有 色液体。比较液体的质量,要指导学生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装50毫升水和50毫升油
12、所用的烧杯规格要一致。现在市场上蜂蜜的颜色比较多,教学时以实际观察到的为准。做完实验,及时整理清洗,保持桌面 的整洁。电子天平比较灵敏,测质量时烧杯注 意要居中摆放,以免产生过大误差。为了便于观察两个瓶子中的水 平面,可将水进行染色。除水之外,也可以观察牛奶、橙汁等其它液体静止时的表面是否 水平。认识水平面时可以让瓶子倾斜 不同的角度,观察水面是不是始终 是水平的。使用气泡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 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 定后再作判断。由于气泡在玻璃管 内可经常保持在最高位置,所以在 实际检测中,气泡在哪端,说明哪 端偏高。使用气泡水平仪时,要指导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能联
13、系生活,举出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的例子。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并做出合理解释。能用不同的方法把生活中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开来。教材呈现了八宝米、中药材、混 凝土三种固体混合物,以此为例,可采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其中 有哪些固体混合在一起。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生活中其它固体的混合现象。这里不必用“混合物”来描述,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有些地方需 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即 可。先引导学生预测,然后进行混合 和比较,用获得的数据形成结论后 再与预测相对照,增强学生的探究 意识。可引导学生对比较的结果进行 合理的解释。如果用电子天平分别测量黄豆、玉 米粉、绿豆和混合物的质量时,注意 去掉盛
14、放容器的质量。用量筒比较黄豆、玉米粉、绿豆混合前后的变化时,应考虑三者混合后 不能超过量筒的容积。测量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对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生活中分离混合物的例子比较多,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所列举的两种,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举例。教 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实例,如垃圾分类 回收、农民晒谷收豆等。在分离固体混合物时,可以先组织 学生对混合物进行观察,说说可以用 哪些方法来分离混合物?为什么要用 这种方法?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具体该怎么做?要注意些什么?让学 生先思考再动手。黄豆、绿豆和玉米粉可以用不同孔 径的网筛来分离。木屑和铁屑,可以利用磁铁来分离
15、。磁铁能吸铁,能很快分离出铁屑;也可利用沉浮的方法老分离。红糖和沙子可以用水溶解的方法来分离。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很多,应 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注重活动前中后 学生的交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 验习惯,有序操作,合理分工,实验 结束及时整理器材和桌面。教学目教学目标标 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 习对比实验的方法。能测量一定量的盐或糖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 分离水中的溶解物。先在两个烧杯中放入冷水,再分别加入沙子和盐。指导学生学习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的正确方法。搅拌时,注意玻璃棒不能接触烧杯发出声响,也为后面的溶解实验做好准备。尽管此
16、活动并不要求做对比实验,但为了便于观察和比较,尽 量做到两个烧杯中放入的冷水同样多,加入的盐和沙子也同样多。搅拌后要静置一会再描述看到的现象。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罗列出可能的因 素。三年级的孩子尚不具备独立设计对比 实验的能力,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 帮扶。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制定方案。方案制 定好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提出 和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相同 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初步培养 他们做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的意识。提醒学生用热水时注意安全,避免烫到。除了搅拌和温度两种因素,学生可能还会提出其它的因素,如盐颗粒的大小等等,教师应 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鼓
17、励学生针对自己的假设进行 探究。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 量。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也就是说,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盐。做这个实验时水的数量尽量以整百为单位,如100或200毫升为宜,这样便于学生操作和教师讲解。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 少克盐,在动手做之前可先让 学生进行猜测。给学生“设计实验”的机会,然后通过“怎样盐”“每 次放多少盐”“什么时候停止 放盐”“怎么记录”等问题引 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每次加相同量的盐,对于“相同量”学生很难把握,可以用定量勺每次取同样多的盐。为了省时、便于操作,教师也 可事先为学生准备好,可以把 盐按一定量进行分装,比如每 份5克或10克等。当
18、盐溶解得很慢时,一点一点加,建议 一次加1克。当盐无法再溶解时,停止加 盐。计算结果时,提醒学生注意:当盐无法再溶解时所加的那次盐不可计算在内。可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罗列出可以采用的方法。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下,可以 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方法进行尝试,教师尽量提供学生需要的器材。实 验后,让学生说说成功的经验方法 或者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果学生采用的是加热的方法,教师需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加热溶液,可采用水浴法或直接用酒精灯加热溶液。常温下,白糖的溶解度约为208克,100毫升水在常温下能溶解约 208 克白糖,远远超过盐的溶解度。教师在准备盐和糖时,要注意保证量的充足。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把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现象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分组按教材提示的 方法和步骤自制过滤器,并比较 过滤前后的水。在做把盐水刷在黑纸上进行蒸 发的实验时,可使用高浓度的盐 水。可以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 了解自来水厂的水出厂前需要进 行多次过滤、海水晒盐。用矿泉水瓶自制过滤器,剪下瓶口 时注意把边修平整,避免划伤。给瓶 盖打孔时注意安全。教师也可事先为 学生准备好。小石子和沙子必须洗干净,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