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3月28日广州一模作文,编辑整理:湖南湘乡市东山学校黄远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高三(1)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2月23 日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 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
2、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月刊” 的解读点评,【题目解析】,广州市2020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题语文学科作文试题继续采用近年全国高考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为“图文结合”式,包含一组两幅图片和一次“线上课堂”的情境再现,考生须在阅读材料后,按所给的任务要求进行写作。,一、关于题意理解,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 材料由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两部分组成:图片材料部分包括一组两幅图片及图片中的点题文字和图片下的解说文字,文字材料部分呈现的是师生在线上课堂对两幅图展开讨论的情境。 图片材料中的
3、一组两幅图,来源于新华社发布的、新华网在2020年2月23日刊登的题为“相隔百余年的两张照片,定格相似瞬间”配文新闻照片。照片配文为“相隔百余年的两张照片,定格了相似的瞬间。2月22日,浙江绍兴,一位3岁小患者向护士鞠躬致敬。孩子有发热症状,排除新冠肺炎,治愈后出院。/巧合的是,一百多年前,时任杭州广济医院院长的梅藤根,在小患者鞠躬时顺势回礼。/两个鞠躬,看似穿越时空的巧合,背后流淌的,是医患之间互信互敬、携手并肩的真情。/人类从未停止与疾病的缠斗,白衣战士勇敢扛起守护的使命。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在抗击疫情的当下,你我更加明白,誓言的分量,真情的可贵。”材料图片中的点题文字为新闻原图所有,而图
4、片下的解说文字则整合自新闻图片的配文。,图片材料部分的一组两幅图和相关文字解说,向考生清楚地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两个画面呈现的都是(小)患者和医护之间的友好致意,两幅照片的时间跨度是“一百年前”到“2020年”。 文字材料部分再现了线上课堂学习的真实情境,由6个小段落构成,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第1段,主要交代了师生在线上课堂讨论这两幅图的背景、原因,建立起文字材料部分与图片材料部分之间关联;同时,在“讨论区”的热烈讨论生动地反映了“线上课堂”的独特之处,如此情境与考生的现实处境极为相似,易于激起考生的共鸣,融入到写作情境之中。 第二层,是第2至4段,由甲、乙、丙三位学生的发言和独立成段的省略
5、号构成,重点呈现学生在线上课堂三种不同的收获,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更广更深的思考。甲生侧重评论“小患者”的举动,认为其让人感动;乙生侧重评论“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认为其“带给我们启发”;丙生侧重于从时间跨度去思考,认为“两幅图”相隔百年,但蕴藏的深意值得我们深思。省略号一方面表明课堂讨论热烈,还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一方面提醒考生还可以结合自己对这两幅图的思考展开写作;着意拓宽了写作空间,有助于考生展开联想和思考。,第三层,是第6段,老师的总结发言,既是总结也是延伸。从总结的角度看,强调了同学们的收获;从延伸的角度看,引导同学们在下课之后,更广泛地关注当下抗击疫情的更多场景。而其中出现了两个“课”字,
6、前者指“正常的、校内的课堂教学”,后者指“具有教益的事实”。当前学生无法返回校园,不能进行正常的、校内的课程学习,但是可以经由不同媒体获取丰富的资源,从而了解抗击疫情的真实场景,关注、了解和思考这些具有教益的事实,是学生获得精神成长的可行且必要的途径。 图片画面简单,文字语言浅显,但材料蕴意丰富。,(二)对引导语的理解,引导语包括两句话,与材料部分相呼应。 第一句话: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既创设了写作情境,又明确了写作方向。本题的写作情境是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的主题征文活动;写作方向是“独特一课,别样收获”,既要写“一课”,更要写“收获”,两者紧密关联,“收获”
7、段由“课”而来,“课”的目的须是有“收获”。 第二句话: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既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该班同学”,又提示了写作目的“向公众号投稿”,还强调了写作重点“认识与思考”。这里的“认识”主要是指认知,即对某一理念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感情认识、理性认识;“思考”主要是指判断,即对某一理念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或褒扬或批判;思考要有底线思维、要有辩证思维、要有创新思维、要有前瞻性眼光;“自己的”主要是指写出的文章要“得体”,即所写文章要符合学生身份、素养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综合而言,引导语创设了写作情境,明确了写作目
8、的、写作者身份、写作对象和最核心的写作方向。帮助考生快速进入写作状态。,1. 结合材料 要求考生必须结合材料展开写作,不能脱离给出的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不能离开“独特一课”去泛泛而谈“别样收获”。,(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2. 贴合背景 要求考生在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发表“别样收获”的见解时,必须贴合“课后”这个小背景和“抗击疫情”这个时代大背景展开写作。 3. 切合身份 要求考生写作者的身份是高三年级的学生。 4. 自拟标题 文章要求有标题。 5. 自选角度 从患者鞠躬致谢的角度切入。 从医者“忙回礼”和“顺势回礼”的角度切入 从医患关系的角度切入 从两幅跨越百年的图片的角度切入 ,6. 确
9、定立意 从患者鞠躬致谢的角度切入,可立意为:感恩与信任;对医护工作者在疫情阻击战中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勇于担当、尽责奉献等的真诚感谢和深情赞美;对我国尊医重卫优良传统的延续 从医者鞠躬回礼的角度切入,可立意为:关爱、尊重、平等;作为一般意义所理解的“施惠”的一方,医者并没有理所当然地接受患者的敬意,而是体现了“功成不居”的大气,正是因为这种不以功自居、不以德自傲的谦恭,成就了这一幅和谐的画面。从医患关系的角度看,正是医者对患者的真诚平等、热情相待、彼此尊重,是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的闪光。 从医患关系的角度切入,可立意为:医患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彼此尊重、和谐友善 从两幅跨越百
10、年的图片的角度切入,可立意为:变化的是时间,而不变的是内心的感受,进而在精神、传统等方面,引发对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的进一步思考。100多年前,我们已经有这种和谐的、堪称典范的医患关系,如果我们能赓续这一美好传统,一定能为医患关系的困境破局;也可以是:发掘历史上的资料与当下的媒体资源,对其进行整合,会对我们了解自己的传统,改善现状有更深刻的启发。 ,7. 符合文体特征 考生可以自选文体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诗歌等;但选定了一种文体后,要按文体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写作。 8.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要求考生遵守写作中的真实性和考试中的保密性原则。 9. 不少于800
11、字 要求考生写作应达到一定的字数标准。,二、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结合图、文材料,按照“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的写作方向,以“该班同学”的身份,完成写作任务,表达认识与思考。,(一)具体而言,符合题意须完成以下四个任务:,(二) 完成四个任务与“内容项”分等判断的对应关系:,(三)完成四个任务与“内容项”分等判断的对应关系的详细表述:,(三)完成四个任务与“内容项”分等判断的对应关系的详细表述:,(三)完成四个任务与“内容项”分等判断的对应关系的详细表述:,(四)综合评判的原则: 1. 综合评分60-54分 同时满足以下四点: (1)任务完成得好; (2)思
12、想内容好(即认识与思考)(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符合投稿内容要求); (3)表达形式好(结构、语言); (4)有亮点(深刻本质,内在联系,具有启发性;丰富材料足,论据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2. 综合评分53-48分 分两类给分: 50-53分:任务、思想内容、表达形式,均好;无亮点 48-49分:任务一般,思想内容一般,表达一般,亮点一般(意思是相对前者要稍逊色比后者强很多的那种文章);或其他都好,只有身份、对象不明确。 3. 综合评分47-42分 第一种:任务完成比较差(注
13、意:四个任务要完成),思想内容比较差(文章的认识与思考一般,缺少深度或逻辑)。 第二种:身份对象不明确,任务、思想内容完成一般(任务都完成,写出了一定的认识与思考)。 4. 综合评分41-36分 第一种:任务完成差(四个任务勉强完成),思想内容差(有写出认识思考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第二种:任务完成比较差(四个任务基本完成),思想感情比较差(有写出认识思考但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身份对象不明确。 5. 综合评分35以下,附:综合评分依据一览表,三、关于“分等评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文体、语言等为重点,全面衡量。内容项与表达项的评分应在相同或相邻的等级内,不得跨等
14、评分。 (二)发展等级 基础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得低于内容分与表达分。 发展等级的几个项目,其实体现的是作文中的亮点,依次有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只要有若干点突出就可以按等评分,其给分与内容和表达的给分一般来说是相应的。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要鼓励考生作文出亮点。对于亮点突出,确实写得好的文章,就应该依据评分标准给予高分。,四、其他 (一)错别字扣分 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扣分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
15、分,不再扣字数分。 3.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 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 6. 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7. 完全空白的,评0分。 (三)套作与抄袭判定 套作的,适当扣分;套作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作文材料,机械地理解作文题,生硬地套用。判定为套作是比较严重的,不应将套作的判定扩大化。 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判定为抄袭必须有确切的依据。,五、样卷与评语,1 号 文,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开篇
16、即切入主题,将这“一课”的“独特”解读为“医护与患者相互鞠躬的小课”与“神州大地万众一心抗疫的大课”两个层次,由“小”及“大”,紧贴时代背景,揭示材料深意。其后引出“别样收获”的两个层面:“医护与患者的相互尊重”,“生命之间的相互关怀”。 第二段,提出观点“生命关怀,尽在一鞠一躬之间”,过渡自然,简练生动。文章由此展开次序井然的论述。 第三、四两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有形的“鞠躬之礼”写到无形的“人道关怀”。引用古今事例,热情讴歌“医护与患者的尊重传承百年”和“生命最本真、最纯粹的关怀”。尤其第四段,结合时代背景,细数抗疫中令国人动情的每一个“瞬间”。 第五、六段,作者的眼光从线上小课堂转向社
17、会大课堂,针对新时代的青年提出传承“生命关怀”的热望与畅想。情感充沛,升华主题。 这篇文章,以小大之辨剖开材料的内涵,以虚实之形揭示“鞠躬”的深意,由课堂教学扩展到社会时代,由医患关系引申至生命关怀,线索多而不杂,层次繁而不乱,构思匠心独具。笔触涉及古今,目光聚焦当下,语言颇具功力。 但也正因考场作文之故,文章有不尽人意之处。第二段直言“在征文中”,为完成写作任务,稍显生硬。第四段论及无形的鞠躬,是本文的亮点,本可联系医护人员离开疫区时患者的感谢与归家时人们的迎接,让“有形”到“无形”的“鞠躬”之意转接更加流畅,文章虚实比例有些失衡,有扣材料不紧之嫌。 发展等级打在“丰富”。评分:18+19+
18、19=56,2 号 文,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开篇,直入征文主题,“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紧接着具体阐述这一课的“独特”之处,结合抗疫背景巧妙地叙述了图片的由来和内容。既准确揭示了材料的含义,又自然引出自己的别样收获“不变的人文情怀”。 文章主体部分由三、四、五段构成。第三段由图片写到当下抗击疫情中的感人瞬间,详尽论述了图片中医患互相鞠躬所包含的人文情怀;第四段论及这种人文情怀的由来中华文化数千年“仁礼”的滋养;第五段为人文情怀的传承、白衣天使的奉献而热情讴歌。文章结尾回扣标题,再次凸显“特殊一课”的意义。首尾呼应,卒章显志。 作者心怀时代,眼界开阔,语言流畅,富含情感。 文章层次
19、分明,紧扣材料,但结构较为简单。标题直接使用征文主题,不免令人遗憾。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评分:18+17+18=53,3 号 文,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文章第一段描述画面内容,顺势引出分论点一:穿越百年,不变的是医者仁心。从古时杏林满园、扁鹊华佗写到当下疫情中冲上前线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有着“仁心”,紧扣图画内容,点明鞠躬是“仁心”的一种表现,是对生命的敬意。 第三段直入分论点二:穿越百年,不变的是和谐的医患关系。本段联系现实生活,举杨文医生遇害的事例,说明我们应该用真诚与爱对待医生,共同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 第四段,承接上文,从这两幅图联想到疫情背景,再联想到在疫情默默付出的医护人
20、员,再次重申医生的无私奉献、医患之间的真情带给我们的感动,也带给我们许多课本之外的思考。 结尾回扣图片,呼吁新时代的人们应该传承这种良好的医患关系,延续这份真情。 全文紧扣材料,从“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的写作方向出发,深入辩证地看待医患关系,并能贴合背景,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结构完整。 不足之处在于文章后半部分未能把视野拓展开去,升华主题,由医患关系看到更深层的社会文化的内涵。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评分:17+18+17=52,4 号 文,评语 :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文章第一段从解说材料入手,引出观点:虽然时代在改变,但医患之间的尊敬与感谢永不改变。第二段紧承第一段
21、,从小患者的角度分析,患者对护士和院长的鞠躬是对白衣天使的尊敬,并从小患者联想到现今的青年人成年人,我们都应该尊敬医生这最值得尊重的人。 第三段从护士和院长的角度看,鞠躬之举是对患者的感谢。联系现实生活中医患关系的紧张,强调了患者对医者的尊重会带来医者对患者的感谢,从而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美好。第四段再次联系现实生活的背景,从现在我们正在面对的新冠肺炎疫情出发,再次审视医生坚定“逆行”的伟大行为教会给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回扣材料,点明社会大课堂带给我们的收获。结尾段,回应材料,呼应开头,再次重申自己从课堂上收获的感动和思考。 全文紧扣材料,能抓住“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的写作方向,并能贴合背景,
22、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结构完整。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挖掘不够深刻,第四段有点游离于主旨之外,思维上不够严谨。 发展等级打在“丰富”。评分:16+17+16=49,5 号 文,评语 :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文章从图、文材料入手,并结合抗击疫情期间所思所感,讨论两幅图片给予自己的感动,从小患者“感恩”的角度讨论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然后从医生回礼的角度讨论了医护人员的敬业尽责,最后进一步提出良好医患关系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回扣疫情的背景展望未来的医患关系。 文章以“该班同学”的身份,结合图文材料、贴合抗疫背景展开写作,表达对了“独特一课”学习过后的“别
23、样收获”。全文结构清晰,语言较流畅自然,标题较为精巧,较好地完成了四个写作任务。 不足之处在于对“独特一课”的“别样收获”较为空泛,对抗疫背景的理解和认识、对两幅图片的思考和认识、对所论的“感恩”“医患关系”“中华传统文化”等的认识也较为表层,泛泛而谈,未能深入。另外,对“感恩”与“医患关系”、“医患关系”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虽有提及,但并未揭示其内在的联系。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评分:15+15+15=45,6 号 文,评语 :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文章根据所给材料,通过解读课堂上出示的相距百年的两张图片,从患者与医护的鞠躬的角度,提出了“如果我们相信爱、拥抱爱,并能以相同的爱
24、回报予我们生命的这个世界,我们就能从这两张图片中得到莫大的安慰和力量”“他们的深鞠躬,是爱的见证”的思考,并从爱的形式、爱的实质两方面展开全文,具体论述了“敬”是“爱的最高形式”和“爱的最根本的实质,是对生命的爱”。文章最后以 “爱是无往不利的”作结,并以“爱在我们心里开出一朵花”收束全文。 文章以“该班同学”的身份,结合图文材料立论、展开论述,表达对“独特一课”学习过后的“别样收获”。全文结构清晰,语言较流畅自然,标题较为精巧。 但文章与抗击疫情的当下背景联系不够紧密,多处出现跳脱出抗击疫情的背景,单纯讨论爱的形式和爱的实质;文章的认识和思考集中在“爱”的形式和实质,表现出认识和思考还有进一
25、步提高的空间。 另外,文章使用“相敬如宾”“孝敬”“敬爱”等例子来引出“尊重就是敬。”的观点,显得不够妥帖自然。最后两段文字与全文论述之间关系不够紧密。 发展等级打在“较有文采”。评分:14+14+14=42,7 号 文,评语: : 本文属论述类三等文。 文章第一段引述诗人叶芝的话引出了疫情点燃了心中文明之火的思考;第二、三段引材料的两幅相隔百年的图片讨论文明之火永不熄灭;第四、五段分别以“代代相传,以身作则”和“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为分论点,讨论了文明之火的传承与发展;文末进一步点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章未能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任务。全文仅在第二段和第四段开头提及了图、文材料,此外便抛离材料
26、而论述“文明”,未能建立材料与“文明”这个核心论题之间的有机联系,未能结合图文材料立论、展开论述;且全文未能以“该班同学”的身份写作,未能表达对“独特一课”学习过后的“别样收获”,完全忽略抗击疫情的时代背景。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评分:9+10+9=28,“语文好” 的解读点评,有关审题 “先说一点题外话。 印象中,广东地区近十年二十年的基础教育,是和其开放、自由的沿海环境相匹配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表现:每年高考阅卷,其他内陆省份严防死守相对封闭,严禁各类信息流出,而广东从阅卷场地开放,到阅卷进程通报,到数据信息发布,都有主流媒体及时跟进,公开报道,显然也是官方授权的,近年的高分佳作以及一
27、些细则都由省考试院第一时间公开发布,既满足广大群众窥探了解的欲望,适应人们渴望学习、借鉴的需求,也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当然包括苛严的质疑与挑刺,毋庸置疑地,这是一份诚意,也是一种专业与自信。 而在近年的高三模考中,广东地区题因其命制精心、水准较高,尤其是坚持原创,而很受关注。2018年的“蚯蚓和小鸟”,2019年的“桥的内涵”,都让笔者印象深刻。而今年前不久的深圳高三线上模拟测试题也有亮点,“跨时空对话”,“人生如考试”“人人都是答卷人”等等角度,有一些创意设置。 言归正传,下面说说今天今年广州高三(3月28日考试)的这道作文题。 疫情背景的设置,热点新闻的选材,让这道题目在内容上,并未呈现多
28、少新意。而“独特一课”的场景模拟,公众号投稿的任务驱动,多元视角的开放展示,又让这道题目在形式上不显陈旧。而广大考生,哪怕见过这组照片,也未必有过深入的思索,因而,此题并不影响考场上文采与情思的自由发挥。,图片材料 这两幅照片的本意,无疑着眼于医患关系。 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现实社会,医患关系都极其微妙而复杂:医护是病患的恩人,又从医患身上获得了职业的回报;病患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又得到了医生的照顾和救治。医患之间,既可以是相依相存,又可能是矛盾冲突,而现实中频发的医患恶性事件,其实就是两者之间的付出或者索取出现了失衡,而走向极端的矛盾爆发,当然也更是当前医疗体制存在缺漏和不完善的集中体现。 而这
29、两幅跨越百年的医患鞠躬照片,为我们呈现出一种和谐、互敬的医患关系,它们传递的是同一个主题:表达了患者把健康乃至生命托付给医护人员的感激与敬仰,也体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 之所以这两张照片被广泛传播,引发人们的无限慨叹与由衷感动,显然是因为这样的画面,在当今的医患关系中已很稀有,但人们又渴望找寻、回归或者重塑这种美好的医患关系,并且认为这应该是医患关系的常态,这和我们渴望人和人互信,渴望爱情更纯粹,渴望世道有悲悯心一样,而这些又恰恰是当今社会中在日益消遁走失的美好。 我们每个人都会觉得,医患之间就应该这样互相尊重、依赖,彼此理解、融合,那医患纠纷乃至恶性伤医事件就不复存在。当然,这种想
30、法往往会有些单纯乃至简单化。,写作要求 设置情景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当然要看作文要求。 作者身份是高三学生,应该以学生的语气和认识来评价事件; 阅读对象是公众号的读者,也就是家长、学生、老师和关注学校的社会公众; 具体任务是参加“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也就意味着考生所思所感应该扣住它来写:这堂课特别在何处?你在课堂上有什么启发和收获?你对语文课堂有什么认识? 文体要求,写成议论性文章为佳。,材料提供了一段模拟对话,“生甲”“生乙”“生丙”“老师”都可作为切入话题的角度。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患者感恩与敬重医者,医患关系何不若童心纯粹?良好的家庭教养?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
31、给我们启发。 医者仁心,尊重患者,谦卑懂礼,心有敬畏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美好医患关系的延续,人与人之间“礼”的传承,美好品质穿越时空的存在。 此处省略号,表明还有不同的角度,当然包括异见。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 以图片做引,生发对“独特一课”的讨论,或者进一步到语文内涵与外延的定位,对学校育人个功能的认识,等等。,文字材料,综上所述,写作时,注意相关的作者、读者身份,然后围绕“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的征文主题。 写作内容上,我们根据图片材料提炼一系列关键词:医患关系,互相尊重,医者仁心,心怀感恩等
32、等。也可以进一步延伸到知礼懂礼、心存敬畏(患者对医生,医生对患者),人与人之间心意相通,诚以相待,鱼水和谐的关系,乃至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主要要放置到医患关系的层面谈),或者根据文字材料提炼出:疫情下的“课堂”,语文的定位,都是符合材料内涵的。 显然,如果能从医患关系的图片谈起,且不脱离“独特一课”的中心,再有所延伸、挖掘,会是最稳妥最不具争议的审题,而不是一上来就抛开材料,集中火力写“礼节”“感恩”“理解”“互信”等话题(也不难想象,考生中这样写的也为数不少)。,做个小结,满分作文 “医患鞠躬照”,给我们上的特别一课 【点评:标题概括事件,表明观点,且呼应“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的写作要求】
33、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展示了两幅“最萌医患鞠躬照”。不同平常的内容,视角各异的讨论,传统课堂的延伸,让我们启迪良多。读好有字之书,也学会去读无字的人情人性之书,这无疑是疫情下我们的“独特一课”。 【点评:开篇引出材料,言简意赅,点明“独特一课”的主题。】 一边是纯真稚气的孩子,一边是看惯生死的医生。这两张照片,被我们成为“最萌医患鞠躬照”。乍一看,觉得确有萌萌哒,细细一品,又觉得庄重无比,两张照片之间相隔百载光阴,而医患真情绵延犹在。那一样的姿势,一样的诚意,有小患者对医生的由衷感激,也有医护对患者的尊重爱护。无怪乎,大家纷纷表示,表示内心瞬间就照片上流淌的温情融化了。我们之前看过,在课堂上再次
34、见到,而感动有增无减。 【点评:回到照片材料,做一些阐释。】,诚然,我们的感动爆棚,也和经历这次空前疫情而情绪日益积蓄有关。新冠肺炎肆虐,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医护辞别亲人,立下军令状,甚至留下“遗书”,冲在了战“疫”一线。他们与死神较劲,与病毒角力。从离别车站滚烫的泪水,到防护服里冰凉的汗水,从“请战书”上的鲜红手印,到口罩勒在脸上青色的印痕,他们的“最美逆行”,托起了我们的“岁月静好”,他们的无声之行,不言之教,也给我们上了内涵胜过某篇小说某段诗歌的一堂堂课。 【点评:联系疫情背景,分析被照片“感动”的原因,列举多个抗疫的动人场景,照应标题,也符合材料中“老师”所说: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
35、在给我们上课。】 在这个危难关头,“最萌医患鞠躬礼”的重叠再现,击中了每个人的内心。哪怕我们平常对医护有成见有敌意,现在也流露出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与感恩。而当00后最小医护穿上白色战服的那一刻,同样作为00后一员,我毫不掩饰,我为同龄的代言人而自豪而感动! 【点评:再回到材料的“医患鞠躬礼”,注意身份意识:00后的告高三生】,也许是小患者受过医护阿姨的细心照顾,也许是孩子童心未泯而家教有方,他以90度鞠躬,替我们所有人,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回谢意和敬意。我们在看到照片时,是否也在心里,跟着孩子弯下了直立的腰身?然后不由自主地就开始点赞和转发。我们的课堂上,比孩子大一点的年轻学子,经历的病痛不多,但
36、并不难激起同理之心。 【点评:继续分析,从小男孩的情感出发,阐释“医患鞠躬礼”的具体内涵,记得结合自身身份,结合“一课”的场景来写】 不容我们回避的是,人们在平时也对医护有过误解,乃至伤害。这里面的原因,有医患关系链出现断裂,也有个体戾气过重,理智缺失。但大难来临,我们又赧然发现,仇医的心态应该被摒弃,因为医生救的不只是一个人,还可能是一个国。在这堂语文课上,有同学就评论道:“百年的时光已苍凉,但愿医者间的互爱互敬未冷却。”还有同学说,我们渴望保温的,又何止美好的医患关系?还有互敬互容、充满善意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乃至陌生人之间,大抵如此吧! 【点评:正反对比,先反面写“误解,乃至
37、伤害”,再正面写疫情背景下我们新的认识。本段最后几句话,有所延伸升华,从医患关系感悟人际关系,且扣材料意识很强,再现“独特一课”的过程与收获】,当疫情散去,医护也褪去英雄的光芒,隐入普通的人群。而美好的医患关系,不仅应存在于大难来临时,也应恒温在相安无事中。这应该是“医患鞠躬照”给全社会人,更是给我们年轻学子上的“独特一课”吧!,【点评: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再次将照片和“独特一课”紧紧关联】,05好题示例,最暖心互敬,给我们的深刻一课 疫情给我们的生动一课 疫情下,每一课都很宝贵 医患间应有的尊重与关爱 关注社会是人生必修课 学会感恩,是一生的护身符 心有敬畏,知恩识礼 百年流逝,仁心不泯 穿
38、越百年的医患鞠躬,暖人! 代代相传的医者仁心 医患之间的“礼数” 以仁心缝合医患矛盾 让仁爱留驻人心 医患互敬应常态化 从医患间的温馨瞬间说起,时评选段: (一) 照片中的老者,是时任杭州广济医院院长的梅滕根先生。在巡查病房时,小患者向他鞠躬致敬,他顺势弯腰回礼,也被摄影师抓拍了下来。对比两张照片,不仅定格如出一辙,连人物背景也完美复制,上演一场跨越时空的致敬。 医患间温馨的瞬间,诠释着患者把健康乃至生命,托付给医生的感激,也涌动着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尊重和关爱。一个世纪后的经典重现,深深感动了大家,网友纷纷评论“仁心皆不变”,“暖心的致敬”。愿医患互爱代代相传! (素材来自“央视新闻网”),时评
39、选段: (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养。教养好像阳光,带给人温暖和幸福,赢得人的认可和尊重。良好的教养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对于父母而言,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便是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教养。 有人说,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这个画面犹如一股暖流,将在这个严冬里,给很多人以温暖和宽慰,医生的妙手仁心,患者的感激和尊敬,这样的和谐背后,就是大爱的呈现。 毕淑敏说:有教养的人内心装着一个温暖的春天。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 央视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镜子,其中有一句孩子的自白叫人难以忘记: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
40、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素材来自公众号“人民教育 ”),时评选段: (三) 一个鞠躬,看似寻常,浓缩了医患之间的真情。“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包含了久违的理解和尊重。 眼下,医患关系依然紧张,医患冲突时有发生。以怨报怨,只能怨上加怨。人性本善,好人总是大多数。医患之间,与其怀疑防范,不如信任尊重。因为好医生和好患者都不是“偶遇”的,而是相互用心碰撞出来的。一位好医生,总能遇到更多的好患者;一位好患者,也总能遇到更多的好医生。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白剑峰),时评选段: (四) 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不少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冲在了战“疫”一线。他们与死神
41、赛跑,与病毒“读秒”。连轴转时,他们有的累瘫在地上;防护物资短缺时,他们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为了少上厕所,有的戴上了尿不湿工作。从那摁满手印的“请战书”,到被护目镜、口罩压出勒痕的脸,他们用自己的“负重前行”托起了我们的“岁月静好”。 在此次“战疫”中,人们对医护人员流露的情感也几乎“同调”:内心感恩,充满敬意。而“医患鞠躬礼”经典画面再现,就颇具代表性。 也许是小男孩耳濡目染,又或许是家教有方,但毫无疑问,这样的感人瞬间,是互相尊重的医患关系“树干”长结出的“果子”。而这张图片能在网上走红,也在于小男孩这一记鞠躬能代表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谢意,很多人都在点赞跟转发时,将自身情感投射在了那一记鞠
42、躬上。 在以往,顺着信息不对称生成的不理解,加上暴戾与失智,总容易催生出很多医患冲突乃至伤医行为,这让人痛心并遗憾。 但经历这次疫情,有些心态该获得洗礼,那些曾经发生在医患之间的不友好行为,也该得到荡涤。在网上,面对时隔百年的最萌医患鞠躬礼再现,有网友就评论道:“愿医者和患者之间的尊重与关爱如这般代代传承。” (素材来自公众号“新京报评论 ”,作者 李万友),下水作文: 不同世纪 相同仁心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面对严峻的疫情。每人只能呆在家里,接受老师的网上教学了。那天,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里展示2月23日新华网刊发的两张图片。一张照片是某医院新冠状隔离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
43、忙回礼。另一张照片是上个世纪,某医院院长查房时,小患者对他鞠躬致谢,他也顺势回礼。在我看来,尽管不同时间,不同的空间,都传达出相同价值观,那就是仁心,即仁爱之心。 我记得,清末湖南湘乡有位兼开中药铺的名老中医自题了一副春联:“只要世上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就是仁心。 仁心,不一定要胸怀天下;英雄,也不一定要杀身成仁。就像这两幅图画一样,都是医者对小患者一种仁爱之心。其实,人性是相通的,不管是上个世纪,还是如今,医者都是展示出相同的仁爱。只要医者爱患者,帮助身边的患者,默默地奉献,他们都是存仁心之人,都是值得我们致敬之人。他们的行为都是让我们感动的,都能够触动我们心灵深处最柔弱的地方,都能
44、够让我们在一瞬间,潸然泪下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经济不断腾飞,面对身边的很多事情,呈现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冷漠之感。我们往往忘记了我们还得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这颗仁心,永远不能丢了。所以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播放这两幅图片的时候,令我们动容,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震撼力。这两幅图片的感动点就是“仁”和“爱”。 那么什么是“仁”呢?那就是二人成仁,仁爱之心,永远是从与他人的关系中生发出来的,就是一个护士和一个小患者,一个小患者和一个院长之间展示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在社会上能够得到爱,学到仁。能够用树立自己的仁心去帮助别人同样去树立,
45、将心比心,将自己的心灵感受去跟同类的人做同一种心灵的频率和同一种的心灵模拟,这就是仁爱践行的简单方法。这样的方法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上个世纪的院长对于小患者的仁爱,在当下已经完成了,但是他们把它推广开来,经过一百年之后,面对大疫情,大灾难的时候,不需要多么口号,也不需要位高权重,它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直接打动了我们彼此心灵深处。这就是仁爱的力量。,反观当今社会,很多人把自己单纯当作一个谋取成功的工具,一个赚钱的工具。很多人很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缺乏仁爱之心。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很多人都是步履匆匆。如果你想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立足,必须每天都得向
46、前看,都得不断地超越自己,超过别人。一种永无止境的竞争之中,消耗了人的大部分的精力,哪里还有时间是构筑“仁爱之心”呢?这种单纯以获得经济利益的竞争不仅让人变得疲惫不堪,还让人变得狭隘、自私。我们经过这次疫情之后,经过这节独树一格的语文课之后,应该好好地反思,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一颗颗仁爱之心。我们每个高中生,从这节课开始,开始构筑和修炼一颗颗仁爱之心。 同学们,朋友们,经过这节别样的课堂,我们收获一个哲理:有仁心者,便如星光,永恒在夜空。大家奋斗吧!,心怀敬畏,识礼知恩 2020“着了魔”,新冠病毒肆虐,席卷全球。疫情期间,在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救治下,许多患者终于出院了。看这张照片里,一位小患
47、者出院时向护士鞠躬致敬,以示感恩,护士也鞠躬回礼,仿佛在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画面似曾相识上个世纪初,时任杭州广济医院院长的英国医师梅藤更查房时,一位小患者向他鞠躬,他也顺势回礼。两个孩子跨越百年,却同有一颗感恩之心。 为什么这样的照片令我们动容?恐怕是因为,这样的画面太少了。 细回想,疫情的消息占据各大媒体界面之前,我们正沉浸在杀医案的惊恐中。民航总医院的杨文医生遭一位患者家属恶性伤害,颈动脉遭拉锯,惨绝人寰;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被砍伤,手掌肌腱及关键神经断裂,难再操刀。在这些事件中,不要说鞠躬致谢,连敬畏之心都荡然无存。在此之前,医患矛盾已经日益尖锐,其背后,正有一种现象感恩与
48、敬畏之心淡泊,患者的利益已经凌驾到医生的生命之上。唉,我们何德何能?,医护人员的回礼、客气,反映的是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真的可以把他们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像照片中孩子一样,心怀敬畏、识礼知恩,才是正道。 疫情期间人人自危,医护人员的壮举也一次次打动了我们。一张请愿书,十枚红手印。当所有人宅在家里远离病毒,他们却前赴后继赶往病毒聚集的地方。每天面对无以计数的患者,体力透支了也只能穿着防护服在医院里席地而躺、和衣而卧;夫妻同在一家医院,也难以在防护服下认出彼此;有战友感染离别,擦干眼泪继续工作。医护人员拥有我们没有的技能,更做出了我们不敢做出的选择。我们普通人无法上前线挽救生灵,
49、至少也要懂得敬畏生命,尊重白衣使者,常存感恩之心。 疫情的泛滥与余悸在为我们敲响警钟,照片里的孩子也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重新正视医护人员的不易,审视自己的判断,驱散自私与高傲的“恶魔”,重修礼仪之道,回归本真之心。 黑白照片可以变成彩色照片,照片中的孩子可以日渐长大,但长大后的我们,不能忘了心怀敬畏,识礼知恩。,精彩时评,人民日报评论: 好患者不是偶遇的 最近,一组医患鞠躬照在网上热传。在北大医院,患者李先生来到医学影像科护士孙艳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护士,您好!我有两个问题要问您”孙艳鞠躬回礼,并认真回答了李先生的问题。李先生很满意,又鞠一躬,欣然而去。 一个鞠躬,看似寻常,浓缩了医患之间的真情。“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包含了久违的理解和尊重。此情此景,让人想起100多年前的一张老照片:在浙医二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