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经络腧穴概述2经穴推拿技术3拔罐技术4刮痧技术目 录蜡疗技术穴位注射技术常用中药外治法灸法87651.说出经络的概念、生理功能和经络系统的组成。识记理解应用2.归纳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流注次序、表里属络关系。知道灸法、推拿、拔罐、刮痧、蜡疗、穴位注射和常用中药外治法的概念、适应证、禁忌症和注意事项1.能正确对常用腧穴进行定位。2.能正确实施灸法、推拿、拔罐、刮痧、蜡疗、穴位注射和常用中药外治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第一节 经络腧穴概述经络系统 由经脉和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组成。经脉为经络中纵行的主干,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络脉为经脉的分支,
2、包括十五别脉、孙络、浮络。一、经络理论概论一、经络理论概论一、经络理论概论一、经络理论概论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一、经络理论概论感应传导反映病候联系脏腑沟通内外一、经络理论概论十二经脉命名十二经脉命名一、经络理论概论十二经脉走向和交接规律十二经脉走向和交接规律一、经络理论概论流注次序和交接部位流注次序和交接部位一、经络理论概论奇经八脉命名奇经八脉命名1.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2.由于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规则,既不直属脏腑,也无表里相配,故称“奇经”。八脉之中,督、任、冲三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一、经络理论概论走向与功能走向与功能
3、腧 穴 腧”同“俞”与“输”,有转输、输注之意。“穴”有“孔、隙”之意。故腧穴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二、腧穴概述二、腧穴概述腧穴分类腧穴分类二、腧穴概述腧穴作用腧穴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二、腧穴概述腧穴的定位方法腧穴的定位方法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简便取穴法手指同身寸法030301010202中指同身寸以本人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一寸拇指同身寸以本人拇指指间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横指同身寸本人将示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为三寸二、腧穴概述三、经络腧穴各论、联系器官:属肺,络大肠,联系胃、喉咙和气管。三、经络腧穴各论、联系器官:属大
4、肠,络肺,联系口、下齿和鼻。三、经络腧穴各论、联系器官:属胃,络脾,联系口唇、上齿、鼻、目、喉咙和乳房。三、经络腧穴各论、联系器官:属脾,络胃,联系咽、舌。三、经络腧穴各论、联系器官:属心,络小肠,联系心系、目系和食管。三、经络腧穴各论、联系器官:属小肠,络心,联系食管、横膈、胃、心、小肠、耳、目内外眦。三、经络腧穴各论、联系器官:属膀胱,络肾,联系目、鼻和脑。三、经络腧穴各论、联系器官:属肾,络膀胱,联系喉咙、舌。三、经络腧穴各论、联系器官:属心包,络三焦。三、经络腧穴各论、联系器官:属三焦,络心包,联系耳和目。三、经络腧穴各论、联系器官:属胆,络肝,联系目,耳。三、经络腧穴各论、联系器官:
5、属肝,络胆,联系阴器,目系,喉咙之后,颃颡、唇内,胃,肺。三、经络腧穴各论、联系器官:胞中、咽喉、唇口、目。三、经络腧穴各论、联系器官:胞中、心、脑、喉、目等。1.手少阴心经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A.外侧中线 B.内侧中线 C.内侧后线 D.外侧前线 E.内侧前线2.手足太阳经交接的部位在A.示指端 B.上肢端 C.鼻翼旁 D.目内眦 E.目外眦3.手太阴经脉所络的脏腑是A.肺 B.胃 C.胆 D.大肠 E.三焦课堂检测4.手三阴经的走向是A.从手走头 B.从胸走手 C.从足走胸腹 D.从头走足 E.从足走头5.“一源三歧”的经脉是A.任冲督 B.冲任带 C.任督带 D.冲督带 E.以上均不是6.
6、称“阳脉之海”的经脉是A.冲脉 B.督脉 C.任脉 D.阴维脉 E.阴跷脉课堂检测第二节 灸法灸法 指利用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持续刺激体表,通过经络、腧穴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灸法风寒湿痹所致腰腿痛等中焦虚寒性的呕吐、腹痛、泄泻等 脾肾阳虚之久泄、遗精、遗尿、阳痿等阳气暴脱所致虚脱、休克 气虚下陷之内脏脱垂、阴挺、脱肛等适应证适应证寒证、虚证灸法1.凡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2.心尖搏动处、乳头、男性睾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3.黏膜、颜面、五官、大血管处、关节处不宜瘢痕灸4.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5.饥饿、饱餐、劳累、醉酒、情绪不稳时 禁忌证禁忌证灸法灸法用物准用物准备备
7、患者患者体位准体位准备备患者患者部位准部位准备备环境准环境准备备施术准备施术准备艾炷艾炷灸灸艾条艾条灸灸 操作操作方法方法温针温针灸灸灸法艾炷灸间接灸直接灸灸法艾条灸实按灸悬起灸灸法温针灸艾灸针灸灸法灸法1.施灸前,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疗法。做好解释,征得患者的同意及合作。充分暴露施灸部位,并采取舒适且能持久的体位。2.施灸时,掌握施灸时间,注意安全,与患者多沟通,询问其感受。及时除去灰烬,防止艾绒脱落,烫伤皮肤或点燃衣被。灸法3.遵循施灸的先后顺序。一般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腰背部,后灸胸腹部;先灸头身处,后灸四肢。4.施灸后,告知休息5l0min后再离开,以防延迟晕灸。施灸
8、当天需避风寒,保持情绪平稳,饮食清淡,忌食生冷厚味。灸法5.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如局部出现水疱,小者告知不要抓破,保持患处干燥,任其自然吸收;大者用消毒针头从水疱底部刺破,引出内液,涂以龙胆紫药水,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保持患处干燥,避免抓挠,一般数日内痊愈。6.熄灭后的艾条或艾柱,应及时清理,以防复燃,发生意外。1.灸法主要适用于A.虚寒性疾病 B.高热 C.感染性疾病 D.虚热 E.老年性疾病2.艾灸能纠正胎位的腧穴是A.合谷 B.水沟 C.至阴 D.关元 E.太阳课堂检测第三节 经穴推拿技术经穴推拿技术,又称“按摩”“按跷”“乔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用手或
9、肢体其他部分按其特定动作的技能和技巧,作用于受术者体表的某些部位,以达到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舒筋整复、活血祛瘀、调动机体抵抗力、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经穴推拿技术1.伤科病证 2.外科病证3.内科病证 4.妇科病证5.儿科病证适应证适应证经穴推拿技术各种出血性疾病 妇女经期或妊娠期腹部、腰骶部有严重心、肺、肾、肝等疾患急性传染病患者各种感染性疾病 皮肤病的病变部位骨折移位或关节脱位极度疲劳、年老体弱、过饥过饱或酒醉后禁忌证禁忌证经穴推拿技术推拿介质推拿介质药酒药油药汁蛋清水 滑石粉经穴推拿技术经穴推拿技术用物准用物准备备患者患者体位准体位准备备患者患者部位准部位准备备环境准环境准备备施术准备施术
10、准备经穴推拿技术1.滚法 2.按法 3.拿法 4.摩法 5.擦法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6.推法 7.揉法 8.搓法 9.拍法 10.抖法 经穴推拿技术1.滚法 经穴推拿技术2.按法 经穴推拿技术3.拿法 经穴推拿技术4.摩法 经穴推拿技术5.擦法经穴推拿技术6.推法经穴推拿技术7.揉法经穴推拿技术8.搓法经穴推拿技术9.拍法经穴推拿技术10.抖法经穴推拿技术1.施术前操作者应洗手,修剪指甲,避免损伤患者皮肤。2.施术前操作者手上应蘸润滑剂以减小阻力,减少患者及术者组织擦伤或增强推拿的作用。3.定穴位时,应循经按压并询问患者感受以准确定位。经穴推拿技术4.根据患者情况和疾病需要,选择适宜的手法和刺激
11、强度。手法宜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切勿用暴力,以免损伤皮肤及其他组织器官。刺激强度以患者感到局部稍有酸胀感、舒适为度。5.作较大动作手法治疗时,必须严格掌握操作要领,并嘱患者不要抵抗、不要憋气,以免造成损伤。经穴推拿技术4.根据患者情况和疾病需要,选择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手法宜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切勿用暴力,以免损伤皮肤及其他组织器官。刺激强度以患者感到局部稍有酸胀感、舒适为度。5.作较大动作手法治疗时,必须严格掌握操作要领,并嘱患者不要抵抗、不要憋气,以免造成损伤。经穴推拿技术6.年老体弱者或重手法治疗后,应该在床上休息片刻,以防立即起床产生头晕、血压波动现象,并要加盖衣
12、被以免受凉。7.治疗中要注意保暖,时间一般每次1530min。1.抖法的操作要求是A.颤动幅度要大,频率要快 B.颤动幅度要大,频率要慢 C.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D.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慢 E.以上都不是课堂检测2.以下手法最常用于上肢的是A.振法 B.抹法 C.掌摩法 D.指摩法 E.抖法3.下列哪种疾病不宜推拿A.颈椎病 B.慢性腰肌劳损 C.骨质增生 D.风寒湿痹 E.骨折初期4.因外感风寒而发热、咳嗽,宜选用推拿介质A.滑石粉 B.按摩乳 C.麻油 D.鸡蛋清 E.姜汁课堂检测第四节第四节 拔罐技术拔罐技术学习内容学习内容v 概述v 适应症v 禁忌证v 施术准备v 操作方法v 操作
13、注意事项v 异常情况处理v 现场演示操作v 练习、提问时间概述概述v拔罐,是指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穴位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局部充血、瘀血,以达到消肿止痛、活血经络、祛寒除湿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v可治疗疾病,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一、适应症一、适应症v1.呼吸系统 v2.消化系统 v3.循环系统 v4.运动系统 v5.神经系统 v6.妇科 v7.外科 二、禁忌证二、禁忌证v1.高热、抽搐、痉挛者。v2.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v3.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水肿、大血管部、肌肉消瘦、骨骼高低不平及毛发过多处。v4.骨折移位或关节脱
14、位。v5.极度疲劳、年老体弱、过饥过饱或酒醉后。v6.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三、施术准备三、施术准备1.用物准备三、施术准备三、施术准备2.患者准备 v先排空大小便,使机体放松。v(1)部位:取得病人配合,让患者全身放松,充分暴露需要拔罐的部位;检查施术部位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无破损、溃疡以及化脓性皮肤病等影响操作的情况。v(2)体位:根据拔罐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体位。应以患者舒适、施术者方便,有利于拔罐操作为原则。常用体位有仰卧位、俯卧位等。俯卧位时注意保持呼吸通畅。三、施术准备三、施术准备3.环境准备 v保持室内温度,空气流通,但不应有直接对流空气,以免在拔罐过程中病人受风着凉。v必
15、要时屏风遮挡,保护病人隐私。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一)拔罐方法(1)留罐:又称坐罐,拔罐后将罐留置在皮肤上10-15分钟。(2)走罐:在欲拔部位涂一些润滑油,将罐拔好后,用手握住,在皮肤表面循经络走向或相应部位往返推移,直至皮肤充血为止。一般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3)闪罐:将罐拔住后立即去下,反复拔住、取下,直至局部皮肤出现温度升高,颜色发红、充血为止。(4)针罐:在选定的部位上,先用针刺,得气后留针,再将罐以针为中心进行留罐5-10分钟,然后起罐拔针。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二)留罐(二)留罐操作要领操作要领v稳v准v快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三)观察v留罐时间:10-1
16、5分钟v留罐期间随时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局部皮肤变化的情况,皮肤有无烫伤或小水疱,询问患者感受。v如出现烫伤,局部立即降温,涂抹烫伤膏。v若出现小水泡,立即取下罐子,涂抹紫草油,水泡会自行吸收。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四)起罐v切勿强拉五、操作注意事项五、操作注意事项v 1.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v 2.选择肌肉丰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v 3.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适宜,否则因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v 4.拔罐产生的负压和罐子的大小及罐内空气燃烧是否充分有关;大罐吸力强,1次可拔5-10分钟,小罐吸力弱,1次可拔10-15
17、分钟。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病程以及拔罐的施术部位灵活掌握。v 5.起罐后,一般局部皮肤呈现红晕或紫红色(瘀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都皮肤后,用注射器抽出液体,覆盖无菌纱布。五、操作注意事项五、操作注意事项v 6.操作完毕后,记录拔罐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受等情况。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晾干后备用。v 7.年老体弱者或重手法治疗后,应该在床上休息片刻,以防立即起床产生头晕、血压波动现象,并加盖衣被以免受凉。v 8.拔罐结束后,应嘱患者喝一杯温水,以增加体内津液代谢,当天不宜洗澡,以免受凉。v 9
18、.根据病情,拔罐可每日或隔日1次,同一部位,不宜天天拔罐。一般10次为1疗程,间隔3-5日休息可进行下一疗程。六、异常情况处理六、异常情况处理 如何处理?如何处理?v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甚则神志不清,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现象,此为晕罐。v应立即起罐,将患者取平卧头底足高位,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饮温水或糖水后可恢复;重者针刺人中、合谷或施以急救措施。七、现场演示操作七、现场演示操作v老师演示操作八、练习、提问时间八、练习、提问时间v分组练习分组练习v提问、答疑提问、答疑第五节第五节 刮痧技术刮痧技术学习内容学习内容v 概述v 适应
19、证v 禁忌证v 施术准备v 操作方法v 操作注意事项v 异常情况处理v 现场演示操作v 练习、提问时间概述概述v刮痧法属内经砭石疗法,在患处涂抹一定介质后,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玉石、砭石等,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v“百疾皆可发痧”v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疏通腠理、疏通经络,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v刮痧可调整经气,解除疲劳,有治疗疾病,保健美容等作用。对疼痛性疾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能够有效的预防疾病,还能协助诊断疾病。一、适应证一、适应证v内科v骨外科v妇科v儿科v五官科v各种急、慢性病v保健、预防疾
20、病v“有病治病,无病保健”二、禁忌证二、禁忌证(一)禁用刮痧的情况1.疾病 精神病患者、感染性疾病、血液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外伤性疾病、骨折等。2.特殊生理周期 经期、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部。3.特殊部位 五官处、前后二阴、肚脐等。二、禁忌证二、禁忌证(二)慎用刮痧 v恶性癌症、糖尿病后期合并感染、皮肤破损、伤口不易愈合时。(三)特殊情况v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等禁刮;年老、极度虚弱、大病初愈、重病,形体消瘦者需慎刮。三、施术准备三、施术准备1.1.用物准备用物准备 v治疗盘治疗盘v刮痧板刮痧板v介质介质v纱布纱布v浴巾浴巾三、施术准备三、施术准备2.患者准备 刮痧前先排空大小
21、便,使机体放松。(1)部位:充分暴露被刮痧的部位,皮肤保持清洁干燥,无破损、溃疡以及化脓性皮肤病等。(2)体位:施术方便,患者感到舒适自然,并能持久配合为原则。常用体位:仰卧位、仰靠坐位、俯卧位、伏俯坐位、坐位。三、施术准备三、施术准备刮刮痧痧法法常常用用体体位位头头 面面 胸胸 腹腹 腰腰 背背 颈颈 项项 肩肩 胁胁 头头 面面 四四 肢肢 肩肩 颈颈 项项 肩肩 颈颈 项项 臂臂三、施术准备三、施术准备v3.环境准备 保持室内温度,用浴巾覆盖,以免刮痧过程中病人受风着凉。必要时屏风遮挡,保护病人隐私。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v(一)(一)刮痧器具刮痧器具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 v(二)
22、刮痧板的选择(二)刮痧板的选择v椭圆形:适宜于人体脊柱双侧、腹部和四肢肌肉较椭圆形:适宜于人体脊柱双侧、腹部和四肢肌肉较丰满处丰满处v方形:一侧薄而外凸为弧形、对侧厚而内凹为直线方形:一侧薄而外凸为弧形、对侧厚而内凹为直线形,适宜于人体躯干、四肢形,适宜于人体躯干、四肢v缺口形:手指、足趾、脊柱缺口形:手指、足趾、脊柱v三角形:棱角处便于点穴,适宜于胸背部肋间隙、三角形:棱角处便于点穴,适宜于胸背部肋间隙、四肢末端四肢末端v梳形:头部梳形:头部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v(三)(三)刮痧介质刮痧介质刮痧油刮痧油v刮痧油是中草药与医用油精炼而成的油剂。具有清刮痧油是中草药与医用油精炼而成的油剂。具
23、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镇痛、解肌发表、缓解疼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镇痛、解肌发表、缓解疼痛等作用,另保护皮肤以免刮破。痛等作用,另保护皮肤以免刮破。v刮痧面积大的部位。刮痧面积大的部位。v皮肤干燥者。皮肤干燥者。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四)持板方法v手握住刮板,刮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大拇指及另外四个手指呈弯曲状,分别放在刮板两侧。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五)刮拭要点(五度一方向)v“五度”v角度:刮板与刮拭方向保持45度-90度v长度:刮拭时应尽量拉长,如背部每条6-15厘米v力度:力量适中均匀v速度:适中v程度:一般刮拭20次左右,以痧痕为度,停止刮拭。如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不
24、可强求。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五)刮拭要点(五度一方向)v总原则: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v1 1)头部:一般采用梳头发,由前向后。)头部:一般采用梳头发,由前向后。v2 2)面部:由正中向两侧,下颌向外上刮拭。)面部:由正中向两侧,下颌向外上刮拭。v3 3)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v4 4)背部、腰部、腹部则应由上向下,逐步由内向外扩张。)背部、腰部、腹部则应由上向下,逐步由内向外扩张。v5 5)四肢宜向末梢方向刮拭。)四肢宜向末梢方向刮拭。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v方向-颈部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v方向-背
25、腰部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v方向-胸腹部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v方向-四肢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六)刮痧的补泻手法刮痧的补泻手法v补法补法 力度小、作用浅、速度慢、刺激轻、顺经络行走、刮拭时间相对较长,对皮肤、细胞、肌肉有兴奋作用。适用于体弱多病、久病虚弱的虚证患者,或对疼痛敏感者。v泻法泻法 力度大、作用深、速度快、刺激重、逆经络行走、刮拭时间相对较短,对皮肤、细胞、肌肉有抑制作用。适用于身体强壮、疾病初期的实证患者以及骨关节疼痛患者。v平补平泻法平补平泻法 介于补法与泻法两者之间,力度和速度适中,时间因人而异。适用于虚实夹杂体质者,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及常人保健。(刮痧过
26、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和局部皮肤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刮痧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和局部皮肤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七)刮痧完毕v 操作完毕,询问患者感受,清洁局部皮肤或用手掌按摩,使患者体验更佳。v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v 告知患者出痧后1-2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此反应属正常现象。v 用过的刮具应清洁消毒,擦干备用。v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五、操作注意事项五、操作注意事项v1.刮痧手法、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若刮痧部位不出痧或出痧少,不可强求出痧,禁用暴力。婴幼儿皮肤娇嫩,可使用间接刮法,老年人刮痧力度宜轻柔。v2.每个部位一般刮拭3-5分钟,通常
27、一个患者选3-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10-20分钟,全身刮痧宜20-30分钟。治疗刮痧时,汗孔开泄,消耗正气。为有利于扶正祛邪,或祛邪而不损伤正气,故治疗时间一般限制在25分钟之内。如采用泻刮手法超过25分钟时,正气消耗过多,会出现疲劳反应。五、操作注意事项五、操作注意事项v3.糖尿病患者皮肤耐受性差,血管脆性增加,刮痧的力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时间不宜过长。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者,宜从下往上刮。v4.刮痧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甚至晕厥等现象称为晕痧,应立即停止刮痧,迅速让其平卧,报告医师,配合处理。v5.刮痧后嘱患者休息,适当饮温水,以利于体内新陈代谢;禁食生冷、
28、酸辣、油腻或难消化之品。v6.刮痧期间若有短暂体温增高的发烧现象乃属正常,这是体内的正邪正在进行对抗,但须注意观察,以防病情变化。五、注意事项五、注意事项v7.治疗刮痧后,一般3小时左右才可洗浴,但要用热水洗澡,注意避风寒。v8.出痧部位需消退后才能再次刮痧,退痧时间根据患者体质不同而有快有慢,一般为一周左右。v9.刮痧治疗疾病无严格的疗程之分。在刮痧治疗时,为便于观察治疗反应及疗效,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大致疗程如下:急性病2次为一个疗程(痊愈为止)。慢性病7-10次为一个疗程。v10.严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种病证的原则。六、异常情况处理六、异常情况处理 刮痧过程中若患者出现突然头晕,心慌,
29、出冷汗,面色苍白,此为晕刮现象。如何处理?如何处理?v立即停止刮痧 v使患者呈头低脚高仰卧位v饮用一杯温开水或温糖水,并注意保暖v用刮痧板点按患者百会、人中、内关、足三里、涌泉等穴。七、现场演示操作七、现场演示操作v老师演示操作八、练习、提问时间八、练习、提问时间v分组练习分组练习v提问、答疑提问、答疑第六节第六节 蜡疗技术蜡疗技术学习内容学习内容v 概述v 适应证v 禁忌证v 施术准备v 操作方法v 操作注意事项v 现场演示操作v 练习、提问时间概述概述v蜡疗技术是将加热熔解的蜡制成蜡块、蜡垫、蜡束等形状敷贴于患处,或将患部浸入熔解后的蜡液中,利用加热熔解的蜡作为热导体,使患处局部组织受热,
30、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祛湿除寒的一种操作方法。v治疗原理治疗原理 蜡疗的温热作用,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回流及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局部损伤的修复;另外,可增加局部通透性,从而促进局部渗出的吸收。一、适应证一、适应证v 1.软组织损伤v 2.疤痕粘连 v 3.骨折 v 4.腰椎间盘突出 v 5.关节炎 v 6.各种慢性炎症 v 7.因寒邪导致的病症 v 8.周围神经疾病,神经外伤及其后遗症v 9.经久不愈的创面、溃疡,伤口v 10.美容减肥 二、禁忌证二、禁忌证v 1.严重心脏病,过度饥饿、劳累不宜做蜡疗。v 2.高热、化脓、厌氧菌感染、恶性肿瘤、结核、心肾功能衰竭、出血性疾病
31、、皮肤病、周围循环障碍、严重水肿部位、经深部放射性治疗的患者及1岁以下婴儿禁用蜡疗。v 3.皮肤感觉障碍、感染及开放伤口处慎用蜡疗。如需蜡疗,皮肤感觉障碍得适当降低蜡温,避免烫伤;对于开放性伤口,应注意对创面、直接蜡及其他材料、用具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后接触创面的应弃去,不宜反复使用。三、施术准备三、施术准备1.用物准备v 蜡疗仪、治疗盘、蜡液、小铲刀、纱布、凡士林、隔热手套、棉垫、塑料布、测温装置、弯盘、小毛刷、浴巾、屏风等。三、施术准备三、施术准备2.患者准备 排空大小便,使机体放松。v(1)部位:充分暴露需蜡疗的部位,皮肤保持清洁干燥,无破损、溃疡以及化脓性皮肤病,多毛处需先剃毛或
32、涂上凡士林。v(2)体位:应以患者舒适、施术者方便,便于患处敷蜡为原则。常用体位有仰卧位、俯卧位。俯卧位时注意保持呼吸通畅。三、施术准备三、施术准备3.环境准备 v保持室温,空气流通,但不应有直接对流空气,以免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注意保暖,防止受风着凉。v必要时屏风遮挡,保护隐私。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蜡疗的方法主要有蜡疗的方法主要有3 3种(根据上蜡的方法不同)种(根据上蜡的方法不同)v1.蜡饼法 v将加热后完全融化的蜡液倒入搪瓷盘或铝盘中,厚度约23cm,冷却至初步凝结成块时(表面温度约4550),用小铲刀将蜡块取出,敷于患部,外包塑料布与棉垫保温3060分钟。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蜡疗的
33、方法主要有蜡疗的方法主要有3种(根据上蜡的方法不同)种(根据上蜡的方法不同)2.浸蜡法v 熔化后的蜡液冷却到5560时,将手或足浸入蜡液中,立即迅速提出,蜡液在浸入部分的皮肤表面冷却凝成薄层蜡膜。如此反复浸入数次,直到蜡膜厚达0.51cm,成为手套或袜套样,然后再持续浸入蜡液10分钟左右。然后取下蜡膜。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蜡疗的方法主要有蜡疗的方法主要有3种(根据上蜡的方法不同)种(根据上蜡的方法不同)v 3.刷蜡法 v熔化的蜡液冷却到5560时,用排笔蘸蜡液均匀涂刷在病患部位,使蜡液在皮肤表面冷却凝成一薄层的蜡膜;再如此反复涂刷直至蜡膜厚达0.51cm时,外面再包一块蜡饼,或用塑料布及棉
34、垫保温。每次治疗3040分钟。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v操作要领v1.询问患者蜡饼温度是否适宜。v2.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治疗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患者感觉疼痛或发现有皮疹,应立即停止治疗,检查皮肤,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五、蜡疗的注意事项五、蜡疗的注意事项v 1.蜡疗前、后,嘱病人饮适量温开水,防止丢失水分和及时补充水分。v 2.蜡疗后出汗,注意避风寒,休息片刻,以免再次受寒。v 3.蜡疗每日1次,一次3040分钟,1015次为一个疗程,也可更长,按疗程治疗效果好。v 4.准确掌握蜡的温度,脑梗患者皮肤感觉略差,因此治疗温度应稍低于常人。做蜡疗时必须先向患者交待清楚,询问患者对温度的耐受程度。注意观察
35、和询问患者治疗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患者感觉疼痛或发现有皮疹,应立即停止治疗,检查皮肤,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五、操作注意事项五、操作注意事项v5.蜡饼治疗后冷却变硬,及时收回放入蜡箱。v6.检查病人皮肤是否有感觉障碍,对植皮术后及感觉神经功能障碍者,应适当降低石蜡温度。v7.皮肤破损处可垫12层消毒纱布,然后进行治疗。v8.对于创面溃疡用的石蜡不再重复使用,应丢弃。六、现场演示操作六、现场演示操作v老师演示操作七、练习、提问时间七、练习、提问时间v分组练习分组练习v提问、答疑提问、答疑第八节第八节 常用中药外治法常用中药外治法贴敷疗法敷贴疗法1中药泡洗技术2中药熏蒸技术3中药灌肠技术4CONTENT
36、S目录5中药离子导入技术贴敷疗法贴敷疗法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贴敷于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贴敷于皮肤、经络腧穴、病变局部的治疗方法。皮肤、经络腧穴、病变局部的治疗方法。贴敷疗法分为干性贴敷和湿性贴敷两种。贴敷疗法分为干性贴敷和湿性贴敷两种。干性贴敷即穴位贴敷法,指直接将药物贴敷在特定的干性贴敷即穴位贴敷法,指直接将药物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穴位上,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湿性贴敷即湿敷法,指将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湿性贴敷即湿敷法,指将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通过药液的渗透及冷、热原理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药液的渗透及冷、热原理达到
37、治疗疾病的目的一、适应证一、适应证123咳嗽、哮喘、胸痹、胃脘痛、泄泻等。内 科 病 证疮疡肿痛、关节肿痛、肌肉劳损、扭挫伤、湿疹、手足癣等外 科 病 证月经不调、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妇 儿 科 病 证贴敷疗法二、禁忌证二、禁忌证1.感染性、过敏性皮肤病及有出血倾向者。感染性、过敏性皮肤病及有出血倾向者。2.孕妇不能应用行气活血的药物,以免发生流产孕妇不能应用行气活血的药物,以免发生流产贴敷疗法三、用物准备三、用物准备1.穴位贴敷法:穴位贴敷治疗盘,内备药物(把药物穴位贴敷法:穴位贴敷治疗盘,内备药物(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
38、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凉油、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林等)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酒精灯、火柴、棉花、)、酒精灯、火柴、棉花、0.9%盐水棉球,剪刀、盐水棉球,剪刀、弯盘、镊子、松节油、撒掺药等,必要时备纱布、棉弯盘、镊子、松节油、撒掺药等,必要时备纱布、棉垫、胶布。垫、胶布。2.湿敷法:湿敷治疗盘,内备药液、容器、敷布、镊湿敷法:湿敷治疗盘,内备药液、容器、敷布、镊子子2把、弯盘、防水治疗单、无菌纱布等。把、弯盘、防水治疗单、无菌纱布等。贴敷疗法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一
39、)穴位贴敷法(一)穴位贴敷法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2.备齐用物至患者床前,核对,解释。备齐用物至患者床前,核对,解释。3.核对、诊断、解释,适宜体位,充分暴露贴药部位核对、诊断、解释,适宜体位,充分暴露贴药部位,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保护隐私。,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保护隐私。4.遵医嘱确定贴药部位。遵医嘱确定贴药部位。5.揭去原来的贴药,擦尽残余药膏,清洁皮肤,剃去揭去原来的贴药,擦尽残余药膏,清洁皮肤,剃去较长的毛发,范围应大于膏药面积。较长的毛发,范围应大于膏药面积。贴敷疗法 6.发现局都皮肤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发现局都皮肤有过敏反应时
40、,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处理。及时处理。7.根据病灶范围,遵医嘱使用膏药和配制中药。根据病灶范围,遵医嘱使用膏药和配制中药。8.先用背面接触患者的皮肤,当感觉不烫时,再将膏先用背面接触患者的皮肤,当感觉不烫时,再将膏药贴于患处。药贴于患处。9.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体位,告知注意事项。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体位,告知注意事项。10.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签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签名。贴敷疗法(二)湿敷法(二)湿敷法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2.备齐用物至患者床前,核对,解释。备齐用物至患者床前,核对,解释。3.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湿敷部
41、位,注意保暖,保护隐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保护隐私。私。4.再次核对湿敷部位,下垫一次性防水治疗单及无菌再次核对湿敷部位,下垫一次性防水治疗单及无菌纱布。纱布。5.根据湿敷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敷料,均匀地沾满药根据湿敷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敷料,均匀地沾满药液,以提起敷料不滴为宜。液,以提起敷料不滴为宜。贴敷疗法6.将敷料紧密贴敷在皮肤表面,敷料下无水泡。将敷料紧密贴敷在皮肤表面,敷料下无水泡。7.根据病情选择敷料厚度,以根据病情选择敷料厚度,以46层为宜。层为宜。8.根据治疗需求湿敷根据治疗需求湿敷510min后,将敷料再次淋湿后,将敷料再次淋湿,以保持温度和湿度。,以保持温度和湿
42、度。9.湿敷时间为湿敷时间为1030min,即可将敷料去除。,即可将敷料去除。10.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体位,告知注意事项。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体位,告知注意事项。11.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签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签名。贴敷疗法五、注意事项五、注意事项(一)穴位敷贴法(一)穴位敷贴法1.贴药的时间般视病情而定。贴药的时间般视病情而定。2.膏药应逐渐加温,以烊化为度,过久烘烤易烫伤皮膏药应逐渐加温,以烊化为度,过久烘烤易烫伤皮肤或使育药泥外溢。肤或使育药泥外溢。3.使用膏药后,如出现皮肤发红,起丘疹、水疱、瘙使用膏药后,如出现皮肤发红,起丘疹、水疱、瘙痒、糜烂时,停
43、止用药,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痒、糜烂时,停止用药,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膏药不可去之过早,以防创面不慎受伤,再次引起膏药不可去之过早,以防创面不慎受伤,再次引起感染感染。贴敷疗法(二)湿敷法(二)湿敷法1.遵医嘱正确选择药物,实施中药湿敷。遵医嘱正确选择药物,实施中药湿敷。2.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保护隐私。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保护隐私。3.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4.用用46层纱布浸透药液,干湿度适中,以不滴水为层纱布浸透药液,干湿度适中,以不滴水为宜。温度以宜。温度以384I为宜,防止烫伤。为宜,防止烫伤。5.操作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有问题报告
44、医师,遵操作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有问题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医嘱配合处理。6.操作完毕,记录湿敷部位、时间、温度及患者感受操作完毕,记录湿敷部位、时间、温度及患者感受等。等。中药泡洗技术中药泡洗技术中药泡洗技术:是指借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是指借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起到活血、消肿、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起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杀虫消毒等作用。止痛、祛瘀生新、杀虫消毒等作用。中药泡洗技术一、适应证一、适应证用于内痔脱垂、嵌顿、术后水肿、外痔肿痛、脱肛、用于内痔脱垂、嵌顿、术后水肿、外痔肿痛、脱肛、肛周湿疹等。肛周湿疹等。中药泡洗技
45、术二、禁忌症二、禁忌症1.妇女月经和妊娠期、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2.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3.急性传染病者禁用。急性传染病者禁用。4.内痔出血量较大时,缝合伤口术后禁用。内痔出血量较大时,缝合伤口术后禁用。中药泡洗技术三、用物准备三、用物准备中药泡洗治疗盘,内备:泡洗装置、药液、水温计、中药泡洗治疗盘,内备:泡洗装置、药液、水温计、一次性药浴袋、毛巾、手消毒液。一次性药浴袋、毛巾、手消毒液。中药泡洗技术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1.一般在药中加水一般在药中加水1500ml左右,沸后左右,沸后20分钟,
46、在分钟,在将芳香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将芳香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2.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暴露患者患处,先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暴露患者患处,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min,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待药液温度降到局部,待药液温度降到40 左右时,嘱患者将臀部左右时,嘱患者将臀部坐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坐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min。3.无菌纱布擦干。无菌纱布擦干。4.每日每日2次,每次次,每次2030min。以。以710天为天为1疗程疗程。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中药泡洗技术五、注意事项五、注
47、意事项1.评估泡洗部位的皮肤,患者对温度的感知觉。有皮评估泡洗部位的皮肤,患者对温度的感知觉。有皮损者慎用,对药物有皮肤过敏者慎用。药液温度一般损者慎用,对药物有皮肤过敏者慎用。药液温度一般以以3740为宜,以防烫伤。为宜,以防烫伤。2.中药泡洗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详细解释中药泡中药泡洗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详细解释中药泡洗的作用及方法,以取得患者配合。泡洗前先清除泡洗的作用及方法,以取得患者配合。泡洗前先清除泡洗部位污垢,排尽大小便,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洗部位污垢,排尽大小便,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员沟通。3.空腹及餐后空腹及餐后1小时内不宜泡洗。小时内不宜泡洗。4.环境宜安静舒
48、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配以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配以柔和的灯光和音乐,让患者心旷神怡,精神放松。柔和的灯光和音乐,让患者心旷神怡,精神放松。5.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泡洗部位为宜。注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泡洗部位为宜。注意为患者保暖及隐私保护。意为患者保暖及隐私保护。中药泡洗技术6.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min为宜。为宜。7.泡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注意患者泡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异常症状,立
49、即报告医师,遵医、汗出、头晕目眩等异常症状,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嘱配合处理。8.泡洗后应立即以浅色毛巾轻轻拭干皮肤,穿上暖和泡洗后应立即以浅色毛巾轻轻拭干皮肤,穿上暖和衣服,以免受凉感冒。衣服,以免受凉感冒。9.患者实施中药泡洗后,嘱患者饮患者实施中药泡洗后,嘱患者饮200ml温开水。温开水。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泡洗部位皮肤情况等。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泡洗部位皮肤情况等。10.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要防止烫伤的发生。合并有传染病的
50、患者应使下降,要防止烫伤的发生。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中药熏蒸技术中药熏蒸技术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法、中药熏蒸技术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法、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被称为化学、物理综合疗法。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被称为“烘雅烘雅”。中药熏蒸技术一、适应证一、适应证用于精神疾病、类风湿病、腰酸背痛症、肩周炎、骨用于精神疾病、类风湿病、腰酸背痛症、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肢体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等疾病治疗。性关节炎、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