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市长秘书有感读市长秘书有感市长秘书讲述了张国昌从改革精英蜕变成腐败分子的罪恶过程;讲述了在政治旋涡中挣扎出来的雷默,在辉煌过后所经历的世态炎凉的悲苦;讲述了新腐败分子在五十步笑百步之后重蹈覆辙的悲剧。这是一部揭露官场生态、解剖人性的长篇小说,作者王晓方以第一人称叙述,将官场的尔虞我诈、政治斗争写得精彩连连,入木三分。看完了市长秘书,作为小说,我觉得很震撼、很有吸引力。联想到现实,作者王晓方是沈阳“慕马大案”中巨贪马向东的秘书,几乎可以肯定:市长秘书一书揭示的恰恰就是现实一种逼真的演义。而这个“逼真的演义”让我们不能不继续地做小说之外的思考,腐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根治腐败? 市长秘书这部小说如
2、同电视、电影上揭露腐败的故事几乎延续了一脉相承的脉络,而且这个脉络同时也是历史的:即官员因权、因钱、因色,简单地说,因为欲望而腐败。而这个腐败的最后结局就是,一个类似过去的“包青天”,今日的“中纪委”之类的天子门生、尚方宝剑,终于将腐败者绳之以法了。但是,解决的“路数”却使我们不能不浮想联翩:假如县长腐败由市长解决,市长腐败由省长解决,省长腐败由中纪委解决那么,更高一级的腐败该由谁来解决?总不能是联合国吧?我们从来就没有一种制度上的约束来“根治”这种腐败。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制度的原罪,其意思是说制度上的腐败。道理很简单:假如一个人腐败,可以认为是道德败坏;那么,一万个人腐败,屡屡不绝
3、的腐败,恐怕就不是一个“道德情操”可以解释清楚了。也许,我们的制度本身就存在一个“原罪”,而解决这个原罪的方式同样是制度,即制度的改革。然而,改革30年,我们始终未能改革的却恰恰是制度本身。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小说、电视中能够屡屡看到“包青天”和“中纪委”的影子,却从来找不到人民的力量,找不到制度的解决方略。因此,腐败也就屡反不止。书中有一段文字写了市长临死前的情形:“他恨不得记住眼前的一切,即使是山墙的青苔,他都觉得是绚烂的,爬墙虎犹如时间的帷幕,彻底遮住了天堂的大门,此时此刻,他恨不得变成一只蟑螂,只要活着。”这就是曾经的市长面对死亡前的一种本能,作者的这几句话将一个人对生的渴望描写得入木
4、三分。在读到这里的时候,让我对这位因腐败而丧生的市长的人生产生深深的思考:难道这位市长生来就是腐败分子吗?难道他对社会就真是一点贡献都没有嘛?事实上因腐败而丧生的市长,腐化之前自身素质同样是很高的,对于他所在的城市是有贡献的,而且贡献是很巨大的,但是他受不了外界的诱惑堕落了,但是却不能抹杀他曾经的功绩,但是他以往的功绩也不能抵消他的腐败。现实中,许多腐败分子在腐败之前的确也做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但由于体制机制的缺陷再加上个人思想的问题,导致他们一步步走向腐败深渊而不能自拨。做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小说里的市长身处在完善的体制下,受到全社会严格的监督,缺乏腐败空间。即使他思想出了问题,腐败也没办
5、法萌芽;即使萌芽了,也扼杀在摇篮中,这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光景。市长秘书中前后两任市长都写成腐败分子,就是想揭示一个道理,反腐败不能寄托在个人修养上,只能靠政府制度改革,否则只能是“前腐后继”。作者将官场、商场和情场融会贯通,以悲悯情怀和忧患之心,告诉我们杜绝腐败必须有好的制度制约。”这部小说,让我深深的感到:反腐败要多管齐下,要讲道德基础,更要有制度建设,靠从上到下的单一监管是不够的。虽然个人思想休养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小说中的市长秘书雷默,追求着高洁的心灵,把握底线,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像雷默一般守得住原则,毕竟雷默是一部分人的典型。回顾历史,唐有太宗和风细雨,明有太祖霹雳雷霆,但他们不是神仙,一天工作24小时也管不了天下官员,到了王朝后期,不要说接班人能力不如他们,就是出现有干劲有水平的统治者,也只能有心反腐、无力回天,眼睁睁看着自己掉进历史周期律的深渊里。因此,反腐在于自律和他律,重在他律。治本之策还是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加紧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管钱、管权、管事,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体制机制。这不仅能够从源头上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同时也是对广大公务人员的一种保护。 4 / 4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