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课件:纵隔疾病.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43469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19.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精品课件:纵隔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医学精品课件:纵隔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医学精品课件:纵隔疾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医学精品课件:纵隔疾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医学精品课件:纵隔疾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纵隔肿瘤、囊肿及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广医大附二院放射科 唐志伟,纵膈分区法,纵膈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胸椎、上界为胸廓入口、下界为膈肌。 纵膈九分区法: 将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连一直线,再于下肺门水平连一直线,把纵膈分为上、中、下部 前纵隔 气管、心包前方至胸骨的间隙 后纵膈 气管、心包后方部分(包括食管及脊柱旁) 中纵隔 前后纵膈之间含有多种重要器官的间隙为,又称 “内脏器官纵膈”。,纵膈分区法,影像诊断路径,纵隔肿块性病变影像诊断思路: 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定位诊断? 纵隔肿瘤和肺内肿瘤区别,透视转动、深呼吸 、吞钡 摄片-选择肿块凸入肺野最显著的位置 位于胸腔最高或最低处的纵隔肿瘤肿块

2、与纵隔胸膜之夹角一般均为锐角 肿瘤切线位照片 CT 平扫/增强 后处理 重建 MRI,定位诊断? 纵隔肿瘤与肺部肿瘤的鉴别,边缘 毛糙 光滑 呼吸动度 + 肿块与纵隔间 有透亮带 无 肿块最大径 在肺内 在纵隔内 与纵隔间夹角 锐角 钝角 食管移位 不明显 明显,肺内肿瘤,纵隔肿瘤,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1)肿 瘤 部 位 : 前纵隔 胸骨后甲状腺肿、 胸腺瘤、畸胎瘤 中纵隔 淋巴瘤、支气管囊肿、 心包囊肿、转移淋巴结。 后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食管囊肿,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2)肿瘤周围结构改变: 良性:推、压。 恶性:侵袭(血栓、癌栓),声带麻痹 膈肌麻痹,心包转移,胸膜

3、转移 远处转移。,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压迫症状的出现对肿瘤的定位及定性亦有帮助: (1)、上腔静脉受压; (2)、肺静脉受压; (3)、心脏受压; (4)、动脉受压; (5)、气管受压; (6)、食管受压; (7)、神经受压。,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3)肿瘤组织特性 性质 CT MRT1 MRT2 实性 3050 中等/稍高 偏高 囊性 020 低 高 脂肪 80 100 高 高,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4)肿瘤形态和密度: 分叶状、分界模糊恶性 类圆形、分界清良性 脂肪、钙化畸胎瘤、脂肪瘤,各论,(一) 胸内甲状腺肿,包括两类: 胸骨后甲状腺肿(多见) 胸骨后甲状腺肿:颈部肿大甲状腺 向下通过

4、胸廓入口进入上纵隔。 先天性迷走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病因: (1) 原发性:先天性迷走甲状腺 ( 1%) (2) 继发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 甲状腺瘤,甲状腺癌 (99%) 病理: 多数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其次为腺瘤,少数为腺癌。,胸内甲状腺肿,临床表现: (1)胸内甲状腺以40岁以上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2)胸骨后甲状腺有颈部甲状腺肿大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表现 。 (3)胸内迷走甲状腺多无症状,也可有甲亢等表现。,胸内甲状腺肿,X线表现: 1、上纵隔增宽闭致密 多向一侧 ,右侧多见; 2、气管受压、移位和变形(与肿块推压气管一致); 3、食道吞钡常示与气管一致的移位; 4、主动脉弓可向

5、左下方移位; 5、透视可见肿块随吞咽动作轻度上下移位;,胸内甲状腺肿,6、侧位上胸骨后方透亮影减低 胸内甲状腺肿多位于前上纵隔气管前方,少位于气管后方; 7、肿块内钙化; 8、邻近骨质破坏提示为恶性; 9、颈部甲状腺肿沿前胸壁下移并向上纵隔延伸,侧位照片有鉴别意义。,胸内甲状腺肿,10、颈纵隔连续征: 肿块上端宽大,上缘轮廓消失; 外侧缘达锁骨水平轮廓消失; 气管受压自颈根部开始,向下延续至上纵隔。,胸内甲状腺肿,正位,侧位,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CT表现: 1、高密度肿块-前上纵隔(主动脉弓上区) 。 2、边界:清楚。 3、钙化:点状或不规则,良恶性有差别。 4、囊变:局

6、限性低密度,强化后易显示。 5、强化特点:CT值明显升高,持续时间长 (1) 甲状腺血管丰富 (2) 甲状腺活力强,有吸碘功能。 6、相邻管道移位: 血管、气管、食管受压移位。,胸内甲状腺肿,7、胸骨后甲状腺:与颈部甲状腺肿相连,且密度及强化程度一致。 8、原发性迷走甲状腺: 胸廓入口以下; 未见颈部甲状腺; 无固定发生部位。 9、CT扫描范围与增强技巧、造影剂量。,胸内甲状腺肿,良恶性鉴别: 边界、钙化、周围组织侵犯(气管及脂肪间隙)、纵隔淋巴结肿大,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MRI表现 1、前上纵隔胸骨后肿块,呈T1W

7、I等信号(肌肉信号),T2WI高信号,较均匀。 2、冠状面及矢状面成像易于显示胸骨后肿块与颈部甲状腺的连续性。 3、行 Gd-DATP增强检查,胸骨后肿块明显强化。 4、病变如有钙化,显示不及CT明确,表现为无信号区。,T1WI 等信号,T2WI 高信号,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鉴别诊断 胸腺瘤、畸胎类肿瘤 前上纵隔偶为后上纵隔肿块与颈部甲状腺肿相连 可与吞咽上下移动 CT和MRI检查显示两者密度与信号一致,可有钙化且有明显造影强化是确诊胸内甲状腺肿的依据。,(二)胸腺瘤,病理 病理上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淋巴细胞型、混合型和梭形细胞型。 胸腺瘤有明显的恶性变倾向。 临床分型与表现 侵袭性与

8、非侵袭性 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可无症状,约15%的胸腺瘤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胸腺囊肿与胸腺脂肪瘤,胸腺瘤,X线表现: 1、纵隔向一侧增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纵隔肿块,边缘清楚。 2、纵隔肿块密度均匀,多位于前纵隔的中部,少数可达隔肌之上。 3、侧位片示肿块主要位于胸骨角之后。,胸腺瘤,胸腺瘤,胸腺瘤,CT表现 (1) 部位:胸骨后大血管前区(前中纵隔) (2) 密度: 良性:多均匀,部分可囊变,少数可钙化 恶性:可见坏死低密度区,少数可钙化 (3) 边界: 良性:多清晰,光滑,周围脂肪间隙存在 恶性:多不规则,模糊,周围脂肪间隙多消失 (4) 转移:胸骨,心包、胸膜

9、、肺 (5) 强化:轻中度不均匀强化,胸腺瘤,恶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胸腺瘤,MRI表现: 前纵隔升主动脉前方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T1WI呈中等或略低信号,T2WI多为中等或略高信号; 肿块内可有囊变,钙化灶则呈无信号; Gd-DTPA增强检查,肿瘤明显强化; 恶性胸腺瘤MRI表现与CT相似,纵隔脂肪和邻近结构广泛浸润。,良 性 胸 腺 瘤,胸腺瘤,鉴别诊断 胸骨后甲状腺肿:位于前上纵隔,与甲状腺有密切关系,多有钙化。 畸胎瘤:肿块密度及信号不均匀,牙齿、骨骼、脂质成分并存,具有特殊的影像表现。 胸腺脂肪瘤:密度不均匀,肿块中含有脂肪密度,CT值很低。磁共振呈高信号,作脂肪抑制扫描局部信号降低

10、。,胸腺囊肿,2 CT表现 (1) 部位:同胸腺瘤 (2) 边界光滑、锐利、体积较 大,均匀水样密度,囊壁较簿,胸腺囊肿,(三) 畸胎类肿瘤,临床与病理 1 原发性纵隔肿瘤第3 位,发生与发展过程 2 分类与病理: 囊性(皮样囊肿):两胚层结构、单房、 多房; 实性(畸胎瘤):三胚层结构、有恶性变倾向。 3、肿块体积短期增大的提示。,畸胎类肿瘤,3 临床特点: (1) 多见于30岁以下。 (2) 胸背痛。 (3) 咳毛发样痰或豆腐渣样痰。,畸胎类肿瘤,X线表现: 位置:前中纵隔(主动脉弓与心脏交接处水 平上下),向一侧纵隔突出,个别可向两侧 突出。 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 轮廓:清楚、光滑。

11、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囊性者密度低而均匀。 钙化:斑点、弧形或不规则。,畸胎类肿瘤,瘤中骨骼、牙齿或钙化为特异性X线征; 肿瘤较大可明显向肺内突出,且可与支气管相通,易致误诊。,畸胎瘤,畸胎瘤,畸胎类肿瘤,CT表现 1 部位:胸骨后大血管间区偏下(前中下纵隔) 2 厚壁囊性肿块:边界光滑(与胸腺囊肿、心包囊肿、淋巴管囊肿区别) 3 病灶内含脂肪及钙化,牙齿样密影 (1) 含脂肪成份是囊性畸胎瘤CT特点, 少数可见脂肪-液体平面 (2) 钙化:斑块(片)状或弧线形 (3) 病灶内有骨或牙齿样密度对诊断有 决定性意义。,畸胎类肿瘤,4肿块与心脏大血管接触面(MCI)的形态: 凸出型(胸腺瘤灌铸型或平

12、坦型) 5生长类型:横向生长较明显; 6肿块周围肺部改变:肺膨胀不全的条索状影或继发感染; 7强化 (1)囊性呈环形强化,囊内无强化; (2)实性畸胎瘤不规则不均匀强化。 8. 畸胎瘤破裂可出现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畸胎瘤,畸胎瘤,畸胎类肿瘤,MRI表现: 1、易发生在前纵隔,偶见于纵隔其他部位,由于内含脂肪、钙化、囊性等多种成分而呈混杂信号。 2、MRI对肿块内钙化显示不及CT,但易于显示肿块与相邻低信号血管结构的关系。,畸胎瘤,畸胎类肿瘤,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前纵隔肿瘤如胸腺瘤、淋巴瘤鉴别。 前纵隔囊性肿块并含有钙化或牙齿,高度提示囊性畸胎瘤; CT和MRI检查能确定肿瘤大小、

13、位置及其与邻近血管结构的关系 ;,(四) 淋巴瘤,临床与病理: 病理分类 (1) 霍奇金淋巴瘤(占90%) (2)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表现: (1)发热和浅表淋巴结肿大; (2)纵隔脏器受压症状如呼吸困难; (3)临床上表现有病程短、发展快和症状重。,淋巴瘤,X线表现: 1、纵隔向两侧增宽。 2、肿瘤边缘清楚、呈波浪状或呈分叶状。 3、肿瘤常致气管受压、变窄。 4、侧位上,气管透过度下降。 5、通常无钙化,但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后可出现钙化。,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淋巴瘤,CT表现 1部位:下段气管支气管周围区及胸骨后大血管间区(血管前间隙最常见); 2纵隔及肺门广泛淋巴结肿大,且融合成块;

14、3肿大淋巴结可液化、坏死,呈低密度、CT 值815Hu; 4压迫上腔静脉或支气管、膈神经。,淋巴瘤,5 侵犯肺组织: (1) 直接侵犯:肺内肿块或片状密度增高影 (2) 通过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网条状改变 (3) 血行:肺内多发小结节 6 侵犯胸膜:胸腔积液; 7 强化: (1) 均匀一致强化(无液化坏死); (2) 环状强化或间隔状强化(多个液化坏死淋巴结融合)。,淋巴瘤,淋巴瘤,中纵隔恶性淋巴瘤,淋巴瘤,MRI表现: 1、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增大,以中纵隔淋巴结受累明显。 2、增大的淋巴结常融合成较大肿块,边缘呈分叶状。 3、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4、 Gd-DTPA增强检查,

15、肿瘤明显强化。,淋巴瘤,淋巴瘤,鉴别诊断 与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结节病鉴别; 融合成团块的淋巴瘤需与其他纵隔恶性肿瘤如恶性畸胎瘤、恶性胸腺瘤等鉴别。,(五) 神经源性肿瘤,临床与病理 1 纵隔内常见肿瘤; 2 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节母细胞瘤; 3 神经节细胞瘤多见于青少年,神经母细胞瘤及神经节母细胞瘤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神经源性肿瘤,X线表现: 1、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多光滑、整齐,有时可呈分叶状,常向一侧突出。多位于脊柱旁。 2、侧位上,肿瘤位于后纵隔,常与脊柱发生重叠。 3、肿瘤附近的骨改变。,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

16、1、肿瘤位于后纵隔椎旁。 2、肿块多呈均一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滑。 3、肿瘤内钙化少见,发生于成神经细胞瘤、神 经节细胞瘤及成神经节细胞瘤。 4、肿块内可发生囊变或脂类较丰富而密度减低。,神经源性肿瘤,5、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多为圆形,神经节 性肿瘤呈纵行生长,而分叶者多见于恶性 肿瘤。 6、相邻椎间孔扩大、相邻骨质压迫性改变。 7、胸膜下结节和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另一 表现。,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MRI表现: 1、后纵隔椎旁肿块,类圆、卵圆或分叶状,部分肿瘤可突入椎管内而呈哑铃状表现。相邻椎体可有压迫性改变,椎间孔可扩大。 2、肿块呈T1WI低信号和T2W

17、I高信号。 3、肿瘤内也可见无信号钙化灶,但显示效果不 及CT。 4、 注射Gd-DTPA后,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鉴别诊断: 需与发生在后纵隔的食管肿物和裂孔疝、主动脉瘤、胸椎肿瘤和脓肿、胸腔异位肾等鉴别。,(六)支气管囊肿,临床与病理 病理特点:类圆形囊肿,囊壁厚薄不一,含正常支气管壁的各种组织成份。 临床表现 (1) 多数无症状; (2) 囊壁较大时,可压迫气管食管,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支气管囊肿,X线表现: 1、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多位于中纵隔的上、中部,好发于气管两旁或气管分叉处。 2、密度均匀一致,边缘光滑、整齐。 3、囊肿张力低,贴附于

18、气管部分可变扁。张力高时,气管可受压。偶尔与气管相通,出现气液平面。 4、透视下,随胸腔压力变化可变形。,支气管囊肿,支气管囊肿,CT表现 1部位:多位于下段气管支气管周围区(气管右侧旁) 2形态:多类圆形,常与气管或大支气管相连 3密度: (1)单纯桨液囊肿:均匀水样低密度,CT值020Hu (2)粘液性、含钙乳或出血:软组织密度,CT值30 (3)含大量钙或草酸盐结晶:致密影,CT值达100Hu,支气管囊肿,4 囊壁:多较薄、均匀且光滑 5 穿破气管、支气管壁时:含气囊肿(气液平面) 6合并感染时:囊壁不规则增厚,边界不清 7 强化:囊壁轻度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支气管囊肿,支气管囊肿,(

19、七) 脂肪瘤,临床与病理 1、包括脂肪瘤和脂肪肉瘤 2、多见于前纵隔下部和心隔角区,多见于老年人,多无临床症状。,脂肪瘤,X线表现 位置:多位于前、中纵隔的下部,即心隔角区,常向下贴于横隔上。 形态:不规则,较少呈圆形或椭圆形。 密度:与同等大小的其他肿瘤比较,相对较低。,脂肪瘤,脂肪瘤,脂肪瘤,CT表现 1、 部位:多见于前纵隔心包脂肪垫区。 2、 脂肪瘤:边界较清,呈均匀脂肪样 低密度,CT值-40Hu-100Hu。 3、 脂肪肉瘤:边缘不规则,密度不均匀, 脂肪组织内可见软组织影,可侵犯周围结构。,脂肪瘤,(八) 主动脉瘤,临床及病理 1 原因: 主动脉瘤:主动脉血管壁病变,动脉中层破坏

20、, 血压及血流冲击下局部血管壁持续扩张、膨大 。 2 多见于老年人,临床多无症状。,主动脉瘤,CT表现 1 部位:胸主动脉行程区。 2 形态:囊性、梭形或混合型。 3 胸主动脉局部膨大,直径4.0cm。 4 瘤腔:对称性扩大,无变形,内可见半月形或环形血栓。 5 瘤壁:稍增厚,常有弧形或斑点状钙化,瘤壁完整。 6 强化:瘤腔呈均匀一致性强化。,主动脉瘤,主动脉瘤,主动脉瘤,(九)主动脉夹层,病因及病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又称剥离血肿。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并在内膜与主动脉壁中外层之间形成壁间血肿。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主要病因有动脉硬化,马凡综合征等。,主动脉夹层,根据其内膜破裂口

21、的部位及剥离血肿的范围分为三类型: 型:内膜破裂口位于主动脉升部,剥离血肿扩至主动脉弓降部或可达髂总动脉。 型:内膜破裂口同1型,而剥离血肿仅限于升部。 型:内膜破裂口位于主动脉弓降段交界处,可向远侧及近侧发展。,主动脉夹层,CT表现 真腔:密度较高,部分真腔较假腔小且明显受压变窄。 假腔:强化后密度等或低于真腔。假腔周围可见低密度血栓。假腔表面欠规则光滑。 剥离内膜:真假腔之间可见“线状”、“弧形”或“S”型的低密度影,厚度为1-3mm。 破裂内膜口:真假腔之间呈小线状或三角形强化密度增高影,使内膜中断。 附壁血栓及钙化:附壁血栓1cm。,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十一)纵隔气肿

22、,纵隔内气体积聚称为纵隔气肿。 病因: (1)纵隔区的穿透伤、肋骨骨折、支气管破裂 及食管破裂。 (2)各种相关手术致气体沿颈部某些间隙进 入纵隔。 (3)结核性空洞、肺大泡及肺囊肿等破入纵隔 所致。 (4)充气造影或其它纵隔穿刺而致。,纵隔气肿,X线表现: 正位:纵隔内可见透亮的气体影,左上纵隔 较明显。 侧位:胸骨后出现透亮区。 气体可向颈部蔓延形成皮下气肿,或向下弥散于心脏与膈之间。,纵隔气肿,纵隔气肿,CT表现: (1)、纵隔的两侧边缘呈线状阴影与纵隔边缘平行,在线条阴影内侧有透亮的气体。 (2)、肺内间质性肺气肿表现为血管支气管旁平行的透亮影。,纵隔气肿,纵隔气肿,纵隔囊性肿块与含脂肪组织肿块,纵隔囊性肿块: 为囊性,有囊壁包绕的纵隔肿块。多数为先天性起源,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重复畸形(支气管源性、前肠、神经源性、淋巴性、胸膜心包性)。 典型CT表现:边缘光滑,呈圆形或椭圆形,壁薄,密度均匀,CT值有不同(由成分而定)。 常见于纵隔支气管囊肿、心包胸膜囊肿、淋巴管囊肿、食管囊肿等。,纵隔囊性肿块与含脂肪组织肿块,纵隔含脂肪组织肿块: 含脂肪组织,可有或无包膜包绕的纵隔内肿块。 典型CT表现:轮廓规则,边缘光滑锐利,可有或无包膜,密度均匀,CT值常为 -80-50Hu。 常见于脂肪堆积、脂肪瘤、脂肪疝、胸腺脂肪瘤、畸胎瘤等。,如何鉴别脂肪性肿块?,END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职 > 医药护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医学精品课件:纵隔疾病.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