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全单元课件共.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35263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X 页数:147 大小:2.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全单元课件共.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全单元课件共.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全单元课件共.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全单元课件共.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全单元课件共.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第二单元单元 辽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第6 6课北宋的政治课北宋的政治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和统一(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他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2.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2)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2、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重文轻武的政策3.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4.措施(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2)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

3、治局面。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5.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历史事件是(B)A.杯酒释兵权B.陈桥兵变C.安史之乱D.五代更替2.北宋初期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D)A.北方B.全国C.西南和西北地区D.中原和南方地区3.为了防止出现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加强皇权,宋太祖采取了(A)设宰相多人、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设置

4、通判设置转运使A.B.C.D.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4.如果某同学想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词语不能入选的是(C)A.削弱相权B.三年一换C.守外虚内D.设置转运使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重文轻武的政策5.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下列不属于其表现的是(A)A.定期换防,兵不识将B.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C.文臣统兵,主持军务D.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6.宋真宗劝学诗中宣扬“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体现了宋代统治阶级重视(A)A.营造科举入仕风气B.改进农业生产技术C.提高建筑工艺水平D.改善民生,以德治国7.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

5、,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B)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摘编自毕沅续资治通鉴材料中的“太祖”指何人?根据“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赵匡胤。措施: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

6、官;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等。课后巩固提升1.与下表诗句描述相符合的历史时期是(C)A.两汉时期B.隋朝时期C.北宋时期D.唐朝时期2.宋史纪事本末记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谕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归丘园,臣之愿也。”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D)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C.表达歉意,抚慰群臣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课后巩固提升3.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北宋时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则更

7、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B)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丞相权力不断削弱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4.“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来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C)A.汉朝的刺史B.唐朝的节度使C.北宋的通判D.北宋的转运使5.宋代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现象,具体包括(A)文臣吃香,武将受气文官主持军务科举进士地位高武将功高受重用A.B.C.D.课后巩固提升6.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母亲后,其母杖责他说:“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

8、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B)A.孝亲观念浓厚B.重文轻武政策C.颜值备受推崇D.选官注重才学7.宋初大将曹翰的一首诗中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据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B)A.宋朝重用文官,抑制武将B.宋朝轻视武备乃至军队C.宋朝人不再以从军为荣D.宋朝意欲根除武将跋扈、专权的顽疾课后巩固提升8.“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这说明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是(B)A.家世背景B.科举取士C.德才兼备D.忠孝双全9.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对右图所示人物评价准确的是(D)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在州府

9、设置通判,分化知州的权力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士人地位A.B.C.D.【解析】通过图片结合选项可以判断,该题考查的是宋太祖的相关史实。皆符合史实,中科举制是隋朝时隋炀帝确立的。故选D项。课后巩固提升10.根据提示填空。(1)巨鹿之战中,项羽率军,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2)唐朝时期,艺术领域成就斐然,著名画家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3)宋朝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课后巩固提升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宰相范质等人听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他们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

10、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材料二宋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课后巩固提升(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960年。目的:加强

11、中央集权。(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重文轻武政策。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重现。(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有何利弊?利: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弊: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对外战争中多次失利。文官得到重用,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第第7 7课辽、西夏与北

12、宋的并立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生产生活:契丹族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2)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2.党项族(1)生产生活: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3)统治:

13、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辽与北宋的和战3.概况: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4.澶渊之盟(1)背景: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2)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3)作用: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

14、着和平局面。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5.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6.议和(1)内容: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2)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契丹族与党项族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A)A.契丹族B.犬戎族C.汉族D.党项族2.他是一位少数民族首领,曾经统一契

15、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政策,主动吸纳汉族先进文化。这位“首领”是(D)A.松赞干布B.赵匡胤C.元昊D.耶律阿保机3.宋史夏国传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材料中“夏”的建立者是(D)A.禹B.耶律阿保机C.赵匡胤D.元昊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辽与北宋的和战4.辽军兵临澶州城下时,力主抵抗的北宋宰相是(C)A.魏征B.房玄龄C.寇准D.杜如晦5.纪录片历史的拐点中的第三个拐点是“澶渊之盟”,此盟约使交战双方保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局面。该盟约是(C)A.北宋与大理达成的和议B.北宋与西夏

16、达成的和议C.北宋与辽达成的和议D.辽与西夏达成的和议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6.历史剧中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使臣可以答应的条件是(B)A.北宋向元昊称臣B.北宋给西夏岁币C.北宋边境不设防D.北宋向西夏割让领土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7.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填写出图中A、B表示的政权名称。A:北宋B:西夏(2)a、b表示这两个政权的都城,填写出a、b表示的都城名称。a:东京(或开封)b:兴庆 课后巩固提升1.辽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的共同原因是(C)A.军队规模庞大,武力强大B.创制汉字C.学习中原文化,发展生产D.汉人迁入2.下列关于党项族的表述正确的

17、有(B)原属匈奴的一支创制了西夏文字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只有游牧业,没有农业A.B.C.D.课后巩固提升3.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简图是(D)4.京剧澶渊之盟中有一句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唱词中的“寡人”应是(C)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祖课后巩固提升5.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交接的边境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将“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应出现于(B)A.澶渊之盟前B.澶渊之盟后C.宋夏和议前D.宋夏和议后【解析】结合所学知识

18、可知,澶渊之盟后,宋辽维持了长期和平,边境一些地方的改名反映了宋辽两国的和平相处,B项符合题意。6.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老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后(D)A.北宋的实力遭到削弱B.辽的统治趋向腐朽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D.辽宋之间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课后巩固提升7.下图是辽东丹王出行图(局部),从中可以看出画中人所穿的衣服同当时的宋人着装相似。这主要是(C)A.被北宋政府征服并强迫改装的结果B.契丹人为了向北宋政府示好C.长期民族交融的结果D.与北宋贸易交流的需要8.某同学在学习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后,归纳总结了它们的共同点,其中表述有误的是(C)

19、A.结束了双方的战争状态B.宋朝都要给对方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课后巩固提升9.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黄帝、大禹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改正:“大禹”改为“炎帝”【】(2)十六国时期,前秦氐族皇帝苻坚锐意改革,境内胡汉民族关系有所改善。改正:【】(3)宋太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改正:“宋太祖”改为“唐太宗”【】(4)辽世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改正:“辽世宗”改为“辽太宗”课后巩固提升10.阅读材料,回答问

20、题。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摘编自苏辙栾城集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指燕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课后巩固提升(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政权:北宋。少数民族:契丹族。(2)哪一历史事件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事件的历史影响。澶渊之盟。历史影响:一方面加重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但同时促进了宋辽的和平相处与交流。(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

21、中的“二敌”分别是指什么政权?结合材料,分别从政治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辽、西夏。特征: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加强。第第8 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课金与南宋的对峙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女真族的崛起1.女真统一:女真族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2.女真建国: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3.发展壮大: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

22、点3金灭辽及北宋4.金灭辽(1)背景: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当金军攻占了辽的一些地区后,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遣使与金联系,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2)概况: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年,辽被金灭亡。5.金灭北宋(1)背景: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2)概况: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

23、3南宋的偏安6.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 临安 ,史称南宋。7.岳飞抗金(1)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2)概况: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3)结果: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8.宋金议和(1)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2)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

24、隅。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女真族的崛起1.女真族在金太祖时期势力迅速壮大的原因不包括(D)A.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B.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C.仿照中原王朝制度,管理政权D.金灭西夏后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金灭辽及北宋2.“金全力追击辽天祚帝,在应州(今山西应县)将其俘获辽亡。”这段史实发生在(C)A.960年 B.1115年C.1125年D.1127年3.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诗中的“两帝”是指(B)A.宋高宗、宋真宗B.宋徽宗、宋钦宗C.宋高宗、宋钦宗D.宋徽宗、宋高宗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

25、点3南宋的偏安4.岳飞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为了了解岳飞的事迹,我们可以研究的战役是(B)A.赤壁之战B.郾城大战C.淝水之战D.澶州大战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C)A.宋夏和议B.宋辽盟约C.宋金对峙D.唐蕃对抗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6.识读地图,请按下列要求填空。材料(1)在以上地图方框内分别填出金、南宋的都城名称。上京会宁临安(由上至下)(2)1141年,宋金和议规定: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课后巩固提升1.耶律阿保机、元昊和阿骨打分别是辽、西夏和金

26、的建立者,下列属于他们文化方面的共同点的是(A)A.创制文字B.订立官职C.鼓励垦荒D.制定法律2.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一项是(D)课后巩固提升3.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的“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B)A.党项族B.女真族C.匈奴族D.契丹族4.明朝人文征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岳飞英勇抗金,是民族英雄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A.B.C.D.课后巩固提升5.小明同学进

27、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C)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后巩固提升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27年冬天,金人将都城中的玉帛、子女、国宝、图籍等全部掠走。最后强取两位皇帝为人质,押解北走。东宫、亲王、六宫、戚属、宗室之家,全部被驱同行,自古以来,少数民族侵扰中原地区,没有见过比这更厉害的了。(1)材料描述的是历史上的哪一事件?造成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有哪些?金灭北宋。原因:金国十分强大;北宋统治腐朽,军事无能,防备空虚。(2)你能举出历史上少数民族灭亡中原政

28、权的三个例子吗?犬戎灭西周,匈奴灭西晋,女真灭北宋等。第第9 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农业的发展1.原因:(1)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2)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2.表现(1)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扩广。(2)宋朝时,

29、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3)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4)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向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手工业的兴盛3.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4.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

30、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5.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商业贸易的繁荣6.城市商业(1)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2)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7.海

31、外贸易(1)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2)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3)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4)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8.纸币(1)产生原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2)发展: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9.经济重心南移(1)概况: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2)影响

32、: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农业的发展1.进口的泰国米因口感好、味道香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其实,早在宋朝中国就曾引进外国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占城稻引进于(A)A.越南B.朝鲜C.印度D.泰国2.民间谚语是时代的反应。如宋朝时期,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了(B)A.洞庭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大粮仓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大粮仓C.黄河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大粮仓D.珠江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大粮仓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手工业的兴盛3.一个北宋时期的人要了解当时丝织业最高水平的情况,他应去的地区是(D)A.河北

33、和河南B.江浙和广东C.福建和广东D.江浙和四川4.它是古代中国天下闻名的四大镇之一,素来有“瓷都”之称。这座“瓷都”兴起于(C)A.汉朝B.唐朝 C.北宋 D.南宋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商业贸易的繁荣5.宋朝时期,为发展海外贸易,妥善管理阿拉伯等地外商,宋朝政府指定广州、泉州等地为国际港口,并在主要港口设立负责外贸事务的官署。这一官署是(D)A.蕃学B.蕃坊 C.中书省D.市舶司6.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与图中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C)A.隋朝B.唐朝C.南宋D.东汉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

34、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等港口,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根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地位:成为重要的外贸商品。原因:制瓷业等手工业发达,造船技术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的应用),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达。课后巩固提升1.北宋经过唐末五代的动乱,宋初全国人口只有约3540万;此后百余年,人口迅速增长,到12世纪初的北宋末年,全国人口进入峰值阶

35、段。当时,在北宋、辽、西夏、大理等范围内,总人口达1.4亿。宋朝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C)A.人口大量南迁B.对外交往频繁C.农业发展迅速D.民族关系和睦2.下面是某班排练的历史情景剧中,某位同学扮演的南宋地方官就江南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作汇报的一幕,汇报内容符合史实的是(B)当地人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粮食产量提高,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占城稻得到推广和种植农业耕作技术得到改进A.B.C.D.课后巩固提升3.北宋笔记集春渚纪闻记载:“陈赡,真定人。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B)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B.技术传

36、承具有封闭性C.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4.某班就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A)水稻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开封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A.B.C.D.【解析】反映的是宋代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故选A项。课后巩固提升5.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C)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进步C.商业的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6.下图是宋代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

37、告。商标广告的出现反映宋代(A)A.商业活跃有竞争意识B.政府鼓励发展商业C.广告营销的广泛普及D.手工业的繁荣景象课后巩固提升7.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C)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8.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历史特征符合宋朝的有(A)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以文治国,发展科举制,文官制度完善实现了全国统一,不断扩张,疆域辽阔A.B.C.D.课后巩固提升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宋绍兴十年,仅广州一港的市舶收入就达一百一十万

38、贯,广、泉、明三州外贸平均收入达二百万缗,占国家全部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材料二苏常熟,天下足。南宋时期谚语(1)材料一、二体现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情况的原因。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方民众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工具,为南方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相对安定;政府扶持等。课后巩固提升材料三下面图片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2)材料三中的铜板制出的纸币叫什么?它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纸币的产生起到了什么作用?交子。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作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课后巩固提升材料四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

39、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3)宋代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是泉州、广州。如果你是宋朝的商人,在出航时你可以在商船上装载什么货物?货物:瓷器、丝绸、棉织品等。(4)宋朝的经济发展历程对我们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国家要创造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国家要重视经济发展等。第第10 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蒙古族概况: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2.统一蒙

40、古(1)背景: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2)经过: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蒙古灭西夏与金3.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恶,所以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4.蒙古灭金(1)战略: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2)时间:1234年,蒙古灭金。(3)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

41、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元朝的建立与统一5.背景(1)忽必烈即位: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汗位。(2)忽必烈建制: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6.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7.统一(1)南宋灭亡: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2)统一: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3)意义

42、: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下图人物的功绩是(A)A.统一蒙古B.定都大都C.建立元朝D.灭亡南宋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一代天骄”是我国哪一民族的首领(B)A.党项族B.蒙古族C.女真族D.契丹族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蒙古灭西夏与金3.1227年,因蒙古军队进攻而灭亡的政权是(D)A.南宋B.辽C.金D.西夏4.金朝最后是在哪两个政权的夹击下灭亡的(C)A.蒙古、北宋B.蒙古、西夏C.蒙古、南宋D.南宋、西夏课堂基础达标知识

43、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元朝的建立与统一5.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这主要说明(D)A.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B.忽必烈代表汉族人民的利益C.忽必烈虚心纳谏D.忽必烈学习和利用汉族先进的制度和文化6.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的南宋抗战派大臣是(C)A.耶律阿保机B.寇准C.文天祥D.陆秀夫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7.“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

44、域空前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B)A.成吉思汗B.忽必烈C.阿骨打D.耶律阿保机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元灭南宋,再次统一中国,尤其是把原吐蕃地区、原大理地区、今黑龙江下游和外兴安岭以北地区都纳入中央的统治之下,对我国疆域的奠定,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统一的意义。元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中国南北方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疆域的奠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扩大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课后巩固提升1.马克思在谈到某位历史人物时说:“他戎马倥偬,征

45、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他”是(A)A.铁木真B.忽必烈C.耶律阿保机D.阿骨打2.下列政权中,被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所灭的有(B)辽西夏南宋北宋金A.B.C.D.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要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D)A.铁木真被推举为各部共同的大汗B.蒙古军队传递军报时使用蒙古文字C.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D.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课后巩固提升4.忽必烈效法汉制的根本目的是(C)A.笼络汉人B.更好地统治汉人C.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D.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5.诵读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

46、。三字经中有“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之句。其中使我国结束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C)A.秦、隋、宋B.秦、宋、元C.秦、隋、元D.隋、宋、金课后巩固提升6.下图所示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D)A.经济重心的南移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繁荣与开放D.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7.某校七年级(3)班小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元朝的建立”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她研究的课题是(D)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课后巩固提升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星的天旋

47、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摘编自蒙古秘史材料二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除了耶稣,恐怕再难有人与成吉思汗匹敌。材料三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材料四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世祖课后巩固提升(1)材料一反映了12世纪蒙古草原的什么社会情境?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蒙古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铁木真年幼丧父,经历磨难,最终通过武力扩张完成了统一蒙古的大业并建立了政权。(2)材料三“至元八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摧灭弱宋,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1271

48、年。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灭亡南宋;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3)材料四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重视农业。(4)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民族交融,对统一全国有着积极作用。第第11 11课元朝的统治课元朝的统治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1.元朝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2.元朝疆域: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

49、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3.民族融合(1)表现: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2)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行省制度4.中央: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1)行政: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2)军事

50、: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3)监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5.地方:行省制度(1)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2)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3)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6.策略: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7.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全单元课件共.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