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与体温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47046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8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量代谢与体温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第九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一、一、能量代谢能量代谢 概念概念: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代谢。供给机体能量的能源物质供给机体能量的能源物质:糖、脂肪、蛋白:糖、脂肪、蛋白质质3类,其中以糖为最主要,约占类,其中以糖为最主要,约占70%。能量的利用能量的利用:热能占:热能占50以上以上 其余为化学能(贮存于其余为化学能(贮存于ATP中)中)能量代谢率能量代谢率 定义:定义: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称为能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

2、称为能量代谢率。量代谢率。它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它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常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作常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作为能量代谢率的衡量标准,其单位为:为能量代谢率的衡量标准,其单位为:kJ(m2h)。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肌肉活动肌肉活动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可使能量代谢: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可使能量代谢增强,在增强,在2030环境中能量代谢最稳定。环境中能量代谢最稳定。食物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特殊动力效应:因进食使机体产生额外:因进食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作用。以蛋白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热量的作用。以蛋白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为最大,约为为

3、最大,约为30;糖和脂肪分别为;糖和脂肪分别为6%和和4%,混合食物约为,混合食物约为10。精神活动精神活动 四、四、基础代谢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清晨,清醒,静卧 精神安定精神安定 室温在室温在2025之间之间 空腹(禁食空腹(禁食12h)体温正常体温正常 基础代谢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每分钟)单位时间(每分钟)内的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内的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BMR相对值相对值(实测值正常平均值)(实测值正常平均值)/正常正常平均值平均值100%相对值在相对值在1015属于正常,超过属于

4、正常,超过20%可视为病理状态。可视为病理状态。发热时发热时BMR升高,体温每升升高,体温每升1,BMR增加增加13%。张三量体温张三量体温37,是不是发烧了?,是不是发烧了?你猜猜,男人和女人谁的体温比较高?你猜猜,男人和女人谁的体温比较高?第二节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其调节 体温的概念体温的概念:是指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是指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肛温:肛温:36.937.9口温:口温:36.737.7腋温:腋温:36.037.4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是人体新陈代谢和: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温的生理变异体温的生理变异 在生理情况下

5、,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肌肉活动等的变化而有所波动。肌肉活动等的变化而有所波动。昼夜变异昼夜变异 清晨清晨26时最低,午后时最低,午后16时最时最高,其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高,其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年龄年龄 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且易波动;老年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且易波动;老年人体温略低。人体温略低。麻醉药麻醉药 使体温降低使体温降低 性别性别 女性比男性高约女性比男性高约0.3。育龄女性的体。育龄女性的体温在月经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月经期温在月经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月经期和排卵前期体温偏低,和排卵前期体温偏低,排卵之日体温最低排卵之日体温最低

6、,排卵后期体温升高。其规律与孕激素有关。排卵后期体温升高。其规律与孕激素有关。骨骼肌活动骨骼肌活动 剧烈运动或劳动时体温可暂时升剧烈运动或劳动时体温可暂时升高高12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情绪波动、精神紧张、进食等均可情绪波动、精神紧张、进食等均可使体温升高。使体温升高。机体的产热与散热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机体的产热机体的产热:安静安静时,内脏时,内脏(尤其是肝尤其是肝)为主要产热器官;为主要产热器官;运动或体力劳动运动或体力劳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产热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产热器官。官。交感神经兴奋以及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兴奋以及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等,都能加强物质代谢,提高

7、激素分泌增多等,都能加强物质代谢,提高能量代谢率,而使产热量增多。能量代谢率,而使产热量增多。机体产热形式及其调节机体产热形式及其调节 寒战性产热寒战性产热:寒战时,骨骼肌收缩产热。:寒战时,骨骼肌收缩产热。寒战寒战:骨骼肌在肌紧张增强的基础上,伸肌:骨骼肌在肌紧张增强的基础上,伸肌和屈肌同时发生的、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和屈肌同时发生的、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寒战时,骨骼肌不做外功,收缩的能量全部寒战时,骨骼肌不做外功,收缩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量。转化为热量。非寒战性产热非寒战性产热:机体在寒凉环境中代谢普遍:机体在寒凉环境中代谢普遍增强的结果,也称为代谢性产热。增强的结果,也称为代谢性产热。褐色

8、脂肪主要分布在腹股沟、腋窝、颈后部褐色脂肪主要分布在腹股沟、腋窝、颈后部和两肩胛之间,产热量达到代谢性产热总量和两肩胛之间,产热量达到代谢性产热总量的的70。机体的散热机体的散热 :主要部位是皮肤:主要部位是皮肤辐射散热辐射散热:指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指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外界较冷物质的散热方式。取决于皮肤与给外界较冷物质的散热方式。取决于皮肤与环境温度差环境温度差和和有效辐射面积有效辐射面积。传导散热传导散热:指机体将热量直接传给与皮肤相:指机体将热量直接传给与皮肤相接触的较冷物体的散热方式。取决于皮肤与接触的较冷物体的散热方式。取决于皮肤与接触物的温度差接触物的温度差、接触

9、面积接触面积以及所以及所接触物的接触物的导热性导热性。对流散热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皮肤将热量传导给与皮肤接触的空气的散热皮肤将热量传导给与皮肤接触的空气的散热方式。散热速度取决于方式。散热速度取决于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及及风速风速。以上以上3种散热方式的前提都是环境温度低于皮种散热方式的前提都是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肤温度。你现在出汗了吗?你现在出汗了吗?蒸发散热蒸发散热:指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指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发热量的散热方式。发热量的散热方式。蒸发散热是环境温度高于体温的唯一散热方蒸发散热是环境温度高于体温的唯一散热方式。式。不

10、感蒸发不感蒸发:指机体的水分透过皮肤和粘膜,在:指机体的水分透过皮肤和粘膜,在未形成水滴之前就蒸发掉的散热形式。因皮肤未形成水滴之前就蒸发掉的散热形式。因皮肤表面无汗液形成,又称为不显汗。表面无汗液形成,又称为不显汗。每天不感蒸发的水分达每天不感蒸发的水分达1L,皮肤,皮肤0.60.8L,呼,呼吸道吸道0.20.4L。可感蒸发可感蒸发:指汗腺分泌汗液,在皮肤表面聚成:指汗腺分泌汗液,在皮肤表面聚成汗滴而被蒸发的散热形式,又称显汗或发汗。汗滴而被蒸发的散热形式,又称显汗或发汗。汗腺的分泌功能汗腺的分泌功能 安静时,环境在安静时,环境在30左右开始出汗左右开始出汗 劳动或运动时,劳动或运动时,20

11、 以下也可出汗以下也可出汗 劳动强度越大、气温越高、湿度越大、风速劳动强度越大、气温越高、湿度越大、风速越小,则出汗越多越快,反之出汗越慢越少越小,则出汗越多越快,反之出汗越慢越少 在高温高湿无风或风速小的环境,不利于散在高温高湿无风或风速小的环境,不利于散热,易发生中暑。热,易发生中暑。汗液的成分汗液的成分 水分占水分占99%,固体成分有固体成分有NaCl、KCl、尿素、尿素、乳酸等乳酸等 一般出汗时,部分一般出汗时,部分NaCl被重吸收,汗液为低被重吸收,汗液为低渗液渗液 快速大量出汗时,快速大量出汗时,NaCl来不及被重吸收而大来不及被重吸收而大量排出,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应注意补充水量排

12、出,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应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和电解质三、体温调节三、体温调节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通过自主性体温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通过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使机体产热和散热活动保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使机体产热和散热活动保持平衡的结果。持平衡的结果。行为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人体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是人体有意识地通过改变行为活动来调节产热和散热活动的方式。行为活动来调节产热和散热活动的方式。自主性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寒战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寒战等生理反应,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活动,等生理

13、反应,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活动,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体温调节的基本过程体温调节的基本过程 通过温度感受器感受温度变化;通过温度感受器感受温度变化;通过神经传导通路把温度信息上传至体温通过神经传导通路把温度信息上传至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中枢;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效应器的活动。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效应器的活动。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皮肤、粘膜、:主要分布于皮肤、粘膜、内脏和肌肉内脏和肌肉 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下丘脑、脑干网状:分布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感受温度变化的神经元,结构和脊髓等处,感受

14、温度变化的神经元,分为分为热敏神经元热敏神经元和和冷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下丘脑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方式下丘脑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方式 皮肤的温、冷觉感受器皮肤的温、冷觉感受器 血液改变机体深部温度血液改变机体深部温度 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视前区在视前区下丘脑下丘脑前部(前部(PO/AH)既能感受局部组织温度变化,还能对其既能感受局部组织温度变化,还能对其他途径传入的温度变化信息作整合处理他途径传入的温度变化信息作整合处理。体温调定点学说体温调定点学说 体温调定点学说体温调定点学说: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取决:人体体温的相对

15、恒定取决于视前区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两种温度敏感神经元下丘脑前部两种温度敏感神经元的调定点作用。的调定点作用。调定点:调定点:机体控制体温稳定的平衡点,正常机体控制体温稳定的平衡点,正常为为37。正常调定点的温度约为正常调定点的温度约为37体温体温37时时 刺激热敏神经元活动增强,结果使散热刺激热敏神经元活动增强,结果使散热,产热产热,使体温回降至,使体温回降至37;体温体温=37时时,产热产热=散热散热 体温体温37时时 刺激冷敏神经元活动增强,产热刺激冷敏神经元活动增强,产热,散热,散热,使体温回升至使体温回升至37。调定点学说调定点学说认为,发热是由于热原使热敏神认为,发热是由于热原使热敏神经元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亦即兴奋的阈值经元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亦即兴奋的阈值升高,升高,调定点上移所致调定点上移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能量代谢与体温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