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放风筝2、芦花3、乡村4、荷5、菊课文-杨氏之子学过文言文目录:6、雨7、雪8、日月星9、日时10、猫捕鱼11、龟兔竞走12、五官争功13、斗鹅14、读书15读书有三到16读书需有疑17铁杵磨针学过文言文目录:18、称象19道边李苦20破瓮救友21孔融让梨22守株待兔23揠苗助长24狐假虎威25南辕北辙26盘古开天地27夸父逐日28共工触山29刑天舞干戚 30舜耕历山31欧阳修苦读32推 敲33怀素写字 34王冕好学35宋濂嗜学36学习37道与德38君子与小人39意志和品质40孝1、背诵学习、道与德、君子与小人意志和品质、孝其中两篇,一篇一级“智慧星”,多背多奖!期待你的精彩!2、填空:论
2、语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家、_家。(2分)第一关:温故知新41、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第十组 小故事里的大智慧第二关:小试牛刀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
3、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阅读训练】叶公子高 ,钩以 ,凿以 ,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 ,窥 于牖,施 于堂。叶公 ,弃而 ,失其 ,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按原文填空。2理解下列词语。写:窥:牖:施:3说说“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说这个成语讽刺了什么。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钩以写龙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b 窥头于牖 又留蚊于素帐中 c 弃而还走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d 是叶公非好龙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弃而还走的“还”拼音是什么?参考答案1 好龙;写龙;写龙;闻而下之;头;尾;见之;还走
4、;魂魄;五色。2写:这里是用刀笔刻画的意思。窥:窥伺,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牖:窗户。施:伸出,延深的意思。(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3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讽刺了那些表里不一、名不副实的虚伪人物。(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4、b5、hun42 郑人买履 郑人有置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第三关:实战演习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到了集市,却忘了带尺子。已经拿到了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子
5、了。”就返回家去取尺子。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就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的脚。”【阅读训练】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2)何不试之以足()(3)至之市而忘操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至之市而忘操之。“宁信度,无自信也。”4.买鞋的郑国人只相信量脚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你认为有这样的傻子吗?这个
6、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D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 (代词,代尺码。)(2)何不试之以足 (代词,代鞋。)(3)至之市而忘操之 (动词,到,)(代词,代尺码。)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郑人)来到集市上,可是忘记了带尺码。(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鞋的郑国人只相信量脚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你认为有这样的傻子吗?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类似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
7、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这个寓言说明了书本上的东西和经验并不一定可靠,从客观实际出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43、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注:椟(d):木匣 桂:肉桂,椒:花椒 辑:连缀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 鬻(y):卖第四关:大显身手翻译 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
8、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为()缀()饰()还()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他的。代词)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他的)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分)5、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谁?(1分)6、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里?(3分)7、成语“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分)参考答
9、案:1、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指卖珠的人 3、批评的是卖珠的人。他在卖珠的工作中过分注重了木匣的装饰,以至匣子的价值及其外表的美观胜过了珠,主次颠倒了。4、如今用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批评“买珠者”一类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44、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第五关:越战越勇译文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
10、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自相矛盾启示: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因为自己把“矛矛”和和“盾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
11、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矛盾。45、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12、处士逃。第七关:挑战自我翻译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齐宣王使人吹竽:好一一听之: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3、现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呢?(2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2分)使:让好:喜欢分)使:让好:喜欢2:(2分)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分)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独奏。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独奏。3:(2分)示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分)示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