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1)班主题班会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太阳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为“大吉之日”冬至节气冬至习俗冬至养生冬至诗词冬至节气每到12月份时,太阳直射点往南半球移动,在12月
2、22日移动到南纬2326时,便不在往南移动,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便开始往北移动,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冬至。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节气冬至是什么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节律中文名:冬至 别 名: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 代表寓意: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气候特点:暴雪、低温季 节:冬季 时 间:每年12月21或22或23日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270 前一节气
3、:大雪后一节气:小寒 属 性:二十四节气的十一月中气 冬至假期:汉代5天假期、唐代7天假期 起 源:依据天象物候制订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
4、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冬至由来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冬至三候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
5、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冬至传说之一吃“捏 冻 耳 朵”是 冬 至 河 南 人 吃 饺 子 的 俗 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
6、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冬至传说之二过 去 老 北 京 有“冬 至 馄 饨 夏 至 面”的 说 法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
7、,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冬至传说之三冬 至 吃 狗 肉1东北大地千里冰封,琼装玉琢;2黄淮地区也常常是银装素裹;3大江南北这时平均气温一般在5以上,冬作物仍继续生长,菜麦青青,一派生机,正是“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4而华南沿海的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更是花香鸟语,满目春光。冬至气候冬至气候冬至后,虽进入了“数九天气”,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冬至习俗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吃饺子在我国北方,每年农历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
8、水饺。”这种冬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祭祖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圆仔贴门在闽南,潮汕一带,每逢冬至,除了吃汤圆外,还要搓两个大的圆仔贴在大门环上,象征团圆、吉利。老乞丐又为女儿讨来几粒糯米圆,劝慰女儿:“我们今日分别,就像这仔分成两半,现在咱们一人吃一半,等将来日子好了,咱们团圆了,再吃圆仔。”之后,老乞丐告别了女儿,掩埋了妻子
9、之后就又上路乞讨了。这个风俗源于一个民间传说:一年的冬至,有一个老乞丐无钱掩埋冻死的妻子,只好将女儿卖给富有人家作奴婢。女儿痛不欲生,一时昏了过去。老乞丐连忙讨来一碗米汤,一口一口地给女儿喂下去,慢慢地女儿终于苏醒过来。吃汤圆南方某些地区比较盛行冬至日吃冬至团(冬至丸)这一冬至的习俗,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日(阳历12月22日前后)清晨,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更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吃红豆米饭在江南一带,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的冬至习俗。传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在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仍残害百姓。但是,这
10、个疫鬼最怕赤豆,因而人们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赠鞋、献袜履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古时手工刺绣,送给女子的,鞋子刺绣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子的,鞋子刺绣多是猛兽,帽子也多做虎行。吃馄饨冬至时节,吃的习俗真不少,除了饺子,较为常见的还有吃馄饨。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说冬至这天,北京人家多食馄饨。南宋临安(今杭州)也有冬至吃馄饨的习俗,宋人周密说,起初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吃节食至日,阴极之至
11、,阳气始生。礼记月令中载:“律中黄钟,乃阳之极,万物之始也。”杜甫也有诗句“冬至阳生春又来”,因此,民间流行搓糯米粉制作米丸,米丸象征太阳,是祭祀祖先以及待客的食品。浙江俗称冬至圆,福建俗称团圆子,广东则俗称为冬丸。冬至养生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冬至阴寒之气隆盛,成为“进九”之始。在冬至养生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所以冬至养生首先要多着衣、避寒邪,特别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多着衣、避寒邪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
12、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起 居温补类食物如龙眼肉、荔枝、饴糖、扁豆、山楂、胡桃等,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等。食补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药物的冬令进补。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服用时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季进补膏方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药补冬至诗词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
13、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小至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冬至杜甫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冬至左河水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冬至-贵谷子 谚 语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赣)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