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一、规划概述1(一)规划背景1(二)规划过程1(三)主要规划依据2(四)规范范围和期限3二、发展基础4(一)发展成就4(二)存在问题8三、 发展要求9(一)适应新常态,构建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运输体系10(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四个交通建设10(三)支撑国家和省重大规划,建成连接大湾区和西腹地的枢纽11(四)支撑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实施,加强县、镇与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11四、发展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规划目标13五、主要任务14(一)支撑国家和省战略布局14(二)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16(三)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21(四)推动智慧绿
2、色安全发展24六、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25(一)环境影响分析25(二)对策措施26七、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及对策29(一)社会稳定风险分析29(二)社会稳定风险对策措施31八、保障措施35(一)谋划重大项目35(二)强化资金保障35(三)完善协调机制36(四)加强组织落实36(五)注重稳定风险36附件:1. 市“十三五”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表2.市“十三五”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示意图- 37 -一、规划概述(一)规划背景。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东邻,毗邻,北靠江门新会区,西连江门开平、江门恩平、阳江三市,南临南海。我市大部分地区处于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范围,其中广海湾处于核心区,广海湾填海区和下川岛处
3、于起步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被定位为珠三角实现大跨越发展的新增长极、珠三角辐射西及大西南的枢纽型节点、珠江西岸合作重大平台。我市水陆水通便利,至“十二五”末已基本形成公路、水路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有力地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三五”时期是江门市、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推进国家“一带一路”、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大广海湾经济区规划等一系列战略、规划的关键时期。新时期赋予我市一系列新的定位和历史使命,对我市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为实现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支持推进
4、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等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服务作用,支撑我市建设“制造强市、农业强市、旅游强市、侨务强市和生态强市”,我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编制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二)规划过程。2014年11月市交通运输局委托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编制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成立了编制项目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大纲,开展调研工作,广泛搜集了我市、江门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与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相关资料。12月底,项目组提出了我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和规划方案,形成了规划纲要。2015-2016年,项目组对
5、江门市、我市部分拟规划线路进行了实地踏勘和研究,并结合在编的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不断进行修改、调整和完善。2017年3月,项目组提交了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我市就本规划征求相关部门意见。2017年5月,项目组根据征求意见情况,以及正式印发的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完善本规划并提交了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送审稿)。2017年6月,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送审稿)通过专家评审。6月下旬,项目组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提交了市综
6、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报批稿)。8月中旬,市政府十五届11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报批稿)。(三)主要规划依据。1.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决定;3.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公众征求意见稿);4.省2015年至2017年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及中远期规划;5.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6.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7.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3-2030年);8.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9.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
7、013-2030年);10.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1.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2.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3.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14.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30年)(送审稿);15.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16.市城市公交线网规划2009;17.市历年统计年鉴。18.规划编制委托合同。(四)规范范围和期限。规划范围为市行政区划所辖范围,广海湾工业园区、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328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二、发展基础(一
8、)发展成就。“十二五”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要求,在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能力及行业管理等方面均取得新的成绩,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十二五”时期,我市以干线铁路、公路、航道及码头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不紊的推进,交通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6亿元。铁路。深茂铁路段全面动工建设,建成后将结束无快速铁路的历史。规划建设新兴广海铁路、江恩城际支线等轨道项目已开展前期研究。公路。高快速路与普通公路规划建设均取得突破,至“十二五”末,我市公路总里程达2824公里,较2010年(2753公里)增加2
9、.6%,路网密度达到85.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8.4公里,一级公路74公里,二级公路404公里;二级以上公路比重从2010年底的17.3%增加至2015年底的21.8%(高于省(12.2%)及江门市(19.4%)平均水平)。高快速路方面。新台高速公路南延线工程于2015年底建成通车,实现与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顺畅衔接转换。中开高速开工建设,开平至段已开展前期工作。至开平快速路及龙山支线工程已完成线形初设。高恩高速南延线(开平至段)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普通公路方面。“十二五”时期,新增一纵(G240)一横(G228)两条国道220公里,实现了国道的“零突破”。国道G240西部沿海高速
10、南北出口至广海湾段扩建工程已开展前期研究。新增S385、S386、S535、S534四条省道,里程330多公里。完成省道S273高铜线赤溪镇田头杨梅至铜鼓段路面大修、县道X546斗海线改造、乡道Y365冲蒌至瑞芬段等省县乡道公路改造169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460公里。完成海潭桥等42座危桥的改造加固工程。港航系统。至“十二五”末,我市拥有公益、广海湾两个港区,沿海、内河51个码头泊位,其中5万吨级泊位2个,1万吨级泊位1个,5000吨级泊位2个,3000吨级泊位1个,2000吨级泊位1个,1000吨级泊位及以下泊位44个。广海湾5万吨通用码头防波堤及进港航道工程开工建设,广海湾及川岛深水
11、港项目等工程顺利开展。站场系统。至“十二五”末,我市汽车客运站达到12个,其中二级站1个、三级站3个、五级站2个、简易站6个;建立了城市候机楼,基本实现空地无缝衔接。规划的我市新汽车总站以及台城北物流中心已进入选址阶段;广海湾工业园物流园区、广海湾综合客运枢纽站场及川岛国际客运码头前期工作有序开展。2.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运输保障。2015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081万吨,公路客运量954万人;完成水路货运量1310万吨,水路客运量180万人;港口吞吐量361万人、989万吨、219万TEU。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保障春运及黄金周等重大节日出行。全市基本实现100%农村乡镇设有客运站,符合通
12、客车条件的行政村达100%通客车、100%建有候车亭。推动农村客运班车和县际班车公交化运营,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表1 “十二五”时期市公路水路运输发展情况指 标单 位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公路客运量万人285229381364780963954水路客运量万人145130189197210180公路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11315811598789162726518936086457水路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292135253814396942463642公路货运量万吨176517792035177118541081水路货运量万吨771425
13、34610120214971310公路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316973233136927334753672618129水路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752679047098065941219603791904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836850109311141139989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吨40483690218219港口旅客吞吐量万人145130189393421361注:数据来源于年鉴、统计公报。2013年起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前后数据不可比。公共交通。至2015年年底,全市共有公交车135台,运行公交线路15条,公交车每万人拥有量达7.64标台。购置清洁能源LNG公交车,进一步改善了我市城区公交车状况。
14、全面更换临时公交站牌,升级改造公交站及公交亭,提升公共交通文明形象。开展了“岭南通五邑通乘车IC卡”优惠乘搭城区公交车服务,使公交服务进一步便民惠民。3.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交通工程管理。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实施管理,招投标未发生违规行为;在资金监管方面,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按照工程进度,及时支付工程款;按照规定的期限及时退还保证金、办理工程结算;不拖欠工程款和征地拆迁款,不挤占挪用建设资金。出租汽车管理。出台了市出租汽车文明服务规范市市区公共汽车文明服务规范。成立了出租汽车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小组,通过对出租汽车行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提升了公共交通行业服务质量水平。港口航运管理。
15、开展水运企业经营资质核查,核查企业11家,运输船舶234艘,经过督促整改,核查合格率达100%;检查港口码头24家次,水运企业68家次,运输船舶60艘次,存在问题和缺陷148项次,发出整改要求70份,经复检已全部完成整改。在安全管理方面,试点港航企业已全部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考评。信息化和安全监管。加大了交通源头监管力度,建立了车辆监管平台。督促全部危货企业均建立了GPS监控平台,所有危运车辆均安装了GPS定位系统。积极推进高速公路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全省联网工作。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互联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了码头视频监控系统,加强了危险货物、旅客运输船舶的靠离泊作业和码头装卸作业监管。(
16、二)存在问题。1.综合运输体系仍不完善。交通体系相对单一,轨道交通发展缓慢。尽管深茂铁路已开工建设,但境内缺少南北向的轨道交通,无法为大广海湾进一步纵深拓展腹地。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已建成的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和新台高速公路覆盖和辐射范围有限。普通公路技术等级偏低,路网结构不合理,20%的国省干线公路等级在二级及以下;县乡道路路况较差,县道基本是三、四级公路,市与市、镇与镇之间连接道路的路况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虽然是省最长海岸线的县(市)之一,但仍未建成深水良港,港口开发滞后,港口出海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缓慢。通用机场尚未正式起步。客货运站场及物流园区数量偏少且等级偏低,不能满足未来客流量及大
17、宗货物运输快速增长的需求。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公路方面,部分自然村之间道路服务水平较低,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客运、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低,服务半径小;陆岛运输发展较缓慢。农村客运、公共交通能获得的财政投入不够,车辆购置更新、公交站场、农村客运站(亭)配套滞后,加上对农村客运、公交企业的公益性支出(对特定对象免费或半价乘车)补贴不足,农村客运、公交企业经营困难,公共交通均等化服务难以持续健康发展。3.项目建设受资金、土地制约严重。我市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市级财力有限,配套资金未能及时落实;仅靠争取上级补助推动交通建设比较乏力。同时,由于土地政策收紧,交通建设项目土地
18、指标无法落实。另外,征地拆迁涉及部门单位较多,牵涉群众利益较大,地方镇政府征地拆迁难度大、费用高,严重影响项目推进。4.支持保障有待增强。行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交通运输建、管、养、运分离,重建轻养、重建轻管。行业监管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水平偏低。安全生产监管有待强化,运输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日常监管不力等问题;运输企业对承包、挂靠车辆的安全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包而不管、以包代管”的现象仍然存在;各行业基层管理部门对所属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还不到位。三、发展要求“十三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我市与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
19、期,也是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建设新型城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既为全面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机遇,同时也对我市综合交通运输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适应新常态,构建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运输体系。新常态下,交通建设投资依然是经济稳增长的关键。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支撑我市经济稳增长的重大举措。我市要保持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强度,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先导性,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同时要注重合理优化存
20、量、科学安排增量、加快补足小康短板,弥补我市与江门市区之间、我市城乡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差距,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必须全面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提高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突出惠及农村居民,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四个交通建设。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坚持创新发展,在省全面开展交通运输综合改革框架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发展互联网+交通运输推动智慧交通建设;要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综合交通发展,统筹运输方式协调推进,共同综合交通
21、基础设施网络;要坚持绿色发展,优化发展环境,不能以牺牲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为代价发展交通,必须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要坚持开放发展,实现交通运输互联互通,促进县内和县外相关交通运输服务的合作;要坚持共享发展,坚决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坚守安全交通底线,促进交通运输发展成果人人享有。(三)支撑国家和省重大规划,建成连接大湾区和西腹地的枢纽。我市是大湾区核心区与西地区的交通枢纽,所处的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是珠三角辐射西及大西南的枢纽型节点,并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我市必须坚持交通先行,推进广海湾重大项目建设,构建畅通的对外通道,推动形成与周边地区更紧密的经济联系。按照“依托珠三角、服务珠三角、融入珠三
22、角”的战略目标,用好沿海区位优势和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的政策优势,加快构建外通内联的综合交通网络。(四)支撑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实施,加强县、镇与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新型城镇化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重大引擎。省将继续深入实施合作、“珠西战略”、陆海联动、加快珠三角核心区产业梯度转移步伐、建设“珠中江+阳江”新型都市区等战略;江门市将全力推进“东提西进、同城共融”“三门三心”“高大中小”等发展战略;我市将着力推动“五个强市、滨江面海、平台双创、全域旅游、同城共融”等区域发展战略。我市交通运输要不断提升城市群之间及内部的服务能力,有效完善衔
23、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多层次快捷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城镇布局、人口和产业集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和引导作用;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服务网络,有效支撑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实施。 四、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第十二次党代会和江门市历次重要会议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要求为统领,以江门市、市城市发展战略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高交通服务和管理水平,构建起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交通运输行业
24、成为推进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快速发展,及支撑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行官。(二)基本原则。1.适度超前。坚持“规划引领、适度超前”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未来更远时期,充分考虑交通长远发展需求,实现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适度超前于客货运输需求。2.协调一体。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注重各种运输方式内部和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衔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与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交通网络。3.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对照省均等化指标和步小康指标补短板,使农村地区人民也能享受到均等化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推进公交优先战略的实
25、施,努力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4.绿色发展。切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绿色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坚持交通运输发展与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重。进一步优化综合交通布局,构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综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5.实施可行。注重规划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立足于我市经济社会、综合交通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环境、土地、资金等影响因素,合理安排项目实施,推进各项设施平稳顺利地推进。 (三)规划目标。至2020年,全面完成江门市交通大会战项目,基本建成以铁路、高快速路和国省干线、干线航道为骨架,县乡道路为基础,港口为重要枢纽节点的综合交通设施网络,有力支撑建成制造强市、农业强市
26、、旅游强市,为加快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实现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保障。铁路:实现铁路“零”突破,铁路里程达到33公里。公路:公路网总里程力争达到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63公里,完成200人以下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工程及公路危桥改造加固工程。港航:沿海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扩能强基,完成广海湾港区广海湾作业区5万吨级码头工程、防波堤及进港航道工程。公共交通均等化:努力实现行政村通客车比例达100%,城区万人拥有公交车8标台以上, 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80%以上。表2 “十三五”时期市交通运输发展目标指 标单 位2015年2020年十三五增量铁路、轨
27、道里程公里03333公路总里程公里28243000 176其中高速公路公里138163 25行政村通客车比例%93.9%100%-市区公交车万人拥有量标台7.68以上0.4市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80%80%以上-五、主要任务(一)支撑国家和省战略布局。国家提出了打造“大湾区”,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支持与澳门共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省委、省政府赋予江门珠西战略策源地、主战场和经济新增长极的新定位、新使命;我市将成为连接大湾区核心区和西腹地的枢纽,交通区位日益显著。1.布局综合运输通道。加强规划引领,配合江门市制订并印发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中长
28、期规划,布局“两横三纵”综合运输通道(两横为:中山-新会-,-新会-,三纵为:江门-银湖湾,-广海湾,恩平-镇海湾),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其中,规划市形成“两纵两横”通道布局。一纵:新兴至广海铁路(规划)、鹤山至铁路(规划)、江恩城际支线(规划)、江门枢纽站-广海湾铁路(远期规划)、沈海高速+新台高速,国道G240,广海湾进港航道。二纵:高明至恩平高速公路+广台高速开平至段(原高恩高速南延线),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一横:深茂铁路、中开高速、台开快速路、国道G240。二横:珠斗城际(规划)、西部沿海高速+珠台高速(跨黄茅海通道)(规划)、斗门至恩平高速公路(规划)。2.支撑区域发展平台。落实江
29、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省级发展平台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起步区建设为基础,“十三五”力争实现“五年打基础、八年见成效”的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提升广海湾地区的高快速路密度以及干线公路等级,促进游艇码头泊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加快建设游艇旅游示范基地。服务省级产业转移园工业新城建设,提升园区外通内联容量。完善区域高快速路的规划建设,疏通错位路、断头路,重点理顺对外通道,使对外交通联系畅通。规划预留陈宜禧路北延过江通道,使其跨越潭江与S364连接,减少规划区向北的过江瓶颈。研究适当增加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进出园区入口的密度,充分发挥高快速骨架网、高效率干线网对园区
30、的辐射带动作用。3.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全面对接珠中江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加强轨道交通、高快速路、区域主干路和联系支路的衔接。共享共建交通基础设施,配合江门市,与市协商共同推进斗恩高速、珠台高速(跨黄茅海通道)的建设前期工作。以港珠澳大桥通车为契机,规划在我市布局香港、澳门机场异地候机楼,加强空地衔接。(二)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1.高快速铁路网。紧密配合深茂铁路建设,完成深茂铁路江门段建设任务,“十三五”期内实现对外通高铁,形成我市对外快速通道,拉近与珠三角中心城市之间的客运交通联系。谋划新兴一广海铁路、鹤山至铁路(接广州南沙港铁路江门段)和江门枢纽站-广海湾铁路(远期规划),为广海湾区构建北
31、上通道,以及夯实海铁联运基础。积极配合江门市确定江恩城际支线、斗珠城际铁路走廊,深化线路方案研究,尽可能服务更多的沿线城镇,预留轨道走廊。2.高快速路网。(1)高速公路。规划形成“两纵四横”高速公路网络。“两纵”为新台高速、广台高速开平至段(原高恩高速南延线),“四横”为中开高速、斗门至恩平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珠台高速(跨黄茅海通道)。建成中开高速公路段,形成东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西连西的东西向大通道。积极配合江门市做好斗门至恩平高速公路、珠台高速(跨黄茅海通道)的前期研究工作,对接港珠澳大桥,形成对接深经济圈的快捷通道, 有力推进省“珠西战略”,辐射带动国家的合作发展平台广海湾经济区。加快
32、广台高速开平至段(原高恩高速南延线)开工,与高明至恩平高速一起形成江门市中西部的南北向通道,为我市西部地区增加通往广佛经济圈的通道。(2)快速路。加强互联互通,全力推进国道G240线至开平快速路及龙山支线工程等项目的建设。(3)高、快、铁网衔接。加强高、快、铁网之间驳接。完善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衔接,实施新台高速台城、大江出入口扩宽工程,建设新台高速水步互通,改扩建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川岛互通。加强与高铁站等区域重大枢纽的衔接,推进深茂铁路站周边道路建设。 3.干线公路网。加快我市新增国省道公路的调整升级,提高公路网络通达性及干线道路的通达深度。优化省道城区布局,结合城市外围主干道建设,分离内外交通
33、。加强市区与周边市、镇道路的衔接,增强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国道G240线大江至那金段改扩建工程、国道G240线那金至广海段改扩建工程、国道G240西部沿海高速南北出口至广海湾段扩建工程、国道G228都斛至广海段(江门大道南延西线工程)等项目。加强干线路网与高快速路、城市道路的有效衔接,促进形成干线公路、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布局均衡的路网体系。“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省道S273线开平水口至大江段(陈宜禧路北延线)、省道S274线三八至水西段、省道S533线三八至白沙段、省道S534线台城至白沙段等项目。完善旅游公路网络。规划建设滨海公路(江门段),连接沿海乡
34、镇与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景区到交通干线的连接路,加强县城到旅游景区之间、城市和重点乡村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提升游客出行体验。完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沿线休息区、停车区或便民服务点等基础设施服务区。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研究制定公路环境提升计划,结合市域绿道建设推进路域整治。完善公路配套服务设施和公路交通应急救援体系。4.乡村公路网。实施县乡道升级工程,构筑畅通高效的内部交通网络。推进乡道升级县道规划建设工作。完善地方经济网络连接, 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和风景区道路规划建设,畅通客运和货运物流公路网络,改善与高等级公路的连接状况,着力将县乡道路延伸或改线与高速出口连接,实现镇镇10
35、公里通高速。实施上川环岛公路(X549上沙线)、斗海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建设,加快推进200人以下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改造工程。改善农村客运通行条件,完善没有通客车行政村的道路条件和安保设施,重点整治通行客运班线和接送学生车辆集中的农村公路重点路段安全隐患,确保所有行政村均符合通客车条件。加强危桥改造与完善渡口设施,完成莲花桥、梅边桥等危桥改造工程,争取每年完成村村通公路30公里及公路危桥改造加固工程。落实江门市渡口渡船安全“十三五”规划,推进渡口“撤、并、改”工作,优化渡口设置,继续减少渡口数量。5.港航体系。加快推进广海湾综合港区建设
36、,依托“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澳共同构建大广海湾区的有利契机,加快沿海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大广海湾区港口体量和服务能力,加快实施江门港广海湾港区广海湾作业区5万吨级码头工程,江门港广海湾港区广海湾作业区防波堤及进港航道工程,推进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整治项目。结合大广海湾经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及旅游发展的需要,预留未来发展游轮停靠港的可能,规划预留游轮码头岸线。适度超前建设深水泊位、大型专业化泊位,推进公用物流码头扩能升级,实施川岛山咀、三洲、独湾三大码头升级改造。谋划集休闲、娱乐、航运功能为一体的游艇码头、邮轮停靠港,促进游艇码头泊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游艇旅游示范基地,在广
37、海湾、川岛等地预留发展水上飞机等多元化功能的岸线和配套条件。全面改善港口集疏运条件,加强专用疏港公路与高速公路的便捷连接,建设江门港广海港区广海湾作业区疏港公路工程。6.客货枢纽体系。客运枢纽。以深茂铁路建设为契机,结合大广海湾经济区、市工业新城规划,科学布局客运枢纽。规划深茂铁路站为综合客运枢纽,配套开发建设汽车客运站和公交枢纽站,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统筹利用土地资源。加快普通汽车客运站建设,重点建设汽车客运站(新总站)、广海镇汽车客运站等客运枢纽。货运枢纽和物流园区。谋划在广海湾区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为广海湾区设立保税区打基础。依托广海湾港区、新兴广海铁路和西部沿海高速、新
38、台高速等骨架网络,推进“港站一体化”,规划广海湾物流中心,建设广海零担货运中心,以公铁水联运为抓手,发展航运物流、仓储保税等业务,以及油气、化工等产品的仓储中转运输,打造江门市广海湾港区多式联运节点,构建西地区出海货物集散基地。推进台城北物流中心物流园区项目的建设,完善我市物流体系。通用机场。加快推进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通用机场为大广海湾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构建覆盖广海湾及周边海域的通用航空综合服务网络。通用机场定位为公用服务机场,为高端商务、滨海旅游提供配套服务,以及满足海洋石油、海事监管和救助打捞等通用航空作业需求。(三)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1.城乡城际客运。推进城乡客运均等化
39、、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与全面小康相适应的公共客运发展体系。巩固农村客运三个“百分百”,加大对农村客运站(亭)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提升农村客运站(亭)服务水平,建设双向候车亭。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开通毗邻镇之间的农村公交线路,建立镇村公交体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改善农村的交通出行条件,根据行政村调整及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情况,采用合适的形式实现“路通车通”,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客车比例达100%。加快推进陆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500人以上岛屿通客轮比例达100%。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为契机,构建公交化运营的城乡、城际客运班线,服务于市区与江门市区及周边各区、市的快速联系。
40、开展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有关工作,推进城镇客运班线与城市公交、镇村公交的紧密对接。以联网售票和电子客票为支撑,开展客运联程联运。积极应对铁路和轨道交通发展,发展高铁接驳专线。开设城市中心城区、交通枢纽与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的快速旅游交通线路。发展水路旅游客运,继续推进沿海陆岛间高速客轮发展;积极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上观光旅游航线。2.城市公交。持续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出台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施意见(2016-2020年),突出财政资金对车辆购置、站场建设、营运补贴的投入,解决公交站场不足等制约公交发展的瓶颈问题。扩大公交覆盖范围。计划新建公交枢纽站2个,首末站13个,实现公共
41、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80%以上目标。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更新老旧公交车辆,努力实现城区万人拥有公交车8标台以上。积极配合建设纯电动公交车充电站及电动汽车充电桩。加强城市公交在高铁站、客运站、候机楼、旅游景点的集疏运功能。推进公交一体化。深入实施江门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2015-2020),加强公交互联互通。优化公交线网布局,科学合理设置线路和站点,有效衔接旅游景点。发展跨市公交,推进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全面提升城市公交服务品质。扩大公交服务广度和深度,提升公交出行快捷性、便利性。控制高峰时段车辆满载率,提高空调车比例,提升公交出行舒适性。制订城市公交发展年度考核指标,引导
42、公交优先、优质发展。研究制订旅游公交、定制公交等新型服务产品,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出行需求。完善公共交通辅助系统,深化改革出租汽车行业,引导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转型升级,规范发展网约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构建多样化、差异化出行服务体系。3.物流快递。加强物流基础网络规划建设。完善高快速铁路、高快速公路、干线公路网络,强化出入城道路与高速公路衔接,加快进出城快速通道建设,提高货运车辆进出城通行效率。打通连接枢纽的“最后一公里”,超前谋划铁路、公路引入广海湾港区、公路货站和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多式联运体系,增强广海湾港口物流节点功能,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多式联运紧密衔接的港口物流体系,提升港口物流功能。
43、发挥铁路经济高效的干线运输优势和公路机动灵活的支线运输优势,支持公路运输企业发展铁路“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接驳与集散服务,大力发展以集装箱、半挂车为标准运载单元的公铁、铁水等多式联运。完善快递物流配送服务。推动城市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保障运送生鲜食品等车辆便利通行。调整市邮政业结构,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快递与制造业、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推动快递服务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规划我市农村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三级物流网络。加强村镇末端物流配送设施建设,整合利用现有邮政、供销、交通等物流资源,联合推动城乡快递服务,统筹利用农村客运服务、邮政服务等资源,利用已有农村客运站、邮政服务点建设“客、货邮服务一体站”,促进运邮结合、一体发展。(四)推动智慧绿色安全发展。1.信息化建设。以珠西数谷(云计算中心)的规划建设为契机,强化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机动车驾驶培训服务管理平台, 探索“互联网驾培”模式。按省交通运输厅的部署,在全市二级客运站联网售票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等级客运站联网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