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全套精品课件(共12章).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48280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PPT 页数:855 大小:39.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理学全套精品课件(共12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5页
城市地理学全套精品课件(共12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5页
城市地理学全套精品课件(共12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5页
城市地理学全套精品课件(共12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5页
城市地理学全套精品课件(共12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市地理学全套精品课件【共12章】19831983年年 于洪俊、宁越敏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学概论城市地理学概论 (安徽科技出版社)安徽科技出版社)19881988年年 许学强、朱剑如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现代城市地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998年年 胡序威胡序威区域与城市研究区域与城市研究(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19991999年年 顾朝林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学中国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Carter,H.1995:The Study of Urban Geography,5th edn.London:Edward Arnold;New

2、 York,John Wiley.第第1 1节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 第第2 2节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第3 3节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第第4 4节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学习重点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与相关学科的动态关系与相关学科的动态关系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城市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的科学。城市地

3、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研究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4、城市问题: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区域城市城市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理学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地理学理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普通自然地理学地貌学陆地水文学气候学海洋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聚落地理学动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城市地

4、理学村落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世界区域地理学国家区域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计量地理学地图学GIS历史地理学 在我国,地理学属自然科学,而城市地理学常常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偏重空间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城市形态学城市景观:街道布局、建筑风格、土地利用。侧重各部分的联系和形态演化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物理生物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城市经济学城市财政、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投资城市社会学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社会组织1、1920年以前

5、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2、19201950年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两大特点:第一,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成城市命运的决定因素;第二,对城市作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3、19501970年克里斯塔勒“数量革命”贝里人口分布与服务中心等级结合的研究“城市系统”城市空间分析宏观方面的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化、城市规模、职能结构、城市空间格局微观方面的研究:城市土地利用4、1970年以后社会问题的增加社会学城市地理学技术因素制度因素 社区与人内城更新城市发展城市地理学人文学派、

6、行为学派、激进学派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特点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的研究4、注重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思考题 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学科的关系?目前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趋势有哪些?目前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趋势有哪些?Thank you!第二章 城市地域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城市概念及标准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地域城市地域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学习重点 城市的概念及

7、城市的概念及标准标准 城乡界限的划分城乡界限的划分 中国城中国城、镇建制标准、镇建制标准城市和城镇“城”:最早有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侵袭。城市和城镇“市”:商品交易的场所“镇”:“镇”和“市”有着严格的区别,“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城市和城镇 在许多场合下,城市和城镇这两个概念有严格的区分。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成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定义城镇的标准1.产业构成:非农活动2.人口规模:人口较多3.景观:较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4.物质构成: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5.职能:区域的政

8、治、经济、文化中心6.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世界各国城镇定义标准1、城市的行政地域 按一定的标准或者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是城市的行政地域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是城市的行政地域小于城市实体地域,而我国绝大多数情小于城市实体地域,而我国绝大多数情况相反。况相反。2、城市的实体地域 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来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建成区而言的,划分城市的实体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乡。2、城市的实体地域 城市的实体范围和行政辖区相一致的情况很少见。不一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比实体范围大,包括了一定

9、的乡村地域;二是城市的实体范围已经超出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或城市的实体地域包括了若干个城市的行政地域。3、城市的功能地域 城市空间体系从地理角度划分,其地域的界限范围由两个构成部分:1)已经实现景观城市化的市区,即城市规划意义上的现状建成区;2)城市化正在进行中的,与市区联系频繁的吸引区。3、城市的功能地域1)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确定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2)大

10、都市带(megalopolis)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这一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研究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密集区以后,于1957年首先提出。沿海城市带沿海城市带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有这样几个特征:a.多核心。多核心。b.交通走廊。交通走廊。c.密集的交互作用,不仅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密集的交互作用,不仅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有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之市与周围郊区之间有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之间也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间也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d.规模特别庞大。戈特曼以规模特别庞

11、大。戈特曼以2500万人口作为大万人口作为大都市带的规模标准。都市带的规模标准。e.国家的核心区域。国家的核心区域。20世纪70年代,戈特曼认为世界上有6大都市带:(1)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都市带,美国简称波士华(Boswash);(2)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Chippits);(3)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4)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切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5)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聚集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6)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3)都市连绵区(metro

12、politan interlocking region)1986年,周一星提出了都市连绵区这一概念,与国外普遍使用的大都市带这一概念对应。形成都市连绵区的五个必要条件:(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2)有对外口岸;(3)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4)交通走廊及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5)经济发达,城乡间有紧密的经济联系。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19954)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这一名称首先由姚士谋首先提出,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

13、,以一个或者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群或城市带 城市群是指由一定数量的大中小城市构成的城市体系。构成城市群的各大城市及其所辖县、镇均有功能互补的作用。5)都市圈 又是一个比较热的名称概念,但使用上很不统一。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第一次划出“南京都市圈”,成为该规划一大亮点。“都市圈”是日本在美国“都市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城市特点而形成的一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都是指城市的生活圈,日本都市圈划定要素包

14、括通勤、通校、购物、娱乐、报纸、快信、医院、图书馆等。从经济意义上指的是以物资依存关系为中心的城市势力圈。北京都市圈结构与卫星城分布图北京都市圈结构与卫星城分布图上海都市区的圈层结构上海都市区的圈层结构广佛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广佛大都市区空间结构6)城镇密集区 这是对城镇分布比较密集、相对发达的地理空间的一种称呼,是一个比较中性的、一般的、可以广泛使用的词汇,用“城镇密集区”做规划被误导和误解的可能性很小。总之,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很多,内涵不一,但其本质内涵又相差不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我国的市、镇建制标准经历过好几次变动。1955年,基本上规定聚居人口

15、10万以上的城镇可以设为市。若聚居人口不足10万,必须是重要工矿基地、省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规模较大的物资集散地或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确有必要时,也可设市。规定县级或则县级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则常住人口2000以上、居民50%以上为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区可以设置镇的建制,少数民族地区标准从宽。1963年,国务院对上述标准做了较大修改。设镇的标准提高到聚居人口3000以上,非农业人口70%以上或聚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85%以上。设市的基本标准虽然没有变,但基于几年大跃进期间城镇人口增加过猛,市镇建制增加过多,城市郊区偏大的倾向,对设市标准从严掌握。1986年,对设市标准也作了较大

16、调整,规定非农业人口6万人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经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虽不足此标准,但确有必要的地方,也可设市。我国现行的设市标准(下表):中国乡镇划分和统计口径1、乡镇划分有多方面的意义,最基本的目的是用于区分城乡人口,但并没有恰当和稳定的划分标准。从第四次人口普查来看,我国城乡人口划分示意图如下:思考题 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阐述三种城市地域的概念。阐述三种城市地域的概念。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些什么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些什么变

17、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Thank you!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00多万年前多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游牧部落分离,居民点固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形成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导致城市雏形形成。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城

18、市规模扩大、职能完备,城市成形。机器大工业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导致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掀起城镇化的世界浪潮。产生了大城市、大都市区带。全球化、信息化全球化、信息化使城市发生了深刻变化,即功能复杂化、城市网络化和数字化、国际经济联系密切,经济辐射能力强。出现了世界城市world city或全球城市Global city。它们处在世界城市功能等级体系的顶端,主宰着世界经济和政治。1、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粮食剩余,农业劳动力剩余2、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发展的根

19、本因素。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发展的根本因素。城市起源地城市起源地 幼发拉底河与位于其东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摇篮之一,又称两河文明,是古巴比伦所在,在伊拉克境内。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的灿烂文化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的灿烂文化印度河和恒河孕育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了古印度文明 中美地区和安第斯山中美地区和安第斯山中部,是印第安人古文中部,是印第安人古文明的发祥地明的发祥地 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的区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一、

20、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世界上不少城市分布现象明显反映出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第一节第一节 城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区域基础区域基础 1 1、气候条件与城市分布、气候条件与城市分布 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带中低纬度地带。且明显集中于降水量降水量400mm400mm以上的半湿润、湿润地区以上的半湿润、湿润地区。在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区,则很少有城市分布。世界特大城市的平均分布纬度从2

21、0年代初至70年代初如图3-1。到1981年全世界197个特大城市中有近90%(175个)位于北半球,其中137 位于25-60N之间,南北纬25之间的低纬度地区只有50个。城市分布表现为城市分布表现为城市主要集中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城市主要集中在湿润半湿润地区44o30N36o20N34o50N低纬度大城市的区位类型:低纬度大城市的区位类型:一种是坐落在海拔较高的气候凉爽的高原或山间盆地气候凉爽的高原或山间盆地。如南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013S)被称为地球的中心,海拔2818米。月均气温13,气候凉爽。还有哥伦比亚的波哥大(436N、H2556米);玻利维亚的拉巴斯(1630S、H3632米);

22、墨西哥城(1924N、H2259米)等。另一种则分布在低纬度地带能接受海洋调节的滨海低地能接受海洋调节的滨海低地。如新加坡(111N);印尼的雅加达(610S);智利的利马(1203S)等。少数是两种条件兼而有之,如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1030S、H1000米)的山谷。高纬度城市主要是分布在高纬度城市主要是分布在大西洋暖流影响到的地区。大西洋暖流影响到的地区。如奥斯陆(5955N)、斯得哥尔摩(5920N)、赫尔辛基(6010N)、圣彼得堡(5958N)以及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6409N)和摩尔曼斯克(6858N)。世界纬度最高的大城市、终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世界纬度最高的大城市、终年不冻港摩尔

23、曼斯克 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拔不足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平原地带。在热带地区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1981年世界197个特大城市的80以上分布在海拔不足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中又以位于海拔100m以下的居多。2、地形与城市区位、地形与城市区位 平原是城市分布理想环境,平原是城市分布理想环境,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农业发达利于提供各种产品。人口分布集中,有利于组织交通有利于向四周扩展,节省建筑投资。我国设市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我国设市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级阶梯上的比

24、例大致分别是1 1、3232和和6767。我国城市区域地形类型:我国城市区域地形类型:1.1.滨海城市。滨海城市。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2.2.三角洲平原城市。三角洲平原城市。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优势。3.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山前堆积平原地形平坦、土 壤肥沃而有坡度,水源丰富又排灌条件良好,为城市1.发育提供了优良环境。4.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这类城市处在窄狭平 原和低山丘陵的交接地带。5.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江南丘陵区最典型。1.1.滨海城

25、市滨海城市 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2.2.三角洲平原城市。三角洲平原城市。平原广阔,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优势。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优势。3.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而有坡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而有坡度,水源丰富又排灌条件良好,为城市发育提供了优良环境。水源丰富又排灌条件良好,为城市发育提供了优良环境。我国城市区域地形类型:我国城市区域地形类型:1.1.滨海城市。滨海城市。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2.2.三角洲

26、平原城市。三角洲平原城市。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优势。3.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山前堆积平原地形平坦、土 壤肥沃而有坡度,水源丰富又排灌条件良好,为城市1.发育提供了优良环境。4.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这类城市处在窄狭平 原和低山丘陵的交接地带。5.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江南丘陵区最典型。5.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江南丘陵区最典型。江南丘陵区最典型。6.6.平原中腹的城市。平原中腹的城市。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我国城市区域地形

27、类型:我国城市区域地形类型:6.6.平原中腹的城市。平原中腹的城市。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7.7.高平原上的城市。高平原上的城市。如蒙古高原。8.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如位于云贵高原坝子和 谷地中的城市。9.9.中山谷地城市。中山谷地城市。位于H500-3000m的中山地区的狭窄的 河谷平原,如南平、十堰、攀枝花。10.10.高山谷地城市。高山谷地城市。在3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城市极少。必定在河谷之中,如拉萨。我国城市区域地形类型的分布(我国城市区域地形类型的分布(19831983)城市选址对地形及环境的要求因时代而异城市选址对地形及环境的要求因时代而异 古

28、代出于防卫防卫,多选在丘陵或河川围绕的位置。近代为产业发展便利产业发展便利,多在三角州、扇状地带等平坦地带发展,多沿海沿江分布,必要时选择山麓地带。从贸易、水利角度选择谷口镇城址。矿山城市接近原料产地,后又接近市场,多向冶炼和运输方便的海岸发展。近来因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的改善,良好的环境和生环境和生活居住条件活居住条件成了科学城区位的首选因素。3、河流与城市、河流与城市分布分布 河流对城市区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位的影响:直接影响直接影响提供城市用水、运输条件、利于安全防卫。间接影响间接影响河流、河谷区农业发达。在历史上沿河设城是普遍规律。今天河流仍是城市重要的区位因素。西江西江北江北江东江东

29、江嘉嘉 陵陵 江江汉汉 水水赣赣 江江湘湘 江江岷江岷江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还受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1.资源状况资源状况 在资源密集地区,因资源开发而形成城市,如矿业城市、旅游城市。以煤炭煤炭为基础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以石油石油为基础英国的阿伯丁,我国的大庆、玉门、东营、克拉玛依等。以铁矿铁矿为基础鞍山、包头、攀枝花等。以金矿金矿开采为基础约翰内斯堡、招远等。以木材木材加工为基础伊春等。以旅游旅游资源为基础黄山、张家界等。2.2.基础设施基础设施 直接

30、参与生产、服务生产:电、水、热、煤气;间接支持生产、保障生产:交通通讯、污水处理。3.3.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我国人口东多西少,因此城市东密西疏。4.4.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 农业:农业:无锡为历史上重要的稻米集散地,发展成当时我国四大米市之一。工业:工业:如大同、阳泉等煤炭城市;大庆、玉门等石油城市等。5.5.交通交通 城市的分布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尤其是大城市,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形成城市轴线。6.6.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7.7.未来的开发潜力未来的开发潜力 城市城市 区域区域1.城市要从

31、区域获取所发展的物质 2.城市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服务3.城市与区域之间是密切的互动关联4.城市是区域的缩影,区域的中心和焦点。区域整个历史的特殊状态,规定了每个城市的特点。人认识不到自然的规律性或者忽视区域条件的工业布局和城市发展,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如6070年代的三线建设。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好比是植物和土壤。w 位置位置是指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地理位置有数理位置数理位置、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位置位置、经济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南京南京是,位于北纬位于北纬3114至至3237,东,东经经11822至至11914,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中部

32、,长江下中国东部沿海中部,长江下游,游,是中国“T”字形两大发展带(东部沿海开放带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交汇部,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和通信枢纽。第二节第二节 城城 城市地理位置城市地理位置是城市与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城市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的特殊性和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模的特殊性。矿业城市必定邻近大的矿体,如大同、金川等;大的工商贸易港口城市如武汉、广州、上海、天津等必定濒临江河湖海;城市腹地的大小、条件和城市腹地间的通达性决定了上海

33、比天津、广州、武汉要发展得大。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1.大、中、小位置大、中、小位置 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大位置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小位置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中位置中位置。v以上海为例,以上海为例,大位置大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口处。对内它是广阔富饶的长江流域以至更大地域的门户,对外它是我国大陆向东最接近太平洋世界贸易要道的城市。中位置中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

34、和太湖流域的下游,整个长 江三角洲平原,特别是太湖流 域作为上海的 直接腹地,为 上海城市的形 成和繁荣奠定 了区域基础。黄浦江和吴淞江相汇的特点则是上海形成与发展的小位置因素。黄浦江和吴淞江相汇的特点则是上海形成与发展的小位置因素。v天津天津 大位置:大位置:位于中国北部海域渤海湾的顶端。中位置:中位置:位于海河流域的九河下梢。小位置:小位置:位于河运发达的卫运河入海何处。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v中心位置中心位置城市处在地域的几何中心 中心位置的优势:到各边远地区都是“等距离”,即是说,各边远地区到中心城市的距离都不太远,有利于促进城市和边远地区的发展。

35、v 马德里西班牙v 布拉格捷克v重心位置重心位置城市偏于区域一方 当一个地域内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地域几何中心难说是最佳中心城市位置,犹如肩挑一头重一头轻的担子,这时重心位置才是最佳位置。v邻接位置邻接位置即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偏在吸引范围的某一侧。渔港要求邻近渔场,如舟山的沈家门,广西的北海;矿业城市要求邻接矿区,如煤城淮北、鸡西;耗能工业要求接近廉价电源地等。v门户位置门户位置 城市位于对外联系方向一端 是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中心位置好还是门户位置好?中心位置

36、好还是门户位置好?v 中心位置利于区域内部的联系和管理,门户位置则利于区域与外部的联系,各有优势。v 当一个城市能同时体现这两种位置的作用时,它无疑会成为区域的首位城市。两者的优势不能兼得时,则可能出现并立的或一正一副的双中心局面。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城市与河流城市与河流的关系的关系 沿河城市可分为六种区位类型:1 1)航运端点)航运端点河运的起止点,货物须在此上岸。2 2)梯级中转点)梯级中转点航道发生变化,因有中转活动发生而促 使城市形成。3 3)河流交汇点)河流交汇点通航干流与支流汇合的地方,因有大量 人流、物流集散中转,腹地广阔。4 4)河曲位置)

37、河曲位置河流大拐弯的地方,吸引范围大,便于和 邻接地域进行物资交流。5 5)过河点位置(渡口)过河点位置(渡口)河岸坚固或河道较窄的地方。6 6)河口)河口全流域物资吐纳之口,腹地广大。海港城市海港城市的区位类型:的区位类型:1)河口港,如上海、广州;2)海湾,如青岛、大连;3)岛屿,如香港、厦门;4)陆连岛,如澳门;5)陆岬,如开普敦、直布罗陀。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船型不断加大,吃水不断加深,河口港城市向下游出海口方向推移是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开普敦开普敦 铁路促进现代城市发展,如石家庄。石家庄。城市与铁路的关系城市与铁路的关系城市与铁路城市与铁路的关系类型的关系类型:1 1)枢纽位置)枢纽位

38、置若有几条铁路线在城市衔接或交汇,则城市处于枢纽位置。通达性好,城市腹地范围比较广大,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有利于城市发展。2 2)通过位置)通过位置若城市有两个方向的铁路对外联系。在我国这种类型的城市约占总城市数的38。3 3)端点位置)端点位置城市只有一个方向的铁路对外联系。不少港口城市(如烟台、厦门)和矿业城市(如东营、枣庄、茂名)属于这种类型。分析城市地理位置应注意的方面:分析城市地理位置应注意的方面:v 不要忽视对城市自然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的关注,并要赋予它经济意义。v 对外交通运输是城市与外部联系的主要手段,因此城市地理位置的核心是交通位置核心是交通位置。v 交通位置尽管重要,却并非

39、全部,还要重视城市所在地域或城市直接腹地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经济特征经济发展过程和经济特征的分析。v 城市地理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点来加以分析;v 对若干城市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分析,可以加深对某城市地理位置特点的理解。第三节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不同类型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三大类型:1)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地城市,如大多数集镇、城镇、县城等;中心地型城镇中心地型城镇 2)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而形成的,以交通运输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如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公路中心等;交通型城镇交通型城镇 3)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在聚集经济、规模经济

40、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如工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大学城。专门化城镇专门化城镇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v 中心地:中心地:指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地方。城市通过吸引和辐射功能,对周围腹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诸方面发挥组织、管理、协调、和带动作用,我们将城市的这种作用,称为城市的中心地职能,它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宗教、军事等方面。v 定义:定义:中心地城镇是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需要而形成的,如大多数集镇、城镇、县城;v 产生发展:产生发展:随着商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物资集散和交换功能的扩大而不断产生和发

41、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稳定和加强了其在整个城市体系中的地位。v 共同特点:共同特点:职能的综合性,发展的稳定性和鲜明的等级性。等级上存在乡、区、县、市镇四级。v 发展前景:发展前景: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其是否能发展成为大城市,取决于城镇的行政等级、服务范围大小以及服务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本身的发展条件。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城市v 转运功能,可分成三类:转运功能,可分成三类:1.实体转运实体转运指货物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为另一种交 通方式,如水运转为铁路运输;2.商业性转运商业性转运主要指商品所有权的

42、改变;3.政治性转运政治性转运主要指商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另 外一个国家或地区,这时需要付关税。v 定义:定义: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小城市是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而形成的,如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公路中心等;v 产生发展:产生发展:取决于天赋的和人为的交通地理位置。古代的驿站是这类小城市的雏形。近代随着经济发展,以转运功能和区际贸易为基础,促进了这类城市的大量产生和不断发展。初期,转运导致城市产生;中后期,成为多种职能的城市。v 分类:分类:按其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分为铁路沿线小城市、铁路枢纽城市、渡口小城镇、河海港城市、边境和特区城市、综合性运输枢纽城市等。v 发展前景:发展前景:主要

43、取决于经济腹地、后方疏运系统及城市本身的建设条件。经济腹地是基础经济腹地是基础,后方输运系统是生命线后方输运系统是生命线。随着运输方式的增加、交通网络的广度扩大和密度提高、运输能力增加、城市与港口的联系加强,城市规模就扩大。城市建设条件是保证城市建设条件是保证。三者配合良好城市发展潜力才有可能充分发挥。三、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三、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城市v 定义:以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是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而形成的,如工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大学城等。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指某一企业在某一规模时,达到最大经济效益,规模过大或过小都

44、不行(如采矿)。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进经济发展。v 产生发展:产生发展: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强烈地依赖于某种天赋的资源和人类某种特殊的需要。v 分类:分类:按职能类型可分为矿业城、工矿城、工业城、风景旅游城、科学文化城等。v 主要特点:主要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范围广,但联系内容较单一;发展历史一般较短,发展速度较快,并可能有较大的起伏性。v 发展前景:发展前景:一方面取决于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开采条件等,另一方面取决于国家或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要。其发展受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规律所制约。1 1、中心地型城市、中心地

45、型城市 形成动因:商品农业形成动因:商品农业功能: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功能: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特点:职能综合,发展稳定,等级鲜明特点:职能综合,发展稳定,等级鲜明类别:集镇、城镇、县城类别:集镇、城镇、县城2 2、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 形成动因:交通地理位置形成动因:交通地理位置功能: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功能: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类别:铁路沿线、铁路枢纽、渡口、河海港、边境和特区、类别:铁路沿线、铁路枢纽、渡口、河海港、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综合运输枢纽城市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

46、较大3 3、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城等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城等4 4、三类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相互关系:相互兼容,共同发展、三类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相互关系:相互兼容,共同发展v 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技术

47、进步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技术和组织方式的结合使创新扩散发生,使经济结构变化,从而产生了新的发展方式。v 在新的发展方式下,产业发生更替,产业区位发生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因而形成了新的产业空间和新的劳动分工,区域和城市空间也因此发生重大转换。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一、技术进步与城市发展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一、技术进步与城市发展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v 新石器革命新石器革命使固定农业取代狩猎和采集活动,产生了农业发展方式。城市职能主要是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市职能主要是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发展慢,规模小,影响范围亦小。v 18世纪中叶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械代替

48、人力,使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工业发展方式主导工业发展方式主导的时代。v 19世纪初期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组织形式逐渐演变为大企业公司,生产和销售在空间上发生分离,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集中。城市逐渐成为区域的中心,规模扩城市逐渐成为区域的中心,规模扩大大。v 20世纪以来,高科技迅猛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科技竞争时代,经济战争取代了过去以武力来争取殖民地的方式。城市之间的交流频繁,城市化区城市之间的交流频繁,城市化区域扩大,区域城市体系形成域扩大,区域城市体系形成。v 196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社会又爆发了信息革命信息革命。信息技术正在转换生产、消

49、费、管理等方式,而生产、消费、管理等过程对信息依附性更强,而且信息加工活动使这些过程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而使工业发展方式向信息发展向信息发展方式转换方式转换。技术进步使人类经历了农业和工业社会,现正技术进步使人类经历了农业和工业社会,现正进入信息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二、信息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二、信息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 信息革命的核心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国家和大公司。信息技术革命的特征与影响表现在各个领域:生产领域、消费领域、通讯和交通领域、国家干预领域、劳动力就业结构领域。v 在生产领域,在生产领域,大公司进行的是大规模生产和中心化管理,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流;知

50、识逐渐取代资本和劳动力成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因素,需要大量的信息。v 在消费领域,在消费领域,买卖双方距离增大,需要公司进行特殊销售和有效分配,从而使信息采集和信息分配的速度加快,效率提高,产生了庞大的信息流系统和服务传递机构。v 在通讯和交通领域,在通讯和交通领域,大量、高速、远距离接收、储存、分析和传播信息能力的提高亦使贸易市场全球化。交通运输系统朝着有效、最适方向发展。v 在国家干预方面,在国家干预方面,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加大,形成了完全由信息为基础的决策过程,构成全新的行政管理。国家干预将通过控制和操纵所有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流网络来进行。v 在劳动力就业结构方面,在劳动力就业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城市地理学全套精品课件(共12章).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