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早期复极综复极综合征合征 过过去去 现现在在 将来将来Logo(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早期复极综合征定义:早期复极综合征定义:至少连续两个导联出现:oJ点抬高0.1mV,且QRS波与ST段之间的锐利转折消失:主要在V2V5导联,少数在II、III、avF导联;oST段弓背向下抬高:一般胸导联大于肢导联;oT波高耸:上升缓慢,下降陡直;o运动或给予异丙肾上腺素,ST段可下移或恢复正常。LogoECG图图Logo可能机制可能机制o心外膜的I相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电流相对增强,o导致平台期心内膜、心外膜之间存在透壁电位差 o局部心外膜心肌动作电位
2、缩短而发生过早复极 o产生J点增大和抬高Logo历历史史o1936年,Shipley和Hallaran对这种图形进行了描述,并认为是一种正常变异;o1951年,Grant等首先命名了早期复极综合征,并认为它是良性病变。o流行病学提示,该综合征多发于年轻人,特别是男性、黑色人种以及运动员。o在普通人群中的检出率为12.5%LogoERS良性论(良性论(2003年)年)o从73,088个健康体检病人抽取2234份心电图o早期复极综合征检查率为670/73088=0.9%Logo结论结论o文章结论:ERS并没有增加住院率和死亡事件o近60年来,一直认为它是良性病变 直到直到。2008年。Logo 2
3、008.5.822个中心,206例特发性室颤病人,伴有ERS患者有31%。(植入ICD)412例相匹配的医务工作者作为对照组Logo结论:结论:o病例组ERS检出率为31%,对照组5%。oERS男性居多,常伴有晕厥或夜间心脏猝死;o有8例患者的异位室颤起源与ERS起源部位相同。LogoLogoo6150个月随访,除颤仪监护记录提示伴有ERS的患者有更高的室颤发生率(相对危险度:2.1)Logoo挑战传统的ERS良性说;o与之前的研究不同,研究对象排除了肿瘤、心肺复苏后或相关药物;o事件从ICD中记录获得;o从室颤相同的起源以及室颤前J波的振幅增大,推测室颤与ERS密切相关;o透壁电位差的不均一
4、性在特定条件下被放大,复极离散度增加,从而导致恶性心律失常;Logo2009.12.24o10864例芬兰中年人群,平均随访3011年oERS检出率5.8%o下壁导联ERS可显著增加心脏性猝死的风险Logo心源性死亡心源性死亡Logo心律失常心律失常Logoo左图:J点抬高使QRS-ST段连接处粗顿(slurring)o右图:J点使QRS-ST段连接处出现切迹(notching)o两个病人都因心律失常死亡Logoo630例下壁ERS的患者,30年后-59例可能死于恶性心律失常 -意味着10%的比例o特别是J波抬高0.2mV的患者,心脏性死亡风险-2.98 心律失常风险-2.92oJ波抬高相对恒
5、定,提示持续的电生理紊乱,透壁复极不均一性造成在应激事件如缺血时,更容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Logoo 因此,因此,ERS并不都是良性的!并不都是良性的!o 如何危险分层?如何危险分层?o 机制?机制?o 治疗?治疗?Logo危险分层危险分层临床病史:临床病史:oAbe等报道,222例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晕厥患者中,ERS检出率为18.5%,远远高于其在3915例健康对照组的检出率(2%)。o留意频发室早的起源,特别是与ERS起源(比如下壁)相同时,应提高警惕。Logo危险分层危险分层特征性的特征性的J波波o1.J波的振幅波的振幅oTikkanen等的研究中,J波抬高 0.2mV,心源性猝死和心
6、律失常事件明显增加。o2.J波的分布波的分布o健康人群的早复极J波往往局限于下壁、侧壁或左心前导联中的一个区域oJ波分布广泛意味着更弥散的早期复极异常Logo危险分层危险分层特征性的特征性的J波波o2.J波的分布波的分布oAntzelevitch等将ERS分为3个亚型:oI型:J波仅局限于左心前导联-室颤风险低;oII型:J波出现于下壁或下侧壁-有室颤风险;oIII型:下壁、侧壁和左心前导联均有J波 -可伴随室颤电风暴Logo危险分层危险分层特征性的特征性的J波波o3.J波的形态波的形态oMerchant等报道,早复极患者中,左心前导联(V4-6)的J波呈顿挫的发生室颤的风险较高 -但病例数较
7、少(仅9例)o4.J波的动态变化波的动态变化oNam等报道,早复极患者在室颤发生前,有短暂的J波振幅增强。Logo危险分层危险分层基因筛查基因筛查oHaissaguerr等报道了一例14岁女孩,下壁导联ERS伴反复VF,KCNJ8错义突变,导致KATP通道的Kir6.1亚单位编码异常。oBurashnikov等报道高危ERS患者中,编码L型钙通道的2亚单位的基因错义突变Logo危险分层危险分层碎裂碎裂QRS波(波(fQRS波)波)o部分高危ERS可能与心室局部的除极异常有关Logo具体机制:具体机制:o早期复极还是晚期除极-争议?争议?。o早期复极致室颤的机制-未知?未知?Logo可能机制:可能机制:oIto电流增强引发连续2相折返。Logo可能机制可能机制o因此有人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和特发性室颤可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因为其J波形成和ST段改变的离子、细胞学基础相同。o它们共同依赖于Ito电流Logo治疗:治疗:o伴心电风暴时,对阻滞剂、利多卡因或维拉帕米无效,可达龙可能部分有效;静脉推注异丙肾上腺素反而有效o长期治疗中,奎尼丁可能有效oICDo射频消融:消融异位室颤起源。但尚无长期随访资料。Logoo o 为什么我们o 没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