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三套试题及答案试卷一考核说明: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课程终结性考试成绩必须及格且课程综合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及格),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题目:理论联系实际,如何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论述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认识又包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如何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100分)答: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三
2、种相互联系的形式获取事物表面的和初步的认识。感性认识是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的基本形式。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片面性与主观性的特点。是为开展理性认识提供思维素材的初级认识形式;二、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级认识形式。理性认识通过概念、推理和判断等三种循序渐进的形式对事物展开本质及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抽象性与客观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高级认识形式;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提供思维的素材(认识论中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3、。(认识论中的辩证法);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从人的认识层次来说:前一阶段的认识是后一阶段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相对来讲前一阶段的认识是感性的,而后一阶段的认识是理性的,但这一过程也有被倒置的情况;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错误观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前提基础与继承发展的关系,而非是对立关系。没有对于事物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是空想、就是无水之鱼和无米之炊。没有对于事物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就只能停留事物的表象、就无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实践是联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根本手段。实践是思想的内部斗争和与外斗争之总合,或者说实践是对于人的物质活动和思想活动的统称。人们将自身获得的
4、感觉、知觉和表象认识投入社会活动进行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收获的挫折与经验来修正认识,再将修正过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如此反复,直到获得成功。这就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的过程,实践在其中起到的是媒介与验证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
5、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理性认识指导下的感性经验深刻;感性经验支撑下的理性认识丰富。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在哲学史上表现为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认为感性认识是靠不住的;经验论则片面强调感性认识的可靠性,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是:必
6、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这是因为: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利益和需要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行动。试卷二题目: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被称为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论述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
7、,像我在别处说过的,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被称为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00分)答: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简单商品生产。所谓简单商品生产,就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基础上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这跟雇佣劳动者用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的社会化大生产有一定的区别。这就说明简单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的为了交换而进行的商品生产。而要把握这对基本矛盾,关键在于“交换”。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前提下,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
8、存在,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他们个人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私人决定,所生产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因此,他的劳动是私人劳动。但同时这种简单商品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换,交换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不得不牵扯到所交换对象的需要,因而私人劳动也就具有了社会劳动的性质。因此连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桥梁就是交换,也就是商品流通。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而具体劳动产生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产生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快定的,因此,商品就包含了这系列的矛盾。而商品的生产是由私人劳动来完成的,但商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私人劳动才有可能转化为社会劳
9、动,如果商品不能够发生交换,私人劳动就不肯被社会承认而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存在于商品的拥有者中,只有通过交换,它的使用价值才能够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够转化为抽象劳动,因此,要解诀使用价值和价值以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必须先解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问题。举例说明: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这个矛盾,现将中西两种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行对此。在中国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同样是私人劳动,他们所进行的生产同样跟简单商品生产-样,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私人快定,所生产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但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传统的这种家庭手工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东西最终不是用来交换的,它不进入流
10、通领域,因而跟社会需要没有任何关系,也就不存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简单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换,没有交换,商品生产就无法进行。比如说某个家庭的收入来源是织布。因此为了维持家庭的运转,它就必须尽一切变法生产更多的布匹,包括原料的采购、生产技术的更新,以及家庭成员的分工。而这些工作都是在以单个家庭为基础进行的,集中了家庭各个成员具体劳动的布匹,在没有进入流通领域之前,这个家庭通过付出具体劳动获得了布匹的使用价值,但要维持家庭正常的生计,这些布匹必须跟其他的商品进行交换,将具体劳动转换成无差别的抽象劳动,从而让渡它的价值。有了价值,该家庭才能够采购原料、
11、更新工具,进行下一轮的生产。因此,家庭保持正常运转的关键就在于交换,即将布匹的使用价值交换成价值,其实质就是将单个家庭进行生产的布匹这私人劳动产品转化成由社会提供的原料、工具等社会劳动产品也就是将私人劳动转化成社会劳动,如果交换不出去,家庭将面临破产的命运,一旦破产,就无所谓简单商品生产,因而也就没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如果没有这个矛盾,其他的矛盾就自然不存在了。因此,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试卷三题目: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论述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12、度的最大优势。”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100分)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因为:第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多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
13、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第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共产党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的走上邪路了。”这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譬如,在所有制结构上,
14、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等等。总之,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长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人心涣散,不可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党同志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问题是需要稳定。没
15、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为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党植根于人民群众。我们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络群众。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能够通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能够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能够通过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经济组织、文化组织、人民团体实行正确而有效的领导,通过自己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
16、人民群众组织、带动起来,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军,同心同德地为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第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著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
17、也提出了新挑战。我们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共产党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串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一、 供参考不
18、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能得分)1. 公共部门的特征主要可以归纳为(ABCD)。A公共部门是用来解决外部效应的B公共部门资源的来源具有非竞争性C公共部门的目标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D公共部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2.人力资源是资源的一种,是以人为载体的资源,是存在于人体中以(ABCD)为具体表现的经济资源。A知识B技能C能力D体能3.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经济资源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D社会性),具体表现在未来收益目标的多样性和外部效应的社会性方面。4.人力资源管理(C行为科学)阶段的理论创新,都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直接关系,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5.麦肯锡的7S模型中(
19、A共有价值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基础和关键。6.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模式要服务于客户需求的满足,同服务外部客户一样,最难满足的是定制化需求,为此(A业务的合作伙伴)角色应运而生。7.(B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和组织目标的实现。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主要有(ABCD)。A直觉预测法B比率分析法C回归预测法D趋势预测法9.(B直觉预测法)是一种非常简便、粗放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主要用于初步预测或者用于规模小、发展较稳定和均衡的组织的预测。1 0.核査组织现有人力资源就是要通过弄清现有人员的(ABCD),为将来规划进行准备。A分
20、布情况B质量C结构D数量1 1.一般来说,(A组织职能C业务量)是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和数量的重要变量,预测者要善于分析这些因素,要善于收集历史资料,为预测打好基础。1 2.(B比率分析法)是指组织的管理者根据过去的经验,把组织未来的业务活动水平转化为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方法。1 3.(A比率分析法)只有在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才有效。如果效率上升或下降,根据过去的经验所进行的人员预测就不太准确了。1 4.(A比率分析法)主要适用于短期和中期的预测,在长期预测中很少使用。1 5.(D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公共部门也不例外。1 6.(A职门B职组C职系)是对工作的横向
21、划分。1 7.在工作分析结果的表现形式中,工作描述是最直接、最原始、最基础的形式,(A工作说明书B资格说明书C职务说明书)都是在工作描述的基础上再生和开发出来的。1 8.(A专家组)为整个工作分析提供指导、规划,设计工作分析的时间、程序和步骤,以及工作所需的各类表格等。1 9.工作分析的类型包括(A职能性工作分析B能力性工作分析C关键性工作分析D多方面工作分析)20.工作分析的(A系统性B基础性),决定了其全员参与性的特征。21.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遵循的原则包括(A兼顾原则B渐进原则C法制原则)。22.品位分类制度以“人”为核心要素,按照(ABCD),将人员分为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分类制度。A资历
22、B教育程度C工作经验D出身2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具有(ABCD)的功能。A获取公共部门所需的人力资源B提高公共部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人员进出对公共部门日常工作节奏的影响C降低公共部门管理成本D提升公共部门运作效率24.准确的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员招募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方法包括(ABCD)。A部门意见法B专家评价法C德尔菲法D工作研究法25.(A公平竞争原则)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的首要原则。26.德才兼备原则就是要求全面考察公共部门求职者的(ABCD),确保所招募人员符合“德才兼备”的标准。A政治素质B个人品德C知识素质D能力素质27.(A广告招募)是公共部门外部招募一个较为传统且常用的
23、方式。28.一般来说,(B公务员职位)倾向于在全国范围内招募。29.一般来说,绩效具有(BCD)。B多因性C多维性D动态性30.绩效管理过程一般由(ABCD)构成。A绩效计划B绩效监控C绩效考核D绩效反馈31.绩效管理中,绩效指标设计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结果形成的(D工作说明书)。32.(B绩效监控)是保证绩效目标完成的主要保障。33.绩效项目是指从哪些方面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通常包括(A工作业绩B工作能力C工作态度)34.绩效考核主要从(A业绩B能力和潜力C态度)进行。35.教师在上个考核周期因上课迟到被学生举报,影响了上个考核周期的绩效评价,但在此次考核周期内没有出现问题,
24、却因为上次事故而影响了其绩效考核。这是考核中的(B溢出效应)。36.培训在整个公共部门中具有(ABCD)的作用。A培训是提高公共部门人员思想道德和政治水平的重要手段B培训可以有效地改进和提高公共部门人员的工作绩效C合理的培训体系可以提高公共部门人员的稳定性D培训是推进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37.培训对象所处的层级不同,培训内容会有很大差别,层级越高,培训更加注重(ABC)。A战略能力B规划能力C领导力38.通常培训需求分析从(BCD)进行。B组织分析C任务分析D个人分析39.培训(D结果评估)是与组织利益最为相关,也最重要的评估层次。40.培训需求分析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有(A观察法B
25、问卷调查法C资料查阅法D访问法)41.培训效果评估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简称柯氏评估模型),柯氏评估模型从(ABCD)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估。A反应评估B学习评估C行为评估D结果评估42.培训对象所处的层级不同,培训内容会有很大差别,对中层管理者的培训,侧重(BCD)。A技术能力B战略理解能力C领导力与执行力并重D团队建设能力43.经济性薪酬主要是指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薪酬,由(ABCD)构成。A基本工资B绩效工资C激励工资D福利44.在一般情况下,(A基本工资)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主要部分。45.福利是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人单位以(BCD)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
26、报酬。B保险C实物D带薪假46.公务员的增资途径主要有(A晋升工资档次B晋升级别C晋升职务工资D调控工资标准与津贴水准)4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需要大量资金和实物进行社会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因此对公共部门实行了(A供给制与津贴相结合)的薪酬制度。48.事业单位的薪酬是岗位绩效工资,其中(A岗位工资B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49.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一个人平常表现的能力水平,与经过激发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之间存在着大约(A.60)左右的差距。50.下列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ABC)。A.期望理论B.公平理论C.目标设置理论51.我国古代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故事充分说明了(B.危机激励)的重大作用。52.从激励内容角度,可以将激励划分为(A.物质激励C.精神激励)。53.外部监控与约束是社会对公职人员形成的一种外在约束与控制,包括(ABCD)。A法律监控与约束B道德约束C社会群团的监控与约束D舆论的监控与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