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烛 闻一多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
2、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诗歌“三美”主张】音乐美:指音节和韵律的美;绘画美: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创作背景】红烛写于1925年,是诗集红烛的序诗。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1925年,写作背景:当他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提前回国,看到的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于是他心中的梦骤然破灭。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红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吟诵红烛】注意情感的表达、节奏停顿、重音轻音、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等。示例: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
3、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1)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三处问。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统编版教材红烛名师推荐统编版教材红烛名师推荐(2)围绕三次发问,诗人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梳理情感发展脉络。统编版教材红烛名师推荐统编版教材红烛名师推荐赞美困惑欣然统编版教材红烛名师推荐统编版教材红烛名师推荐【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几)节抒写了怎样的情感?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选取诗句进行赏析。统编版教材红烛名师推荐统编版教材红烛名师推荐 分析角度讨论结果主要内容表现手法诗人感悟语言特色 统编版教材红烛名师推荐统编版教材红烛名师推荐赞叹赞叹 理解、振奋理解、振奋 坚定坚定 鼓励鼓励 疑惑疑惑 同情同情 感伤感伤统编版教材红烛名师推荐统编版教材红烛名师推荐【作业:表达交流】请以闻一多的身份,就红烛精神为主要内容,对当代青年作一段简短的演讲。各组撰写演讲稿,派出一名代表发表演讲。统编版教材红烛名师推荐统编版教材红烛名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