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精品课件:骨关节病变.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44393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 页数:268 大小:30.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科大学精品课件:骨关节病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8页
医科大学精品课件:骨关节病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8页
医科大学精品课件:骨关节病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8页
医科大学精品课件:骨关节病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8页
医科大学精品课件:骨关节病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骨关节肌肉软组织影像诊断学 (Muscleskeletal System),河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韩帅,感染性疾病,化脓性骨髓炎 骨结核,骨髓炎,骨髓、骨和骨膜的化脓性炎症,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常见于2-10岁小儿,多侵犯长骨。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最常见); 邻近软组织或关节感染直接蔓延; 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 据病情发展、病理改变,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年; 发病急,高热寒战,血液白细胞数增高;全身中毒症状; 患肢活动障碍,局部软组织红肿和深压痛; 成人发病症状相对较轻,无全身中毒症状。,急性骨髓炎脓肿蔓延途径,细菌经滋养动脉进入骨,最易停留在干骺端松质骨

2、形成脓肿。脓肿可局限化,亦可向周围蔓延。蔓延途径有: 沿髓腔迅速向骨干蔓延; 突破干骺端骨皮质至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 位于关节内时可蔓延至关节内并侵犯关节; 不直接突破骺板侵犯关节。,急性骨髓炎X线表现,X线表现: 2周内:骨质改变(-),软组织肿胀、肌间隙模糊、皮下脂肪与肌间分界模糊、脂肪层内出现条状影 2周后: 骨质破坏:早期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区-同时出现骨质增生(破坏区周围密度增高) 骨破坏很少跨过骺板累及骨骺或穿过关节软骨侵入关节 死骨:小片状或长条状高密度影 骨膜增生:葱皮状、放射状、花边状;可形成骨包壳,急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CT表现,易于显示软组织感染、

3、骨膜下脓肿、骨髓内炎症、骨质破坏和死骨; 发现平片不能显示的小破坏区和小死骨。,急性骨髓炎MRI表现,确定髓腔侵犯和软组织感染范围方面,优于X线和CT,可确定骨质破坏前的早期改变; 骨质破坏T1WI呈低或中等信号,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死骨呈低信号; 脓液及软组织水肿T2WI高信号, 骨膜反应T2WI呈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高信号,外缘为骨膜骨化的低信号线; 增强检查,T1WI炎性病灶信号增强,坏死液化区不增强,脓肿壁强化。,急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引流不畅,在骨内遗留感染病变、死骨或脓肿,则可转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因脓腔或死骨存

4、在,排脓瘘管经久不愈或时愈时发,致病变长期存在。,慢性骨髓炎X线表现,骨质增生硬化为主,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甚至闭塞,密度增高; 骨膜反应增多呈多层状或花边状,骨干增粗,轮廓不整;并在大块状死骨周围形成骨包壳 骨破坏区增大,边缘清楚,其内可有/无死骨,周围明显骨硬化,有时可见瘘管; 软组织萎缩,急性发作时可以肿胀。,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广泛骨质增生硬化,死腔形成,死骨形成,慢性骨髓炎CT表现,CT比X线更易发现死骨,表现同X线。,慢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常继发于肺结核。 病理:分干酪坏死型和增生型,以前者多见。 发病率:脊柱结核关节结核 其他骨结核。,病理分为增生型

5、及干酪型 增生型:以肉芽组织增生为主 干酪型:在骨内形成高蛋白的渗出物 儿童骨结核,不论长短管状骨或扁骨,骨膜均可不断增生,致骨干膨胀增粗,成人则可发生骨膜反应,骨结核,骨结核,症状:早期轻微,常有局部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关节结核症状早于X线征象,脊柱结核症状于X线改变之后 发病隐潜,早期症状轻,骨骼破坏后34个月之后X线方有改变 自从抗生素广泛应用后,破坏与增生常同时存在,骨结核蔓延途径,结核杆菌经血行到骨或关节,停留在血管丰富的骨松质内(椎体、骺和干骺端)或负重大、活动较多的关节(髋、膝)滑膜内而发病。,骨关节结核X线表现,基本X线征象: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和软组织肿胀,骨质增生硬化、骨膜

6、反应和死骨较少。,脊椎结核,脊椎结核,占全身骨结核首位,胸腰段最多,常累及两个以上相邻椎体,附件少受累。 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发病隐袭,病程缓慢,可有结核中毒症状,冷脓肿和窦道形成,脊柱活动受限,局部压痛,脊柱后突畸形,可有脊髓受压症状。,二、脊椎结核 tuberculosis of spine,儿童和青年 胸腰交界最多见,其次为腰、胸、颈 主要X线表现 1、椎间隙变窄或消失:为诊断脊椎结核的重要依据。 2、骨质破坏: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溶骨性破坏,椎体塌陷、变扁或楔形变。 3、冷脓肿形成:周围软组织的干酪性脓肿,可钙化。 腰大肌脓肿,椎旁脓肿,咽后壁脓肿 4、脊柱曲度改变:为常见征象,可伴侧弯。

7、,脊椎结核,X线表现: 1、骨质破坏 中心型(椎体型),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胸椎常见,病灶开始于椎体中心松质骨;圆形、卵圆形破坏区,与正常骨分界不清,严重破坏可使椎体压塌或整个椎体消失,残余椎体及间盘一起嵌入邻近椎体。,边缘型(椎间型):病变始于椎间上下缘,范围较局限,可直接侵犯间盘,两椎体互相嵌插一起,宛如一个椎体。,韧带下型(椎旁型):主要见于胸椎,病变常开始于前纵韧带下,侵犯多个椎体前缘,椎间盘受侵较晚;,附件型,较少见。 表现为:骨小梁模糊、骨皮质中断,密度减低,累及关节突时常跨越关节,2、椎间隙变窄或消失 因相邻两椎体的软骨板破坏,髓核常疝入椎体,使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此征象几乎见于

8、所有脊椎结核,尤其是边缘型,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3、冷脓肿形成, 颈椎结核冷脓肿称为咽后壁脓肿:咽后壁软组织影增宽,并呈弧形前突 胸椎结核冷脓肿称椎旁脓肿:胸椎两旁梭形软组织肿胀影 腰椎结核冷脓肿称腰大肌脓肿:腰大肌呈弧形向外突出,咽后壁脓肿:咽后壁软组织影增宽,并呈弧形前突,腰大肌脓肿:腰大肌呈弧形向外突出,4、脊柱曲度改变 后突畸形为脊椎结核常见征象,多见于胸椎,脊柱侧弯多见于腰椎结核。,脊椎结核CT表现,显示椎体附件骨质破坏、死骨和椎旁脓肿优于平片,可发现椎管内硬膜外脓肿; 典型表现:椎体呈碎裂状或洞穴样骨质破坏,内见死骨,边缘轻度硬化。冷脓肿呈液性密度,注射对比剂后周缘环形强化;,

9、脊椎结核,脊椎结核MRI表现,发现早期椎体内炎性水肿,以利于早期诊断。 椎体、椎间盘破坏T1WI多呈现均匀较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较常见; 椎旁软组织包括脓肿和肉芽肿,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检查可不均匀强化、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脓肿壁薄且均匀是结核特点。,脊椎结核,韧带下型脊柱结核:病变在前纵韧带下扩展,常累及数个椎体,椎体前缘糜烂性或凹陷性破坏,韧带下型脊柱结核,韧带下型脊柱结核,退行性骨关节病 degenerative osteoarthropathy,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以关节软骨退变,关节面和其边缘形成新骨为特征的一组非特异性的骨关节病变

10、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老年性改变,一般认为与衰老、外伤、关节结构失稳、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本病发展缓慢,好发于髋、膝、脊椎等关节。 主要症状有疼痛和关节活动不便,随年龄老化而加重。,病理: 主要为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 承重部位(为著):软骨下骨小梁坏死伴假囊肿形成。 非承重部位:出现软骨下骨硬化及边缘骨刺形成。,退行性骨关节病 degenerative osteoarthropathy,影像学表现,1:四肢关节改变: 关节间隙变窄或丧失(最常见的早期征象) 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性骨赘 后期:关节面塌陷、软骨下假囊肿 关节游离体、关节变形及排列不良,影像学表现,2:脊椎: 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增生、

11、周边骨赘形成、韧带钙化 脊柱弯曲、脊柱滑脱 椎间盘膨出、突出、真空征 椎管狭窄,影像学表现,MRI:唯一清晰显示关节软骨的影像方法 早期软骨肿胀:T2WI表现为高信号 后期局部纤维化:T2WI表现为低信号,椎间盘突出,病理:椎间盘有透明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构成,随年龄增长髓核脱水、变性、纤维环出现裂隙、周围韧带松弛致椎间盘突出。因纤维环前部厚而后部薄,后部有后纵韧带加强,所以椎间盘突出以后外侧性多见.,临床表现,部位不同临床征状不同 颈椎和腰椎多见,病理纤维环松弛或破裂,髓核突出或脱出,挤压神经根或脊髓 临床腰痛伴或不伴有下肢疼痛,棘突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以腰45、腰5骶1间隙多见 X

12、线表现间接征像(生理区度消失、脊柱侧弯、椎间隙变窄或后宽前窄、边缘硬化),腰椎间盘突出 (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椎间盘突出CT表现,直接征象:椎间盘突出于椎体轮廓之外,可有钙化。 间接征象:硬膜外脂肪受压 硬膜囊受压 神经根受压 周围骨结构发生改变,椎间盘突出MRI表现,椎间盘变性 椎间盘突出椎体轮廓之外 硬膜囊受压 硬膜外脂肪受压 脊髓受压、脊髓内可见异常信号 神经根受压,退变,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骨肿瘤,范围和分类,原发性骨肿瘤 骨基本组织肿瘤 (骨、软骨和骨膜) 骨附属组织肿瘤(血管、神经、脂肪和骨髓) 特殊组织来源的肿瘤(脊索瘤) 组织来

13、源未定的肿瘤(骨巨细胞瘤),范围和分类,继发性骨肿瘤 骨转移瘤 骨良性病变恶变,临床表现,骨肿瘤的诊断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应注意肿瘤的发病率、年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发病率,良性以骨软骨瘤为最多, 恶性以转移瘤多见, 原发恶性肿瘤以骨肉瘤最多见。,年龄和性别,婴儿期:急性白血病和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常见; 少年:尤文肉瘤多见; 青年:骨肉瘤、骨瘤、骨软骨瘤和巨细胞瘤; 40岁以上:转移瘤、骨髓瘤和软骨肉瘤多见。 男多于女。,症状与体征,局部症状 疼痛:良性肿瘤少见,恶性者常为首发症状,且常为剧痛,夜间尤为明显; 肿块:良性通常境界清楚,无明显压痛,恶性多境界不清; 皮肤:良性一般无改变

14、;恶性可有皮肤红肿,皮温升高,且皮肤常与深部组织粘连。 全身症状 良性肿瘤多无症状;恶性患者晚期出现恶病质。,实验室检查,良性骨肿瘤 血、尿和骨髓检验均正常。 恶性骨肿瘤 碱性磷酸酶骨肉瘤、成骨性转移; 白细胞尤文肉瘤; 血钙 骨髓瘤、骨转移瘤; 尿本周氏蛋白骨髓瘤。,骨肿瘤影像诊断要求,判断骨病变是否为肿瘤; 肿瘤则判断其良、恶性,原发或转移; 肿瘤的侵犯范围; 推断肿瘤的组织学类型。,骨肿瘤影像分析,应注意观察肿瘤的发病部位,病变数目; 分析骨质破坏的性质及骨膜增生的类型; 应注意观察有无肿瘤骨和肿瘤软骨,有无软组织肿块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良性,恶性,生长情况,局部骨质变化,骨膜增生

15、,周围软组织变化,生长缓慢,不侵及临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无转移,生长迅速,易侵及临近组织、器官,可有转移,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保持其连续性,呈浸润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模糊,边缘不整,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可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且多不成熟,并可被肿瘤侵犯破坏,多无肿胀或肿块,如有肿块其边缘清楚,长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成骨性肿瘤,骨瘤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骨肉瘤 骨旁骨肉瘤,骨样骨瘤,良性成骨性肿瘤,由成骨性结缔组织及其形成的骨样组织所构成。 肿瘤本身称为瘤巢,直径一般不超过1.5

16、cm,常埋在增生的骨质内。 肉眼下瘤巢为暗红色肉芽组织,其中有砂粒样的钙化和骨化灶。 镜下瘤巢由新生骨样组织所构成,呈放射网状排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瘤巢周围由成熟骨质包绕。,骨样骨瘤临床,多见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 起病较缓,症状以患骨疼痛为主,夜间加重。 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缓解疼痛,为本病的特点。,骨样骨瘤X线表现,可发于任何骨,以胫、股骨多见。 多发生于长管状骨骨干,可分为: 皮质型(85%位于皮质) 松质型 骨膜下型 各型均表现为瘤巢所在部位的骨破坏区以及周围不同程度的反应性骨硬化,偶可见瘤巢内的钙化或骨化影。,骨样骨瘤X线表现,皮质型:多见,瘤巢位于骨皮质,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和骨膜

17、反应明显而广泛,甚至可遮盖瘤巢。,骨样骨瘤,骨样骨瘤X线表现,松质型:瘤巢位于松质骨内,周围仅有轻度的骨硬化带,发生于末节指(趾)骨者可无骨质硬化。,骨样骨瘤X线表现,骨膜下型:瘤巢所在部位骨皮质可出现凹陷,肿瘤可将骨膜掀起形成数量不等的骨膜新生骨,邻近骨皮质硬化。,骨样骨瘤CT表现,瘤巢所在部位呈类圆形低密度骨破坏区,其中央可见瘤巢的不规则钙化和骨化影, 骨破坏区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环、皮质增厚和骨膜反应。,骨样骨瘤MRI表现,肿瘤未钙化的部分T1WI上呈低到中等 信号、T2WI呈高信号;钙化部分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肿瘤增强后强化明显; 瘤巢周围骨质硬化呈低信号; 肿瘤周围的骨

18、髓和软组织常有充血和水肿,呈长Tl、长T2信号,并可有一定程度的强化。,骨样骨瘤,成骨细胞瘤,又称骨母细胞瘤,以具有多量骨母细胞增生形成骨样组织和编织骨为特点。 多为良性,少数一开始就是恶性或发生恶变。,成骨细胞瘤病理,大体观察 肿瘤膨胀性生长,直径210cm不等,境界清楚,呈暗红色或红棕色伴砂粒感,易出血,较大时可囊变。 镜下所见 多量骨母细胞增生是该瘤的组织特点,恶性成骨细胞瘤具有较多不规则核型和病理性核分裂象。,成骨细胞瘤临床,男多于女,多30岁以下发病。 局部疼痛不适为最常见症状,服用水杨酸类药物无效和无明显夜间疼痛。 临近关节的病变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发生于脊椎的病变可引起脊髓和神经

19、根压迫症状。,成骨细胞瘤X线表现,多发生于脊椎,且多为附件,其次是长管状骨的骨干和干骺端。 主要特点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厚薄不一的硬化缘和不同程度的钙化和骨化。 可有少量骨膜反应。 膨胀性骨破坏区的骨壳可不完整,骨壳中断处常可见边界较清的软组织肿块影。,成骨细胞瘤X线表现,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中心型、皮质型、骨膜下型、松质骨型。 中心型:病变发生于髓腔,呈中心性囊状破坏; 皮质型:病变位于骨皮质内,偏心生长,皮质薄壳状膨胀,周围明显硬化; 骨膜下型:局部皮质压迫性骨吸收,多见于长骨干骺部; 松质骨型:病变位于松质骨内,周围无明显硬化,或仅一线样硬化环。,成骨细胞瘤CT表现,同X线。 对肿瘤内钙

20、化和骨化影显示高于平片。 可较好的显示脊椎和其它解剖复杂部位的肿瘤。,成骨细胞瘤,成骨细胞瘤MR表现,肿瘤呈不均匀信号块状影,在T1WI上为低到中等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低、高信号; 钙化、骨化部分在各序列上均呈低信号; 病灶周围的骨髓和软组织内可出现反应性充血水肿,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 可清楚地显示骨壳中断和局部软组织肿块; 发生于脊椎的病变如向椎管内扩展,可显示硬膜外肿块和脊髓受压。,成骨细胞瘤,成骨细胞瘤,成骨细胞瘤鉴别诊断,骨样骨瘤 两者在组织学上有类似之处; 骨样骨瘤患者常有夜间疼痛和水杨酸类药物有效; 骨破坏区常小于1.5cm,膨胀不明显而周围骨增生硬化明显。,骨肉瘤,是指

21、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的恶性肿瘤,亦称成骨肉瘤或骨生肉瘤。 恶性度高、发展快,主要通过血行转移,最常见的是肺转移,其次为骨转移。 按其发生部位分为髓性骨肉瘤和表面骨肉瘤。,骨肉瘤病理,肿瘤细胞为多功能性细胞,具有分化为骨样组织、骨组织、软骨以及纤维组织的潜能。 主要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还可见多少不等的肿瘤性软骨组织和纤维组织。根据瘤骨多少可分为:硬化型;溶骨型;混合型。,骨肉瘤临床,多见于男性,好发年龄为1130岁。 具有疼痛、局部肿胀和运动障碍三大症状: 局部疼痛最常见,初为间断性,以后为持续性,夜间尤甚,药物治疗无效。 发生于关节附近可致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

22、。 可伴有病理骨折。 化验: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加快、贫血和碱性磷酸酶增高等。,骨肉瘤X线表现,长骨干骺端好发,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常见; 骨质破坏:多始于干骺端中央或边缘部分,松质骨呈小斑片状破坏,皮质骨呈虫蚀样、筛孔状破坏。可融合成大片状; 肿瘤骨:是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形态主要有:云絮状、斑块状、针状; 肿瘤软骨钙化:呈小点状、弧形或环形钙化影,多分布于肿瘤外围; 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瘤骨; 骨膜增生和Codman三角。,骨肉瘤X线表现,硬化型 以瘤骨形成为主,呈云絮状、针状、斑块状,密度较高,明显时呈大片象牙质改变; 软组织肿块内可见较多瘤骨; 骨破坏不显著,骨膜增生较明显。,成骨型骨肉

23、瘤,溶骨型骨肉瘤,溶骨型 以骨质破坏为主,软组织肿块明显; 有少量瘤骨及骨膜增生; 易引起病理性骨折。,溶骨型骨肉瘤,混合型骨肉瘤,混合型:硬化型与溶骨型的X线征象并存。,混合型骨肉瘤,骨肉瘤CT表现,骨破坏表现为:骨松质斑片状缺损、骨皮质表面侵蚀或全层虫蚀状 骨增生表现为:骨松质斑片状高密度影、骨皮质增厚 软组织肿块伴有囊变坏死区 对肿瘤骨较平片敏感、骨髓侵犯敏感 肿瘤实质部分可强化 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在髓腔的蔓延范围;,CT表现,骨破坏表现为:骨松质斑片状缺损、骨皮质表面侵蚀或全层虫蚀状 骨增生表现为:骨松质斑片状高密度影、骨皮质增厚 软组织肿块伴有囊变坏死区 对肿瘤骨较平

24、片敏感、骨髓侵犯敏感 肿瘤实质部分可强化,骨肉瘤,股骨骨肉瘤,骨肉瘤MR表现,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瘤骨和瘤软骨钙化在T2WI显示最好,形态与CT所见相似,但显示细小、淡薄的骨化或钙化的能力远不及CT; 多数骨肉瘤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的高信号,外形不规则,边缘多不清楚; 多平面成像可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结构关系,及肿瘤在髓腔内和向骨骺和关节腔的蔓延,是发现跳跃病灶的较理想的检查方法。,男 15岁 右股骨远端骨肉瘤 DR,轴位 CT,冠状位 T2WI压脂,矢状位T2WI,轴位 T2WI压脂,轴位 T1WI,女 10岁 右股骨远端骨肉瘤 DR,冠状位T2WI压脂 矢状位T2WI,轴

25、位T1WI、T2WI压脂、增强,成软骨性肿瘤,骨软骨瘤 软骨瘤 成软骨细胞瘤 软骨肉瘤,骨软骨瘤,是最常见的骨肿瘤,又名骨软骨性外生骨疣,是指在骨的表面覆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由骨性基底、软骨帽和纤维包膜三部分构成。 有单发和多发之分,单发多见。 多发性骨软骨瘤病(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一种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由双亲传递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单发性骨软骨瘤,又名外生骨疣,为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 1130岁多见,男多于女 早期一般无症状,仅局部扪及一硬结。 肿瘤增大时可有轻度压痛和局部畸形及邻近关节活动障碍; 肿瘤突然长大或生长迅速应考虑恶变。,外生骨疣X线表现,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以股骨下端

26、和胫骨上端最常见。 为背离关节或垂直于骨干生长的骨性突起 骨性基底与母体骨皮质相延续,基底部顶端略为膨大,或呈菜花状、丘状隆起。 软骨盖帽在X线片上不显影,软骨钙化时,出现点状或环形钙化影。,外生骨疣X线表现,可压迫邻近骨产生移位或畸形。,外生骨疣,外生骨疣,外生骨疣CT表现,骨性基底的皮质和松质均与母体骨相延续,表面有软骨覆盖 软骨帽内可见点状或环形钙化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外生骨疣MRI表现,形态特点同X线、CT。 骨性基底信号特点与母体骨相同。 软骨帽在TIWI呈低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为明显高信号,信号特点与关节透明软骨相似。,多发性骨软骨瘤,骨髓源性肿瘤,尤文肉瘤 骨髓瘤,尤文肉

27、瘤,起源于骨髓间充质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又称尤文氏瘤。偶尔发生于骨外软组织,称为骨外尤文肉瘤。 本病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转移早。,尤文肉瘤病理,起源于髓腔,瘤组织富含细胞和血管,质地软,常被纤维组织分隔成不规则结节状。 瘤内可出血、坏死及囊变。 肿瘤易向周围浸润扩散,侵入骨膜下可形成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尤文肉瘤临床,好发于1015岁, 20岁以下好发于长骨骨干,20岁以上以扁骨多见,如髂骨和肋骨。 全身症状似骨感染,如发热、白细胞增多。 局部症状以疼痛为主,局部可见肿块 早期可发生转移:骨骼、肺等 对放射线极为敏感。,尤文肉瘤X线表现,1.发生于长骨骨干和干骺端者均可分为中心型和周围型

28、。 骨干中心型:多见且典型 骨质破坏位于骨干髓腔,呈斑点状、虫蚀样破坏,周围皮质呈筛孔样或花边样缺损,伴弥漫性骨质疏松; 骨膜反应多呈葱皮样,亦可见骨膜三角、放射状骨针; 软组织肿块:早期即可突破皮质形成肿块 骨干周围型:皮质外缘蝶形破坏伴周围巨大肿块,具一定特征性;,尤文肉瘤X线表现,干骺中心型在干骺端中央,与骨硬化同时出现; 干骺周围型在干骺端边缘,多呈溶骨性破坏。 2.发生于扁骨及不规则骨:表现为溶骨性破坏、不规则骨硬化或混合存在。 骨膜反应:表现为垂直于骨表面的密集、短小一致的细针状 反应性骨质增生:刺激骨内或骨膜的成骨细胞,尤文肉瘤X线表现,发生于骨外者 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

29、块,边界不清,密度较高,少数可出现邻近骨质硬化或皮质粗糙变厚。,尤文肉瘤,尤文肉瘤MR表现,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皮质信号不规则中断。 骨膜反应呈等T1中短T2信号。 病变周围软组织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尤文肉瘤,骨髓瘤,起源于骨髓网织细胞的恶性肿瘤,又称浆细胞瘤。 有单发和多发之分,多发者占绝大多数;单发者少见,其中约1/3可转变为多发性骨髓瘤。 晚期可广泛转移,但很少出现肺转移。 少数可原发于髓外组织,如硬脑膜、垂体、甲状腺、胸腺、皮肤、纵隔等。,骨髓瘤病理,起于红骨髓,在髓腔内弥漫性或局限性浸润。 初期限于髓腔内,继而破坏骨皮质,侵入软组织。 瘤细胞可分为浆细胞型和网状细胞型,两

30、型有时混杂存在。,骨髓瘤临床,发病多为40岁以上,男多于女。 好发于富含红骨髓部位:颅骨、脊柱、肋骨等。 临床: 表现为全身性骨骼疼痛、软组织肿块及病理性骨折 泌尿系统:急慢性肾衰 神经系统:多发性神经炎 其他:反复感染,贫血和紫癜等。 实验室检查: 红、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高蛋白血症、高血钙、Bence-Jones蛋白尿,骨髓涂片可找到骨髓瘤细胞。,骨髓瘤X线表现,广泛性骨质疏松:常有病理性骨折。 多发性骨质破坏:溶骨性破坏区,无硬化边和骨膜反应。 颅骨最典型,呈穿凿状; 脊柱为椎体溶骨破坏、压缩变形; 肋骨为钻孔状或膨胀,皮质变薄; 长骨为溶骨或钻孔状,皮质变薄。 骨质硬化:少见

31、。 软组织肿块:破坏区周围。,骨髓瘤,骨髓瘤,骨髓瘤CT表现,典型表现 松质骨内弥漫性分布、边缘清楚的溶骨性破坏区,无明显骨膜反应,常见软组织肿块; 胸骨、肋骨破坏多呈膨胀性; 椎体病理性骨折。,骨髓瘤,骨髓瘤,骨髓瘤MRI表现,骨破坏或骨髓浸润区 T1WI呈边界清楚低信号,多发、散在点状低信号,分布于高信号骨髓背景内,呈特征性“椒盐状”改变; T2WI上呈高信号。,骨髓瘤,骨髓瘤,骨髓瘤,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 尽管骨髓瘤影像学表现在骨髓病变中有特征性,但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确诊需要骨髓穿刺活检 鉴别诊断: 1.骨质疏松: 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年龄越大越明显,骨皮质完整,无骨小梁缺损,无

32、短期内进行性加重的趋势 2.骨转移瘤: 转移瘤大小不一,多不伴有骨质疏松,病灶间骨质密度正常。椎弓根受累多见,椎体可出现塌陷,骨纤维组织肿瘤,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非骨化性纤维瘤 骨化性纤维瘤 骨纤维肉瘤,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又称干骺端纤维性缺损,是一种非肿瘤性纤维性病变。 为儿童发育期的正常变异,多能自行消失。 系局部骨化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骨皮质所致,骨缺损区主要由坚韧纤维组织构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临床,好发于615岁男性。 多见于股骨远侧和胫骨近侧干骺端,股骨内、后壁皮质尤甚,双侧可对称出现。 常无明显症状,少数有间歇性钝痛,劳累后加重。 局部轻微肿胀和压痛,邻近关节不受侵

33、犯。,骨皮质缺损X线表现,病变可单发或多发; 皮质表层的不规则骨缺损 正位像多呈圆形或长圆形 侧位呈水滴状或杯口状,直径多小于2cm; 边缘清晰,有薄层硬化,多无骨膜反应。,骨皮质缺损CT表现,皮质内囊状或不规则形、无膨胀性骨质缺损区,边缘清楚,外侧骨壳可完整或缺损。 邻近可有轻度软组织肿胀,无骨膜反应。,骨皮质缺损,骨皮质缺损MRI表现,病灶多呈中长T1和中短T2信号; 周围骨硬化表现为低信号线样改变; 病灶内的骨性间隔呈不规则的更低信号; 增强:边缘可强化,提示有反应性充血区。,骨皮质缺损,非骨化性纤维瘤,多单发,为骨结缔组织源性的良性肿瘤,无成骨活动。骨骼发育成熟时,有可能自行消失。 病

34、灶大、有症状、病变膨胀伴髓腔侵犯。 肿瘤由坚韧的梭形结缔组织构成,界限清,周围骨硬化。皮质可受侵变薄,无骨膜反应。,非骨化性纤维瘤,临床 以820岁青少年好发,男多于女。 多位于四肢长骨距骺板34cm的干骺部,尤以胫、股和腓骨多见,随年龄增长逐渐移向骨干。 发病缓慢,症状轻微或偶尔发现,局部可有酸痛、肿胀。,非骨化性纤维瘤X及CT线表现,分为皮质型和髓质型 皮质型 多为一侧皮质内或皮质下的单或多房透光区 长轴多平行于骨干,大小约4-7cm; 边缘硬化,髓腔侧明显; 皮质膨胀变薄或中断; 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非骨化性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X线表现,髓腔型: 多在长骨干骺或骨端 呈中心性扩张

35、的单或多囊状透光区 侵犯骨横径大部或全部 密度均匀,边缘硬化。,非骨化性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CT表现,病灶内密度低于肌肉组织 增强扫描无强化,非骨化性纤维瘤MRI表现,病灶呈长T1短T2信号; 硬化边呈更低信号。,转移瘤(metastases),是指骨外其他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包括癌、肉瘤和其它恶性病变转移至骨而发病,不包括原发性多发性骨肿瘤(如骨髓瘤) 原发病: 亲骨性转移:乳癌、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肾癌、鼻咽癌等 骨肉瘤、尤为肉瘤和骨恶性淋巴瘤也可发生骨转移 厌骨性转移:皮肤、消化道和子宫的恶性肿瘤 部位:胸、腰椎、肋骨、髂骨、颅骨等,常多发,转移瘤(metastases),临床

36、症状: 第三位,仅次于肺和肝的转移。 中老年人,男性多见 血行转移(为主),少数直接侵犯 疼痛(持续性、夜间加重)、病理骨折 实验室检查: 成骨性转移: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清钙磷正常/偏低 溶骨性转移:血清钙磷增高 前列腺癌转移:酸性磷酸酶增高,骨转移瘤X线表现,分为溶骨型(常见)、成骨型和混合型。 溶骨型 1.发生于长骨:骨干或邻近干骺端,不规则形骨质破坏,无硬化缘,少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常有病理骨折 2.发生于扁骨:大小不等的骨质破坏区,融合倾向,或可见软组织肿块 3.发生于脊柱:椎体广泛骨质破坏,椎体压扁, 但椎间隙多完整,椎弓根受侵蚀、破坏多见 见于肾癌、甲状腺癌、肺癌和胃肠道恶性肿瘤

37、等。,溶骨型骨转移瘤,肾透明细胞癌 股骨溶骨型转移,肾癌溶骨转移,溶骨性转移瘤,骨转移瘤X线表现,成骨型 1.多见于前列腺癌、乳癌、肺癌、或膀胱癌, 2.斑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骨皮质多完整,骨轮廓多无改变 3.发生于椎体:椎体不压缩、变扁,成骨型骨转移瘤,成骨性转移瘤,男,80岁,前列腺癌骨转移,男, 69岁,前列腺癌骨转移,骨转移瘤X线表现,混合型 兼有溶骨型和成骨型的骨质改变。,肺癌转移 (混合型),CT: 1.溶骨型:松质骨或/和皮质骨的低密度缺损区,边清,无硬化,常伴有局限性软组织肿块 2.成骨型:松质骨内斑点状、斑片状、结节状高密度灶,一般无软组织肿块,少有骨膜反应 3.混合型:兼

38、有荣骨性和成骨性的骨质改变 MRI:黄骨髓中的肿瘤组织和瘤周水肿(敏感),骨转移瘤,成骨型骨转移瘤,骨转移瘤CT表现,骨转移瘤CT表现,骨转移瘤,骨巨细胞瘤,又称破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局部侵袭性肿瘤,可分为良性、生长活跃和恶性。 来源于骨内不成骨的间充质组织,主要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 据其组织学特点,可分为三级: 级为良性 级为过渡类型 级为恶性,骨巨细胞瘤临床,好发于2040岁 多在四肢长骨骨端和骨突部,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 主要症状是患部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或肿块,患部功能活动受限,表面皮温升高。骨质膨胀变薄时,压之可有捏乒乓球感。 疼痛剧烈,肿块增大迅速,并

39、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者,为恶性巨细胞瘤的表现。,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好发于干骺愈合后的骨端,多呈横向膨胀偏心性皂泡样骨质破坏,与正常骨分界清楚 边缘无硬化;内无钙化和骨化影. 肿瘤最大径常与骨干垂直 肿瘤常直达骨性关节面下或膨胀明显时将关节对侧的另一骨端包绕为其特征; 一般无骨膜反应。,尺骨骨巨细胞瘤,桡骨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腓骨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肱骨巨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2年后巨细胞瘤长大,桡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MRI表现,多数肿瘤边界清楚,周围无低信号环; 瘤体信号是非特异性的,T1WI呈均匀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混杂

40、信号,而含铁血黄素沉积呈低信号,出血和坏死液化区可出现液-液平面; 增强扫描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骨巨细胞瘤,皂泡样,皂泡样,骨肿瘤样病变,指病变形态或其某一阶段的生长方式类似骨肿瘤,但其组织学上并非骨肿瘤的一组良性骨病变。 常见病变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畸形性骨炎、骨囊肿和动脉瘤样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以纤维组织大量增殖,代替了正常骨组织为特征的骨疾患 可单骨、多骨、单肢或单侧多发。 若本病同时并发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和内分泌紊乱等,称为Albright综合征。,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理 为原始间叶组织发育异常,骨骼内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不成熟的原始骨组织,即编

41、织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临床,多见于1130岁 进展缓慢,早期常无症状,至发生畸形或合并骨折时才被发现; 患处隆起,肿胀,弯曲畸形,肢体缩短或延长,常伴有酸痛或间歇性疼痛; 侵犯颅面骨表现为头颅或颜面不对称及突眼等,称为“骨性狮面”。,骨纤X线表现,四肢躯干骨:以股骨、胫骨、肋骨和肱骨多见; 颅面骨以下颌骨、颞骨和枕骨好发; 颅面骨 颅面骨不对称增大,密度增高; 内、外板和板障的骨质膨大、增厚或(和)囊状、磨玻璃样、硬化改变。,骨纤X线表现,四肢躯干骨改变 囊状膨胀性改变: 呈单或多囊状膨胀性透亮区 常有硬化,皮质变薄,内缘毛糙呈波浪状 囊内常有散在条索状骨纹和斑点状致密影 磨玻璃样改变:囊状

42、膨胀性改变中的密度均匀增高如磨玻璃状,为本病特征性改变;,骨纤X线表现,四肢躯干骨改变 丝瓜瓤状改变:患骨膨胀增粗,皮质变薄甚至消失,骨小梁粗大扭曲,呈沿纵轴走行的粗大骨纹,颇似丝瓜瓤; 虫蚀样改变:呈单或多发溶骨破坏, 边缘锐利,骨纤,尺骨 骨纤,骨纤,骨纤,骨纤,骨纤MRI表现,无特征性表现; T1WI多为低信号,T2WI依含骨小梁、细胞成分、胶原、囊性变及出血等成分的不同,可以是高信号,也可以是低信号。,骨纤,骨囊肿,病因不明的骨内良性、膨胀性病变,多认为与外伤有关。 囊肿壁呈壳样变薄,内壁衬以疏松结缔组织,囊内含黄色或褐色液体,其间可有纤维性间隔。 外伤 血肿 骨囊肿,骨髓腔或松质骨内

43、出血,病变扩大,骨囊肿临床,常见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 好发于长管状骨,尤其是肱骨和股骨上段。 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隐痛,呈间歇性,或在运动劳累后酸痛,多在病理骨折后发现。,骨囊肿X线表现,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的松质骨中心或骨干髓腔内,不跨越骺板,多单发。 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膨胀性骨质缺损区 长径与骨长轴一致,皮质变薄,外缘有硬化。少数呈多房样。 并发病理骨折时,骨皮质断裂,骨折碎片可插入囊腔内,形成所谓“骨片陷落”征,骨囊肿,骨囊肿,骨囊肿,骨囊肿 多房状改变,骨囊肿,骨囊肿,CT表现 病灶内为均匀液体密度影,骨壳完整。 +无强化 MRI 囊肿与骨干长轴一致,边界光滑。 T1WI为低信号、 T2

44、WI为高信号。+无强化,1、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骨骺闭合后的骨端,偏心性生长;囊状或皂泡状结构 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变范围大,特征性表现为病灶呈磨玻璃样改变,,鉴别诊断,骨囊肿,骨囊肿,男,8岁,右肱骨上段骨囊肿,DR,CT,冠状位T2WI压脂 矢状位T2WI,男,8岁,右肱骨上段骨囊肿,轴位T1WI,轴位T2WI压脂,男,8岁,右肱骨上段骨囊肿,病例?,男 15岁 DR,轴位 CT,冠状位 T2WI压脂,矢状位T2WI,骨肉瘤,病例二,骨软骨瘤,男, 69岁,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病例四,骨巨细胞瘤,病例五,骨纤,男,8岁,DR,CT,病例六,冠状位T2WI压脂 矢状位T2WI,男,8岁,轴位T1WI,轴位T2WI压脂,男,8岁,骨囊肿,骨肿瘤诊断一定要做到临床、病理、影像三结合,才能减少误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医科大学精品课件:骨关节病变.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