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竞赛 动物学 第6章 扁形动物门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368791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竞赛 动物学 第6章 扁形动物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高中生物竞赛 动物学 第6章 扁形动物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高中生物竞赛 动物学 第6章 扁形动物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高中生物竞赛 动物学 第6章 扁形动物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高中生物竞赛 动物学 第6章 扁形动物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Platyhelminthes)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第二节 涡虫纲第三节 吸虫纲第四节 绦虫纲 第五节 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六节 寄生动物生物学 第一节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包括:涡虫、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是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动物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动物。生活方式为:自由生活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寄生生活两种。门的特征:一两侧对称一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一个对称面,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这种体制使动物明显分为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左和右

2、。体制的分化与相应的机能分化密切相关:1背部具有保护作用,色素细胞趋向表面。2腹部司运动和摄食作用。3神经器官向前集中,为脑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及时的感觉到食物和有害刺激,在进化上是一个飞跃。意义:1、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向前集中;2、运动也由不定向变为定向,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和更准确,行动也就比较敏捷。3、两侧对称既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它是动物由水中漂浮生活过渡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水底爬行又可进到陆上爬行。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二中胚层的形成及其进化上的生物学意义中胚层的形成及其进化上的生物学意义 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内胚层和外胚层之间产生了一发达的中

3、胚层中胚层。中胚层的产生,对动物有机结构的高度发展也具有很大的意义;1、它减轻了内、外胚层负担,使一系列的组织、器官、系统出现了分化,为动物结构的发展和各器官生理的复杂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动物达到了器官水平。2、中胚层的产生,促进新陈代谢的加强.(例如肌肉层:增加了运动机能的速度;器官:运动加快,摄食增加,促使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发展,加强了新陈代谢.)三体壁(皮肤肌肉囊)体壁(皮肤肌肉囊)1、概念: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环肌、纵肌、斜肌)相互紧贴在一起,形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保护和运动运动的功能,因此称为皮肤肌肉囊皮肤肌肉囊。简称皮肌囊(dermo-musc

4、ular sac)。2、生物学意义:1)加强运动机能,促进新城代谢。2)促进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形成。3)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向前集中、趋于发达。五排泄系统五排泄系统 大多数扁形动物具有原肾管系统原肾管系统。即在身体两侧由外胚层陷入形成的网状多分枝的管状系统。原肾管系统原肾管系统是由焰细胞、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排泄毛细管、排泄管和排泄孔孔所组成,分布全身。焰细胞焰细胞为一中空的盲管状细胞,焰细胞由焰细胞由帽细胞帽细胞和和管细管细胞胞组成。帽细胞生组成。帽细胞生有二条或多条鞭毛,在管细胞管细胞中央。由鞭毛的不断摆动能驱使排泄物从毛细管经排泄管最后由排泄孔排出体外。功能:功能:调节水分的渗透压;

5、排泄废物。代谢含氮废物通过体表排出。六神经系统六神经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已有较为集中的原原始中枢神经系统始中枢神经系统,是由体前端的“脑脑”和由脑向后分出若干纵行纵行神经索神经索及各神经索间相互连接的横神经横神经所组成。脑与神经索都有神经纤维与身体各部相联系。八生活方式:八生活方式:扁形动物中有一类是自由生活的,在水中爬行或游泳,捕捉小动物为食。另一类是行寄生生活的,生活在另一种动物体表或体内,摄取该动物的营养,这一类行寄生生活的动物称寄生虫,被寄生的动物称寄主或缩主。第二节 涡虫纲 涡虫纲中除少数种类过渡到寄生生活外,绝大多数是营自由生活自由生活的。它们是本门原始的类群,

6、它们的结构比较一般化,表现出对水中独立生活的适应。一般体表都有纤毛、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一、代 表 动 物一、代 表 动 物-三 角 涡 虫三 角 涡 虫(Dugesia japonica)(一)(一)栖息环境栖息环境: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以活的或死的小型水生动物,如小甲壳类、蠕虫、昆虫幼虫等为食,即食肉。(一)(一)外部形态形态:身体柔软,体形较小,长约15mm,呈柳叶状柳叶状,头头端略呈三角形三角形;背面有二个黑色眼点眼点,两侧各有一耳状突耳状突,为涡虫的嗅嗅觉器官觉器官。体后逐渐变细,未端钝尖。口位于腹面,近体后三分之一处,稍后为生殖孔,无肛门。背面稍凸,多黑色或褐

7、色素。腹面色浅,密生纤毛,由于纤毛和肌肉的运动,使涡虫能在物体上作游泳状爬行。(二)内部构造(二)内部构造1皮肤肌肉囊皮肤肌肉囊:包括表皮层表皮层和肌肉层肌肉层,其表皮细胞表皮细胞多数含有杆状体杆状体,是由实质组织内的一种特殊的成杆细胞分泌而成的。当涡虫受刺激时,杆状体杆状体被排出体外,弥散有毒性的粘液,供捕食和防御敌害之用。在表皮细胞间有开口于体表的腺细胞腺细胞为管状细胞,这些细胞由实质细胞形成,可分泌粘液。表皮下为基膜,基膜,再下面为肌肉层肌肉层。共三层:外层为环肌环肌层;中层为斜肌斜肌层;内层为纵肌纵肌和背腹肌。皮肌囊皮肌囊包裹着体内的实质组织及内部器官.作用:保护 运动 3 消化系统:

8、有口无肛门。口肌肉质咽肠(前后)分枝肠(盲肠)根据肠干的复杂程度可把涡虫纲分为四个目:无肠目、单肠目、三肠目和多肠目。4 呼吸和循环系统:涡虫没有特殊的呼吸、循环器官,依靠体表渗透作用进行气体交换,借网状的实质组织增加表面积,由其中的液体运送和扩散新陈代谢的产物。5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型。焰细胞是它的基本单位。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梯状神经系统即由脑神经节分出一对腹神经索通向体后,其之间还有横神经相连。感觉器官感觉器官 眼点眼点 由色素细胞色素细胞和视觉视觉细胞细胞所构成,它们只能辨别光线的明暗,不能呈物象。耳突耳突 具有许多感觉细胞,司味觉和嗅觉。在表皮内分布许多触觉细胞。7

9、 生殖系统:分为生殖系统: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雌雄同体。有性生殖: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精巢(睾丸,多个)精巢(睾丸,多个)输输精小管(多个)精小管(多个)输精管输精管(每侧一条)(每侧一条)储精囊储精囊 肌肉的阴茎球肌肉的阴茎球 生殖腔生殖腔 前列腺前列腺 生殖孔生殖孔 雌性生殖器官:雌性生殖器官:卵黄腺(多)卵黄腺(多)卵巢(卵巢(2)输卵管(输卵管(2)生殖腔生殖腔 生殖孔生殖孔 受精囊(交配器)受精囊(交配器)当交配时两虫体生殖孔彼此接触。将阴茎从生殖孔伸到对方的生殖腔中,储存在储精囊内的精子被送到受精囊内。几分钟后,两虫体分离。当卵巢

10、排卵时,精子由受精囊内游出,到达输卵管上方,与成熟的卵结合受精。受精卵在沿输卵管下行,与卵黄腺分泌形成的卵黄细胞混合在一起。几个受精卵和一些卵黄细胞被生殖腔分泌粘液包裹在一起,成为卵囊或叫卵袋,卵袋被排出,粘附在水中石头或其它物体上,经23周即发育为幼体。孵出后的幼体吸取袋中的卵黄,然后离开。夏季卵袋薄;秋季卵袋厚,形成休眠卵。涡虫虽为雌雄同体,但都是异体受精,体内受精。无性生殖:横裂方式,形成两个个体。8 再生:涡虫的再生能力很强,若将它横切为两段,每一段都会将失去的那一半再生长出来,从而恢复完整的一条涡虫,甚至分割为许多段时,每一段也能再生成一完整的涡虫。此外,还能进行移植或切割,产生二头

11、或二尾的涡虫。当涡虫饥饿时,内部的器官逐渐被吸收消耗,唯独神经系统不受影响,一旦获得食物后,各器官又可重新恢复,变成正常的体型,这也是一种再生方式。9 发育:有直接发育(无肠目等)和间接发育(多肠目等)。间接发育的有幼虫期称牟勒氏虫牟勒氏虫。这种幼虫呈卵形,有八只游泳用的纤毛瓣。腹面具口,有眼,漂浮生活,必须经过变态才能成为多肠目动物。必须经过变态才能成为多肠目动物。第三节 吸虫纲 吸虫纲的种类都是营外寄生和内寄生生活的。它们的身体一般扁平,如叶状与涡虫相似。但由于对寄生生活的适应,表现出一系列形态上和生理上的特点:1 体表纤消失,而代之以角质层;2 消化系统退化;3 神经系统不发达和感觉器官

12、消失;4 产生了附着器官;5 生殖系统特别发达;6 生活史复杂;一代表动物一代表动物 华枝睾吸虫华枝睾吸虫 寄生在人、猫、狗的肝、胆管中。(一)外形外形 叶状,吸附器官:口吸盘 腹吸盘。(三)生活史:中间寄主:把性未成熟幼虫时期所寄生的寄主。终末寄主:性成熟的成虫所寄生的寄主。防治原则:我国水域辽阔,养鱼业兴旺,而鲤科的食用鱼如鲤、鲫、青、草、鲢、鳙等,常与螺生活在同一水域中。由华枝睾吸虫引起的病,叫做华枝睾吸虫害病。本病主要由于吃了末煮熟的淡水鱼、虾所引起的。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首先,首先,应抓住口传染这环节,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本病传播途径的认识,改进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这是

13、预防措施的关键所在,其次其次,是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未经处理的新鲜粪便落入水中,最后最后,积极治疗病人和管理猫狗等动物,在流行后应开展粪便普查,做到及时治疗。二吸虫纲的主要特征:二吸虫纲的主要特征:吸虫纲的种类都为外寄生和内寄生生活,成虫为人和脊椎动物的寄生虫。外寄生外寄生寄生在寄主的体表、口腔、鳃或泄殖腔中,如三代虫、指环虫。内寄生内寄生寄生在寄主的内脏器官里,如血吸虫、肺吸虫、肠吸虫、肝吸虫等。它们的形态结构在系统发育上与涡虫接近,均属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动物,身体为背腹扁平的叶片形状。排泄器官为原肾管型,无特殊的呼吸、循环器官,但由于寄生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寄生虫在生理机能上和形态结构上

14、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二)吸盘:由于对寄生生活的适应,一般具肌肉发达的口吸盘和腹吸盘等附着器官,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用以吸附在寄主的消化管或其他地方的上皮组织上,致使虫体不易脱落,同时,吸盘也是虫体移动的主要器官。(三)消化:吸虫与涡虫不同,消化系统简单,包括口咽食道肠。以寄主的上皮细胞、粘液、组织液、血液、胆汁和消化管中的内含物等为营养物质。(四)呼吸和排泄 无呼吸器官和循环系统。寄生在消化管中的大形种类,一般行厌氧呼吸厌氧呼吸(借酶的作用将糖类不完全分解)。寄生在体腔和体液中的种类和寄生在消化管的小形种类,则一般都能获得较多的氧而行好氧呼吸行好氧呼吸。许多吸虫的卵卵,在缺氧的情况下可存活几个

15、星期,但绝大多数吸虫卵要有氧才能发育成熟和孵化。(这就说明卵必经排出体外发育)排泄:基本构造为原肾管。排泄单位一般也是焰细胞。较原始的吸虫有 2个排泄孔,在体前或体后两侧。但多数成虫的左右排泄管在虫体中部的地方合成一排泄囊,然后由后端的排泄孔通体外。体表排泄 含氮废物的排除可通过扩散作用净体表进行。(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吸虫的神经系统和涡虫相似,但不发达。感觉器官多已退化,成虫一般无眼点,仅有些种类的幼虫期,如毛蚴、尾蚴仍有眼点,以适应体外寄生和独立生活阶段所处的环境。(六)生殖与发育:多数雌雄同体,行自体受精和异体受精。雌雄生殖器官发达。雄性包括精巢、输出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以及前列

16、腺、阴茎袋等。有的种类无阴茎和阴茎袋。雌性包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劳氏管、卵黄腺、卵黄管、成卵管、梅氏腺、子宫等构造。子宫多盘曲迂迥,能客纳较多的卵。虫体产卵量大,约为自由生活的涡虫的 1万倍至10万倍,卵具特殊的卵壳。(七)生活史七)生活史 单殖亚纲和盾腹亚纲单殖亚纲和盾腹亚纲的生活史比较简单简单。只有1 1个个寄主,即纤毛蚴由卵内孵出来后,附在寄主的体上,纤毛脱落,发育为成虫。复殖亚纲复殖亚纲生活史非常复杂复杂,本亚纲吸虫一般发育过程通常须经过2 2个个或 3 3个个寄主。成虫寄生于人或脊椎动物体内;幼虫期寄主在多种水生动物体上,通常有1至2个中间寄主。第一中间寄主为螺类,在螺体内发育即

17、纤毛蚴纤毛蚴由卵壳内出来,进入软体动物螺类体内,产生胞蚴胞蚴雷蚴雷蚴尾蚴尾蚴,这样能使有机体消耗少量生活物质,从而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后代,这对寄生吸虫和种族繁衍是一种特殊的适应。第二中间寄主为鱼、虾、蟹等或水生植物。当尾蚴侵入后,进一步发育,形成感染期感染期的幼虫囊蚴囊蚴。当囊蚴被终末寄主所食,便可在终末寄主体内发育的成虫。三吸虫纲的分类三吸虫纲的分类 吸虫纲现知约有3000种,分3亚纲。(一)单殖亚纲:寄生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体表、排泄器官或呼吸器官内。常缺少口吸盘,体后有发达的附着器官即锚锚和小沟小沟。生活史简单,不更换寄主。如三代虫三代虫:寄主只一个,主要寄生在淡水鱼类中,体表和鳃上。

18、体后具发达的附着器,16小沟,2个锚。成熟的个体在子宫内有一胚体,在这个胚体内又有一个胚体,故称为三代虫(多胚现象)。四常见种类四常见种类 1.1.肝片吸虫肝片吸虫 又称羊肝蛭。虫体大,长2040mm,宽 513mm。前端突出呈锥状,肠分枝。精巢、卵巢也有极复杂的分枝。一般寄生在牛、羊及食草动物的肝管中,破坏肝脏,使肝脏腐烂和萎缩。在人体中也有,但不常见。生活史生活史 2.布氏姜片虫布氏姜片虫 本虫是人体寄生虫中最大的一种,成虫长2075mm,宽820mm。体形象姜片,故称为姜片虫。腹吸盘与口吸盘很近。肠呈波浪状,精巢高度分枝,卵巢也分多枝。成虫寄生于人、猪的小肠内。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台湾

19、等都有流行。症状:使寄主出现,贫血、腹痛、腹泻等,重者致死。生活史生活史 人 体 感染 主 要 由于 食 附 有囊 蚴 的 菱角、荸 荠而 得。囊蚴 不 耐 干燥,故 将菱 角、荸荠 放 干 后削皮而食,可 避 免 感染,这 是最 简 易 有效 的 预 防方法。3.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又称日本裂体吸虫.该虫最大特点:雌雄异体。雄:较宽短,长10-22mm;宽0.50.55mm.具精巢7个。雌:较细,长12-26mm;宽0.3mm,无咽,肠在体后汇合。分布:我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各省。寄主寄主:人、牛、鼠、及狗等。寄生部位:肠系膜静脉血管中。成虫在肠系膜静脉经常是雄虫抱雌虫。病状:肝脾肿大,肠

20、壁受破坏,腹水多,泻吐,重者死亡,过去为我国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也是我国五大寄生虫之一。生活史:第四节第四节 绦虫纲绦虫纲 绦虫纲全部营体内寄生生活,成虫寄生在人及脊椎动物的肠腔内。它们的结构有的和吸虫相似,如体扁平,表皮无纤毛,有吸盘和钩等附着器官,感官退化等,但又表现出对寄生生活高度适应的某些特征,如口及消化道消失,雌雄同体,每节片中有两性生殖器官各一套等。一代表动物一代表动物猪带绦虫猪带绦虫 猪带绦虫成虫和幼虫均可寄生于人体,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幼虫一般称为囊虫,寄生于人体各组织中(肌肉和神经等)。(一)外部形态(一)外部形态 成虫呈长带状,长度为24米,身体分节,大约为 700100

21、0全节片。成虫分为:头节、頚节及节片头节头节:圆球状,前端中央为顶突,其上有2550小钧,大小两排。吸盘位于顶突下方4个。颈节颈节:头之后,细而短。具有分生能力。分生出带状而又分节的链体。节片节片:靠近颈节的是最幼小的,愈靠近后端节片愈成熟。根据节片内生殖器官的成熟情况,可分为三种三种:末成熟节片末成熟节片:较小,宽大于长内部的生殖器官末成熟。成熟节片成熟节片:近方形,内部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孕卵节片孕卵节片:长大于宽,体内几乎全部被子宫充满。增加了吸收面积;能吸收寄主的丰富的滋液。绦虫体表的另一种适应性是能抵抗寄主肠道的消化酶的作用。(三)营养和呼吸 消化系统退化通过体表皮层吸收寄主的营养液

22、。通过厌氧性呼吸获得能量。(四)排泄系统(四)排泄系统 原肾管型。由焰细胞和许多小分枝汇入身体两侧的两对侧纵排泄管(1对背侧管;1对腹侧管)组成,主要营渗透压调节作用。腹排泄管之间在每节后端有一横排泄管相连,腹排泄管在末端汇合成排泄囊,由一个排泄孔通出。若末节脱落,则纵管末端各自直接通至体外。背排泄管在成熟节片中消失。两管在头节处愈合成网状。(五)神经系统(五)神经系统 由于绦虫营寄生生活,其神经系统不发达,在两纵行排泄管外侧有对神经索神经索。感觉器官退化。(七)生活史(七)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幼虫:寄生于猫或人的皮下组织、肌肉间结缔组织和脑内。自体感染:吞食有虫卵的食物、蔬菜或消化

23、道逆儒动将孕节片送入胃内。二、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所有绦虫都寄生在人或其它脊椎动物的肠道内,它们的寄生历史可能比吸虫更长。因此,它们的身体结构表现出对寄生生活的高度适应。(一)体形:呈背腹扁平的带状,分节片,内色白色,体全长由1mm至数米长,故称带虫。头节位于身体前端,为球形或梭形,其上有不同数量和形状的附着器官。如吸盘,吸沟,小沟等构造。用以附着寄主肠道,适应于肠的强烈的蠕动;颈节;链体由节片构成。(二)体壁:与吸虫相似,体表无纤毛,皮肌囊。超微结构:皮层由有生命的合胞体组成。整个皮层表面具由细胞质形成的许多微小指状突起,称微毛。其作用:增加体表吸收面积和可通过孔道吸收并直接输入实质组织中;作

24、为附着结构,使虫体在寄生肠内保持一定的位置。(三)消化系统全部消失,通过身体表的渗透作用,来吸收寄主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四)排泄系统为许多浸埋在实质组织中的焰细胞及两对纵走的排泄管所组成的原肾系统。(五)生殖与发育 雌雄同体,以节片单位。生殖器官高度发达,通常每一个成熟节片内都具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相当于一条吸虫的生殖系统,生殖系统构造依种类而有不同。受精:可行同节自体受精;同体异节异体交配受精,有雄先熟,也有雌性先熟,这对同一节片避免自体受精是一种适应性。繁殖力:很强,每条绦虫平均每天可增生10多个新节片,也可脱落10余个妊娠节片。产卵量:极大。若以每节片含卵量为 38万粒计,那么 10

25、个节片就含有卵 3080万个,妊娠节片子宫内充满了大量的成熟卵,这些卵随节片和寄生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发育:一般具有幼虫期。生活史更换寄主。终寄主:脊椎动物;中间寄主:一般只有一个,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幼虫:六钩蚴、囊尾蚴或拟囊尾蚴。三绦虫纲的主要种类 绦虫纲大约有 1500种,寄生人体内约有十几种,野生动物体内就更多了。(一)牛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寄主:终寄主:人小肠 中间寄主:黄牛、水牛、山羊、绵羊等草食性动物的肌肉里。1 成虫形态:与猪带绦虫很相似。主要区别见表(P122或124)2 生活史:与猪带绦虫相似,只是是间寄主是牛,故称牛带绦虫。人对牛囊尾蚴具有自然免疫力,囊尾蚴并不寄生于人体

26、肌肉中。3 分布:我国西北、西南各省。(二)棘球绦虫 终寄主:狗、狼、狐等食肉性动物的小肠内。中间寄主:草食性动物、牛、羊、骆驼等的肝、肺、肾、脑等部位。1成虫形态:体小,长约1.56mm。由头节、颈节和三个节片构成。蚴虫:棘球蚴为一个大小不等的囊体。由数厘米到十余厘米。囊内充满棘球蚴液。囊内有雏囊和子囊,雏囊和子囊壁上有许多头节。每个头节均可发育成为一个棘球绦虫成虫。2生活史 第五节 寄生动物生物学一、寄生动物起源 动物与动物间的生态关系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共栖关系共栖关系:两种能独立生存的动物以一定关系生活在一起,使一方或多方获利而无害。如:多盘涡虫,附

27、着在蝌蚪的鳃上。2 共生关系共生关系:两种或一种动物不能独立生存而共同生活在一起,或一种生活在另一种体内,互相依赖,各能获得一定利益。如白蚁消化道内的一种原生动物披发虫,以白蚁肠腔做为生活场所,可帮助消化白蚁所吞食的木质纤维。白蚁从木质的分解中取得养料,同时鞭毛虫自身也获得了营养。又如,牛胃中的纤毛虫。3 寄生关系寄生关系: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根据现今动物之间的三种生态关系类型,从扁形动物门中各种动物寄生程度深浅的不同加以分析:可推知寄生现象首先首先起源于共栖,然后然后才发展到外寄生,最后最后到内寄生。如三肠目中的鲎涡虫,它附着在鲎的书鳃,并不吸收鲎的营养,只是共栖生活。

28、由于共栖,使鲎涡虫的体表色素、纤毛和杆状体消失,眼点退化,并产生了附着器官后吸盘,这样就更接近于寄生的吸虫。多盘虫的幼虫附着在蝌蚪的鳃腔上,纤毛消失后,生出吸盘,营外寄生,待蝌蚪变成蛙时,即经蛙消化道而达膀胱,发育为成虫。由此看出,自由生活到外寄生和转入内寄生情形,是由共栖到寄生的一个明显的过渡。二、寄生动物对寄生生活的适应二、寄生动物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寄生生活的环境的特点:1、温度变化小 2、无光 3、营养充分 4、氧少或无氧 5、环境稳定(二)寄生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寄生虫在生理和机能上获得适应性的特征。1、体色为肉色、白色。体形呈扁平、细长或带状,体壁角质层具有

29、保护作用。2、神经系统不发达,感觉器官退化或消失。3、消化系统肠退化,体表具有吸收营养作用。4、具有发达的吸附器官(钩、锚、吸盘、微毛)。5、具有发达的生殖系统,有巨大的繁殖能力。6、更换寄主,保存种族和扩大区域。三、寄生虫对寄主的致病作用三、寄生虫对寄主的致病作用 寄生虫对寄主的致病作用,有的表现为全身性的,有的主要为局部性的,有时是激烈的,有时则比较缓慢。1、夺取营养:供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寄主。由于寄生虫寄生,使寄主必需有更多的营养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人在幼年时期遭受连续严重的寄生虫感染,可造成生长发育不良,并能导致侏儒症。2、机械性损害:寄生虫对寄主造成的机械性

30、损害,有时是相当明显的。当寄生虫的个体大,数量多的时候,可以堵塞腔道、压迫组织或破坏细胞。如姜片虫大量成团,可充塞肠腔而形成肠梗阻。3、化学作用:寄生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或虫体死亡和解体时,放出大量异体蛋白,被寄主吸收后,可使寄主中毒。4、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肠内寄生虫用吸盘、钩等附着器官附着于肠壁,破坏粘膜,使细菌容易侵入,引起溃疡、糜烂,而产生炎症。四、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人体对寄生虫具有防御机能,即先天免疫,对于非人体固有的寄生虫表现特别明显。例如,人绝能不感染鸡症原虫。后天免疫一般表现为带虫免疫,既当虫体存在时,寄主对该虫保持有一定的作用。虫体减少或消失时,免疫力则逐渐下降,甚

31、至完全不具免疫力。例如,人体感染疟疾后就有明显的带虫免疫,这种带虫免疫力可以影响寄生虫在人体内的寄生,而使寄生虫被排出;如果带虫者的免疫力较弱,可重复感染。总之,寄生虫感染和寄主的免疫是一个斗争过程,主要决定于机体的反应性,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或是寄生虫被寄生消灭,或是寄主体内带有寄生虫,不出现任何症状,而成为带虫者,或是呈现疾病状态即患寄生虫病。五、更换寄生的生物学意义 寄生虫更换寄主是对寄生生活方式的一种适应。第六节 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 一、关于扁形平动物的起源问题曾有过两种学说1郎格学说:扁形动物是由栉水母门的扁栉水母进化来的。因栉水母在水底爬行,丧失了游泳机能,体形扁平,口在腹面中央等

32、特征与涡虫纲多肠目极相似。2格拉福:认为扁形动物起源于浮浪幼虫,象浮浪幼虫的祖先适应爬行生活,两侧对称体形扁平,神经系统趋向前方,原口留在腹方,发展为涡虫纲中的无肠目。这两种学说都有其根据,但是无肠目有机结构是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因此,格拉福里学说更容易接受。二、各纲之间关系:涡虫纲是最原始的类群,吸虫纲由涡虫纲适应寄生生活而演化来的。理由:1 吸虫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与涡虫纲单肠目相似。2 吸虫幼虫具纤毛。3 涡虫营共栖生活的,纤毛、感觉器官退化与吸虫相似。绦虫纲起源有两种看法:1 由吸虫进一步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果。其理由:单节绦虫亚纲体不分节,形态很象吸虫。2 起源于涡虫纲是单肠目。理由:排泄、

33、神经系统都相似;单肠目中有借无性繁殖组成链状群体的现象,这与绦虫产生节片的能力可能性有关。但一般认为第二种看法是比较可信。附:纽形动物门附:纽形动物门纽形动物种类很少,大约有 750种。一、生活习性:纽虫绝大多数营自由生活,少数种类已过渡到寄生生活。营自由生活:绝大多数生活于温带海洋中,多居住在隐蔽的地方,如靠近海岸的岩石和藻类间,或居于自身分泌的埋于泥沙中的粘液管中。在淡水或热带、亚热带的潮湿土壤中也有分布。但种类很少。食物:纽虫为肉食性,捕食其它小动物如环节动物、贝类、甲壳类等。二、体形:体多呈线状、带状或圆柱形。大小由数毫米到数米不等,体色灰暗或无色,有些种类色泽鲜艳。三、身体结构:(一

34、)与涡虫相似结构1、两侧对称 2、三胚层 3、无体腔 4、皮肤肌肉囊由体表具纤毛和肌肉(环肌、纵肌)构成 5、排泄系统为原肾管 6、无特殊的呼吸器官,以靠体表进行气体交换。(二)与扁形动物结构不同点(二)与扁形动物结构不同点1、消化系统:动物界首次首次产生肛门肛门,使得消化道有口,有肛门,即为完全消化管,这是纽虫比扁形动物进步的特征之一。肛门肛门出现的生物学意义生物学意义:使食物从前到后单线通行,定向移动;使消化的食物与末消化的食物分开(不混合);提高消化吸收率;为后来肠管分段、分功提供了基础。在消化道的背面有一个能外翻的吻,不与消化道相通,吻端具有刺和毒腺,用以捕食捉食物和防御敌害。吻腔是真

35、体腔的部位。假分节现象假分节现象:在纽虫消化道(中部)两侧有许多侧囊,它与生殖腺前后间隔地在体侧作对称排列,因此有假分节现象。2、循环系统 首次出现循环系统,为简单的闭管式,很不完善,无心脏。血管由一条背血管和两条侧血管构成。这三条血管前后都是相连。血液在背血管中由前向后流,血液一般无色,少数种类血细胞是血红蛋白。3、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生殖腺成对排列,位于肠的侧囊之间,多数为体外受精,少数为体内受精。纽虫发育为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间接发育须经一种幼虫期叫帽状幼虫帽状幼虫。特点特点:钢盔状;体表具纤毛;顶端具纤毛囊;消化管有口,无肛门。与涡虫纲多肠目的牟勒氏幼虫相象。从纽虫的构造来看,有许多特征和扁形动物相似,因此有人把它们列入扁形动物门里。但从纽虫的消化管具有肛门,并且有循环系统来看,要比扁形动物进步得多。又如纽虫的假分节现象有向真分节动物发展的趋势。帽状蚴虫和环节动物的担轮蚴虫相似,这些特点说明纽虫与环节动物也有相似之处,因此,把它们分出自成一门。在进化系统上,它们是处在扁形动物与环节动物之间。四、纽虫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常能自切成数段,每段可再生为一成虫,这也可说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纽虫在分类学上的位置纽虫在分类学上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生物竞赛 动物学 第6章 扁形动物门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