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目录隋朝的兴亡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至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2.掌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了解隋唐盛世局面。3.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学习重难点:1.重点:隋唐至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2.难点:唐朝的民族关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历史人物的评价1.建立: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2.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史称“开皇之治”。3.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4.
2、意义:结束了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5.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第一章节 隋朝的兴亡隋朝的兴亡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措施: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措施:1、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2、兴建宏伟壮丽的洛阳城,闻名于世;3、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含嘉仓是隋炀帝初年于洛阳城内修筑的。内有粮窖四百座以上,现已发掘出二百八十座。其中,大窖储粮可达一万多石,小窖也有数千石。有一个窖里,还掘出五十多万斤已经碳化的粟。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
3、供五六十年”;隋炀帝末年,东都的布帛堆积如山。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尚未用尽。含嘉仓刻铭图含嘉仓遗址图隋唐洛阳城遗址是隋唐两代的都城遗址,位于洛阳市区及近郊。隋唐洛阳城是宇文恺设计建造的,宇文恺将隋唐洛阳城的规划设计完美的和洛阳的山川地貌结合在了一起,真正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洛阳城的中轴线上,有著名的七天建筑,即:天阙(伊阙)、天街、天门(定鼎门)、天津桥、天枢、应天门、天堂,南北纵贯隋唐洛阳城中,是中国古代最华丽的都城中轴线。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流经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
4、系,全长1797千米。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 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并回答:“(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承其全实,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请回答: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5、,征吐谷浑,三征高丽。隋朝灭亡的原因: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2、隋炀帝横征暴敛,穷奢极欲,朝廷腐败。3、隋炀帝大败契丹,横征高丽,战争频繁,引起国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4、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隋炀帝乘龙舟航行于大运河上的情景(18世纪帛画)第二章节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贞观之治概念:626年,李世民继帝位。在他统治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开创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表现:轻徭薄赋,劝课农
6、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 唐高宗在位时,皇后武则天参与朝政,高宗死后不久,她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在她当权期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3)开元盛世概念:712年,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他具有革新魄力,最终将唐朝统治推向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表现:政治上,选贤任能,改革吏治;经济上,发展生产;社会上,大兴文治;军事上改革兵制。武则天(公元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年公元705年):年):功:功: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积极纳谏,广开言路;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7、整顿已开始瓦解的均田制,并兴修水利,使生产力持续提升。过:过:重用酷吏,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晚年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对土地兼并现象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评价:评价: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她在位时任用贤能,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稳定了边疆形势,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她的统治被誉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画像三、唐朝的民族交融唐(1)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游牧部落,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东、西突厥。隋末唐初,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朝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2)回纥:唐
8、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8世纪中叶时又灭掉反叛唐朝的东突厥。(3)吐蕃: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4)靺鞨: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5)对西域的管理: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三、唐朝的民族交融职贡图唐蕃会盟碑 第三章节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经过755年,身兼三个节度使
9、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于 763 年被唐平定。原 因 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影 响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边疆频频告急。唐朝从此由盛转衰。一、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藩镇管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形成繁镇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二、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进一步削弱了唐
10、朝的统治。(2)经过: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3)结果: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政权。884年,起义以失败告终。三、唐朝的灭亡和五代十国的更迭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出现。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出现。(1)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2)唐朝灭亡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开封。(3)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 等9个割据政权,连同五
11、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4)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历史人物评价:一、隋炀帝杨广(公元569年公元618年)功: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修订了法律,主要是针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的形成;兴办学校,访求遗散图书,并加以保护;几次派遣使者去流求和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境的关系。过:每年都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农民背井离乡,造成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三游江都,三至涿郡。大造行宫,严重骚扰了地方百姓
12、的正常生活。三次远征高丽,穷兵黩武,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二、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功: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开明怀柔政策;轻摇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过: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贞观后期,渐恶直言,用人不当;晚年喜好奢华,先后修建飞山宫,翠微宫。评价: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开创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他不仅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
13、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功: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过:晚年骄奢淫逸,耽于享乐,疏远贤臣,任用小人,致使朝政腐败。酿成安史之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唐朝由盛转衰。评价:唐玄宗是历史上伟大的中央集权主义者,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具有革新魄力,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最终将唐朝统治推向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四、唐玄宗四、唐玄宗李隆基(公元李隆基(公元685年公元年公元762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