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垃圾分类的我国垃圾分类的政策分析政策分析1垃圾分类背景2垃圾分类政策历史阶段3垃圾分类小视频4垃圾分类困境5建议对策CONTENTS目录1垃圾分类背景垃圾分类背景垃圾分类背景 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每天产生的各种生产、生活垃圾的数量几乎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从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角度出发,实行垃圾分类,充分有效地利用垃圾、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大多属于传统的方式,占用上万
2、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利:1、减少占地 2、减少环境污染 3、变废为宝 2垃圾分类历史阶段垃圾分类历史阶段1949年-1991年经济取向下的生活垃圾分类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年国务院发布1995年-1999年生活垃圾分类回归 地方试点2000年-2009年2017年以后生活垃圾分类深化 强制分类2010年-2016年生活垃圾分类的发展 升级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的发展 基础构建当代生活垃圾分类历史阶段经济取向下的生活垃圾分类1949年-19
3、91年 新中国建立之初,关于“垃圾分类”的概念虽然还未被提出,但实际上已经以“卖钱”和“不卖钱”的标准来实行垃圾分类。1957年10月12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 垃圾要分类收集,第一次提出“垃圾分类”的概念。这一时期的生活垃圾分类只要出于“勤俭建国、节约资源”为目的。改革开放以后,以“卖钱”为价值诉求的垃圾分类仍然保留并且继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是生活垃圾混合丢弃越来越普遍,特殊年代形成的经济取向下垃圾分类业已无力解决生活垃圾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年 20世纪90年代,生活垃圾重新进入人们新视野。1992年6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城
4、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一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出对生活垃圾废弃物应当逐步做到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在此之后才以环境保护为取向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活垃圾分类开始于发展。生活垃圾分类回归 地方试点1995年-1999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城市逐渐意识到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上海、北京、广州等相继开始生活垃圾。例如,1995年上海市在草阳村第七居委会辖区的一个居民小区以“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为标准进行分类试点。1999年,广东以“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为标准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的试点。这一时期,虽然只有少数城市在部分区域进行的小范围试点,但却标志着中国现代生活垃圾分类
5、的萌芽。生活垃圾分类的发展 基础构建2000年-2009年 20世纪末,地方试点星星之火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原建设部于2000年确定了北京、上海等八大“生活垃圾试点城市”,正式开启有中央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新阶段 在中央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大背景下,各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开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制定垃圾分类政策、投入配套设备设施等。具体表现为:一、以重大项目为切入点推进试点。北京市2008年为备战奥运会、自2002年开始每年约在300个小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二、推进“硬件”建设。试点城市普遍小区配置垃圾桶,为居民发放免费垃圾袋,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三、试点层次低。
6、所有试点几乎都是从“居民小区”开始的,并没有进行街道、建制区等层次的试点。四、一些城市的试点效果并不明显。像广东、深圳试点在开展后取得一定进展后“原地踏步”,有部分地区更是名存实亡。生活垃圾分类的发展 升级试点2010年-2016年 2010年以来,随着生态环境以及生活垃圾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大城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推进新一轮(或重启)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北京市政府2010年开始陆续在全市2000多个居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前期“名存实亡”的地方也开始创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各地继续通过颁布政策实施、统一分类的标准、设立分类指导员、健全设备设施。具体表现为:
7、一、试点规模化。增加数量,对试点区域由“推广”到“达标”的转变。二、加强:”软件”建设。这一阶段各城市普遍探索、创新各类分类机制,例如上海市形成生活垃圾正向激励的“绿色账户模式”生活垃圾分类深化 强制分类2017年以后具体表现:一、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及法律制度建设二、加快全过程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三、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3垃圾分类小视频垃圾分类小视频垃圾分类小视频3垃圾分类困境垃圾分类困境 纵观垃圾分类试点过程,几乎所有试点都在微观区域进行,“试点”就真的只是一个“点”.2017年是以居民小区为主体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2017年以后,则主要以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等单位主体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
8、类试点,最终的结果是,20年来,试点城市仍然在试点。一,无法实现生活垃圾管理的全域化。试点,在某些特定小区或者单位的局部区域进行。无法使整个地区的分类行为统一起来,出现有些地方分类,而有的地方不分类,有的地方强制分类,而有区域不强制分类的现象,也很大程度造成了无法在整个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不可避免的为了清运效率而混装混运。二、带来居民的”行为扭曲“。试点割裂了”单位人“与”家庭人”的内在联系,某种程度上,居民小区指向分类主体是居民,公共机构和企业指向的分类主体是单位人,而这两个种分类主体实施事实上大部分都是重合的,不利于其角色的转变。虽然经过多年试点,但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仍存在模糊,
9、抽象,变动频繁等粗放化的现象,各试点城市经过多年的探索,大都形成了一定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但无一例外的都是大类粗分,例如三分法,四分法,而这些垃圾都是抽象的。长期以来,这类似的大类粗分标准,缺乏明确的系列分类,造成生活垃圾产生者不知道其归属。如果不能让生活垃圾产生者明确、知晓各类垃圾的具体标准,进行分类投放位置。就算设置再花哨的垃圾桶,也不能让其养成正确分类的习惯,近年来,一些城市通过设立指示牌,制定更细化的标准来进行分类,但不够普遍,分类标准模糊,问题仍存在。,如果平动变动频繁,就会令政策对象感到困惑而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例如,上海是中国垃圾分类标准的演变来说。在20年变动六次,就是一个典
10、型。其他城市也是如此,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虽多次完善,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却没有养成。长期以来,许多城市政府努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由此导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长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方面,居民在生活垃圾分类中处于无参与和被动参与的状态。作为生活垃圾的生产者,居民应当承担起生活垃圾初始分类的责任,但现在很多居民并没有自觉参与到其中来,仍然存在乱扔乱放的生活垃圾普遍存在,更是有不服劝阻,还打伤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情况存在。此外,也缺乏主动学习强化分类观念和行为的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推
11、广和深度不够。有部分企业通过政府购买形式参与到其中来,比如说积分换物的方式,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但仅仅是小区作为试点,没有做更大的推广。各试点城市为了引领市民参与式生活垃圾分类,都实施了相应的政策,例如2010年开始的新一轮十点钟,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通过垃圾换积分,积分换物的方式来激励。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但是从总体来看,当前城市政府基本上用的都是单一的,正向激励政策工具,即使有一些。城市试图运用,处罚等负向激励政策工具,但也没有真正的去实行。例如,2014年2月22日颁布的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规定个人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
12、款,但是从来没有对个人开出过一张罚单。从实际效果来看,单一的政策工具并不能使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按照公共物品理论,生活垃圾管理服务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应通过向使用者,居民收取一定的费用来抑制过度消费,而不是向使用者,居民付费。经济激励政策,实际上消解了居民作为污染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其次,仅仅进行正向的激励政策工具,还会阻碍政府制定处罚等负向激励政策而使政策失效。4垃圾分类选择路径垃圾分类选择路径 在当前强制分类的背景下,应确立试验区的划片试点思路主要具体而言就是 第一,从国家来看,根据不同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垃圾生产量的多少等标准,确定先行试点城市和后续试点城市。2017年颁布的生
13、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就提出在部分城市先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最终确立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第一批生活垃圾示范城市为主体的46个重点城市。第二,在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具体城市里,要规定一定规模的试点区域,如建制区,对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单位,小区进行统一试点管理,等到试点较为成熟后再推广到更大地区。例如,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至2020年确立了三步走的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模式。总的来说,不同城市或同一城市,不同区域的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在同一城市,同一区域的生活垃圾分类又是全面性的。在近期的实践中,上海市一改变过去的生活垃圾,产生源头零散推进的方式,全
14、面实施整洁正和整行政区的推进方式,在这样的推进过程中,关键是提升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能力,加强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基础建设,确保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能够完全消纳 所谓直观性及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要清晰精细,给生活垃圾分类者以直观认知。在确定垃圾分类标准时,要明确垃圾分类标准的具体项目的设施,生活中每一种生活垃圾都有相应的投放位置。例如,日本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就以细致严苛。日本各地生活垃圾基本都是分到十种以上,更有的地方多达24种,同时各市制定了清晰的分类,只能。就我国而言的话,如果把生活垃圾都一一归类,不仅仅是相关知识累积上的不可能,也是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分离成本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们要考虑优先性根据
15、生活垃圾不同组分进行选择,优先对容易分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再对其他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例如,可以先让居民明确所有的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日光灯,管费银,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湿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如剩菜,剩饭,骨头等食品类废弃物,然后对可回收垃圾,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进行剥离。目前,生活垃圾分类都是由各个城市自行制定,目前缺乏国家标准,各城市标准不一,给跨市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带来困难,基于此类,上海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同时考虑牵头推进长三角城市群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的统一化。2000年的试点历程已经证明,只要试点城市政府重视,那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就快,效果就好。政
16、府要继续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引导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如上海市近期出台的关于发挥本是社区治理和社会组织作用,助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够从购买服务,培育发展,行业引领三个方面向社会组织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创造条件。在公共治理格局中,一、政府主动发挥主导作用,内部的生活垃圾管理部门以及相应企事业主体要形成共识,共同进退。二、居民应意识到,生活垃圾分类将形成一种生活常态和业务,做不好生活垃圾分类将受到处罚和道德谴责。三、相关企业是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重要责任者,应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如减少包装,玻璃瓶等物品的反复使用发挥作用 目前,上海生活垃圾强制
17、分类新政催生的代垃圾服务,所以盈利为目的,但属于相关企业公众主动且持续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创新探索。同时,基于当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以赢利为目的,垃圾拾荒者、代扔垃圾者也以利益为归依的现实,可主导,建立全过程的生活垃圾产业链,吸引更多的市场和社会主体主动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中。采取多样化的正向激励方式,完善正向激励体系,除了当前实行的以垃圾换积分,积分换物等经济激励方式外,还可以探索一定的精神激励方式,如上海市建立特色绿色帐户,正向激励机制,设置了荣誉榜红黑榜,召开垃圾分类表彰大会等,这些机制,以彰显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实施负向激励措施,例如日本的废物处理法,第25条,14款规
18、定,胡乱丢弃废物者将被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因此,我国也应通过立法方式制定并实施一定的负向激励政策工具,如警告,批评,罚款,列入失信黑名单以及刑罚。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个人混投垃圾将罚款50至200元,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业务且拒不改正的单位和个人将纳入失信主体的,尽管上海,北京等城市正在构建正向和负向激励相补充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但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负向激励仍显不足,特别是罚金较少,执行力较弱,且受到部分居民的抵触。在制定负向激励政策工具时,应注意这些政策工具的多样化,如未按规定,分类的主体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义务宣传,清扫、搜集等工作。在这样的时代,应遵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普遍规律,尽快建立起全面的,适合国情的现代化生活垃圾分类制度THANKS