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社会学史》课件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pptx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445963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4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社会学史》课件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外国社会学史》课件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外国社会学史》课件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外国社会学史》课件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外国社会学史》课件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五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第十五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第一节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背景第二节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表现第三节后现代社会理论2概 要3第一节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第一节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背景趋势的背景第一节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背景一、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二、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的社会背景 三、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的理论背景4一、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第一阶段:从世纪年代到年代末,是社会学的奠基时期,以提倡 实证主义,主张“普遍的和谐”,试图建立资产阶级人道教的法国学者孔德和信 奉进化论、有机论思想的英国思想家赫伯特斯宾塞为代表。

2、第二阶段:从世纪年代到世纪年代,是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以 主张社会唯实论和集体主义论的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克姆和主张社会唯名论、提倡建立“理解社会学”的德国理论家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第三阶段:以年 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的出版为始点直至世纪 年代中期,这是社会学理论史上著名的“帕森斯王朝”试图综合杜尔克姆、韦 伯、马克思、弗洛伊德等人在内的多家理论于一体、强调均衡与稳定的结构功能 主义独霸天下的时期。5二、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的社会背景(一)世界格局的改变 世纪年代以来,特别是年代中期之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东西方经过长期的对抗,都感受到这种对抗带来的巨大物质消耗和精神压 力,人民深受其

3、苦。于是,对峙的两极开始相互接触,缓和过于紧张的关系,以 响应大多数人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呼声。对抗的双方开始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反 省自己、认识对方,并在此基础上,修正甚至背离原有的教条主义模式,注意发 现甚至试图借鉴对方的长处。同时,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诸如环境保护、太空 开发、防止核扩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也需要不同制度、不同文化的国家之间进 行合作,于是,一些跨国组织应运而生。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同类意识”、“全球观念”。67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

4、al Firm)、超国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 1974年作出决议,决定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跨国公司作为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与国内企业相比较,是有其一些区别的。这些区别表现在:1、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

5、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而国内企业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2、跨国公司是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国外的企业实行控制,而国内企业对其较少的涉外经济活动大多是以契约的方式来实行控制。3、国内企业的涉外活动不涉及在国外建立经济实体问题,国内外经济活动的关系是松散的,有较大偶然性,其涉外经济活动往往在交易完成后就立即终止,不再参与以后的再生产过程;而跨国公司则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全面进行资本、商品,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动,并且这种“一揽子”活动必须符合公司总体战略目标而处于母公司控制之下,其子公司也像外国企业一样参加当地的再生产过程。所以,跨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必然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6、。(二)学术界的反思理论界 这种日益增强的反省意识和开放态度也与老一代理论家纷纷退出历史舞台,年轻 一代理论家逐渐占据中心地位并成为理论界的主力军有关。这些年轻的理论家们 成长于后帕森斯时代,只从书本上偶尔感受到当年诸多理论家与帕森斯论争的情 景。作为论战的局外人,所谓旁观者清,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审视论战双方。另 外,他们一般也不会抱住某一教条不放,而更易于吸收各理论中他们认为合理的 成分。8三、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的理论背景(一)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综观帕森斯的全部理论,可以发现,他综合了杜尔克姆的社会整合、社会系 统与人格系统相互作用的思想,韦伯的“社会行动”概念,帕累托的社会体系均 衡论、

7、否定单线因果关系的观点,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渗透的 思想,以及怀特海的“分析现实主义”主张和马歇尔的经济理论等。帕森斯试图 由此构造一种统贯一切的多维的宏观理论。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没有能够 实现这一宏图大志,虽然他所创立的理论王朝持续了近年。910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与物理学相似的科学性。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

8、济学系。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马歇尔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他分析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发现在短时期内需求的上升会带动价格产量的小幅度增加,但更多的会导致价格的上升。在长时期内,产量较容易扩张或收缩,企业可以进入或退出,这使得长期的供给曲线显得比较平坦。因此,马歇尔得出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而在长期里,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马歇尔特别关注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他把贫困问题归因于劳动市场。在劳动市场

9、里,非技术性劳动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的供给由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所决定,即工资水平上升时,人口增加,从而劳动供给也增加。但对非技术性劳动的需求却因为机械化而持续减少。供给与需求这两种力量是非技术性劳动的工资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缺乏技能和谈判力量的工人只会得到较低的工资,这导致穷人的健康和教育水平无法提高,他们的儿女也会有同样的遭遇。马歇尔把解决贫困的希望寄托于教育,他主张限制非技术工人的家庭规模和建立累进税制度,但不主张设立最低工资保障和工会。在宏观经济学方面,马歇尔采用了购买力平价的概念来解释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现实的变幻,帕森斯理 论中隐含的矛盾和不足逐渐暴露出来,于

10、是,在挑战者对不同方面进行的讨伐声 中,曾一统天下的帕森斯理论失去了先前的地位。作为对前一个阶段的否定,各 种微观的、个体主义的、片面的理论相继出现。其代表性的理论有上面提到的符号互动论、冲突论、交换论、常人方法学、文化社会学,等等。它们不是综合性 的理论,而是针对帕森斯理论某一方面的问题提出来的。由于挑战理论过于片面,因此在进行理论概括时,便往往陷入两 难的困境。对于社会现象,它们也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此外,它们之间的相互 争斗使理论越来越走上歧途。在这种情况下,综合便成了理论发展的必然逻辑。11(二)主流社会学理论的不足12(三)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复兴由于在反帕 氏的战斗中及其后各流派相互攻

11、击的战场上,欧洲社会学理论家介入较少,即使 介入,也只是处于论争的边缘,而不是交战的前沿,因此他们对于社会学理论局 势和各派理论具有较明确的认识,这使他们的理论在世纪年代以前便表现 出综合的倾向。此外,欧洲原有的一些优良理论传统的复活,也使得欧洲理论具 有不同于美国社会学理论的特质。这些理论向美国社会学理论界的输入,对整个 理论的综合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314第二节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第二节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表现趋势的表现第二节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表现一、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主要理论流派 15一、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主要理论流派(一)新功能主义(二)

12、新马克思主义(三)结构化理论(又译构造论理论)(四)布迪厄的建构论的结构主义(五)当代符号互动论16(六)交换论(七)冲突论(八)常人方法学(九)理性选择论(十)女权主义社会学理论(一)新功能主义进入世纪年代后,帕森斯理论 似又卷土重来,且有一派立场鲜明地打出了“新功能主义”的旗帜,不过新功能 主义并不是要复活正统的帕森斯理论,而是要对帕森斯功能论进行扬弃,即亚历 山大所谓的“重构”,也就是,一方面发掘和发展其合理的内核;另一方面明确 承认帕森斯理论的不足,对包括其核心部分在内的不合理成分进行批判,并在此 基础上公开引入其他理论,特别是向帕森斯理论挑战的各单维、片面理论的合理 要素,将它们与结

13、构功能主义结合起来。“其目的是要超越战后社会学的第一和 第二两个阶段,并在其间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进行一种全新的综合。”因此,亚历山大坦率地承认:“这种理论无疑与新理论运动中我的 对手们的理论有 共同之处,正如与正统的功能主义有共同之处一样。17在一般理论层次上,主要涉及的是预设(预先假设)、本体论与认识论、意 识形态、理论模型以及世界观等问题。新功能主义在这一层次上的综合,可以以 亚历山大为代表。首先,亚历山大通过对社会学经典著作的研究(这些集中体现在其 社会学 理论的逻辑一书中),肯定了帕森斯对不同派别思想进行多维综合的方向与尝 试,同时,他也对帕森斯理论的许多不足作了批判。其次,为了吸收

14、、引进后帕森斯时代各种理论的合理因素,亚历山大又从预 设的角度对一些主要理论作了考察(这集中体现在 社会学二十讲:二战以来的 理论发展里),他揭示了各单维理论的片面性和由此必然导致的自相矛盾及其 他缺陷。最后,亚历山大等人将这些理论的“合理”因素融进功能主义理论中,对传 统功能主义进行系统的重构。18在经验研究层次上,新功能主义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社会变迁、文化社会 学、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大众传播以及职业问题研究等领域。在这些领域 的研究中,他们对其他理论针对正统功能主义提出的批判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引 进了其他理论派别,特别是冲突论和互动论的观点,如:斯黙尔塞在 对 结构分化模型的评估:

15、从世纪教育变迁的角度一文中,根据对世纪前 年英美大众初等教育系统的产生进行的研究,批判了帕森斯等传统功能主义者建 立与应用的结构分化模型,指出该模型假定一种占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在社会变 迁中保持不变,而各种制度的运行是否良好正是依据这一体系来判断的。19(二)新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兴起于世纪年代,在随后的年时间里,出现了许多 种不同“版本”。虽然哈贝马斯的综合尝试在他的其他著作如 沟通与社会进化、现代性与 后现代性中也有所表现,但主要集中体现在其两卷本的 沟通行动理论()一书中。在这部著作中,哈贝马斯既想继承和保持马克思关于解放全人 类的思想,又要抛弃有关阶级觉悟和阶级革命的乐观主义立场;他

16、既想引入韦伯 关于现代社会合理化过程的分析,又要避免韦伯对这种合理化给社会带来的不良 后果的悲观主义论调。因此,他将马克思的解放全人类的思想、韦伯的合理化分 析、米德的沟通理论、杜尔克姆的社会整合思想、帕森斯的功能主义和关于社 会、文化和人格的三系统论、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等早期批判理论家的思想以及 常人方法学、现象学、符号互动论等理论的互动观点通过改造综合在一起,与韦 伯对行动类型的划分相对应,哈贝马斯也区分了四种类型的行动:()目的性行 动;()循规性行动;()剧作性行动(显然是戈夫曼戏剧论观点的变体);()沟通性行动。2021尤尔根哈贝马斯(德文原名:Jrgen Habermas,公元19

17、29年6月18日),德国作家、哲学家、社会学家,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出生于杜塞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哈贝马斯认为知识的产生根源于人类的三种旨趣(利益),相应也有三类知识,否认历史一解释知识、经验一分析知识和技术控制旨趣的统治地位,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为了克服动机危机和信任危机,批判理论必须重视互动过程和沟通过程,只有通过沟通行动才有可能把人类从被统治中解放出来。哈贝马斯的知识旨趣说、技术统治论和沟通行动论等学说,作为综合的社会批判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者称,

18、“哈贝马斯与霍克海默之间围绕着对经验与规范以及革命的理解所展开的冲突,只是社会研究所内部诸多矛盾中的一个,仅仅是由于他们二人分别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两代人的代表才显得格外引人注意。除了他们之间的代际冲突之外,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同辈人之间也是摩擦不断,矛盾重重,先是有:霍克海默与弗洛姆之间围绕着精神分析理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直至最终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基希海默(Otto Kirchheimer)和诺曼(Franz Neumann)等人关于权威国家的法哲学理论,在霍克海默为社会研究所拟订的总体研究计划中一直被排挤在边缘地位(据说被排挤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概念和霍克海默的好友波洛克的研究兴趣有所抵牾),默

19、默无闻,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马尔库塞的激进主义哲学则完全背离了法兰克福学派原初的理论与实践的同一性的理论前提等。”(三)结构化理论(又译构造论理论)这是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过去十几年间精心建造的一座理论大 厦。与吉登斯早期理论偏重于新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思想不同,结构化理论是在 对功能主义及后帕森斯时代各种理论传统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将它们融为一 体而作出的一种理论创新尝试。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吉登斯抨击了以往理论传统 中诸如个体集体、主观(人)客观(结构)、微观宏观之类的二分 法,主张代之以“结构的二重性”,即社会结构是由具有能动作用的人在互动中 建构的,同时,这种结构又影响行动者

20、的互动,是他们改造或再造社会结构过程 的媒介。吉登斯认为,社会结构可概念化为“规则”和“资源”。22第四章23安东尼吉登斯,吉登斯男爵(Anthony Giddens,Baron Giddens,1938年1月18日)英国社会学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对当代社会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以来最有名的社会科学学者。他与布莱尔提倡的“第三条路”(Third Way)政策也影响了英国甚至其他国家的政策。吉登斯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领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思想的反思;(2)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

21、解释社会学等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反思;(3)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Structuration theory);(4)现代性理论范式的提出和现代性发展的反思;(5)第三条道路等。目前主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英国和欧洲的政治发展。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领域既不是单个行动者的经验,也不是任何 形式的社会总体性的存在,而是跨时空的社会实践。对于社会行动与社会系统特性之间的联系,吉登斯采用了“非预期结果”的假设,即社会系统的特性受前社 会行动造成的非预期结果的制约。这种行动的非预期结果既将微观与宏观二者联 系了起来,也解释了社会的变迁。24(四)布迪厄的建构论的结

22、构主义作为当代法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布迪厄善于将欧洲的 社会学理论传统与法国特有的哲学传统尤其是其认识论传统结合起来,创立了自 己独具特色的“建构论的结构主义”。从这个概念 可以看出,布迪厄的理论主旨是要超越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二元对立,或者说 是要超越社会物理学与社会现象学的二元对立。他所使用的几个主要概念场域、资本和惯习都是用来超越一 元论的逻辑,而以其关系性的特征来展示复杂的社会实践逻辑。在他看来,以往 的社会空间其实是被大大小小的场域所分割,在这些场域背后贯穿着的是各种社 会力量相互斗争的逻辑。布迪厄的理论与结构分析相通的是,每个场域都有其独 特的结构性的调控原则,而不同则在于场域是一

23、种不断得到维系或被改变的关系 的构型其维系或改变依赖场域内行动者之间的斗争态势。“一个场域的结构 可以被看做一个个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这些位置是根据他们在竞夺 各种权力或资本的分配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25(五)当代符号互动论当代符号互动论者的理论综合尝试可分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借鉴 其他微观理论的观点,二是引入宏观理论的思想。在综合其他微观理论方面,首先,许多符号互动论者抛弃了传统理论中关于 行动的非理性主义的片面假设,吸收了交换论和理性选择论的观点,认为微观互 动中的行动者是有理性的,他们根据要实现的目标和具体的情境选择互动的方 式,在此选择过程中,他们精心计算成本、收益及行动的有

24、效性等。同宏观社会学理论相结合,是绝大多数当代符号互动论者更加关注的目标。首先,他们抛弃了传统上关于社会秩序的个体主义假设,承认结构因素、外部限 制条件等对互动者赋予客体的意义、对互动方式的影响,如贝克尔和范恩在关于 文化和艺术的研究中,都突出了结构条件的限制作用。其次,他们越来越重视对 较大的社会单位特别是大型组织进行研究,如罗伯特弗克纳年关于艺术 界的研究、范恩年对餐馆的研究等。在这些研究中,他们把经济因素作为 行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以综合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冲突论思想,如维多利亚史 密斯在对大银行的分析中证明,上层和中层管理者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二者有 时可能相互冲突。最后,在许多经验研究中

25、,研究者在分析互动中的言语和对话 时,往往将重点从传统上的说话者为自己说话的“情境”转向“说话者为某一阶 层说话的 环境”,从而架起了使分析通向一般化的桥梁。26(六)交换论 从世纪年代末开始,由乔治霍曼斯首倡的交换论也经历了重大变 革,一度曾是交换论领航人物的彼得布劳改换门庭,转向宏观结构论。理查 德艾默森及其华盛顿大学的同事卡伦库克等人接过交换论的旗帜,继续 坚守并努力拓展这一理论阵地。为了克服传统交换论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关于社 会秩序的个体主义假设所导致的个体间互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之间联系的脱 节,他们试图向宏观层次靠拢,通过引入其他宏观理论要素,构建一种更为综合 的交换理论。为此,他

26、们首先将交换的范围扩大,即从关注双边交换转向更为广 阔的交换网的研究,即使是对双边交换的分析,也要将交换双方的关系与更大的 交换网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进行考察。交换论的发展虽因艾默森的英年早逝而蒙受巨大损失,但卡伦库克等 人沿着艾默森倡导的方向进行的不懈努力,仍使它成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 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27(七)冲突论与前述几种理论传统相比,当代冲突论阵营显得有些势单力薄。虽然兰德 尔柯林斯在其年出版的 冲突社会学中把注意力转向微观结构,并借 鉴了符号互动论,特别是戈夫曼的微观理论成分,同时综合了杜尔克姆、马林诺 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等人的思想,但此后,几乎没有值得注意的著述问

27、世。尽管如此,冲突论仍有相当的活力。当代冲突论者在过去的年中,为发展其 理论,也进行了一些十分有益的综合尝试。首先,他们对冲突论做了扩大化的解 释,认为它不只是一种关于冲突的理论,也是关于社会的组织、群体和公众的行 为、社会的结构形式以及社会变迁的理论,而并不排斥关于社会团结、社会理 想、道德情操的理论。由于冲突充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冲突理论 的范围比当前流行的大多数社会学理论更广。其次,当代冲突论者更注重具体的 经验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政治社会学、职业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社会运动 理论、犯罪学,以及分层和社会变迁等问题。在这些研究中,他们融合了或试图 融合符号互动论、交换论、功能

28、主义、批判理论等目前,大多数冲突论者尚停留在“致力于综合”的宣言阶段,只有少数理论 家进行了有限的综合尝试并取得一些成果。28(八)常人方法学尽管常人方法学始终处于一种被怀疑、受攻击的地位,但它已在美国及英伦 三岛站稳脚跟。进入世纪年代后,为了抵御“进攻”,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根据地”,其创始者加芬克尔及新一代常人方法学者也做了多种努力。如加芬克 尔关于科学及发现性科学的研究,哈维萨克斯关于对话的研究,哈里蒂基和格 雷伯奇对英国政治言论及用以取宠于听众的方法所作的分析等。他们千方百计地 将常人方法学扩展到传统上只属于主流社会学的领域。虽然他们在经验研究方面 取得的成果比在抽象理论层次上取得的成就

29、更为社会学界所注目和公认,但其综 合的、高度理论化的取向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不仅表现在常人方法学者引入了符 号互动论、交换论等强调互动的个体主义理论观点,而且还表现在他们试图融进 强调结构的集体主义观点。29(九)理性选择论理性选择论早期曾遭到多数社会学家的批评,因为它关于社会行动者的极端 理性主义的假设过于片面,忽视了经验世界的真实性,也忽视了价值和信仰系 统,带有严重的微观决定论倾向。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学取得的成功,特别 是在新的学术气候的影响下,这棵枯木又发出了新芽。虽然大多数社会理论家,包括很多经济学家对理性选择论仍持怀疑态度,但一些理性选择论者的研究还 是在社会学界引起了广泛注意,

30、因为他们克服了或正努力克服理性选择论的不 足,并试图与其他理论进行综合。他们承认,像任何一种理论那样,理性选择 论如同一盏灯,只能照亮我们理论探索的一角,并在此前提下开始向宏观理论 靠拢。当代理性选择论者甚至尝试将他们根据需要截取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综合 进博弈理论,形成所谓的博弈论马克思主义。到目前为止,他们的综合努力更主要集中于宏观与微观的综合方面,虽然取得的成果有限,但他们认为这是他 们努力的方向。30(十)女权主义社会学理论这是世纪年代中后期以来才在社会学理论界兴起的一种新理论,它以 妇女为中心,由此来考察和论述社会生活和人类经验。“以妇女为中心”体现在 三个方面:即,它以妇女为主要研究对

31、象;以妇女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以为 妇女寻求更好的生活世界为宗旨。以此为前提构造的女权主义社会 学理论是在多种思想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这些思想主要有:()包括性生物 学、性风俗及性心理学理论在内的性差异理论;()包括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强 调男女机会均等,认为两性间的心理差异主要是社会造成的,而非先天决定的等 等)和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批判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把妇女受压迫 的根源归于特定的社会组织系统,归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认为只有在生产资料 属于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妇女在经济上对男人的依赖消除之后,妇女才能 获得真正解放)在内的性别不平等理论;()包括激进女权主义(认为妇女所受

32、的压迫是根本性的压迫,在历史上妇女是最先受压迫的群体,妇女受压迫是一切 已知社会中存在的最普遍现象,妇女受的压迫最深、最难根除。这种压迫为理解 包括种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在内的其他压迫提供了概念模式)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接受并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生产关系概念还应包括人们生产和分配满 足性需求和养育子女需求的生产资料的组织方法)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思想(如男女性心理特点是在男子占统治地位的家庭中从幼儿时起便被灌输而形成的)在内的性压迫理论。3132女性主义(Feminism)又称女权(女权主义)1 、妇女解放(女性解放)2 、性别平权(男女平等)主义 3 ,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sexism)

33、、性剥削(sexual exploitation)、性歧视和性压迫(sexual oppression),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两者本质没有区别。1 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上。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4 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代表权(Representation politics)、性骚

34、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压迫与父权。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社会运动。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性器割除(genital mutilation,见女性割礼)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以及中国的女性参政问题、女性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女性下岗失业比例偏高的问题;流产和遗弃女婴问题;婚后居住在男方家所带来的男女不平等问题;媒体和社会观念中的父权(男权制)(Patriarchy)思想残余问题等。而如强奸、乱伦与母职则是普世性的议题。二、当代西方社会学理

35、论综合趋势的主要特点(一)多种综合并存(二)关注宏观与微观的综合(三)综合多采用对传统理论的重构(四)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思想3334第三节后现代社会理论第三节后现代社会理论第三节 后现代社会理论一、什么是后现代 二、后现代社会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三、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其对社会学理论发展 趋势的影响35一、什么是后现代 在这里试图抛开 一些具体的争执点,而用半个多世纪以来三大社会事件来勾勒后现代的社会 缘起。第一大社会事件是世纪年代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事件。法兰克福学 派第二代的重要传人阿道尔诺曾有一句名言:“奥斯威辛之后,诗已不存 在。”阿道尔诺在这里所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大屠杀事件之

36、后,以启蒙文化 为核心的现代性已经成了一个问题。第二大社会事件是年始于法国、席卷整个西欧社会的“五月风暴”。第三大社会事件是大约世纪年代在西方开始逐渐成形的消费社会和网 络社会。以上三大事件都使人们开始怀疑现代性的实际后果与其纲领性的承诺的不和 谐。36(二)后现代的思想渊源早在后现代思潮涌现前,就有几位思想大家揭示了现代性的困境。韦伯在其经典著作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结语中,已经指出启蒙主义“脸上的玫 瑰色红晕似乎也在无可奈何地褪去”。尼采则提供了一种“反社会学”,在古典理论家们从启蒙和自由 的角度看到进步的地方,他看到的是衰微、枯竭和支配。无论是尼采对理性的批 判,对主体性的拒斥,还是

37、他对审美经验的高扬,对身体的透视,无不深深地影 响了后世的后现代主义者。如果说尼采分析了人的社会自我已经为奴隶道德所“驯化”的话,那么,弗洛伊德则以其富于原创性的精神分析理论告诉人们,人 的个体自我是一个分裂的主体,是自我的意识与被压抑的欲望之间永恒的交战。无意识、压抑、力比多、自恋、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理 论中的这些主题词成为后现代主义尤其是女权主义争执的焦点。此外,索绪尔、列维 斯特劳斯、巴特等人的结构主义也是后现代思潮孕育的基本理论资源。他 们对语言结构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科学本质的“语言学转向”,成为后现代 致力于对符号的研究的序曲。事实上,后现代主义有时也被称为后结构主义,由 此

38、足可见结构主义与后现代深厚的渊源。37(三)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后现代 性与现代性之间更是一种批判性的关联,是对现代性及其后果的激进反思。(四)后现代社会理论后现代观念表现在文学批评、历史分析、哲学思考、建筑学、神学和社会 理论等广阔的领域中。我们这里着重讨论一下“后现代社会理论”这个概念。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用的是“社会理论”而非“社会学理论”。这是因为,对于包括吉登斯、哈贝马斯在内的许多当代社会学大家来说,他们更多采用的是社会理论的视角,因为它比社会学理论的视角广阔得多。他们“并不把社会 理论视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专有领地,因为关于社会生活和人类行动的文化产物 的问题是跨越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

39、。38二、后现代社会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福柯 知识考古学 权力谱系学 自我伦理学(二)布希亚 对现代性的批判 对后现代性的勾勒(三)鲍曼 现代性三部曲 后现代伦理 3940米歇尔福柯 1 (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 2 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他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词与物还是结构主义的。他本人对这个分类并不欣赏,他认为自己是继承了现代主义的

40、传统。他认为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本身就非常的含糊。福柯的主要工作总是围绕几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和题目,他最主要的题目是权力和它与知识的关系(知识的社会学),以及这个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表现。他将历史分化为一系列“认识”,福柯将这个认识定义为一个文化内一定形式的权力分布。对福柯来说,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当然它们是权力的一个元素。对福柯来说,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种贯穿整个社会的“能量流”。福柯说,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因为这样的话你可以有权威地说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和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福柯不将权力看做一种形式,而将它看做使用社会机构来表现一种真理而来

41、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社会的不同的方式。三、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其对社会学理论发展 趋势的影响后现代社会理论家固然表现出了对现代性及其后果深刻的 怀疑他们因此以断裂应整体,以边缘反中心,以片断抗总体,以差异对统一,以微小叙事替宏大叙事,然而,他们之所以对后现代本身多少也是迟疑的,这 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后现代性与现代性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如果说 现代性本身并不乏反思性的话,那么,后现代性实际上是把这种反思的逻辑贯彻到 底的一种产物。因此,鲍曼、利奥塔等人才会坦承后现代性是现代的一部分,是步 入成年的现代性。后现代社会理论的主要价值并不在于对当代西方社会的未来出路 的启示,而在于通过

42、所谓“当前史”(福柯语)的批判性 反思,揭示了现代社会是何以成为现在这样的,尤其是何以从充满光明的启蒙时 代走到了出现惨无人道的奥斯威辛和古拉格的地步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大大丰富和深化了“社会学的想象力”,拓展和延伸了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 结,重新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生活的关系问题,有助 于突破专业化所造成的理论自治的传统。4142本章要点本章要点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的社会背景。经过长期的东西方冷战对抗,进 入世纪年代以来,世界出现了缓和的趋势,学者中随之萌生了“地球村”的概念,这种全球意识和世界一体化的开放态度,对社会学界的理论反思产生了 影响,是社会学理论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学术背景条件。

43、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的理论背景。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导致了世纪年代后期帕森斯开始的理论综合的努力,构建了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的 宏观理论体系。随着帕森斯理论统治地位的丧失,符号互动论、冲突论、交换 论、常人方法学、文化社会学等纷纷登场亮相,被认为是分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 社会学主流理论。分久必合的发展逻辑,促使了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复兴、美国新 功能主义理论的问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着理论综合的努力。当代西方主要社会学理论的综合尝试。自世纪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 理论进入了一个综合的新时代。43复习思考题1.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背景是什么?2.西方社会学理论至今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3.试述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观点。4.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如何认识后现代理论的缘起?试述后现代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6.怎样看待后现代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其对社会学理论发展趋势的影响?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外国社会学史》课件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