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与内分泌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中心 郭川 E-mail: daratomylou 概述 n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散在于某些组 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 传递系统。 n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 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 液传递,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n激素作用的特定部位称为靶器官、靶组织、 靶细胞。 概述 n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 要的调节系统,并与很多器 官、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n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都具 有内分泌功能。 n内分泌系统调节着人体的多 种功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 动,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运动与激素的研究范围 n
2、运动中激素调节能量供应 的作用; n运动应激时激素的调节特 点; n运动中水盐代谢的变化及 其激素的调节; n 运动中能量供应的激素调节 n涉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激素调节、能量转移以 及运用调节。 n升糖激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生长素等 ,有利于运动时的能量动员。 n降糖激素:胰岛素,有利于能量储存。 n两种调节机制在各种运动中相互联系,维持人体 的物质能量代谢,满足人体进行各种形式、不同 强度运动时的能量需要。 应激反应中的激素调节 n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等都参与 应激反应的调节。 n应激原:感染、中毒、创伤、疼痛、饥 饿、缺氧、寒冷、精神紧张等等。 n激烈的运动也是一种应激刺激
3、。很多内 分泌腺参与这一调节,使人体逐渐适应 ,提高运功能力。 下丘脑 松果体 垂体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胸腺 前叶 中叶 后叶 脏器部位激素 GH、PRL、ACTH、TSH、FSH、LH MSH(促黑激素) 子宫收缩素、血管加压素(ADH) GRH、PRH、TRH、 CRH、 LH-RH、MRH Melatonin(褪黑激素)、serotonin T3、T4、calcitonin(降血钙素) PTH 胸腺素 人体内分泌脏器分布 人体内分泌脏器分布 肾上腺 胰腺 消化道 胎盘 其他 卵巢 睾丸 脏器部位激素 Insulin、glucagon Estorogen、progesteron andro
4、gen Mineral corticoid、gluco corticoid、性激素 Catecholamine(去甲肾、肾上腺素、多巴胺) 胎盘性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素 前列腺素、促红素、生长调节素(somatomedin) 皮质 髓质 性腺 胃泌素等 一、运动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n甲状腺素是含碘的酪氨酸衍生物,包括3、5、 3、5-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3、5、3-三 碘甲腺原氨酸(T3)。 nT3的生理效应比T4强,生物学作用是促进能量 代谢和生长发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心血管的活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n甲状腺的分泌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丘脑分 泌
5、腺素释放促甲状腺素(TSH),TSH促进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对TSH分泌活动又起 着负反馈调节作用。 急性运动后甲状腺素浓度增加 n特蕰格(Terjung,1971)发现未经训练的受试者以60 VO2max强度运动后T4明显增加; n麦勒威尔(Melivier,l981)也报道,无训练史受试者以 50VO2max强度运动后T4明显增加。 n欧克耐尔(Oconnell,1979)报道,有训练者在功率自行 车上中等强度长时间运动后T4显著增多,克格贝( Kirkeby,1977)对越野滑雪运动员的研究也证明这 点。 n运动中甲状腺素适当增高,有助于能量物质的分解, 供给肌肉更多能量。 n
6、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急性运动后甲状腺素浓 度不变;而麦勒威尔(1951)发现3名男受试者 37公里急行军后甲状腺素浓度明显变化。 n韩晓霞(1987)对男女运动员极限下强度运动至 力竭时T3、T4测定结果也相同。 n研究结果上的分歧可能与实验时的小样时间、 受试者机能状况、饮食情况等多种因素不同有 关。 长期运动训练对甲状腺素分泌的影响不大 n伯登(Boyden,1985)让l7名女性受试者训练了 13.5个月,测定了训练前、中、后期的甲状腺 素。发现训练期间甲状腺素浓度有波动:在中期 有所下降,但到后期又恢复到前期水平。 n基础代谢水平的测定也可了解长期训练对甲状腺 分泌活动的影响。 n特蕴
7、格发现经70-80天训练的白鼠基础代谢率与对 照组相同。 运动对甲状腺素周转率的影响 n艾温尼(Irvine,1968)以12名运动员为对象进行 了研究。发现在运动终了时,T4半衰期为4.12天 ,而对照组为6.93天。即运动中甲状腺素的周转 率是加快的。也说明,运动中甲状腺要多分泌75 的T4才能保持血中浓度不变。 n温德尔(Winder),拜尔萨姆(Balsum)的动物实验 也表明运动期间甲状腺素的半衰期缩短。 n运动时甲状腺素半衰期缩短,甲状腺分泌活动加 强。 运动时甲状腺素浓度变化的可能机制 n1、与TSH增多有关 n运动可以增加TSH的释放。 n瑞夫萨姆(Refsum,1970)发现
8、男运动员70公里越野滑雪赛后血 TSH显著增加。 n嘉伯(Galbo,1977)对无训练者在逐级增加运动强度的运动后 TSH的测定也证实了这一变化。 nTSH增多,可以促使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 n2、交感神经的影响 n刺激交感神经可以加强T3、T4的分泌活动。运动时交感神经的 兴奋性加强。 n急性运动后T3、T4的分泌增加与此也有一定关系。 影响运动时甲状腺机能的因素 n1饮食情况 n饱食时T3增高;长时期低热量食物摄取,T3下降。 n运动实验时,饮食不同,运动后甲状腺素分泌不同。 n约翰尼山姆(Johannesem,1981)发现运动前吃碳水化 合物食物组受试者运动至力竭后甲状腺素浓度变化与
9、 运动前吃脂肪食物组受试者不一。T3水平前者高于后 者,T4两组变化均不明显。 n也有研究表明,受试者在点滴生理盐水的同时进行自 行车运动,T4增加,T3减少。而用葡萄糖滴时,T3增 高,T4不变。 n2取样时间 n取样时间不同,测定值不同。主要与运动后甲 状腺素的变化有关。 n有报道,长时间力竭性运动后30分钟的恢复期 间内甲状腺素是在增加的。 n3受试者机能水平 n受试者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急性运动时甲状 腺素浓度变化与无训练者不同。 n有训练者跑台试验后游离T4增加,而无训练者 T4则下降。 二、运动对胰腺分泌活动的影响 胰腺的分泌活动 n胰岛是胰的内分泌部分,是散在于胰腺泡之间的细胞
10、群,因其细胞颗粒染色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和细 胞。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细胞分泌胰岛素。 n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总的生 理效应是增强糖元、脂肪、蛋白质的合成代谢。 n胰高血糖素是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总效应是促 进分解代谢。 n胰岛的分泌活动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血糖升高时 ,细胞分泌活动加强,同时抑制细胞的分泌活 动。另外,中枢神经系统还通过迷走神经促进胰岛素 的分泌。 运动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n运动可以使体内胰岛素水平下降,且降低程度与 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相关。 n享特尔(Hunter,1968)发现受试者以6.4公里小 时速度在跑台上运动时,前30分钟血中胰岛素无
11、明显改变,1小时后显著下降,2小时后水平更 低。 n受试者以85-90VO2max强度运动时,开始的10分钟 内胰岛素浓度稍有提高,以后其水平不断下降。 n运动结束后需要1小时或更多时间,血浆胰岛素才 可能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运动中胰岛素水平降低的生物学意义 n提高肝糖元分解激素的作用,维持血糖水平,防 止血糖下降。 n抑制运动肌、肝脏、脂肪组织从血中摄取葡萄糖 ,抑制糖元、脂肪的再合成。 n有利于运动肌组织中糖元和脂肪的分解,促进 糖、脂肪的利用。 运动时胰岛素下降的可能机制 n1、细胞分泌量减少 n克沃莫瑞比较了正常狗和去胰狗相同运动后血 浆胰岛素的变化。 n发现正常狗血浆胰岛素下降了43
12、; n去胰狗在运动时从门脉匀速滴注外源性胰岛素 ,运动后下降了24,下降幅度较小。 n提示运动时血浆胰岛素下降与胰岛素分泌减少 有关。 n2、清除率增加 n波约乔普(Bjorntrp,1981)用125I标记胰 岛素注入动物门静脉,根据125I的消失计 算胰岛素消除率。 n结果表明,运动后胰岛素的降低,三分 之一归于细胞分泌减少,三分之二归 于外周消除率增高。 n3、-肾上腺素能的活动加强 n运动中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释放的去甲肾上腺 素可以作用于胰岛细胞膜上的受体,抑制胰 岛素的分泌。用-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断这种抑制 作用。 n-肾上腺素能的活动抑制胰岛素分泌的主要是交 感神经,而不是肾上腺素
13、,因为在运动中血浆胰 岛降低的同时伴有去甲状腺素的升高,并不伴有 与肾上腺素浓度相关联的变化。 影响运动时胰岛素变化的因素 n1、受试者机能水平 n有研究表明,受试者在实验初期进行递 增强度的间歇运动时,血浆胰岛素逐渐 下降,虽然在间歇期有所回升,但负荷 后仍降到较低水平; n经7周训练后,再进行同样负荷运动,血 浆胰岛素变化规律与训练前相同,但下 降幅度明显减小。 n2血糖水平 n血糖浓度对胰岛素的分泌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葡萄糖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刺激胰岛的分泌与 合成。 n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受到多种因 素影响。 n饥饿状态下口服葡萄糖时胰岛素的反应程度降低与受 体数
14、量和敏感性降低有关。 n中等程度以上水平运动时胰岛素分泌活动对血糖浓度 升高的敏感性是降低的。 n嘉伯(Galbo)等人证明,长时间筋疲力竭运动 的后期出现低血糖时,以静脉输给葡萄糖达到 高血糖状态,血浆胰岛素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去甲肾上腺素却处于高水平状态。 n所以,运动时胰岛素分泌受血糖浓度的影响减 小,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抑制了细胞膜上 肾上腺素能的受体活动,从而抑制了胰岛素分 泌有关。 n3、取样时间 n短时间大强度或未力竭的运动后即刻可以观察到 血浆胰岛素浓度出现“回跃”现象。有时甚至在 一段时间内超过运动前的水平。 n可能与运动结束后交感神经兴奋性突然降低,解 除了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有
15、关。 n运动后即刻,而不是在运动时,取样测定胰岛素 可能不大能够反映运动中的真实情况。 运动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影响 n运动可以提高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后者与运动负荷和时间有 关。 n沃莱尼克(Vranis)发现,狗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后,血浆胰高血 糖素未发生明显变化而进行大强度运动后明显增多。 n嘉伯(Galbo,1975)发现受试者以77VO2max强度运动10分钟后, 血浆胰高血糖素稍有降低。而以相同强度重复跑3次,每次20分钟 ,血浆胰高糖素增加,在第4次重复跑后,增加更明显。 n维克尔(Weiker,1979)证明,运动员在100米、1500米、10000米 跑之后,血浆胰高血糖浓度增
16、高不多,25公里赛跑后则大幅度增 高。 n运动时血浆胰高血糖素的增加,可能与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有 关。鲁克斯(Luyckx,l975)发现交感神经切除术可以抑制运动时 胰高血糖素水平的提高。 n运动中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影响运动时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n1、潜伏期 n运动中胰高血糖素的增高有一个潜伏期。据鲁克斯(Luyckx, 1978)的资料,潜伏期时间的长短与运动强度有关。工作强度 越小,潜伏期越长。在经50VO2max强度运动时,60分钟后胰 高血糖素浓度才明显上升。 n2、训练水平 n嘉伯(Galbo,1977)发现,有训练的大鼠进行90分钟的游泳, 血中胰高血糖素浓度
17、未增加,而无训练的在鼠经同样时间的游 泳其胰高血糖素则明显增高。 n吉恩特伯格(Tyntalberg,1977)发现受试者以18VO2max强度 训练10周,在60分钟自行车运动后血浆胰高血糖素上升幅度明 显减小。 n3、血糖水平 n给受试者注射葡萄糖使血糖升高后,长时间运动中胰高血糖素 浓度不增加。即血糖水平的提高可以影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三、运动对肾上腺激素分泌的影响 运动对肾上腺皮质素分泌的影响 n肾上腺皮质素分为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性激素 三种,主要生理效应是调节机体的水盐代谢及糖和蛋 白质的代谢,并与第二性征及性器官的发育有关。 n肾上腺皮质对肌肉工作能力影响很大。肾上腺皮质机
18、 能衰退的人肌肉无力,易疲劳。运动员比一般人肾上 腺皮质机能强,但过量运动训练造成肾上腺皮质下降 后体力也明显下降。肾上腺皮质素与运动能力的正相 关。 n多数研究集中于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又包括皮质 醇和皮质素二种。人体内的前者为主。正常情况下。 每日糖皮质激素分泌量为2200mg,但在一日内波动较 大呈明显的昼夜节律。 非力竭性运动后糖皮质素的变化 n这方面的研究结果颇不一致。 n麦勒威尔(Malivier)发现,在以50-60 VO)2max的中等强度运动时,血浆皮质醇有所下 降。 n勃努众(Bunkin)发现运动强度在65VO2max时, 血浆皮质醇没有变化。 n格利克(Glick)、
19、蒙克鲁(Moncloa)、萨菲诺 (Shophara)、丹卫斯(Davis)等人让受试看以不同 强度和时间运动,发现血浆皮质醇不变或下降。 n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与运动项目、强度、时间、 受试者机能水平等各种因素有关。对此还需作进 一步研究。 力竭性运动后糖皮质素的变化 n力竭性运动后糖皮质激素是下降趋势。 n凯恩(Karn)让组动物进行耗竭性运动,对照组用中等 强度运动,结果表明前者皮质醇浓度明显下降。 n考利尔(Cornill,1965)让受试者进行时间为50分钟的大 强度力竭性运动,发现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血浆糖皮质激 素逐渐降低。 n力竭性运动后糖皮质激素水平下降的机制认为是肾上腺 达到了衰
20、竭地步的表现。 n卫鲁(Viru)等人发现,运动到力竭时给豚鼠再注射ACTH ,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认为激烈运动中糖皮质激 素水平下降是“机体对能源致命性消耗所表现的一种防 御性反应”。其实此时肾上腺并未衰竭,可能是通过神 经调节使垂体减少了ACTH的释放、降低了肾上腺皮质素 的分泌水平。 影响运动时肾上腺皮质素的因素 n1、受试者训练水平 n特蕴格(Terjung)发现,有训练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高强度运动 后皮质醇水平下降,而无训练者则升高。 n卡利(Carli,1983)测定了女游泳运动员训练开始后的第4、12、 24周血浆肾上腺皮质含量,发现4周后肾上腺皮质素显著下降,12 周后有
21、所回升,24周后恢复到原有水平。这可能与训练产生了适 应有关。 n2、心理状态 n运动负荷相同但心理状态不同时血浆皮质醇的变化不同。不同训 练计划中心理和生理紧张性有着各种不同的组合,变化也就不一 样,这也是研究结果不一的原因之一。 n3、生活节律 n安静情况下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着明显的昼夜节律。一般是早、 昼间分泌量最高,晚上降低,睡眠时最低。这一变化节律又随着 生活节律而改变。若改变睡眠时间,肾上腺皮质素的分泌规律也 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运动对肾上腺髓质素分泌的影响 n肾上腺髓质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前者占 80,后者占20%。两者化学结构和生理作用相近,统 称为儿茶酚胺。 n儿茶
22、酚胺通过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理效应, 受体有和两种。受体与血管收缩有关,受体 与糖元分解、脂肪动员、血管扩张、心率增加、支气 管扩张有关。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受体,肾上 腺素对两种受体均有作用。 n肾上腺素的分泌一般由反射引起改变,如情绪激动、 疼痛刺激、出血、全身麻醉、缺氧、低血糖、冷热刺 激、肌肉运动等。 n儿茶酚胺的主要功能是动员能量入血和身体机能。 n日本学者发现用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0.5m1后,肌 肉工作能力大大增加。 n运动中儿茶酚胺含量适当增多时,运动员可以获得好 的成绩。 n含量过多时,则会使运动员产生不良的精神反应,如 恐慌、激动、缺乏自信心等,比赛时不易取得好成
23、 绩。 n有人对射箭、篮球、冰球、体操等运动员进行了研究 ,发现赛前这些运动员血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增加时, 比赛均遭失败。 n运动中儿茶酚胺的分泌量是增加的。运动员以65 VO2max强度运动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 其中后者增加最明显。 n弗兰茨(Franz)让十名马拉松运动员进行40分钟心率在 150次分的自行车运动。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 素在40分钟时达到了峰值。 n运动中儿茶酚胺含量适量增高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 机能,调节血液的重新分配,促进肝糖元和脂肪的分 解,有利于肌肉运动的顺利进行。 影响运动时肾上腺髓质素分泌的因素 n1、运动强度 n在进行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中,儿茶酚
24、胺的含量是随强度的增加 而增加的,去甲肾上腺素尤为明显,肾上腺素只有在最大强度练 习时才明显提高。 n在自行车运动中耗02量越大,VO2max的百分比越高,血中儿茶酚 胺水平便越高。然而运动强度与儿茶酚胺之间的变化是非线性 的。 n2、训练水平 n以同一功率运动时训练水平高的人儿茶酚胺的变化比未经训练或 训练水平低的人小。对受试者进行了9周的训练后,再让他们完成 与训练前相同的运动时,肾上腺素浓度变化减小。而且在完成长 时间的工作时,血中儿茶酚胺的含量可维持在一定稳定水平上, 但经过训练,这一水平可以明显降低。 n3、情绪 n在情绪紧张情况下进行运动时,血中儿茶酚胺含量会明显升高。 赛前状态中
25、也可观察到儿茶酚胺,特别是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多。 四、运动对性激素分泌活动的影响 运动对雄激素分泌活动的影响 n雄激素是一类含有l9个碳原子的类固醇激素。有睾酮、 雄稀二酮、去氢异雄酮等。其中睾酮的活性最强,有关 研究也最多。 n雄激素主要在睾丸的间隙细胞合成。除睾丸外肾上腺皮 质网状带、卵巢基质细胞也可分泌一定量的雄激素。睾 丸间质细胞每天分泌24mg的睾酮。但分泌量受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昼夜节奏、季节、年龄、性别、体温、运动 等等。 n生物学作用主要是刺激雄性附性器官的发育并维持其机 能,以及刺激雄性副性征的出现,并维持其正常状态。 此外,对中枢神经系统、代谢也有明显作用。 中等强度、短时间
26、运动对睾丸分泌的影响 n中等强度、持续时间不长的运动可使睾酮明显升高。 n萨顿(Sutton,1973)测试了29名世界的游泳运动员800 米游泳后的血浆总睾酮,发现水平明显增高。 n让受试者以85VO2max强度蹬功率自行车1小时,或大 强度的举重训练都发现睾酮显著升高。 n血浆睾酮的变比与运动负荷的大小有一定关系,当运 动员负荷达到一定限度时才能使血浆睾酮升高。 n嘉伯(1977)让受试者分别以47、77、100 VO2max的强度骑功率自行车,每种强度运动20分钟, 发现运动后睾酮变化不明显,只有以76VO2max强度 运动到80分钟后,睾酮才显著增高。 n中等强度、短时间运动使血浆睾酮
27、升高的机制 可能与儿茶胺的作用及肾上腺皮质雄激素分泌 量增多有关。 n贝蒂(Bette,1987)发现训练水平较高的男子马 拉松运动员以75VO2max强度蹬功率自行车2小 时后,血浆睾酮明显增加,但LH、FSH没有变 化。 n运动后睾酮的增加,并非下丘脑-腺垂体-睾丸 轴兴奋性加强的结果,可能是肾上腺皮质网状 带分泌活动增强所致。 长时间力竭性运动对睾酮分泌的影响 n长时间力竭性运动可以使血浆雄激素浓度降低。 n毛卫里(Morville,1979)报告,100公里跑后,血浆睾酮可下降 到跑前的40。长时间力竭性的蹬山、马拉松跑后、或举重运动 员比赛后血浆睾酮明显降低。 n长时间力竭性运动使血
28、浆睾酮降低与下丘脑-腺垂体轴的分泌活 动受到抑制有关。 n剧烈运动时睾酮水平增高,长时间的增高又可通过负反馈的调节 作用使下丘脑的GnRH和垂体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 n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后GnRH生成量减少,LH水平下降,最后导致血 浆睾酮水平的下降。 nFSH在训练一个半月后下降到原有水平的一半,两个半月后仍在 此低水平。FSH水平的降低,必然影响到睾酮的分泌活动。 n长时间力竭性运动可能还影响到睾丸本身的机能。最近,发现马 拉松跑能导致运动员睾丸萎缩,分泌机能下降。 运动训练对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睾酮水平的影响 n近年来,我国有学者研究了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血液 睾酮,并与普通人进行了比较。 n男
29、运动员血清睾酮值为883.18417.17ngdl,显著 高于正常普通人(523ngd1)。女运动员血清睾酮值为 69.1935.74ngd1,也比普通女性高。 n男女少年运动员的血清睾酮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青 少年运动员的血清睾酮值显著高于一般学生。 n优秀足球运动员、业余足球运动员的唾液睾酮与一般 人比较,发现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唾液睾酮值最高,其 次是业余队员。 n安静状态下运动员体内的睾酮值高于正常人,有人认 为安静时的睾酮值可以作为运动员选材的一项指标。 影响运动时睾酮变化的因素 n1、受试者身体机能 n在身体机能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血清睾酮水平变化不大 ,且有体能增强伴随着睾酮量增加的趋
30、势。但在过度训 练或机能状态不好时,体内睾酮则会下降。 n39名军人经6个月的军事训练后VO2max增加了16,睾酮 增加了21。 n男大学生经过力量训练后睾酮分泌量增加。 n运动员在高原训练的情况下虽经大运动负荷训练,只要 本人自我感觉良好,无明显疲劳的表现,血清睾酮变化 就不大。 n游泳运动员经四周大运动负荷训练后,普遍感到训练负 荷过大,疲乏无力,血清睾酮显著下降。 n另外,在比赛中取得金牌的运动员血清睾酮水平都比较 高,而19名未取得金牌的运动员则血清睾酮过低。 n睾酮的变化与机能状态有着很大关系,有人认为可以 将睾酮的变化作为检查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指标。 n最近又有人发现,在运动训
31、练中最好将睾酮和皮质醇 的变化综合起来进行机能评定。 n如在运动员15公里或45分钟跑后1小时的血样中皮质醇 大量增加、睾酮下降,表明运动负荷过大,运动员明 显感到疲劳。 n如果血液中皮质醇与睾酮不变或变化很小,说明运动 负荷适中。 n芬兰学者提出游离睾酮与皮质醇的比值评定机能状态 最为敏感。当此比值大于30或小于0.035时,则可 诊断为过度疲劳。 n2采样时间 n让受试者进行45分钟内跑13-l4公里的运动,测定了运 动前、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第1、3小时的血浆睾酮, 发现运动后即刻血浆睾酮水平高于运动前,但在恢复 期中睾酮逐渐减少,到第3小时低于运动前水平。 n3遗传因素 n运动对睾酮的影
32、响可能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n斯莫利斯基(1976)让不同种系的大鼠进行训练,然后 测定其睾丸的重量。发现训练后变化不一,有的种系 大鼠睾丸重量增加,有的没变,有的减少。睾丸重量 的变化可以反映睾丸分泌机能的改变。 唾液睾酮在体育科研中应用的意义 n睾酮对人体的运动能力有着特殊功效,由于放射免疫 测定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测定唾液里面的睾酮。测 定唾液睾酮意义如下: n1、采集唾液标本无损伤,无应激影响,可以频繁多次 采样,简便易行。 n一般10分钟可以收集3m1唾液,足够测定唾液睾酮,且 唾液样品在-20下可保存6-9个月或在4下贮存一周 ,唾液睾酮无显著变化,室温下放置48小时,变化也 不大
33、。所以,唾液标本取样不受限制,可以随时随地 取样。 n2、唾液睾酮反映了体内游离睾酮水平。 n血浆中睾酮大多数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以非共价键形 式结合并作为它们在血循环中的主要运输形式。仅有 极少量的游离睾酮与靶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其 生物学作用。 n因此,测定游离睾酮的意义可能更大。但用血标本测 得的是血睾酮总量,并不代表体内具有生物活性作用 的游离睾酮水平。而测定血浆游离睾酮的简便方法尚 未找到,需采用技术要求高的加压超过滤法或平衡透 析法才能测得。这些方法复杂不易推广及应用。 n24小时尿睾酮虽代表滤过的游离激素值,但是无法反 映血液内的即时变化,而且要保证收集到24小时内全 部尿液也
34、相当困难。 n唾液中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如腮腺唾液蛋白含量为 2.5gL,下颌下腺为1.5gL。这些蛋白均不是性激 素结合球蛋白,可以认为唾液中睾酮代表了血浆游离 睾酮水平。 n最先证实的是史密斯(Smith) 测定了一组正常妇女和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血浆游离睾酮和唾液睾酮, 发现两者间相关性极好。 n贝克森代尔(Baxendale)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男 性成人的血浆游离睾酮为27163PmolL,而唾液睾酮 为27473PmolL,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n3、唾液睾酮可反映血总睾酮的变化。 n郭世炳(1991)对40名健康男运动员配对唾液、血清睾 酮的测定证明,通过唾液睾酮可以反映血
35、睾酮的变 化。 n正常男性唾液睾酮与血清睾酮的比值为1.30.5 。女性唾液睾酮与血清睾酮的比值与月经周期有关 ,卯泡期为4.1 2.3,黄体期为2.81.2。 n由于唾液睾酮反映了血浆游离睾酮水平,且血浆游离 类固醇激素向唾液腺运转相当迅速,类似超过滤,唾 液流出量明显增加时唾液睾酮浓度不改变,加上唾液 睾酮浓度与血循环中激素浓度呈平行变化,测定唾液 睾酮可以反映血液睾酮的变化。因而,在体育科研中 唾液睾酮这一指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影响唾液睾酮含量的因素 n1、唾液流出速率。 n在唾液睾酮测定过程中一些物理、化学、心理团素可以 影响到唾液的流出速度,这是否会影响到唾液中的睾酮 含量。 n
36、赛尼卡(Sannikka,1983)用柠檬酸刺激受试者舌部,测 定了有刺激和无刺激情况下腮腺液睾酮浓度。发现两者 睾酮值相同,且腮腺液和混合唾液睾酮浓度无差别。 n也有人配对测定了柠檬酸刺激前后同属类固醇激素的17 -羟孕酮、孕酮及皮质醇浓度,发现刺激前后唾液激素 值完全一致。 n所以,唾液睾酮浓度不受唾液流出率的影响,实验中可 以用柠核酸刺激受试者舌部,缩短采样时间。 n2、昼夜节律。 n唾液睾酮呈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男性8:00唾液睾酮值最高, 为412154Pmol/L,午夜24:00最低为194136Pmol/L。女性也呈 类似变化规律,分别为186112PPmol/L及8472P
37、mol/L。 n宋东方(1991)测定了10名男性受试者一日内6:00-6:30,8:00-9:00 ,10:30-11:00,14:30-15:00,17:30-13:00,22:00-23:00等 时间的唾液睾酮,发现多数受试者清晨6:00-6:30时唾液睾酮值最 大,之后逐渐降低,最低值在17:30-18:00,经统计学处理,发现 依次相邻两个时间的唾液睾酮值有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但最高 值与最低值之间则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在上述实验所确定的 时间上,相邻两个时间内所测唾液睾酮值具有可比性,而将早晨与 下午的值相比需考虑到其自身的波动。 n唾液睾酮的昼夜变化节律与睡眠和清醒的时间有
38、关。若午夜24:00 起床,白天睡眠,则唾液睾酮的分泌节律发生相应变化,高峰比现 在24:00,低值出现在8:00。 n3、月经周期。 n唾液睾酮与月经周期有着很大的关系,卵泡期为118188Pmol/L, 黄体期为210-375Pmol/L,排卵时最高。 n4、年龄。 n唾液睾酮浓度与年龄有着很大关系。9岁时最低,为76土42Pmol/L ;12-13岁时明显上升,由165土86PmolL跃到285土230Pmo1/L水 平;17岁时为380土98Pmo1/L接近成年男性水平(412土154Pmo1L) ;成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唾液睾酮水平逐渐下降。 n5、运动。 n体力运动可以影响唾液
39、睾酮的浓度。测定一支英国北极探险队员出 发前、探险中、后期及返回后的唾液睾酮变化,发现探险期间唾液 睾酮值明显下降。 n短、长跑运动员不同训练负荷训练课前后唾液睾酮值的变化不同。 短、长跑运动员在运动负荷训练后唾液睾酮值明显下降,且有着运 动负荷越大,唾液睾酮浓度越低的趋势。长跑运动员在模拟比赛训 练后唾液睾酮值明显上升。所以,运动对唾液睾酮的影响可能与运 动负荷的形式有一定关系。 运动对雌激素、孕酮分泌活动的影响 n雌激素是含有18个碳原子的甾体化合物,由卵泡的颗 粒细胞,内膜细胞和黄体的黄体细胞分泌。主要的生 物学作用是维持和促进女性生殖器官与副性征的发育 和维持。对中枢神经系统、代谢也有
40、明显作用。 n孕酮主要由黄体细胞合成并分泌,颗粒细胞也可合成 少量孕酮,其主要生物学作用是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子 宫肌,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孕卵着床和妊娠等等。 对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也有 一定影响。 n雌激素、孕酮的分泌活动主要受下丘脑-腺垂体-卵巢 轴活动的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 于腺垂体的受体,使腺垂体释放促黄体生成素(LH)和 促卵泡成熟素(FSH),这两种激素作用于卵巢,使之分 泌雌激素和孕酮。雌激素和孕酮与腺垂体和下丘脑之 间又存在着负反馈调节关系。 n长期大运动负荷训练降低体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 n马拉松跑女运动员经l4个月训练后,雌二醇下降了50 ,且下降程度与运动负
41、荷有关。每星期跑30英里时 ,雌二醇为70Pgml。 n大鼠经一个月的跑台或游泳训练后,雌二醇和孕酮水 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动情间期水平。 n测定大运动负荷训练造成的运动性闭经运动员一个月 唾液内雌性激素水平,发现雌二醇、孕酮显著降低, 且改变了周期性规律。 n长期大运动负荷训练使雌二醇、孕酮水平降低的机制 与运动引起下丘脑、垂体分泌活动的改变有关。 n波诺(Ponon,1981)测定了进行大强度训练的游泳运动 员一个完整月经周期内LH、FSH的变化,发现卵泡期LH 高于一般人、FSH水平较低,黄体期FSH水平也较低。 在整个月经周期中FSH水平低、波动小、无特异的FSH 峰出现,FSH/LH比
42、值也较小。 n迪尔(Dale,1978)发现长跑运动员FSH、LH显著低于对 照组和健身跑组,运动对缺乏训练的女子LH明显降低 ,运动中和运动后LH和FSH波动模式受到破坏。 n可见,运动确实引起了促性腺激素分泌失调,继而影 响到雌二醇、孕酮的分泌。 nLH、FSH的分泌受到下丘脑的控制。 n大运动负荷时LH、FSH的分泌减少是由于垂体本身的分 泌机能受到影响,还是下丘脑的机能发生改变后造成 的? n给出现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的大鼠静脉注射外源性 (GnRH)发现仍能刺激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且腺垂 体依然保持着对GnRH的敏感性。由此表明,大运动负 荷时LH、FSH的分泌减少因下丘脑的机能改变
43、所致。 n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给大鼠注射内啡肽的受体阻 断剂纳洛酮后,血浆LH水平明显升高。因而下丘脑的 分泌机能下降可能与运动时内啡肽的升高有关。 n大运动负荷训练使雌二醇、孕酮降低可能还与长期训 练者的心脏、肾脏血流量增加,雌二醇、孕酮廓清率 提高有关。 n用药物人为地增加心输出量后,血清雌二醉、孕酮水 平明显降低,最低点分别为基线水平的30及50。 n雌二醇、孕酮的降低可能与卵巢细胞内合成甾体激素 的原料-脂滴减少有关。 n用组织化学方法对长期进行大运动负荷训练的大白鼠 卵巢脂滴情况进行定性分析,对照组卵巢细胞及细胞 核较大,胞质内脂滴数量多且稠密;运动组表现为细 胞核小,胞质脂滴稀少。
44、五、运动对垂体某些分泌的影响 垂体腺的分泌活动 n脑垂体由前叶、中叶、后叶、结节等部 分组成。 n前叶、中叶、结节等部分称之为腺性垂 体,分泌生长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 腺皮质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 生乳素等。 n后叶称之为神经性垂体,分泌血管加压 素和子宫收缩素。 短时间中等强度运动对生长素分泌的影响 n生长素是垂体前叶一种嗜酸性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低血糖、高蛋白饮食、应激、睡眠、运动均能促进 生长素的分泌。 n在短时间(10-20分钟),中等强度(80VO2max)负荷时 ,生长素的变化与受试者机能情况有关。 n青年男子在活动跑台上以85VO2max强度运动20分钟 ,血浆生长素
45、含量不变,而不适应者血浆生长素升 高。 n以40PWC170强度蹬功率自行车20分钟,不适应的男 子血浆生长素增加,适应者则不发生改变。 n20-38岁男子以450kgMmin强度仰卧蹬功率自行车 20分钟,运动后血浆生长素无改变;而55-68岁男子以 300kgMmin强度运动20分钟后,血浆生长素发生明 显改变。 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对生长素分泌的影响 n在长时间(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中,血浆生长 素经潜伏期后逐渐增加,达到高峰后又逐步下降。 n男女受试者在3.5坡度跑台上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 跑60分钟,发现血浆生长素达到峰值。再继续运动, 则逐渐下降。 n缺乏训练者长时间进行剧
46、烈运动至力竭时观察生长素 的情况,发现以75VO2max的强度蹬功率白行车40分 钟后,血浆生长素增高;再继续以此强度运动至力竭 ,受试者生长素水平又降到原有水平。 影响运动中生长素变化的因素 n1、潜伏期 n运动中血浆生长素的升高具有一定的潜伏期, 潜伏期的长短与运动强度有关。 n经450kgMmin强度运动,血浆生长素升高的 潜伏期为20-30分钟。 n以600gmMmin强度运动时,则潜伏期为5分 钟。 n受试者的小强度持续运动40分钟后生长素没变 化,增加运动强度后,则发生改变。 n2、运动强度 n一定范围内,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强,血浆生长素增 加。 n50VO2max强度运动,生长素变
47、化不大,但66 VO2max强度运动,生长素水平明显增加。有人认为50 -60VO2max运动强度范围为生长素释放的临界阈 值。 n血浆生长素的增加与运动强度并非呈直线变化关系: 一是要达到一定运动强度才发生变化;二是运动强度 过大,生长素水平反而下降。 n哈特利(Hartly)发现,若以75VO2max强度运动时, 血浆生长素明显增加,但以98VO2max强度运动8分钟 后生长素就开始下降。 n3、机能水平 n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运动时生长素的变化不同。 n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短时间运动后生长素都增加 ,但后者几乎在运动开始不久生长素即上升。 n在进行同一强度运动时,有训练者生长素增长水 平较无
48、训练者低,且较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 n4、生长素的“爆发性”分泌特点 n从事长达5-7小时的运动时,血浆生长素的变化多 次出现高峰现象,因而认为生长素的释放具有“ 爆发性”特点。 运动对血管加压素分泌的影响 n25、50、75千瓦的强度持续运动5分钟,血管 加压素无变化。 n当运动强度超过100千瓦时,血管加压素的水 平就会明显增加。 n长时间运动时血管加压素增高可能是血浆渗透 压增加、血量减少或血液分布变化的结果。 n运动期间血管加压素的变化对体液调节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 复习要点 n运动导致甲状腺素浓度改变的机制 n运动中胰岛素水平降低的生物学意义 n运动中儿茶酚胺增高的生物学意义 n影响唾液睾酮含量的因素 n康复是一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