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经验交流材料之二如何做一个有效率的数学教师-减负增效 从细节做起一、备课: 1、每一学年我校老师都会自发的将自己本学年度所用过的书籍、资料等“财产”主动递交给下一界老师。如去年接手四年级,我们就获得了米涛老师留给我们年级的电子教案、梅红丽老师优秀学生完成的整本课堂作业及他们自制的教学用具等宝贵“资产”。2、每个学期之初,我们除了积极参加区级教材教法分析外,还会参加本校上一届数学教研组长的经验总结“报告”,说是报告,其实是对本册的 “教材解读”,即教研组长根据本年组一学年的教学情况,全面总结教学教研工作的经验教训,尤其对教材例题、习题中应把握的地方,对学生作业及测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
2、总结。使得我们养成及时总结反思的习惯,在这样“经验传递”过程中,扫清了一些教学上的障碍。3、尽管有了前任老师这些丰厚的资源,但我还是在课前常常要花几个小时去研读教材、揣摩学生、摸索教法、设计新颖多样的练习,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教学高效。其次,着重研究学生,找出他们面对新知识会遇到什么困难,产生这样的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力求课堂上让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会新知识。三是,及时反思。上完课就记录下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从学生作业的错误中分析自己教学的得失,找到“教”和“学”之间的联系。这种记录可能并不是正规的,有时记在书中相应的位置,有时记在备课反思栏里,有时会随手记在纸上,提醒自己。四是,利用自己的兴趣,多次使用
3、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促进学生发展。(展示四上部分课件)二、教学:(4个方面)1、8分钟的价值。我坚持每节课提前三分钟到教室“候场”,做好课前准备。一是擦黑板,要一尘不染,提高视觉记忆。二是摆好我的教学用具包括挂图、磁铁、书与备课本,下发课堂上要用到的课堂作业本或者要用的纸张。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我还坚持推迟五分钟“离场”,(但绝不拖堂)及时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及时回复学生的质疑。2、7分钟的功能。坚持每节课单次讲授不超过4分钟,也就是每隔4分钟,我都要退出来,把学生推向前台,或独立思考、或动手操作、或讨论交流。坚持每节课的最后3分钟,都
4、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总结当天所学,提出自己的疑惑,逐步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会反思,学会质疑。3、80%的效应。每节课学生发言、展示率必须达到80%以上,尽量不重复点击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关注。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得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三、改: 每个孩子因为认知的不同造成不同的学习结果。出错的地方也就是孩子没有弄懂的地方,如果不纠错,将导致学生的知识的一个盲点,当盲点足够多时,他将成为我们教师所谓的“差生”。(展示离奇笔算方法)(例举两位数乘两数笔算乘法竖式的老师批改错例)因此我特别注
5、重作业的精批细改,简单介绍三种方法:纸条核对法,纸板度量法,透明纸重叠法。(需要演示)其次,及时批改课堂练习,尽量面批面改,班额人数少时实在不能当面批改,就延迟批改,但一定在当天完成。最后,批阅后及时反馈,用简洁地方式鼓励优等生、进步生,并一定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为今后“零错误”创造条件。班额人数多的,就给前几位学生批阅,得第一名的帮忙批阅第一条,依次类推。孩子们在帮助别人批阅时往往比我更认真,常常用老师的口气进行批评或指导,我认为这样提高学生的检查作业、数学语言表达及班级管理能力。具体做法:作业第一次用细的红钢笔批改,如果无差错既给满分(我的学生比较喜欢用百分制,所以我也尊重他们),
6、如果有差错则无分数,学生改错时要用不同颜色的笔,例如他先前用黑笔,改错就用蓝笔。等到改错后我会用粗一点的红彩笔批改,让学生很清楚当页是哪个部分出过错。改对后才给分,还不对要再改,我会在该页注明改,再改,最后改。这1、2、3个字一次次提醒要细致,所以一般情况学生最多改三次。当然,在改错过程中,要适时做出必要的指导和教育。布置作业前,我会提前一天完成将要布置的全部作业包括口算,尽量与学生同步,目的是事前有所准备。遇到问题,还会去请教高一年级的任教老师,让他们帮忙回顾,当时他们的解决方案。这样,在布置作业时或作针对性提示,或做必要修改与删除。作业批改完后,对每次作业出现的共同问题在我自己的书或课堂作
7、业相应部分用红笔作出批示,便于期末的针对性复习。我没有让学生专门去做一个纠错本,把那些个错题抄在本上,个人觉得抄题很费事,所以我教的学生几乎没有抄过题,除非是错了的口算,错一题是要罚抄三遍的。学校的米涛老师自己有一个错题记载本,我觉得很好,她的本本留到现在的六年级对学生而言可是很好的复习资料。四、导1、指导学生不断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概念、规律、方法的总结总是枯燥的,部分教师觉得新课程不要求学生去说,更不需要按照一定的模子去叙述,所以干脆不让学生说,我觉得这是一种误区。近两年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记得在教二年级时,有一个内容叫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当时我校请了吴方泽校长每周四指导,他
8、就说一定要让学生说算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因为这样我的学生计算相当过关,没到三年级就能顺利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但我又不愿意这样刻板地让学生去鹦鹉学舌,于是上个学期在一次省研讨课展示时我就提出关于学生语言表达的问题。四位专家都给予了回复。所以我在四年级教学概念部分时,用专家的指点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再比较谁的数学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严谨,逐步提升,最后整理成文必要时还记录在书上,(平台展示)每个单元的概念总结都发布在博客中。家长会上,我也提出自己关于数学语言训练的理由。一位八中的化学老师提出,现在中学很多说理题,学生有的一两句就答到点子上,有的东一句西一句,
9、一大堆话也不知道说的啥,所以还是要在小学阶段精简语言。2、关注学法指导。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学生自己更清楚自己的困难和疑惑。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就会主动解决自己的问题,主动提出自己的困惑。所以,在课堂总结时,我会带着学生回顾我们研究这样的问题使用了哪些方法?有哪些研究的步骤?渐渐地学生也会画图分析、举例子。3、学具制作的指导。如活动角,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三角形的稳定性等 4、指导购买测量、作图工具。如三角板、量角器。 (1)三角形要买直角不是圆的、透明、不带花、色、图案的。 (2)量角器也不要带花色图案的,最重要的就是中心点一定不能是一个洞,造成测量误差,不能只有一圈刻度的,就照着书P37量角器图买。 五、考我常常要求学生“每节课的巩固练习都当做考试来对待”,在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在提高学生练习效率上做文章。有人可能认为每节课考试怎么可能不增加负担,其实每节课的内容是单纯的,例如读数与写数内容的教学,当学生通过新授掌握的读写数的方法,立即就把该内容作为一个考核的目标,这样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简单的目标,容易获得成功感。如果每天如此达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相信会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我把每个单元分为单元考核与难度考核,难度考核是针对本单元容易出错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进行专项考核,它可以在单元教学中进行,如计算教学,也可以在单元结束后进行,如角的度量。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