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稻盛和夫先生著稻盛和夫先生著曹岫云先生译曹岫云先生译2013稻盛哲学学习会.第三章 磨炼灵魂、提升心志第三章 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目录1、日本人为什么丢失了“美好的心灵”2、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3、时时反省,不忘磨砺人格4、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5、将感谢刻于童心的“隐蔽念佛”6、随时准备说“谢谢”7、喜悦要直率表露8、托尔斯泰的感叹9、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10、拔“正剑”成功,拔“邪剑”灭亡11、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最大的喜悦12、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13、每天的劳动磨砺心志14、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日本人为什么丢失了“美好的心灵”谦虚是日本人失却
2、的美德之一。颔首低头以示恭敬,功劳让予别人,得意时不忘形,互相礼让,秉持一颗审慎谦卑之心。人生在世,有时需要强调自我,坚持自己的主张。但是谦虚这个有代表性的美德渐渐被我们遗忘,却不能不说是日本社会莫大的损失。生活在这个国家里不再感到愉悦,失却谦虚礼让是原因之一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确实,对凡人而言,要始终保持谦虚决不是容易的事。我这么强调谦虚,但骄傲自大之心有时仍然让我有些趾高气扬。在精密陶瓷这个未曾开拓的领域,我开发了很多新技术新产品,京瓷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发展。同样KDDI的发展也令人惊叹。周围的人异口同声称赞我,甚至吹捧我。聚会时奉我为上宾,让我坐上席,要我致词介绍经验,这些似乎天经地义
3、。1、日本人为什么丢失了“美好的心灵”(续上)虽然我不断自我告诫要虚心,但久而久之,有时仍不免自我陶醉,在心底一角冒出自满情绪。我那样拼死努力,业绩如此辉煌夺目,接受这样的礼遇不是理所当然吗?偶尔会这样志满意得,但某种境况下我又会猛然醒悟:“不行不行!自满情绪要不得。”立即检点反省自己。即便已经皈依佛门,直到今天,我仍会有这种心理上的反复。仔细想来,我所具备的能力,我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非我不可的必然性。别人拥有同样的才能,扮演与我相同的角色,也没有任何不妥当,没有任何不可思议之处。至今我所做的一切,别人也可以取而代之。所有这一切,都是上天偶尔赏赐予我,我不过努力加以磨炼而已。我想,任何人的任
4、何才能都是天授,不!才能只是从上天借来之物。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日本人为什么丢失了“美好的心灵”(续上)因此,杰出的才能,由这才能创造的成果,属于我却不归我所有。才能和功劳不应由个人独占,而应该用来为世人为社会谋利。就是说自己的才能用来为“公”是第一义,用来为“私”是第二义。我认为这就是谦虚这一美德的本质所在。然而,随着谦虚精神日趋淡薄,把才能私有化的人有增无减,特别是身居要职,理应成为众人楷模的领导者,这一倾向尤为明显。曾经具备优秀传统、出色业绩的大企业,原有的组织规范、伦理道德已经废弛,以致违规违法的丑闻层出不穷。还有那些受国民委托管理公共行政、薪金来自民脂民膏的官僚,利用特权
5、中饱私囊者也不乏其人。大企业的领导、干部和官僚,他们的能力无不高人一等,为什么他们常常丑闻缠身、贪污渎职呢?因为他们把才能据为己有。他们认为才能纯属私有,而非从上天借来之物,不必用之于公,心安理得地把才能用于满足自己的私利私欲。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2、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 我多次讲过,在我的“人生方程式”里,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三要素以乘积表示。违规违法的精英们,他们都具备出色的才干,也有热情及使命感,付出的努力也在常人之上。但关键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很可惜,他们的能力和努力无法用于正道。他们的错误不仅危害社会,也给自己套上了绞索。这里所讲的思维方式是指人生态度,就是哲学、思想、
6、伦理观等,也可以说是包括上述各项在内的“人格”。而谦虚这项品德也是其中之一。如果人格扭曲,或者人格邪恶,不管能力多强、热情多高不!能力越强、热情越高带来的结果是负值越大。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2、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续上)还有,现今的日本社会,比领导者个人素质更大的问题是选拔领导者的方式本身。我们挑选组织领导者的基准,是把人的能力、干才放在了人格之上。不重视人品,只按照能力比如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来配置人才。公务员考试成绩好的人可居政府要职,或作为精英培养,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增长至上主义”压倒一切。在这种背景之下,选拔领导者,
7、与其注重人格这种暖昧的、难以考核的要素,不如重视与成果直接有关的能力这一要素。比如在选举中,能为地方带来经济利益的政治家容易获得选民的青睐,在选举中胜出。重才轻德的倾向在选民中占上风,很难矫正。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2、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续上)但是从前的日本人却并不那么急功近利,他们具备大局观念。我们敬重的西乡隆盛说过“德高者升官位,功多者厚俸禄”。就是说,有功绩的人予以金钱奖励就行了,重要的领导职位一定要有人格高尚的人来担任。虽是百年以前的老话,却普遍适用,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在今天这个道德沦丧、价值混乱的时代,西乡的金玉良言更值得我们铭刻于心。凡位居人上者,比才干更重要的是他的
8、人格。才能出众的人往往容易做才能的奴隶,把才能用错方向。因此需要有一种力量来控制才能发挥的方向。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2、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续上)这就是道德,就是人格。一谈道德,有人就觉得有“复古”的味道。但陶冶情操岂有古今新旧的区别。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他所著呻吟录一书中明确提出:“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辨是第三等资质。”这三种资质按顺序来排就是人格、勇气和能力。吕新吾希望领导者同时兼备这三种素质,如果按重要性排序,那么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3、时时反省,不忘磨砺人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许多只具备第三等资质,
9、即聪明才辨型的人物纷纷登上领导岗位。头脑聪明、口才好、有知识、有专业能力的人受到重用,而人格厚重、具备第一等资质的人却不被看重,反而遭到冷遇。这几年来,频繁出现的许多单位的舞弊事件,再进一步说,导致今天社会道德败坏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就在于那些虽有才气但缺乏领袖资质的人物占据了领导岗位就是一批缺乏内在的精神规范和道德基准的人,缺乏厚重人格和深刻思想的人,在掌权执政。干了坏事的企业领导者面对新闻记者,只会说“真不该发生这样的事”、“一定防止再次发生”等千篇一律的敷衍话,捧着事先准备好的稿子教条式地照本宣科。看不到他们作为组织负责人的真挚和诚恳,看不到他作为领导者的人格的分量。第三章-磨炼灵魂、提
10、升心志 3、时时反省,不忘磨砺人格(续上)他们要么惊惶失措,要么掩盖搪塞,推卸责任。很少看到他们有正视现实、承担责任的勇气。该说明的坦率说明,该改正的切实改正,他们的言行中缺乏这样的诚意。他们不但没有明确的信念和哲学,甚至连事物的“善恶正邪”也区分不清。连号称社会大众的领导者都是这么一副模样,现在的孩子们既不信任更不尊敬大人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对于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和辩才,而是基于明确哲学的深沉厚重的人格谦虚之心、内省之心、抑制自我的克己之心、坚持正义的勇气、持续自我磨炼的慈悲之心用一句话说,必须牢记并坚持“正确的为人之道”。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3、时时反省,不忘磨砺人格(
11、续上)这同中国古典中所说的要脱离“伪”、“私”、“纵”、“奢”这四种烦恼是一个意思。不可虚伪,不可自私,不可放纵,不可奢侈。要言行高洁,严于律己。这是身居高位的领导者应尽的义务,是同他的身份地位相对应的高贵的精神素养。“要走人应该走的正道”,这简直像小学里的道德说教有人或许会嘲笑。但是,正因为我们大人并不遵守小学生也懂的起码的道德,今天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才会如此混乱动摇,人心才会如此扭曲荒废。今天还有多少大人能够真诚坦荡地向孩子们进行道德教育呢?“那不能干”、“这样做才对”,指示明确的规范,以伦理谆谆告诫。这种有见识、有信念、人格厚重的人物还剩几人呢?每想到此,我们不禁羞愧难当。第三章-磨炼灵魂
12、、提升心志 3、时时反省,不忘磨砺人格(续上)正确的为人之道决不是什么复杂难懂的东西,它就是孩童时代父母教导的极其简单的、理所当然的道德心不可说谎,要为人正直,不能骗人,不可贪心重新思考这类单纯的规范中包含的意义,严格遵循这些道德规范,在现今这个时代显得格外重要。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4、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v 当然,不仅领导者需要磨炼心志、提升心性,所有的人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不仅要机敏,而且要正直;不仅要提高能力,而且要塑造人不仅要机敏,而且要正直;不仅要提高能力,而且要塑造人格格。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我们的人生无非就是提升人性、提升心志的过程。v 那么,所谓提
13、升心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不难,这并不是指要达到参悟的境界。我想,带着比呱呱落地时稍稍美好的心灵告别人世,这就够了。v 死亡时的灵魂比出生时略有进步,就是心灵稍经磨炼的状态。抑制自死亡时的灵魂比出生时略有进步,就是心灵稍经磨炼的状态。抑制自我放纵的情感,让心灵宁静,让关爱之心萌芽,让利他之心滋长,哪我放纵的情感,让心灵宁静,让关爱之心萌芽,让利他之心滋长,哪怕是一点点。让我们与生俱来的灵魂向美好的方向变化,这就是我们怕是一点点。让我们与生俱来的灵魂向美好的方向变化,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4、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续上)诚然,相对于浩瀚宇宙的历史长河,我
14、们的人生不过是一闪而过。但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稍纵即逝的人生中,我们的灵魂在终结时的价值必须高于降生时的价值,这才是我们生存的意义和目的。这是我的人生观。进一步说,朝这个方向努力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人的高贵,就揭示了人生的本质。饱尝苦痛、伤悲、烦恼,一边挣扎,一边又感受生命的喜悦和乐趣,体味人生的幸福。人生的戏剧一幕一幕展开,在一去不复返的现世中我们拼命地努力。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人生体验,像砂纸一样砥砺我们的心志。人生谢幕时的灵魂只要能比开幕之初高尚一点点,我们就算活出了价值,就算不虚此生。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4、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续上)v 那么怎样才能磨炼心志、净化灵魂呢?方法、
15、途径各种各样。好比登上山顶可从360任何方向出发、有无数条路径。v 我从自己的经验中归纳出如下的“六项精进”,作为磨炼心志的指针,我认为十分重要,并向周围的人介绍。v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v 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而且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v 谦虚戒骄谦虚戒骄v“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话,意思是谦虚之心唤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4、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续上)v 天天反省天天反省v 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自我反省,有错即改。v 活着就要感谢活着
16、就要感谢v 活着就已经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报。v 积善行、思利他积善行、思利他v“积善之家有余庆”。行善利他,言行之间留意关爱别人。行善积德有好报。v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不要有感性的烦恼v 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后懊悔。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4、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续上)v 我经常将这“六项精进”挂在嘴上,提醒自己实行。虽然字面上平凡之极,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必须一点一滴去实践,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不是把这些道理当成摆设,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5、将感谢刻
17、于童心的“隐蔽念佛”现在这个时代物质富裕,可是人心贫乏、精神空虚。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前文“六项精进”中的“感谢”之心也日益淡薄。我认为,进入物质充裕的时代,对“知足心”、“感谢心”需要重新审视。我年轻时社会还很贫困,当时我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而且我努力去做的是“诚实”二字。对人生对工作,尽可能做到诚实。不马虎,不偷懒,拼命地工作,认真地生活。我认为,这对经历过贫苦时代的日本人来说并不稀奇,这是融入当时日本人血肉的一个特征,也是一种美德。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5、将感谢刻于童心的“隐蔽念佛”(续上)不久,经济起飞,社会变得富足、安定,京瓷的经营也上了轨道,规模扩大。这时“感谢”在我心中
18、占的位置越来越大。诚实的努力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此时,“感谢”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这种体验反复多次以后,“感谢之心”在我身上成形,成为我生活中始终贯彻的道德准则之一。回顾自己,这“感谢之心”就像地下水一样,滋润着我道德观的根基。而这与我在幼年时的体验深切相关。我的老家在鹿儿岛,四五岁时,父亲带我去参与过“隐蔽念佛”。所谓“隐蔽念佛”,是在德川时期“一向宗”受到萨摩藩的打压,那些虔诚的佛教徒把宗教仪式偷偷保存下来,直到我年幼时,还保留着这种信仰方式。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5、将感谢刻于童心的“隐蔽念佛”(续上)我们和几对父子一起,在日落后暗黑的山道上借着灯笼的亮光,一步一步攀登。大家默默无
19、语,在恐怖和神秘气氛的笼罩下,幼小的我也拼命地紧紧跟在父亲后面。登山的终点是一户人家,进去一看,佛龛里摆放着气派的佛坛。身穿袈裟的僧人在前面诵经。屋内零星点着几支小蜡烛,十分暗淡,我们各自坐下,融入那昏暗之中。孩子们端坐在僧人后面,静听那低沉的诵经声。诵经结束,孩子们按指示一个接一个向佛坛献香进拜,我也照着做了一遍。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5、将感谢刻于童心的“隐蔽念佛”(续上)这时候僧人会对孩子简单地说几句话,有的孩子被要求再来,而我听到的却是:“你已经行了(可以不用再来了),今天拜过就好了。”接着,那僧人又说:“从今以后,你每天都要说南无、南无,谢谢!向佛表示感谢。活着的期间,只要这么
20、做就可以了。”然后他转向我父亲说:“这孩子以后不用再带来了。”这好像给我的人生下了个保证。记得当时幼小的我,好像通过了什么考试,又像得到了师父真传,又自豪又高兴。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5、将感谢刻于童心的“隐蔽念佛”(续上)v 这是我最早的宗教体验,印象深刻。我想,当时我学到了感谢的重要性,这种意识塑造了我心灵的原型。实际上一直到现在,只要有什么事,“南无、南无,谢谢!南无、南无,谢谢!”这句话在无意识中就会脱口而出,在我耳边回荡。v 我拜访欧洲的教堂,为教堂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动,这时候我也会情不自禁地念诵这句话。这句“祈祷”的话语,已经超越宗教、宗派,融入我的血肉,已经成为渗入我内心深
21、处的“心灵的口头禅”。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6、随时准备说“谢谢”“南无、南无,谢谢!”这句祈祷词小孩也很容易记住。这句话开启了我的信仰,在我身上培育起感谢之心。把这句话挂在嘴上,无论对谁,无论什么事,好事当然,即使碰上坏事,照样心存感谢,养成这种心态,才能坚守正道。祸福如同交织的绳索坏事好事交替发生,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因此,好也罢,坏也罢,晴天也好,阴天也好,一概怀抱感谢之心。不仅幸运时,即使遭遇灾难,也要说声谢谢,表示感谢。我常在内心告诫自己,只要实践这一条,就能提升自己的心志,走出开启幸运的第一步。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管是晴是雨,都不忘感谢,人要达到这种境界简直太难了。碰到
22、灾难,你说这也是修行,也该感谢,人家哪有这样的情绪。“为什么就我这么倒霉!”不仅不感谢,还要怨恨,恐怕这就是人性吧。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6、随时准备说“谢谢”(续上)那么,好运惠顾,事情一帆风顺的时候,感谢之心就自然而生了吗?那也未必。“好事!那是我该得的,理所当然。”人往往这样想。“这点好处怎么够!”还一心想得寸进尺。人一起贪念就把感谢丢在脑后,也从此远离了幸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我们必须用理性把这句话灌进自己的头脑。即使感谢的情绪冒不出来,也要说服自己。就是说,随时都准备说一声“谢谢!”持有这种心态非常重要。困难来了,那是成长的机会,应该感谢。好运降临,更是难得,当然也
23、要感谢时刻准备说“谢谢!”有意识地在自己心中预留感谢的空间。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6、随时准备说“谢谢”(续上)进一步,还可以这么去想:感谢来自于满足,不满足不会产生感谢之心。但是,满足不满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多的就满足,少的就不满足,问题有这么单纯吗?从物质层面讲也许如此,但是,得到相同的东西,有人不满足,有人却很满足。有人所得不多却很知足,有人无论得到多少,永不知足。有人老是忿忿不平,有人却总是心满意足。因此,归根到底,这是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是一个心态问题。不管物质条件如何,只要具备感谢之心,就能品味满足的感觉。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7、喜悦要直率表露 如果说感谢之心是幸福的
24、源泉,那么率直之心可以说是进步之母。让自己心里不舒畅的逆耳之言,照样认真倾听。如果自己有错,那么不是等到明天,而是今天立即纠正。这样一颗率直之心能够提高我们的能力,提升我们的心志。松下幸之助先生一贯强调“率直之心”非常重要。松下先生自己没有学问,所以总是用主动请教别人的方法促使自己进步。这一信念松下先生终生不渝。后来他被誉为“经营之神”,被人们神化了,但他自己依然贯彻“一辈子当学生”的信条。我认为这种虚怀若谷的精神才是松下先生真正伟大之处。当然,所谓“率直之心”并不是别人要你向右转你就向右转,并不是盲目顺从,而是抱着谦虚的态度,如实承认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然后不惜一切努力奋斗。具备一对虚心聆听他
25、人意见的大耳朵,具备一双真诚审视自己的大眼睛,耳聪目明,充分发挥耳朵、眼睛的作用。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7、喜悦要直率表露(续上)谈到“率直之心”,让我想起我当研究员时的事情。每当我专心致志做实验,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结果时,我会情不自禁,高兴得跳起来“啊,太棒了!”我用整个身体来表达这种喜悦。然而,这时候我的一位助手却总是用冷冷的目光注视我。有一次,我又兴高采烈地要跳起来,并对这位助手说:“你也该高兴啊!”不料,这位助手却无动于衷,一副兴味索然的模样,不屑地抛出一句:“你还真是一个轻浮的人。”他接着说:“为了这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太棒了!太好了!开心得眉飞色舞。值得男子汉高兴得跳起来的事情,
26、一辈子有一两次就不错了。而你动不动就高兴得手舞足蹈,未免太轻率,会被人瞧不起的。”他这一席话犹如一盆冷水,让我从头到脚感觉一阵冰凉。我稍稍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这样反驳他: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7、喜悦要直率表露(续上)“你的说法或许有道理。但我认为,研究出了成果,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果,也应该把自己喜悦的心情直率地表达出来。即使看起来有一点轻浮,但是,把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感恩之心直率地表达出来,可以成为一种动力,激励我们持续这种枯燥的研究和单调的工作。”我的说辞中虽然带了几分苦涩,但却简单明了地表述了我的人生哲学和信条。那就是,不管是什么小事,只要开心,只要感激,就要率直地表达出来,不
27、绕圈子,不装深沉。这种心态的重要性,我不假思索就对这位助手说了出来。天天反省是为磨炼心志而不可须臾忘却的实践,但它也是“率直之心”的产物。因为无论你主观上多么希望保持谦虚,但不知不觉中就会装出什么都懂,摆出自以为了不起的臭架子。这就是人的常态。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7、喜悦要直率表露(续上)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疏忽、失误,每当意识到这一类过错的时候,给自己一个认真反省的机会,重念严格自律的紧箍咒。只有坚持天天反省的人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心志。“神啊,对不起!”我常常脱口而出,用这句话表示反省之意。无意中逞了威风,说了过头的话,回到家里,或在宾馆的房间里,我就会向神忏悔:“神啊,我刚才的态
28、度错了,请您原谅我。”告诫自己今后不再重犯。因为我反省时会大声说出来,像孩子一样。如果让人听见,会认为我神出鬼没不正常。所以,总是等到只剩我一人的时候,以率直之心,说出自省自戒的话语。第二天再以谦虚的姿态重新开始,将“终生当学生”的信条铭刻于心。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7、喜悦要直率表露(续上)“神啊,对不起!”,“南无、南无,谢谢.”这两句话成双结对,是我的口头禅。用这两句短短的话语表达我的反省之心、感谢之心。同时这两句话也是规范自我的单纯明快的指针。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8、托尔斯泰的感叹 除了感谢之心、反省之心以外,要净化并提升我们的人性,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抑制自身过度的欲望。“
29、贪欲”之念最难对付,它牢牢地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不易拔除,而且它的毒性最强,它能腐蚀人的灵魂,把人引向歧途。释迦用下面一段故事来形容人的贪欲,描绘人如何沉溺于欲望的情景。故事稍稍长一点,但我仍想给大家介绍。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8、托尔斯泰的感叹(续上)v 深秋时节某一天,在落叶和寒风中,有位旅人行色匆匆,赶路回家。走到某处突然低头一看,脚下一片白乎乎的东西,仔细一瞧,竟是人骨。此处怎么会有如此大量的人骨呢?他不禁毛骨悚然,又不得其解。只顾往前奔走,抬头看时,迎面走来一只体格巨大的老虎,咆哮着向他逼近。旅人直惊得魂飞魄散:“啊!那么多人骨原来是老虎吃剩的残物。”他急忙调头逃命,然而慌不择
30、路,一阵猛跑竟然跑上了悬崖峭壁,峭壁之下是怒涛汹涌的大海。前无去路,后有猛虎追逼,进退维谷之际,他爬上了崖边仅有的一棵松树,但那恶虎紧随其后,张开骇人的巨爪,也开始爬树。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8、托尔斯泰的感叹(续上)v“今天我命休矣“,正当他万念俱灰时,忽然看见树上垂下一根藤条,他顺着藤条往下滑去,那藤条却不着底,旅人被悬在半空之中。v 上面是老虎伸着舌头、流着口水盯着他,正所谓“虎视眈眈“。再看下面,狂风大浪之中出现红、黑、蓝三条巨龙,正等着他掉下去时可一饱口福。v 忽又听到上方有窸窣之声,定睛一看,黑白两只老鼠正在交替啃咬那藤条的根部。藤条一旦被鼠牙咬断,旅人只好落入张开巨口的恶龙
31、腹中。命悬一线之际,旅人想到将老鼠赶跑。于是拼命摇晃那根藤条,摇摆之下,有湿漉漉、暖烘烘的液体落到他脸上,用嘴一舔,是甜美的蜂蜜。原来藤条根部有一蜂巢,一经摇动,蜂蜜就掉落下来。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8、托尔斯泰的感叹(续上)v 舔着甘露般的蜂蜜,旅人居然陶醉起来,以致忘记了自己身处绝境虎龙夹击,得以苟延残喘的藤条正被老鼠啃噬还在一次又一次摇动救命的藤条,忘情地享用美味的蜂蜜。v 释迦的故事描述了利令智昏的人类的实相。死到临头竟然沉醉于蜜汁之中而不能自拔,这就是我们人类无可救药的宿命。v 据说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得知这个故事后大为惊叹而且非常佩服。他说:“再没有任何故事能将人类的贪欲表达
32、得如此淋漓尽致。”的确,把人的本性、人的欲望之深,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的寓言可谓绝无仅有。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8、托尔斯泰的感叹(续上)在这里,老虎暗喻死亡和疾病;松树代表世上的地位、财产和名誉;白黑两鼠表示白昼和黑夜,也就是时间的流逝。人在不断逼近的死亡和威胁中拼命求生,而维系生机的仅是一根藤条而已。而这根藤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磨损。我们想逃离死亡,但死神却一年一年逼近我们。然而,即使折寿,哪怕缩短生命,也要去吸食“蜜汁”切不断那可怜、可鄙又可悲的欲望。释迦告诉我们,这就是赤裸裸的人类本性。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9、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上述故事中的“蜂蜜”是指满足人类欲望的各
33、种各样的快感和享乐。而等待旅人落下的“龙”,是人们心造之物,它如实影射人们丑陋的思想和欲望。红龙比喻恼怒,就是“瞋”;黑龙比喻欲望,就是“贪”;蓝龙比喻忌妒、憎恨、发泄不满,就是“愚痴”。佛教称这“贪、瞋、痴”为“三毒”。三条恶龙就隐喻这三毒。按释迦的说法,这就是“糟蹋人生”的三大要素。据说人的烦恼有108种之多,特别是其中的“贪、瞋、痴”这三毒,是使人痛苦不堪的“元凶”,是死死缠住人心、不肯须臾脱离的“毒素”,人们即使想摆脱它们却总是摆脱不了。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9、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续上)人这种动物,每天每日都要受这“三毒”的影响乃至控制。想比别人生活得更好,想早日出人头地。
34、这一类物欲、名利欲潜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当这种“欲望”无法实现时,就转为“恼怒”:为什么自己不能如愿以偿?同时又反过来“妒忌”那些有钱有名的人大多数人都会受上述情绪的支配和摆布。在这一点上,就是小孩、婴儿也毫不例外。拿我的孙儿来说,当我爱其中一个,另一个马上露出妒忌的神情。才两三岁的孩童,就已经像大人一样,受到了烦恼的毒害。当然,欲望和烦恼是人类生存的原动力,不可一概否定。但是它们同时又具有“剧毒”,一不小心,就会让人陷入痛苦和焦虑,甚至断送了人的一生。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9、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续上)细细想来,人还真是遵循因果辩证规律的动物。人生存必不可缺的动力之中,却含有陷人于不
35、幸、甚至致人死亡的毒素。因此,重要的是尽可能“摆脱欲望”。要完全消除三毒不可能,但可以努力去抑制它们、控制它们。在具体做法上没有捷径,但只要将诚实、感谢、反省这一类“简单易行的修炼”持续实践就行。另外,平时养成用理性判断事物的习惯也很重要。例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做出判断。这时,瞬间产生的第一反应,往往出于本能,即出于欲望。因此,在正式应答前,暂且保留条件反射式的判断。暂停片刻,吸一口气,然后自问自答: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9、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续上)“我这个想法,这样判断,是否出于个人欲望,是否夹杂私心?”这样做非常重要。就是在做出结论之前,先设置一个“理性的缓冲
36、器”,使你的判断不是基于单纯的欲望,而能接近于理性。在“思考”这一过程中预设一个“理性的程序”,对于摆脱欲望而言极为有效。控制住欲望,也就是抑制了私心,利他之心就会抬头。先人后己的利他心,是人一切德行中最美好、最高尚的品格。忘我利他,把自己放在后面,先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当这种利他心呈现时,人就不再为欲所迷。而且有了利他的想法,烦恼的三毒就开始消解,原本“纯洁的心灵”就能从庸俗的欲望中解脱出来,重新描绘美好的愿望。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0、拔拔“正剑正剑”成功,拔成功,拔“邪剑邪剑”灭亡灭亡 关于利他之心,本书下一章将详细阐述。你的愿望只要出于为社会为世人的美好心灵就一定能实现。因为最高
37、尚的愿望一定能带来最理想的结果。相反,基于私利私欲的“污浊的愿望”,即使一时能实现,一时能成功,最后必须以失败告终。借用华歌尔企业创始人冢本幸一先生一句话,那失败是因为“拔出了邪剑”。我和冢本先生都是京都的企业家,交往甚密。他是英帕尔战役的幸存者。太平洋战争末期,日军在缅甸英帕尔地区发动了愚蠢而惨烈的攻击战,伤亡惨重。冢本侥幸生还,回到日本。他隶属的小队有士兵55人,活下来的只有三人,冢本是其中之一。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0、拔“正剑”成功,拔“邪剑”灭亡(续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混乱中,冢本做起了饰品生意,不久便创立了华歌尔。因为有过九死一生的经历,冢本常说:“我有神灵相伴。”因为
38、神灵保佑,所以事业一帆风顺,想干什么全都如愿以偿。有一次,冢本向他的心腹助手兼副社长讲到上述话题时,这位副社长说道:“社长说得不错。但是,当你拔出邪剑时,情况就不同了。“社长有两把剑正义之剑和邪恶之剑。因为你拔了正义之剑,所以事事顺畅,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但是如果你要拔出那邪恶之剑,你照样会挫折失败。”“这就证明社长确有神灵相伴,当你拔出正剑时,神灵就鼎力相助,当你拔出邪剑时,神灵就冷眼相向了。”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0、拔“正剑”成功,拔“邪剑”灭亡(续上)“副社长一语中的。神灵是明察秋毫的。”冢本先生深为感叹。听了这话,我亦有共鸣。所谓“邪剑”是指“卑劣的愿望”,只打自我损益的小算盘
39、,思想中充满私利私欲。这样的愿望再强烈,至多只能获得一时的成功,这种成功不可能持续。相反,我们强烈祈求某种愿望一定要实现,并为此拼命奋斗,而这种愿望是摆脱利欲之心的高尚的理想,那么它就一定能实现,而且能够长盛不衰。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0、拔“正剑”成功,拔“邪剑”灭亡(续上)为了达成愿望,竭尽全力,绞尽脑汁,仍然无法进展,一筹莫展,山穷水尽,但就在这种时候,意想之外的灵感,想象不及的智慧,似天启般突然闪现,感觉是宇宙造物主在自己背后着力推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别以为神灵看不到。人的一切所思所为,是非曲直,神灵全都看在眼里。所以,如果你想获得成功,想让成功持续,那么,你描绘的愿望,你怀
40、抱的热情,都必须纯洁无瑕。因此,首先要舍弃私心,用清澈的心灵思考问题,依据这种思考拔出“正剑”,事业就能成功,人生就会幸福美满。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1、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是最大的喜悦 关于磨炼心志、提升人格,前面我谈了若干方法。而要成就事业,要充实人生,“勤奋”必不可少。就是要拼命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通过勤奋工作,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厚重的人格。我认为发自内心的欢喜和快乐,存在于工作之中。我这么说,肯定有人反对:“工作工作,只讲工作难道不乏味吗?人生需要兴趣和娱乐。”然而,兴趣和游玩获得的快乐,只有在充实的工作之余才能品尝。工作马马虎虎,只想在兴趣和游戏里寻觅快活,充其量
41、只能获得一时的快感。决不会尝到从心底涌出的惊喜和快乐。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1、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是最大的喜悦(续上)当然,来自工作的喜悦,并不像糖果那样,一放进嘴里就甜味十足。有格言道:“劳动有苦根甜果。”喜悦从苦劳与艰辛中渗出,工作的乐趣潜藏在超越困难的过程之中。因此,劳动获得的喜悦是特别的喜悦,玩耍和趣味根本无法替代。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克服艰辛后,达到目标时的成就感,世上没有哪种喜悦可以类比。人类活动中,劳动带来至高无上的喜悦,工作占据人生最大的比重。如果不能在劳动中、在工作中获得充实感,那么,即使在别的方面找到快乐,最终我们仍然会感觉空虚和缺憾。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1
42、、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是最大的喜悦(续上)认真工作带来的果实,不只是成就感和充实感,它还起到修行的作用,磨炼人格,奠定我们做人的基石。在禅宗的寺庙里,僧侣们要煮饭,要打扫庭院,要做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杂差。这同坐禅具有同等的意义。就是说,认真投入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与通过坐禅获得精神统一,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就告诉我们,日常的劳动也是修行,只要全身心投入,也能进入开悟的境界。所谓开悟,就是提升心性。磨炼心志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开悟。而开悟的方法,就是释迦所开示的“六波罗蜜”。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2、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 在修佛的道上,要接近开悟的境地,就要实行“六波罗蜜”这
43、是菩萨道,是磨炼心志、净化灵魂不可缺少的修行。有如下六项:v 布施布施v 具备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利他之心。先人后己,关爱别人,抱着这种意识度过人生,这一点非常重要。v 所谓布施,本来的意思是施舍。即使付出自我牺牲,也要为众人尽力。没有能力这么做,也要具备这样一颗与人为善之心。v 心中充满关爱他人的善念,人就能提升自己的心性。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2、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续上)v 持戒持戒v 这一条强调遵守戒律的重要性,作为人不可为的恶行必须戒除。前文提到,人抱有种种烦恼,很难摆脱“贪、瞋、痴”这三毒的纠缠。正因为如此,必须着力抑制这类烦恼,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不要贪心,不要猜忌
44、,不要嫉妒,不要憎恨抑制上述欲望和烦恼,就是持戒。v 精进精进v 无论做什么都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就是要努力。但这种努力,必须做到“不亚于任何人”的程度。在序言里,我介绍了二宫尊德的事例,像他那样拼命精进,才能提升心性,磨励人格。古今东西所有伟人概莫能外。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2、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续上)v 忍辱忍辱v 不屈服于苦难,忍得住痛楚。人生本来就是波澜万丈,我们活在这世上,会遭遇各种艰难困苦,但是决不能被它们击垮,决不能逃避,硬着头皮顶住,努力做好该做的事。这就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人格。v 禅定禅定v 浮躁的社会,紧张的工作,快速的节奏,在这样的氛围中,
45、往往无暇深入思考问题。但正因为这样,至少每天一次,我们要静下心来,集中精神,直视自我,将动摇之心镇定下来。不必打坐,也不必冥想,在忙碌之中,腾出片刻工夫,静心养性。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2、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续上)v 智慧智慧v 实行上述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项修炼,就可以理解宇宙的“智慧”,就是达到开悟的境界。到那时就能够接近主宰天地自然的根本规律,即宇宙的真理,换句话说,就是接近释迦所说的智慧。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3、每天的劳动磨励心志 六波罗蜜中的六项修炼,是踏入悟境之道。其中“精进”不惜努力、拼命工作这一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实
46、践,也是提升心性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换种说法,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人格,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艰难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好社会赋予自己的角色,或者对于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公务、家务、学习都要尽心尽力,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也就是说,就在日常的劳作之中,就有一条磨炼灵魂、提升心志、通向悟境之路。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3、每天的劳动磨励心志(续上)比如,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师傅,他花了一生的心血,在一个领域内从事一项职业,踏实工作,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在提高技能的同时磨炼了人格。我常为这种人物的魅力所倾倒。卓越的技能不必说,从工作体验中所归纳的坚定的哲学,所养成的厚重
47、的人格,以至敏锐的洞察力等等,让我从内心深感钦佩。从年青时期干到七十岁、八十岁、心无旁骛,一条道走到底,历经锤炼,这种人物的分量、人格的魅力,不用多说,就能让人肃然起敬。v“树木里寄宿着生命。树木里寄宿着生命。”v“树木正在对我倾诉。树木正在对我倾诉。”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3、每天的劳动磨励心志(续上)这种动人心魄的语言,沉默寡言的木匠师傅偶尔脱口而出,他的风貌,在我看来,其崇高和可贵,简直不亚于任何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或宗教家。努力不休,不畏艰辛,潜心钻研,坚忍不拔。在这种精进的过程中,他们达到的境界,那种人格的高度、心灵的深邃,非同凡响。我想许多人都会认同我的这种感觉。从这种人身上,
48、我再次认识到劳动的珍贵,深刻感受到“参悟就在每天每日辛勤的劳作之中”。不仅是工匠,在体育界也一样。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著名选手铃木一郎,也是通过“精进”,成了名将高手。据说,从小学时开始,他就梦想加入大联盟,为此一年365天挥棒不休。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3、每天的劳动磨励心志(续上)在玩兴正浓的少年时代,就已经明确制定了自己的目标,朝着这目标,默默努力,刻苦钻研。“你要我打支全垒打,我随时都能打”。他高中时就说过这话。有自信敢这么说,背后就是他一贯的“精进”。这里面没有丝毫的傲慢之意。这种精进的结果,造就了今日铃木一郎的辉煌。要到达名人高手的境地,缺乏地道的精进,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要从
49、内心喜爱自己的工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神贯注投身于工作,通过这条道路也只需要通过这条道路我们就会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磨励心志,提升人格,领悟人生的真谛.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4、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 这一章开头谈到谦虚这种美德,现在是论述勤奋的美德。我认为,勤奋也是我们应该重新思考、重新召回的精神品格。近代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动这一行为意义和价值,被过度的“唯物化”了。劳动的最大目的是获得物质的富裕,因此,所谓工作,变成了付出时间获取报酬的手段。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既然劳动是为了获取金钱报酬而不得不干的苦差事,那么少劳多得,工作尽量要轻松,钞票尽量要
50、多拿,这种想法就变得“很合理”,似乎天经地义。这样的劳动观蔓延到整个日本社会,甚至渗透到教育机构。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14、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续上)但是,教师对成长期儿童的人格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必须帮助指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这个职业,超越单纯劳动的概念,教师是一种尊贵的职业,是所谓“圣职”。但是现在,老师们自己抛弃了这种自豪感,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劳动者,不过是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不过是出卖自己的时间来换取报酬。他们贬低自己的作用和地位,失却了为人之师的尊严和真诚。现在教育荒废,连课堂纪律都形同虚设,我认为直接原因就在这里。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我们还保留了勤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