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光熔覆激光熔覆陈德强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 磨损、腐蚀等起源于表面。采用表面改性技术在金属材料表面制备各种功能涂层,耐磨、耐蚀、抗氧化等,内部保持原有金属材料的性质(低价、性能)的同时提高了材料表面的特殊性能。常用表面改性方法:电镀、PVD(物理气相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渗碳、渗氮、离子注入、激光淬火、激光重熔、激光熔覆、等离子熔覆、等离子喷涂、超音速火焰喷涂等等。激光熔覆:激光熔覆技术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亦称激光包覆或激光熔敷,是一种新的表面改性技术,它通过在基材表面添加熔覆材料,并利用高能密度的激光束使之与基材表面一起熔凝的方法,在基材表面形成与其为冶金结合、具有成分与性能
2、完全不同的合金涂层,从而可以在低成本基材上制成高性能表面,代替大量的高级合金以节约贵重、稀有金属材料,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二、实验方法二、实验方法 1.激光熔覆涂层制备:激光熔覆涂层制备:粉末成分配比:粉末成分配比:预期性能(耐磨TiC、Cr7C3、Ti5Si3,耐蚀Cr3Si,抗氧化Al2O3、SiC)、合金相图(基材+合金粉末)抗氧化:重量法、容量法、压力法、电阻法Frequency(Hz)Tempeature()Frequency(Hz)常用表面改性方法:电镀、PVD(物理气相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渗碳、渗氮、离子注入、激光淬火、激光重熔、激光熔覆、等离子熔覆、等离子喷涂、超音
3、速火焰喷涂等等。光学显微镜(OM):观察涂层各相宏观分布显微硬度:显微硬度计测量,得出涂层显微硬度沿深度方向分布情况Mating-discComposite II采用表面改性技术在金属材料表面制备各种功能涂层,耐磨、耐蚀、抗氧化等,内部保持原有金属材料的性质(低价、性能)的同时提高了材料表面的特殊性能。Composite I元素能谱分析(EDS):分析涂层各组成相的元素成分含量,结合XRD确定各相采用表面改性技术在金属材料表面制备各种功能涂层,耐磨、耐蚀、抗氧化等,内部保持原有金属材料的性质(低价、性能)的同时提高了材料表面的特殊性能。粉末成分配比:预期性能(耐磨TiC、Cr7C3、Ti5Si
4、3,耐蚀Cr3Si,抗氧化Al2O3、SiC)、合金相图(基材+合金粉末)断裂韧性:纳米压痕(定性、粗略分析)、原位拉伸,得出涂层的断裂韧性,分析断裂特征电化学:阳极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 加工工艺参数:加工工艺参数:激光功率、光斑直径、扫描速度、送粉速度(粉末预置厚度)、搭接率(多道熔覆)2.组织分析组织分析 宏观:宏观:肉眼:观察涂层质量 光学显微镜(OM):观察涂层各相宏观分布 微观:微观:X射线衍射仪(XRD):定性分析涂层相组成 扫描电镜(SEM):分析涂层各相微观组织形貌 元素能谱分析(EDS):分析涂层各组成相的元素成分含量,结合XRD确定各相 透射电镜(TEM):分析超细相或SE
5、M不能确定的相(a)元素重量原子 百分比百分比C K17.9446.57Ti K82.0653.43总量100.00(b)元素重量原子 百分比百分比C K12.2933.20Al K14.0216.87Ti K73.6949.93总量100.00 3.性能测试性能测试 力学:力学:显微硬度显微硬度、结合强度、断裂韧性 耐磨:耐磨:滑动磨损滑动磨损、微动磨损、滚动磨损 耐蚀:耐蚀:电化学、浸泡电化学、浸泡、盐雾 抗氧化:抗氧化:重量法重量法、容量法、压力法、电阻法 3.1 力学性能力学性能 显微硬度:显微硬度:显微硬度计测量,得出涂层显微硬度沿深度方向分布情况 结合强度:结合强度:三点弯曲实验、
6、划痕实验,得出涂层与基材结合强度,计算涂层弹性模量SubstrateCoatingb30 mmFh 断裂韧性:断裂韧性:纳米压痕(定性、粗略分析)、原位拉伸,得出涂层的断裂韧性,分析断裂特征元素能谱分析(EDS):分析涂层各组成相的元素成分含量,结合XRD确定各相Composite I电化学:阳极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Composite IComposite I扫描电镜(SEM):分析涂层各相微观组织形貌Wear mass loss(mg)采用表面改性技术在金属材料表面制备各种功能涂层,耐磨、耐蚀、抗氧化等,内部保持原有金属材料的性质(低价、性能)的同时提高了材料表面的特殊性能。X射线衍射仪(X
7、RD):定性分析涂层相组成Composite I耐磨:滑动磨损、微动磨损、滚动磨损3.2 磨损性能磨损性能 滑动磨损:滑动磨损:环快式(block-on-wheel),盘块式(block-on-disc),销盘式(pin-on-disc)Block-likeSpecimenCoatingLoadRotatingMating-discLoad(N)Velocity(mm/s)Tempeature()Time(min)49/98150/30025/40060磨损失重、摩擦系数SpecimensWear mass loss(mg)Mass loss of counterpart(mg)Composite I3.237.3Composite II10.299.9W18Cr4V33.571.1Load(N)Frequency(Hz)Stroke(m)Tempeature()Time(min)201060025/40020StrokePSubstrateCoating 微动磨损:微动磨损:电化学:阳极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 浸泡:Corrosion SolutionSamples3.2 耐蚀耐蚀性能性能3.3 抗氧化性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