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385377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复习2007.12绪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

2、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哲学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世界观。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两方面内容:题,有两方面内容:(1)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划分了唯心主义与划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唯物主义。(2)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3 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义。第一章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

3、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二、物质观二、物质观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水水”、“火火”、“五行五行”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原子论原子论”c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但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觉而存在,但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三、意识观三、意识观

4、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的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的反映。反映。4、意识的、意识的特点特点是: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是: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上是主观的。四、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世界统一四、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世界统一于物质。于物质。五、实践极其意义五、实践极其意义1、实践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

5、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的物质活动。2、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劳动的实践、科学研究的、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劳动的实践、科学研究的实践、社会关系的实践。实践、社会关系的实践。3、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第二节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的观点。1、联系就是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现象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现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发展

6、的实质就是:、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灭亡。”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有着强大生命力和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有着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区别新旧事物的唯一标准:远大前途的事物。区别新旧事物的唯一标准:是否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前进方向。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前进方向。3、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见教材:见教材:P35页。页。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实质和核心。心。1、矛盾: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事物之间既相互矛盾: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事物之间既相互联系,又

7、相互排斥的关系。即对立和统一。联系,又相互排斥的关系。即对立和统一。2、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3、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的、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的共性共性,也指矛盾无处,也指矛盾无处不在。矛盾的特殊性:不在。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的指矛盾的个性个性,不同事物的,不同事物的矛盾均各有其特点。矛盾均各有其特点。三、质量互变规律及其现实意义三、质量互变规律及其现实意义1 量变:是事物数量、场所、要素的变化。量变:是事物数量、场所、要素的变化。2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另

8、一种质态的飞跃。3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1)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必然结果。(2)量变与质变也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的质变,)量变与质变也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的质变,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意义略)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意义略)四、四、辩证否定的内容:辩证否定的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辩证否定的 实质是实质是“扬弃扬弃”。五、五、规律规律:是事物联

9、系和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稳定性等特征。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稳定性等特征。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能动的反映论能动的反映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二、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

10、,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关于感性认识: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关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的主要形式有:感性认识的主要形式有: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知觉和表象。2、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基本形式有:和规律的认识。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概念、判断和推理。理。三三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四、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四、马克思主义真理观1、真理

11、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标志主观符合客观的哲学范畴。确认识。是标志主观符合客观的哲学范畴。三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1 真理的本性:真理的本性:2 实践的特点:见书。实践的特点:见书。第三章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社会历史观及其的基本问题:一、社会历史观及其的基本问题:1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史观的基本问题。2 2、社会存在和

12、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产生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当社会存在发生变化,社会意社会意识;当社会存在发生变化,社会意识也相应的发生变化。识也相应的发生变化。B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促进作用或阻碍作用。促进作用或阻碍作用。C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相对独立性。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原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原理1、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自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然和利

13、用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性力量。性力量。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三要素。2、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是生产关系的三要素。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是生产关系的三要素。3、二者的辩证关系:、二者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即有生产力的状况

14、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义。三、经济基础

15、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经济基础还济基础还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就对社会发展当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就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起促进作用。上层建筑不适应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经

16、济基础的要求,它就会对社,它就会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本动力,也是判断,也是判断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志。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志。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三、人民群众是社会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成员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总和。的总和。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

17、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二、二、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1)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经济形式。)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经济形式。(2)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态。)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态。(3)历史条件有两个:)历史条件有两个: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的产品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和劳动的产品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三、三、商品和商品二因素商品和商品二因素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8、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的统一体。第四章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在、马克思在1867年年9月月14日出版了日出版了资本论资本论(第(第一卷)一卷),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2、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出发点。(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指物的有用性,即能以:指物的有用性,即能以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它表现物的它表现物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2)价值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凝结在商品

19、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它体现商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它体现商品的品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从单个的商品来看,或从商品的静态从单个的商品来看,或从商品的静态形式来看,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形式来看,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但是,一旦进入流通领域,二者就会但是,一旦进入流通领域,二者就会分离,在同一个人那里他只能得到二分离,在同一个人那里他只能得到二者之一,而不能同时得到一个商品的者之一,而不能同时得到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个矛盾必须通过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个矛盾必须通过交换来解决。交换来解决。四、四、劳

20、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有用劳动就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由)具体劳动:有用劳动就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由于它总是在某种具体的形式下进行的,因而也称为具体于它总是在某种具体的形式下进行的,因而也称为具体劳动。劳动。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各不相同的使用价值。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各不相同的使用价值。(2)抽象劳动:撇开了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因而是一般的)抽象劳动:撇开了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因而是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真正的、唯一的源泉,被称抽象劳

21、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真正的、唯一的源泉,被称为价值实体。为价值实体。(3)商品二因素来源于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商品二因素来源于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枢纽。四、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四、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是:在现有社会正常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

22、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五、五、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理论基础。论基础。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及其职能货币及其职能 一一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产物,是从流通中分离出来货币是商品流通的产物,是从流通中分离出来的特殊的商品。同时,它又是资本的起点。的特殊的商品。同时,它又是资本的起点。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它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二 货币的货币的职能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

23、付手段;世界货币。前两个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世界货币。前两个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三三 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1、货币发行量大于实际流通中的需要量就会、货币发行量大于实际流通中的需要量就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普遍上涨。造成通货膨胀,物价普遍上涨。2、货币发行量小于实际流通中的需要量造成、货币发行量小于实际流通中的需要量造成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四四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价值规律(1)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等价交换。

24、进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价格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价格围绕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围绕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3)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A 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的配置B 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率C 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第二节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是其最初的表现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是其最初的表现形式。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

25、根本原因。资本形式。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生产剩余价值。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生产剩余价值。一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资本流通总公式:)资本流通总公式:=(剩余价值)关键是价值要增殖。(剩余价值)关键是价值要增殖。(2)总公式的矛盾:剩余价值)总公式的矛盾:剩余价值 G 从何而来?从何而来?(3)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征: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能够劳动力商品的特征: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二、

26、二、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商品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商品所必须的劳动时间所决定。所必须的劳动时间所决定。A 劳动者个人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个人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 养活劳动者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养活劳动者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 劳动者及其子女接受教育或训练的费用。劳动者及其子女接受教育或训练的费用。三、工资的实质:三、工资的实质: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转化形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转化形式。式。剩余价值及其生产过程剩余价值及其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剩余

27、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2)资本的实质资本的实质。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是一种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资本是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权和支配权;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是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权和支配权;资本必须运动才能保持其生命;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本必须运动才能保持其生命;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3)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值。相对剩余价值:相对

28、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它是资本主义各企业要劳动时间缩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它是资本主义各企业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三三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以及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以及剩余价值率(1)根据是否带来剩余价值根据是否带来剩余价值,我们把全部预付资本,我们把全部预付资本划分为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它真实地反映了剥削程度的高低。公式:真实地反映了剥削程度的高低。公式:=M/V

29、利润以及剩余价值的分割利润以及剩余价值的分割(1)利润:当剩余价值被看成是全部预付的产)利润:当剩余价值被看成是全部预付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利润率:利润率:M /(C+V)利润率掩盖了剥削的程)利润率掩盖了剥削的程度。度。4 五、个别资本的生命运动五、个别资本的生命运动1 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在运动中得到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三种职能形式,在运动中得到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的运动。(1)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2

30、)三种职能形式:)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职能:生产资本职能;货币资本职能:生产资本职能;商品资本职能;商品资本职能;(3)保持资本循环连续性的两个必要条件:)保持资本循环连续性的两个必要条件:使产业使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时间上先后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时间上先后继起。继起。A空间上并存;空间上并存;B时间上继起;时间上继起;资本周转: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的资本周转: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的重点是在于研究资本运行的速度和效率。重点是在于研究资本运行的速度和效率。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按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按其价值

31、周转方式价值周转方式不不同区别为:固定资本(逐次转移)和流动资本(一次转同区别为:固定资本(逐次转移)和流动资本(一次转移);固定资本周转速度慢,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速度移);固定资本周转速度慢,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快,时间短。快,时间短。预付总资预付总资本的年周本的年周转速度转速度固定资本年周转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预付资本总额经济危机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具体之间的矛盾。具

32、体表现为两对表现为两对:(1)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第六、七章第六、七章 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主义的理论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19世纪三大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世纪三大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法国的傅立叶、圣西门和英国的欧文。贡献:对法国的傅立叶、圣西门和英国的欧文。贡

33、献:对资本主义作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局限:没有看资本主义作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局限: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和阶级力量。到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和阶级力量。2、1848年年2月马恩合著月马恩合著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二、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建立和完善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建立和完善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除两极分化,

34、达到共同富裕。3、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制度。4、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5、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实现从必、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根本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